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课题1 空气
Contents
空气的组成
一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二
空气的保护
三
Company Logo
一 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发展史:
瑞典化学家舍勒(Carl Wilhelm Scheele,1742~1786)
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J.Priestley,1733—1804)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L.Lavoisier,1743~1794)
Company Logo
一 空气的组成
阅读:课本第26页
思考:二百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那他是如何研究的呢?拉瓦锡的结论是什么?
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
Company Logo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里燃烧红磷,消耗掉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外形成压强差,然后依据进入容器里的水的体积,粗略地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步骤:
1)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塞紧瓶塞
2)待燃烧的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问:实验有什么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Company Logo
空气中氧含量的测定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待冷
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
气瓶
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Company Logo
空气中氧含量的测定
文字表达式:红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符号表达式: P + O2 P2O5
点燃
化学方程式:
4P + 5O2 = 2P2O5
点燃
Company Logo
实验探究
1 在实验中发现测得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小于1/5,可能是什么原因?
2 在实验中发现测得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大于1/5,可能是什么原因?
3 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Company Logo
实验探究
1 在实验中发现测得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小于1/5,可能是什么原因?
答:1)红磷的量相对于氧气的量不足
2)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3)装置漏气
Company Logo
实验探究
2 在实验中发现测得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大于1/5,可能是什么原因?
答:1)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2)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Company Logo
实验探究
3 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答:装置不能漏气
Company Logo
注意事项
1)燃烧物必须是固体
2)只与氧气反应,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3)与氧气反应后的生成物不能是气体
思考
为什么要符合上面的条件?
Company Logo
空气的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它气体与杂质
含量 78% 21% 0.94% 0.03% 0.03%
Company Logo
两个概念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以用专门的符号来表示。
Company Logo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 氧气
供给动植物呼吸 支持燃烧
潜水 急救等
Company Logo
呼 吸
Company Logo
急救
炼钢
Company Logo
气焊
宇宙航行
Company Logo
氮 气
用途:制化肥,做保护气,制造低温环境,
食品防腐
思考: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中,有关氮气
的两个问题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什么?
2)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会继续上升么?这种现象能否说明氮气不溶于水?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稀有气体
性质:无色、无味,由于其化学性质在通常情况下 稳定,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又叫惰性气体。
组成元素:氦(He)、氖(Ne) 、氩(Ar) 、氪(Kr) 、氙(Xe) 、氡(Rn)
用途:保护气,电光源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三、保护空气
1、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 碳氢化物 飘尘 煤尘 放射性物质等
空气污染源
自然:火山爆发、地 震、森林火灾
人为:
Company Logo
人为来源
来源:煤 石油的燃烧,矿石冶炼,
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
Company Logo
三大环境问题
(1)、酸雨:二氧化硫(SO2)
(2)、温室效应:二氧化碳(CO2)
(3)、臭氧空洞:氟氯烃
Company Logo
酸雨对建筑物的腐蚀
Company Logo
酸雨对森林的破坏
Company Logo
危 害
损害人体健康
影响作物生长
破坏生态平衡
Company Logo
5、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等)
1、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燃烧时进行脱S处理)
2、改进燃料结构,安装净化装置,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4、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3、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对废气进行回收净化再利用等。
6、政府部门合理规划、制定标准、加强监测。
保护措施
Company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