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网络
走进化学世界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实验探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氧气的探究
化学实验探究
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
实验仪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知识回顾
知识点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物理变化:________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______的变化。
2.化学变化:____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______变化、放出______、生成______等;
②常伴随______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没有
形态
有
颜色
气体
沉淀
能量
3.判断依据:从宏观上看,是否有___________生成;从微观上看,________________是否发生了变化。
4.联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同时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________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__________发生化学变化。
其他物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
一定不
一定
【注意】
(1)爆炸不一定是化学爆炸,如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等属于物理性爆炸;
(2)有些概括性的描述,如爆炸、变色、产生气体等,反映的既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果只是形状、状态或某些能量的改变,那么一般是物理变化。
5.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________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6.化学性质:通过_______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化学
化学
【注意】
(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而变化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2)判断描述的是否属于性质,可以从“能”“可以”“易”或“不能”“不可以”“不易”等字面上考虑。如酒精易燃烧描述的是酒精的化学性质; 酒精燃烧是指一个过程,是化学变化。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知识点2 化学实验探究
1.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解释与结论
收集、整理实验数据
实验验证
反思与评价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白色块状固体,______,无气味,_____溶于水,密度比水_____。
(2)燃着时:蜡烛的火焰分三层,分别为______、_____和_____,其中____温度最高,____温度最低。
在蜡烛的火焰上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时有____________生成。
(3)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软
难
小
外焰
内焰
焰心
外焰
焰心
二氧化碳
蜡烛蒸气凝成的小颗粒
3.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______,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等物理性质;石蜡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化学性质;
(2)关注物质的______(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______(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及对结果的解释和描述 。
性质
变化
现象
4.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用_______法收集呼出的气体。
(2)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时,在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中木条______。
(3)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气体时,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空气不能使其变浑浊。
(4)用干燥的玻璃片检验气体时,呼气的玻璃片上有一层薄薄的水雾,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__________。
排水
熄灭
变浑浊
没有水雾
知识点3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化学药品的取用
①药品取用的原则
(1)“______”原则:取用时不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______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______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三不
节约
处理
②固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保存在_________中
(1)块状药品的取用
一横二放三慢立
(2)粉末状药品取用
一斜二送三直立
广口瓶
③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盛放在________中
细口瓶
(1)多量取液——倾倒到指定容器
(3)少量取液——使用胶头滴管
(2)定量取液——用量筒量取
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物质的加热
②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①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
②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
③在容器口塞橡皮塞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连接仪器装置
4.洗涤玻璃仪器
洗净的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________,也不________时,表示仪器已经洗干净了。
聚成水滴
成股流下
例题解析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认识。
例1 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必须理解它们间的联系与区别;请仔细思考,完成下面的题目。
(1)现有①湿衣服晾干②铁锅生锈③轮胎爆炸④镁条燃烧⑤衣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⑥食物变质⑦电灯发光⑧冬瓜腐烂八种变化,请你判断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请你说明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一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判断
①③⑤⑦
②④⑥⑧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选择序号填空,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
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______;
酒精易挥发_______;
汽油燃烧______ ;
沥青凝固______ ;
④
③
②
①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分别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
①液态氢气做火箭燃料____________;
②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____________;
③稀有气体可作电光源,是利用稀有气体的_______;
④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知识的掌握情况。
例2 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一些步骤:
类型二 科学探究
(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现象如图A,这说明焰心____________;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状态______,焰心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
温度最低
气态
可燃性
(3)猜想和验证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①:焰心气体含二氧化碳 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假设①不成立
假设②:焰心气体含石蜡蒸汽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再用火焰点燃 ________ 假设②成立
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罩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片或小烧杯
石灰水不变浑浊
不能点燃
玻璃管内壁有固体附着
【解析】(1)根据图中的木条可以知道木条中间未变色,说明焰心温度最低。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状态为气态,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具有可燃性;
(3)假设①:检验有二氧化碳产生需要用澄清石灰水,题目中说假设不成立,所以说明无二氧化碳产生 故答案为:罩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片或小烧杯,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假设②:因为石蜡蒸气在用湿冷毛巾包住的中部凝固,上口处没有石蜡蒸气,不能燃烧。而拿开湿毛巾后就会在玻璃管内壁发现有固体附着。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仪器和操作的了解。
例3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请用下图常用化学仪器的字母序号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回答问题:
类型三 化学仪器与实验基本操作
A坩埚钳 B 胶头滴管 C酒精灯D 量筒 E试管 F 广口瓶 G烧杯
(1)用于作热源的仪器是 _______。
(2)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_____。
(3)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_____。
(4)量取一定量液体时用_______。
(5)用于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_。
(6) 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________。
(7)可用于加热但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
C
E
B
D
F
A
G
【解析】(1)用于作热源的仪器是酒精灯;
(2)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
(3)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胶头滴管;
(4)量取一定量液体时用量筒;
(5)用于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广口瓶;
(6) 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坩埚钳;
(7)可用于加热但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的玻璃仪器是烧杯。
1.(安徽)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D
【解答】解:A、混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成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晾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烧结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真题练习
2.(武汉)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燃烧 B.水变成水蒸气
C.玻璃破碎 D.汽油挥发
A
【解答】解:A、酒精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威海)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②④⑥⑦⑨
D
【解答】解:①滴水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②死灰复燃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③木已成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火烧赤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⑤沙里淘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⑥火上浇油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⑦百炼成钢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⑧花香四溢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⑨玉石俱焚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玉林)下列工艺制作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烧制陶瓷 B.裁剪窗花
C.雕刻玉石 D.编织竹篮
A
【解答】解:A、烧制陶器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裁剪窗花只是将纸裁剪成不同形状,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雕刻玉石只是形状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编织竹篮只是把竹子编成不同形状,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5.(新疆)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产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高粱酿造食醋 B.焚烧垃圾发电
C.铁矿石炼铁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D
【解答】解:A、高粱生产食醋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焚烧垃圾发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铁矿石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D.预报地震
C.水车灌溉
B.雕刻石像
A.烧制陶罐
6.(扬州)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解答】解:A、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雕刻石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水车灌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预报地震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A
7.(达州)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C.矿石粉碎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的混合施用
C
【解答】解:A、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矿石粉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的混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D.蓄电池放电
C.太阳能供热
B.风力发电
A.灯泡发光
8.(枣庄)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解答】解:A、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太阳能供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蓄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D
9.(德州)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中主要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用盐酸除去铁锈 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C.用干冰人工降雨 D.用氧化钙做干燥剂
C
【解答】解:A、用盐酸除去铁锈,是因为盐酸能和铁锈中的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C、用干冰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用氧化钙做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C。
11. (黑龙江齐齐哈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加热固体 B. 倾倒液体
C. 熄灭酒精灯 D. 取用固体粉末
D
【解析】A、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导管稍露出橡胶塞即可,错误;B、瓶塞要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剂瓶口要紧靠量筒口倾倒,错误;C、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以防着火,错误;D、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正确。故选D。
10.(威海)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的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
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
④盐酸的酸性氢氧化钠的碱性
A
【解答】解: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④盐酸的酸性氢氧化钠的碱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