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化学单元检测试卷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考查范围: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14 O 16 S 32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开启啤酒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2.在5 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2NO(g)+2CO(g)N2(g)+2CO2(g)。起始反应时NO和CO各为3 mol,保持密闭容器体积不变,10秒钟达到化学平衡,测得N2为1 mol。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后,若将容器体积压缩为2 L,则正反应速率将增大,逆反应速率将减小
B.反应前5秒钟内,用C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 mol·L-1·s-1
C.当v正(CO)=2v逆(N2)时,该反应中NO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D.保持压强不变,往容器中充入1 mol He,正、逆反应速率都不改变
3.某温度下,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和2 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4C(s)+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B.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40%
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增加B,B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4.实验室用4 mol SO2与2 mol O2进行下列反应:
2SO2(g)+O2(g)2SO3(g) ΔH=-196.64 kJ/mol,当放出314.624 kJ热量时,SO2的转化率为
A.40% B.50% C.80% D.90%
5.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的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是2v正(NH3)=3v正(H2O)
6.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说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7.某可逆反应正向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当反应达到平衡时,降低温度,A的转化率减小
C.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增大;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减小,E2减小,反应热不变
8.对于反应N2O4(g)??2NO2(g)在温度一定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φ(NO2)随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实线上的任何一点为对应压强下的平衡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点的正反应速率的关系为A>C
B.A、B、C、D、E各状态中,v(正)<v(逆)的是状态E
C.维持p1不变,E→A所需时间为x;维持p2不变,D→C所需时间为y,则x<y
D.使E状态从水平方向到达C状态后,再沿平衡曲线到达A状态,从理论上来讲,可选用的条件是从p1突然加压至p2,再由p2无限缓慢降压至p1
9.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1.67 1.11 1.00 0.60 0.38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CO2(g)+H2(g)
B.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如果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O2和H2各1 mol,5 min后温度升高到830℃,此时测得CO2为0.4 mol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某温度下,如果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式:=
10.一定条件下,将3 mol A和1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s)。2 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 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 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条件下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约为0.91(L/mol)3
B.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L·s)
C.B的转化率为60%
D.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选择题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0分)
11.(10分)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FeO(s)+CO(g)??Fe(s)+CO2(g)-Q其平衡常数可表达为:K=(已知:1100℃时 K=0.263)。
(1)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高炉内CO2和CO的体积比值______,平衡常数K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1世纪教育网
(2)1 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 mol/L,c(CO)
=0.1 mol/L,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_____(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v(正)_____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2分)已知可逆反应CO+H2O(g)??CO2+H2,
(1)在830 K时,若起始时:c(CO)=2 mol/L,c(H2O)=3 mol/L,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水蒸气的转化率为________;K值为________。
(2)830 K,若只将起始时c(H2O)改为6 mol/L,则水蒸气的转化率为________。
(3)若830 K时,起始浓度c(CO)=a mol/L,c(H2O)=b mol/L,H2的平衡浓度c(H2)=c mol/L,
则①a、b、c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
②当a=b时,a=________c。
13.(14分)在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X(g)+Y(g)??2W(g);反应前按n(X)∶n(Y)=3∶1加入反应物,反应过程中W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分析曲线A和B的不同,可能是以下________原因造成的。
A.是否使用催化剂
B.反应温度不同
C.外界的压强不同
D.初始充入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不同
(2)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________,并比较K500℃________K600℃(填“>”、“<”或“=”)。
(3)如果曲线B达到平衡时,体系的压强为反应前的85%,在图上作出B条件下Y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当容器的体积为1 L时,计算:曲线A从开始达到平衡,X的反应速率v(X)为__________。Y的转化率为________。不通过计算能否判断出X、Y转化率是否相同________(填“能”或“否”)。
(4)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v正(W)=v逆(W)
B.c(X)=c(W)
C.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D.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14.(14分)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
2NO(g)+O2(g)??2NO2(g) ΔH=-113.0 kJ/mol
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ΔH=________ kJ/mol。
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 NO2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________。
(2)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该反应ΔH________0(填“>”或“<”)。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 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答案详解
1.答案:B
解析:钢铁生锈是发生了电化学腐蚀,与勒夏特列原理无关,A中CO2+H2O??H2CO3,减压后平衡逆移,产生大量CO2;C中Cl2+H2O??HCl+HClO,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Cl-,故平衡逆移,减小Cl2的溶解;D中增大O2的量,提高SO2的转化率。
2.答案:C
解析:达到平衡后,若将容器体积压缩,则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增大,A项错。10 s内,v(N2)=×=0.02 (mol·L-1·s-1),v(NO)=0.04 mol·L-1·s-1,所以5 s内的速率大于0.04 mol·L-1·s-1,B项错。由方程式知,v正(CO)=2v正(N2),结合C项中的关系,可说明v正(N2)=v逆(N2),即为平衡状态,C项正确。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体积增大,则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减小,D项错。
3.答案:B
解析: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不能出现固体或纯液体,而物质C是固体,A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平衡时减少的B的物质的量是1.6 mol×0.5=0.8 mol,所以B的转化率为40%,B正确;增大压强时平衡常数不变,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C错误;增加B后平衡右移,A的转化率增大,而B的转化率减小,D错误。
4.答案:C
5.答案:A
解析:由4v正(O2)=5v逆(NO)可得v正(O2)=v逆(NO),而v逆(NO)=v逆(O2),即v正(O2)=v逆(O2),正、逆反应速率相等,A正确;B项都表示正反应速率,错误;C项,若增大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错误。D项应为3v(NH3)=2v(H2O)。
6.答案:A
解析:解答该题,首先明确:反应条件——定温定容,反应特点——A为固体,气体体积不变。气体的体积不变,则反应过程中压强始终不变,A不能说明;气体的密度ρ=,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r=,V、n不变,反应未达到平衡时气体的m发生变化,ρ、r随之发生变化,平衡时m不变,ρ、r不变,B、D能说明;C项属于根本标志,能说明。
21世纪教育网
7.答案:D
解析:由图中的信息可知反应后能量降低,故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提高,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减小,故A、B、C项错误;加入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故D项正确。
8.答案:D
解析:A、C两点正反应速率应相等,A项错;五点中v(正)<v(逆)的是状态D,B项错;因为p2>p1,故所需时间x>y,C项错。
9.答案:C
解析: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知A项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项正确;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确定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得值不等于该温度时的平衡常数,可知该反应没有达到平衡,C项不正确;将所给关系式进行变化,可知该条件下平衡常数K==,所以D项正确。
10.答案:A
解析:v(D)==0.2 mol/(L·min),则v(A)=v(D)=0.3 mol/(L·min),B项错;B转化的物质的量n(B)=n(D)=0.4 mol,则B的转化率为×100%=40%,C项错;由于平衡时c(C)∶c(D)=0.2 mol/L∶0.4 mol/L=x∶2,则x=1,平衡时A、B、C的浓度分别为0.9 mol/L、0.3 mol/L、0.2 mol/L,则平衡常数K==0.91(L/mol)3,A项对;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且气体质量也不相等,因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D项错。
11.(10分)
12.(12分)
解析:(1)CO的转化率为60%,即转化1.2 mol/L,则水蒸气也转化1.2 mol/L,转化率=×100%=40%,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O:0.8 mol/L,H2O:1.8 mol/L,
CO2:1.2 mol/L,H2:1.2 mol/L,
平衡常数K=
==1。
(2)若c(H2O)改为6 mol/L,平衡常数不变,则有:
CO+H2O(g)??CO2+H2
起始 2 6 0 0
转化 x x x x
平衡 2-x 6-x x x
K=
==1,
解得x=1.5 mol/L,水蒸气的转化率
=×100%=25%。
(3)c(H2)的平衡浓度与CO2的平衡浓度相等,即有:
CO+H2O(g)??CO2+H2
起始 a b 0 0
转化 c c c c
平衡 a-c b-c c c[来源:21世纪教育网]
K=
==1,得出c=;当a=b时,a=2c。
答案:(1)40% 1 (2)25% (3)①c= ②2
13.(14分)
解析:(1)A项,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即改变到达平衡的时间,不能改变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B项,B曲线的温度较高,但生成W的物质的量较少,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左移,所以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C项,外界压强增大,则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增大,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W的物质的量增大,图示中达到平衡的时间与W的物质的量关系不正确;D项,B曲线到达平衡的时间短,反应速率快。加入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较多,则生成W的物质的量应较多,不正确。
(2)由(1)可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
(3) 2X(g)+Y(g)??2W(g)
起始: 3a a 0
反应: 1.2 0.6 1.2
平衡: 3a-1.2 a-0.6 1.2
所以有关系式:[(3a-1.2)mol+(a-0.6)mol+1.2 mol]/(3a+a)mol=85%,得出a=1,即X、Y的初始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1 mol。
v(X)=v(W)=1.6 mol·L-1/10 s=0.16 mol·L-1·s-1。Y的转化率为0.8 mol÷1 mol×100%=80%。因为加入的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比不同,所以两者转化率不同。
(4)一个可逆反应中,同一种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则达到平衡;X与W的浓度相等只是反应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点,与是否达到平衡无关;达到平衡前,反应体系中混合物的质量不变,而其物质的量在逐渐减小,直到达到平衡,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故平衡时其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由于整个体系混合物的质量不变,体积不变,所以反应过程中密度一直相等,因此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准。
答案:(1)B (2) >
(3)曲线如图所示 0.16 mol·L-1·s-1 80% 能
(4)BD
14.(14分)
解析:(1)设所给的两个反应方程式分别标注为
2SO2(g)+O2(g)??2SO3(g) ΔH1=-196.6 kJ/mol、
2NO(g)+O2(g)??2NO2(g) ΔH2=-113.0 kJ/mol,
所求总反应方程式的ΔH为ΔH3,ΔH3=
=
=-41.8 kJ/mol。
第2问,由于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故体系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故不能以压强不变作为判断标志,a错误;SO3与NO的体积比始终保持1∶1,C错误;根据“异方向,量相当”的原理可知d错误。
设NO2和SO2的起始加入量分别为1 mol和2 mol,容器体积为V。则有:(设NO2的转化量为x)
NO2(g)+SO2(g)??SO3(g)+NO(g)
起始 1 2 0 0
转化 x x x x
平衡 1-x 2-x x x
据题意有=,则x=0.8 mol,
平衡常数K==或2.67。[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从图像来看,随着温度的升高,CO的转化率变小,故ΔH<0,综合温度、压强对CO转化率的影响来看,在题给压强下,CO的转化率已经很大。
答案:(1)-41.8 b 2.67或
(2)< 在1.3×104 kPa下,CO的转化率已较高,再增大压强CO转化率提高不大,同时生产成本增加,得不偿失。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