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18 09:37:1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饮少辄醉 林霏开 岩穴暝 山肴 伛偻 野蔌 觥筹交错
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名之者谁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   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⑤林壑尤美   ⑥临溪而渔   
⑦泉香而酒洌   ⑧树林阴翳   
⑨觥筹交错   ⑩已而夕阳在山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才美不外见。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醉翁之意不在酒。
4.理解性默写。
(1)《醉翁亭记》作者是   代   家。字   ,自号   ,又号   。
(2)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是什么?
(3)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是   ,   。
5.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二、阅读理解
6.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太守自谓也”句中的“太守”指的是谁?请写出人名: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山之僧智仙也。 吾欲之南海,何如?
B.名之者谁。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C.朝而往,暮而归。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晦明变化者。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第二语段中描写傍晚之景的句子是:   ;描写秋天之景的句子是: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
7.阅读课外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乎?”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④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释】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④志:记述。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名之者谁   
②欧阳修谪滁州   
(2)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
(3)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8.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 2 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 3 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④,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聿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⑤,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 6 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⑦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释】①修之未此:指欧阳修被贬滁州,来到西南的丰山。②斯泉:这泉水,指欧阳修来到滁州,在丰山上发现的一泉水。③掇:摘取。④刻露清秀:秋冬树叶尽落,山石突兀,故说“刻露”;春夏百花开放,草木茂盛,故说“清秀”。⑤丰成:丰收成熟。⑥本:推求,指文章前半部分描绘的滁州从五代时的战乱到北宋统治的和平的变迁。⑦刺史:宋时的知州相当于汉唐时的刺史,故用为代称。
(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①仰而望山   ②俯而听泉   ③幽芳   
(2)本文中写出的丰乐亭附近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分别用了哪些具体词语?
(3)作者在《醉翁亭记》文中抒写的政治理想,在这篇《丰乐亭记》中曾作为一种职责加以提出,找出这一句,略加分析。
9.古诗文名句默写。
让我们跟着古人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文世界:随白居易打马春行钱塘湖,寻找“乱花渐欲迷人眼,①   ”的春意;梨花落后清明,和晏殊一起邂逅“池上碧苔三四点,②   ”的惊喜;陪陈与义登上岳阳楼,发出“白头吊古风霜里,③   ”的感怀;听陆游咏梅,不仅知她风雨黄昏中的寂寞盛开,更懂她“④   ,⑤   ”的芳魂永驻;看欧阳修酣饮醉翁亭,他那一句“⑥   ,⑦   ”,道出多少文人墨客寄情杯中之物的洒脱!
三、写作
10.《醉翁亭记》课后练习中记录了北宋词人黄庭坚根据此文改写而成的一首词。黄庭坚之所以用词改写本文,乃是酷爱此文。你们既然也都喜欢这一篇,不妨也尝试用不同的词牌名改写文中的一段,也可以改成五言古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zhé;fēi;míng;yáo;yǔ;sù;gōng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醉翁亭记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给汉字注音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查工具书。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
故答案为:zhé;fēi;míng;yáo;yǔ;sù;gōng。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2.【答案】命名,取名;靠近;情趣;散开;特别;到;清;遮盖;酒杯;不久
【知识点】醉翁亭记;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命名,取名;②靠近;③情趣;④散开;⑤特别;⑥到;⑦清;⑧遮盖;⑨酒杯;⑩不久。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3.【答案】D
【知识点】醉翁亭记;通假字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识记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能力。
A反通返,往返。
B见通现,显现、展现。
C属通嘱,嘱托。
D没有通假字
故答案为:D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4.【答案】(1)宋;文学;永叔;醉翁;六一居士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醉翁亭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文言文的能力。理解性默写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中的要求。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本题为理解型默写,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中的要求。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1)宋;文学;永叔;醉翁;六一居士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点评】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
5.【答案】C
【知识点】醉翁亭记;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C表感叹,A、B、D均表判断。
故答案为C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理解,注意归纳。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6.【答案】(1)欧阳修
(2)C
(3)云归而岩穴暝;风霜高洁
(4)①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展翅欲飞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②(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寓在酒上。
(5)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知识点】补全原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醉翁亭记;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根据“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可以知道,太守指的就是欧阳修。(2)“朝而往”是早上前往的意思;“朝晖夕阴”意思是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朝”都是早上的意思。(3)熟读课文即可找出。(4)联系上下文翻译句子。(5)根据文章内容概括。
【点评】①考查作品的基本内容。②考查一词多义。③考查补全原文。④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⑤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以及运用。
7.【答案】(1)命名;降职(远调、贬官)
(2)饮少辄醉,年又最高;家有六个“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
(3)与民同乐;在琴棋书画中自得其乐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醉翁亭记;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联系上下文解释即可。(2)根据原文的句子来分析。(3)抓住关键句子,以及欧阳修不同时期的身份不相同,心境也不一样来分析。
【点评】①考查实词解释。②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③考查归纳内容要点。
8.【答案】(1)抬头向上(望);低头向下;花
(2)掇幽芳,荫乔木,风霜,冰雪。
(3)“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宣扬皇上的恩德,与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反映了欧阳修忠君报国,治理好政事,与民同乐的意识。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醉翁亭记;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文言文的实词解析,可联系上下文。(2)阅读课文,找出词语即可。(3)抓住课文的中心:治理好政事,与民同乐的意识。来分析。
【点评】①考查文言文实词的解释。②考查学生阅读课文并寻找关键词语的能力。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9.【答案】浅草才能没马蹄;叶底黄鹂一两声;老木沧波无限悲;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之乐);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醉翁亭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句的能力。理解性默写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中的要求。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本题为理解型默写,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中的要求。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1)浅草才能没马蹄
(2)叶底黄鹂一两声
(3)老木沧波无限悲
(4)零落成泥碾作尘
(5)只有香如故
(6)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之乐)
(7)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点评】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
10.【答案】相见欢
马西贝
山间朝来霏散,朗青空。夕阳云染雾罩岩穴暝。
春芳华,夏林繁,秋霜洁,观一溪冬雪乐无穷。
临江仙 琅琊山景
封雪怡
东方欲晓林霏开,云归又暗岩穴。晨光熹微暮霭多。芳蕊溢幽香,繁阴枝叶舒。金风萧飒冷霜白,冬溪水落石出。四时之景往又来,绝美山水乐,佳境人自如。
【知识点】改写;醉翁亭记
【解析】【分析】改写时,原文的原意不能变。根据原文的主题,展开合理的想象。
【点评】考查写作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饮少辄醉 林霏开 岩穴暝 山肴 伛偻 野蔌 觥筹交错
【答案】zhé;fēi;míng;yáo;yǔ;sù;gōng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醉翁亭记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给汉字注音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查工具书。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
故答案为:zhé;fēi;míng;yáo;yǔ;sù;gōng。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名之者谁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   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⑤林壑尤美   ⑥临溪而渔   
⑦泉香而酒洌   ⑧树林阴翳   
⑨觥筹交错   ⑩已而夕阳在山   
【答案】命名,取名;靠近;情趣;散开;特别;到;清;遮盖;酒杯;不久
【知识点】醉翁亭记;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命名,取名;②靠近;③情趣;④散开;⑤特别;⑥到;⑦清;⑧遮盖;⑨酒杯;⑩不久。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才美不外见。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醉翁之意不在酒。
【答案】D
【知识点】醉翁亭记;通假字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识记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能力。
A反通返,往返。
B见通现,显现、展现。
C属通嘱,嘱托。
D没有通假字
故答案为:D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4.理解性默写。
(1)《醉翁亭记》作者是   代   家。字   ,自号   ,又号   。
(2)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是什么?
(3)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是   ,   。
【答案】(1)宋;文学;永叔;醉翁;六一居士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醉翁亭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文言文的能力。理解性默写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中的要求。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本题为理解型默写,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中的要求。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1)宋;文学;永叔;醉翁;六一居士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点评】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
5.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答案】C
【知识点】醉翁亭记;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C表感叹,A、B、D均表判断。
故答案为C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理解,注意归纳。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二、阅读理解
6.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太守自谓也”句中的“太守”指的是谁?请写出人名: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山之僧智仙也。 吾欲之南海,何如?
B.名之者谁。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C.朝而往,暮而归。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晦明变化者。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第二语段中描写傍晚之景的句子是:   ;描写秋天之景的句子是: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
【答案】(1)欧阳修
(2)C
(3)云归而岩穴暝;风霜高洁
(4)①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展翅欲飞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②(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寓在酒上。
(5)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知识点】补全原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醉翁亭记;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根据“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可以知道,太守指的就是欧阳修。(2)“朝而往”是早上前往的意思;“朝晖夕阴”意思是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朝”都是早上的意思。(3)熟读课文即可找出。(4)联系上下文翻译句子。(5)根据文章内容概括。
【点评】①考查作品的基本内容。②考查一词多义。③考查补全原文。④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⑤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以及运用。
7.阅读课外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乎?”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④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释】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④志:记述。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名之者谁   
②欧阳修谪滁州   
(2)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
(3)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答案】(1)命名;降职(远调、贬官)
(2)饮少辄醉,年又最高;家有六个“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
(3)与民同乐;在琴棋书画中自得其乐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醉翁亭记;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联系上下文解释即可。(2)根据原文的句子来分析。(3)抓住关键句子,以及欧阳修不同时期的身份不相同,心境也不一样来分析。
【点评】①考查实词解释。②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③考查归纳内容要点。
8.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 2 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 3 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④,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聿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⑤,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 6 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⑦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释】①修之未此:指欧阳修被贬滁州,来到西南的丰山。②斯泉:这泉水,指欧阳修来到滁州,在丰山上发现的一泉水。③掇:摘取。④刻露清秀:秋冬树叶尽落,山石突兀,故说“刻露”;春夏百花开放,草木茂盛,故说“清秀”。⑤丰成:丰收成熟。⑥本:推求,指文章前半部分描绘的滁州从五代时的战乱到北宋统治的和平的变迁。⑦刺史:宋时的知州相当于汉唐时的刺史,故用为代称。
(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①仰而望山   ②俯而听泉   ③幽芳   
(2)本文中写出的丰乐亭附近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分别用了哪些具体词语?
(3)作者在《醉翁亭记》文中抒写的政治理想,在这篇《丰乐亭记》中曾作为一种职责加以提出,找出这一句,略加分析。
【答案】(1)抬头向上(望);低头向下;花
(2)掇幽芳,荫乔木,风霜,冰雪。
(3)“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宣扬皇上的恩德,与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反映了欧阳修忠君报国,治理好政事,与民同乐的意识。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醉翁亭记;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文言文的实词解析,可联系上下文。(2)阅读课文,找出词语即可。(3)抓住课文的中心:治理好政事,与民同乐的意识。来分析。
【点评】①考查文言文实词的解释。②考查学生阅读课文并寻找关键词语的能力。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9.古诗文名句默写。
让我们跟着古人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文世界:随白居易打马春行钱塘湖,寻找“乱花渐欲迷人眼,①   ”的春意;梨花落后清明,和晏殊一起邂逅“池上碧苔三四点,②   ”的惊喜;陪陈与义登上岳阳楼,发出“白头吊古风霜里,③   ”的感怀;听陆游咏梅,不仅知她风雨黄昏中的寂寞盛开,更懂她“④   ,⑤   ”的芳魂永驻;看欧阳修酣饮醉翁亭,他那一句“⑥   ,⑦   ”,道出多少文人墨客寄情杯中之物的洒脱!
【答案】浅草才能没马蹄;叶底黄鹂一两声;老木沧波无限悲;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之乐);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醉翁亭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句的能力。理解性默写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中的要求。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本题为理解型默写,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中的要求。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1)浅草才能没马蹄
(2)叶底黄鹂一两声
(3)老木沧波无限悲
(4)零落成泥碾作尘
(5)只有香如故
(6)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之乐)
(7)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点评】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
三、写作
10.《醉翁亭记》课后练习中记录了北宋词人黄庭坚根据此文改写而成的一首词。黄庭坚之所以用词改写本文,乃是酷爱此文。你们既然也都喜欢这一篇,不妨也尝试用不同的词牌名改写文中的一段,也可以改成五言古诗。
【答案】相见欢
马西贝
山间朝来霏散,朗青空。夕阳云染雾罩岩穴暝。
春芳华,夏林繁,秋霜洁,观一溪冬雪乐无穷。
临江仙 琅琊山景
封雪怡
东方欲晓林霏开,云归又暗岩穴。晨光熹微暮霭多。芳蕊溢幽香,繁阴枝叶舒。金风萧飒冷霜白,冬溪水落石出。四时之景往又来,绝美山水乐,佳境人自如。
【知识点】改写;醉翁亭记
【解析】【分析】改写时,原文的原意不能变。根据原文的主题,展开合理的想象。
【点评】考查写作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