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市普通高中2020级高三零诊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巴中市普通高中2020级高三零诊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4 16:4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巴中市普通高中2020级“零诊”考试
语文
(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子、孔子都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面对社会乱局,儒、道都企图开出一剂救世
良方。
老子以“道”为核心,抨击异化的仁义礼智。“大道废,有仁义;智总出,有大伪;六
亲不和,有孝总:国家昏乱,有忠臣。”在老子看来,所谓仁义、智悲、孝总、忠臣,现象
上坠入“伪”,本质上丧失“真”。他开出的救世良方:返朴,回归至善大朴;归真,槟弃
机心巧智;守拙,坚守淳朴本性;不争,遵循自然秩序:以建构“玄德”为终极价值。可见,
老子并非否定仁义礼智,而是否定文明异化,强调仁义礼智必须合乎大道,出乎本心:如此
则真,否则即伪。真则人心至善,无为而治;伪则世道诡诈,愈治愈乱。老子理论这深层
内涵,有着深刻的价值论意义。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文明是一把双刃剑,既推进历史发展
的进程,又在不断异化的过程中逐渐偏离人类文明的初衷,老子正是在预设的仁义礼智产生
的因果关系中,揭示了人类文明的异化,
老子的教世良方,虽然深入到人性的底层,却忽略了文明进化的规律。他所猫述的是原
始生民追求基本生存阶段的人性状态,人类一旦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必然开始关注精神需
求。这种进化,既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刺激了“富与贵,是人之所欲”·“贫与戏,是
人之所恶”的欲望膨胀。人类由群居到部落、由部落到国家,群体无限扩张,为了保障权利
的平衡,限制膨胀的私欲,调节群体的和谐关系,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强制性秩序,否则
“礼乐不兴,则利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这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规律。由儒家分集而生的《苟子》凸显礼制,强调“礼法并施”,凸显儒法合流,直接影
响了《韩非子》的产生,从而成为中国古代法制的早期理论依据,
孔子以“仁”为核心,试图重构仁义礼智。在治政上,“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以法令制度引导百姓,建立统一的量刑标准,使
之免于刑罚而耻于作恶,以刑止刑;以道德仁义引导百姓,建立统一的礼义制度,使之耻于
无礼而至于仁德,以德弘德德治与法治互祖依有,使百姓畏惧刑罚,追求至善。在修为上,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孝放长辈,友爱兄弟,诚信立身,博爱众
人,从而践行“仁”。将自己锻造为兼顾家国、道德立身、文质彬彬的君子。唯此,才能建
构一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秩序和谐、家庭伦理和谐的社会。
其实,孔子对伪饰的世风也大为不满,曾愤怒地说:“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
语文·第1而,计0而
1/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