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精讲)
一、思维导图
二、考点精讲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精讲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石蜡熔化 C.煤汽燃烧 D.湿衣晾干
【答案】C
【解析】A、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煤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等生成,是化学变化;D、湿衣晾干的过程只是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精讲2】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与对该变化的判断,不符合的是( )
A.钻木取火﹣﹣化学变化 B.百炼成钢﹣﹣物理变化
C.火树银花﹣﹣化学变化 D.滴水成冰﹣﹣物理变化
【答案】B
【解析】A选项,钻木取火,有新物质生成,且伴随能量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相符;C、火树银花,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相符;D、滴水成冰,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相符。
【跟踪练1】下列《防疫三字经》的句子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勤洗手,好习惯 B.戴口罩,挡飞沫
C.打喷嚏,遮口鼻 D.常消杀,灭病毒
【答案】D
【解析】A、勤洗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戴口罩,挡飞沫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打喷嚏,遮口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灭病毒过程中伴随着病毒中蛋白质的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跟踪练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电灯发亮 B.镁条燃烧 C.酒精燃烧 D.白糖熔化 E.白糖受热变成炭
F.铜铸成铜器 G.铜器生锈 H.酒精挥发 I.卫生球消失
【答案】ADFHI;BCEG
【解析】A.电灯发亮只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属于物理变化;B.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学变化;C.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D.白糖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E.白糖受热变成炭有新物质炭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F.铜铸成铜器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G.铜器生锈生成了碱式碳酸铜,属于化学变化;H.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I.卫生球消失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精讲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可用于生产导线 B.铁可用于制造炊具
C.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C
【解析】A、铜可用于生产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B、铁可用于制造炊具,是利用铁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C、氮气可用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故C正确;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
【精讲2】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
①在通常条件下,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酒精受热变成了酒精蒸气。
③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叫做氯化氢的气体。
④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
⑤蔗糖易溶于水。
⑥西瓜榨汁。
⑦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⑧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3)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答案】(1)①⑤;(2)③⑦;(3)②⑥;(4)④⑧
【解析】(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①指的是颜色、状态和气味;⑤属于溶解性
(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③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叫做氯化氢的气体,有关键字“能”⑦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有关键字“易”。
(3)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②酒精受热变成了酒精蒸气,是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生成新物质;⑥西瓜榨汁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
(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④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是铜变成了氧化铜,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⑧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是由水变成了氢气和氧气,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跟踪练】请根据以下描述回答问题:
①醋酸学名乙酸,②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③熔点16.6℃,④沸点117.87℃,⑤醋酸易溶于水。⑥醋酸有强烈的腐蚀性,⑦能与许多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等反应。⑧醋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生产醋酸纤维、香料、染料、医药等。
(1)描述的是醋酸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
(2)描述的是醋酸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3)描述的是醋酸用途的是 (填序号)。
【答案】(1)②③④⑤;(2)⑥⑦;(3)⑧。
【解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1)醋酸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酸味的液体,熔点为16.6℃,沸点为117.9℃,醋酸易溶于水,描述的分别是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溶解性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2)乙酸有强烈的腐蚀性,能与许多活泼金属氧化物、碱等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3)醋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生产醋酸纤维、香料、染料、医药等,描述的是醋酸的用途。
知识梳理:
物质的变化
分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没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理解 构成物质的粒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是粒子之间的间隔。 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它物质的粒子。
宏观现象 通常是(状态)和(形状)的改变。 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能量变化 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能量)变化,如:(光能)、热能和(电能)等。
举例 水的三态变化、(海水晒盐) 钢铁生锈、(木炭燃烧)
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有(物理变化)。
【知识点睛】现象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变化是否发生,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和化学变化的依据。如: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电灯通电发光就属于物理变化。所以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关键要看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变化时的现象和能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新物质的理解和判断,运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来判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中新物质来说,关键是个“新”字.并且,这里的“新”是相对的,而不是指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物质才算是新物质,只要是相对于变化前的物质是新的(即和变化前的物质不是同种物质),就认为是有新物质生成.
2.运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来判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可以参考着化学变化常伴随的一些现象;例如,发光、放热或吸热、变色、放出气体、出现沉淀等.但是,也不要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了;因为有时虽然有这些现象出现了,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的发光、放热,就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物理变化.因此,在判断某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物质的本质进行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如果它们是同一种物质,那么该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如果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那么该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解题步骤】1、找出选项中所描述的变化过程;2、找出变化前后的物质;3、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4、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特点进行判断,得出结论。
物质的性质
【知识梳理】
分类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性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区别 是否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
举例 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知识点睛】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基本的特征;而变化是只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会、能”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性质;而“镁条燃烧”则是变化。即判断某描述是表述物质的变化还是性质时,可利用关键词进行区分。
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可以联系着“非负数”的两种情况,从这样两个方面来理解.(1)需要发生物理变化;(2)不需要发生物理变化,也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2.对于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应用,可以联系着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或变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用途或变化),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推断、鉴别和解答,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