(共26张PPT)
第三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与应用(一)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呼吸作用
实质:细胞内有机物的分解,并释放能量
细胞呼吸
1、提出问题:酵母菌什么条件下产生CO2,什么条件下产生酒精呢?
1、提出问题:酵母菌什么条件下产生CO2,什么条件下产生酒精呢?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2、作出假设:
有氧条件下产生CO2,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有氧条件下产生酒精,无氧条件下产生CO2;
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产生酒精和CO2;
……
3、设计实验:
确定实验目的:
自变量是什么?
因变量是什么?
细化:
如何控制自变量?
如何检测因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
控制那些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写出具体做法:
方法步骤
材料用具等
1、提出问题:酵母菌什么条件下产生CO2,什么条件下产生酒精呢?
2、作出假设:
有氧条件下产生CO2,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3、设计实验:
(1)实验目的: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自变量
因变量
有氧/无氧条件
是否产生CO2/酒精
细化:
通气/封闭
用澄清石灰水、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
其他变量保持一致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酒精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CO2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活动:搭建实验装置
C
D
气泵
E
运用以上元件分别搭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实验装置
有氧呼吸装置:
E-C-A-D
B-D
无氧呼吸装置:
想一想: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实验?
酵母菌培养液浓度、温度……
无关变量要求相同且适宜,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4、实验步骤:
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和锥形瓶B中;
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搭建下图所示的有氧呼吸装置和无氧呼吸装置;
培养、观察、检测、记录
接橡皮球或气泵
酒精的检测?
5、实验结果:
装置 有氧呼吸(A) 无氧呼吸(B)
实验现象 澄清石灰水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明显浑浊
浑浊
无明显变化
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6、实验结论:
①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CO2,不产生酒精;
②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少量CO2,也产生酒精;
想一想
本实验中哪个是对照组?哪个是实验组?
本实验两个组都是实验组
接橡皮球或气泵
对比实验(相互对照实验)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细胞呼吸
有氧呼吸(主要)
无氧呼吸
细胞呼吸的实质是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的反应物和产物:
O2
CO2
C6H12O6
H2O
+
→
+
+
能量
酶
有氧呼吸的场所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研究发现,线粒体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细胞质基质可以分解葡萄糖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
有氧呼吸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先由细胞质基质完成葡萄糖的初步水解,之后由线粒体完成剩下的部分。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分析
科学家发现酵母汁液(主要是细胞质基质)能够分解葡萄糖,但将酵母汁液加热到50℃以上,便会失效。酵母汁液经过透析(除去小分子物质)以后,也失去了分解能力。
阅读下列资料,想一想细胞质基质为葡萄糖的分解提供了什么物质?
提供了酶和小分子物质
NAD+(氧化型辅酶I)
与细胞氧化生成的H+结合形成NADH(还原型辅酶I,简化成[H],读作还原氢)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细 胞 质 基 质
葡萄糖(C6H12O6)
2×丙酮酸(C3H4O3)
NAD+(氧化型辅酶I)
NADH([H]/还原氢)
ADP+Pi
ATP(少量)
多 种 酶
C6H12O6 2C3H4O3 + 4[H]+少量能量
反应式:
酶
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外膜
内膜
嵴
线粒体基质
思考:线粒体哪些结构适于进行呼吸作用?
含有与呼吸作用相关的酶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2×丙酮酸(C3H4O3 )
H2O
CO2
[H]
少量ATP
2 C3H4O3 + H2O 20[H] + CO2 + 少量能量
反应式:
酶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根据以上反应式,你能推测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式吗?
场所:线粒体内膜
24[H]+ 6O2 12H20 + 大量能量
酶
CO2
H2O
O2
有氧呼吸总反应式:C6H12O6
+
→
+
能量
+
酶
2 C3H4O3 + H2O 20[H] + CO2 +少量能量
①反应式:
酶
C6H12O6 2 C3H4O3 + 4[H] + 少量能量
②反应式:
酶
有氧呼吸过程
2 C3H4O3 + H2O 20[H] + CO2 + 少量能量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反应式: (细胞质基质)
酶
C6H12O6 2 C3H4O3 + 4[H] + 少量能量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式: (线粒体基质)
酶
24[H]+ 6O2 12H20 + 大量能量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反应式: (线粒体内膜)
酶
6CO2
12H2O
6O2
有氧呼吸总反应式:C6H12O6
+
+
能量
+
酶
能否用ATP代替?
随堂检测
1、产生[H]的阶段是?消耗[H]的阶段是?
2、需要氧气的阶段是?
3、产生能量最多的阶段是?
4、产生水的阶段是?消耗水的阶段是?
一、二
三
三
三
三
二
有氧呼吸
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葡萄糖体外燃烧和有氧呼吸的区别?
有氧呼吸反应过程温和;有机物中的能量逐级释放;
部分能量储存在ATP中,大量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无氧呼吸过程
场 所:细 胞 质 基 质
葡萄糖(C6H12O6)
2×丙酮酸 + 4[H]+ 少量能量
酶
第一阶段:
酶
酶
2×酒精(C2H5OH)+ 2CO2
2×乳酸(C3H6O3)
第二阶段:
(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只在第一阶段产生
2C2H5OH
2CO2
无氧呼吸总反应式:C6H12O6
+
少量能量
+
酶
C6H12O6
酶
2C3H6O3
少量能量
+
能否用ATP代替?
无氧呼吸
酵母菌和乳酸菌等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产生酒精的叫酒精发酵,产生乳酸的叫乳酸发酵。
在没有氧的参与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称为无氧呼吸。
2C2H5OH
2CO2
无氧呼吸总反应式:C6H12O6
+
少量能量
+
酶
C6H12O6
酶
2C3H6O3
少量能量
+
酵母菌和某些植物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乳酸菌、高等动物、马铃薯块茎、甜菜根、玉米胚等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同点 场所
条件
产物
能量释放
相同点 过程
实质
意义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线粒体
氧气、酶、适宜的温度
酶、适宜的温度
CO2、H2O
CO2、酒精或乳酸
大量
少量
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
①为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②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