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1张PPT。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上单元复习课件附录
课外古诗词背诵一、助读资料
1.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译文】
庄稼人很少有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用竹篮盛的饭,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
前行后撵送饭到田里,青壮年们正劳动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家里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麦穗填饱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业生产。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一天到晚怎么也不能遗忘。【全诗主旨】
诗歌通过描写农民辛苦劳碌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繁重,也表现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名句赏析】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本来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但仍顾不上炎热,只想珍惜这初夏较长的天光,能够多干点活。“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相同。2. 月 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译文】
夜深了,月光只照亮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横斜的北斗星和倾斜的南斗星挂在天际,快要隐落了。
今夜才忽然感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
你听,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里。【全诗主旨】
诗人选取了静寂的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夜寒中显示出春天的暖意,从静寂中显示出生命的萌动,从几声虫叫引起人们对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名句赏析】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这两句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展现诗人捕捉物象的敏锐独特的审美视角,特别是一个“透”字,写出了“感觉”,可谓传神。3. 商 山 早 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译文】
征铎鸣响催促旅人起程,
刚上路就伤悲离开故乡。
鸡鸣声伴有屋顶的残月,
足迹已踏乱桥上的新霜。
槲树的叶子落满了山路,
枳树的白花只点缀驿墙。
回想夜来甜蜜的故乡梦,
满眼野鸭嬉戏在池塘上。【全诗主旨】
这是一首抒发个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表达了诗人对长安的留恋之情和孤独失意之感。
【名句赏析】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把十个名词排列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图景,向来为传诵的名句。后人常引此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4. 卜算子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全词主旨】
这首词以梅自喻,表达作者屡遭主和派打击,抑郁愤懑的心情以及坚定理想,保持高洁的情怀。【名句赏析】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零落成泥碾作尘”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 “只有香如故”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化成泥的凄凉、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5. 破 阵 子
晏 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全词主旨】
此词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段,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6. 浣溪沙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名句赏析】
笑从双脸生。
“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换。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故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至末句,收束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译文】
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缫丝车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水喝。【全词主旨】
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形色生动,乡土气息浓郁。
【名句赏析】
敲门试问野人家。
“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水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的结果怎样呢?喝到水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呢?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象,更是余味无穷。7. 醉 花 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译文】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全词主旨】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名句赏析】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消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消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8.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全词主旨】
这首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表达了作者爱国、卫国,一心报效国家,恢复山河的思想感情,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名句赏析】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不属于自己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9. 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译文】
在骊山上四处看看,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时的繁华富貌,现在在哪里? 只看见了荒凉的草,水流回旋弯曲。到现在留下的遗憾像烟花一样。列国的周齐秦汉楚,这些国家,赢了的,都变成了土烬;输了的,都变成了土。【全曲主旨】
这首小令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兴亡,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名句赏析】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悟——赢的与输的都必然成为黄土,不值得羡慕和称道。明白如话,却成了发人深思的警句。 “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10. 朝天子 咏喇叭
王 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译文】
喇叭和唢呐,
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
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
百姓听了百姓怕。
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
眼看着有的人倾家荡产,
有的人元气大伤,
最后会民穷财尽,家破人亡!【全曲主旨】
这首小令表面上引用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借物抒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名句赏析】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这几句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水尽鹅飞,形容他们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不难看出,通篇咏喇叭、唢呐咏得真切,咏得让人信服。二、达标训练
1.名句默写。
(1)力尽不知热,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北斗阑干南斗斜。
(3)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5)巧笑东邻女伴, 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村南村北响缲车。(7)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
(8)年少万兜鍪,________________。
(9)骊山四顾,阿房一炬,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全仗你抬身价。
(11)《观刈麦》中写农民丰收全家齐动员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农民凄惨生活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月夜》通过声音来写春天到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3)《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高洁傲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中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细雨途中行路辛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7)《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写出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
(18)《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看江水东流,发思古幽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山坡羊骊山怀古》中抒写作者对历史兴亡大彻大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朝天子咏喇叭》中形象写出官宦欺压百姓,把老百姓搜刮得倾家荡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但惜夏日长 (2)更深月色半人家 (3)人迹板桥霜 (4)零落成泥碾作尘 (5)采桑径里逢迎
(6)簌簌衣巾落枣花 (7)有暗香盈袖 (8)坐断东南战未休 (9)当时奢侈今何处 (10)官船来往乱如麻
(11)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 家田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 (12)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13)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14)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15)池上碧苔三四点 叶底黄鹂一两声
(16)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17)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18)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19)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20)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2.诗词赏析。
(1)阅读下列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观 刈 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①“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从______描写收麦时天气的炎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从______描写天气的酷热和劳作的艰辛。
【解析】描写收麦时天气的炎热用“蒸”“灼”从正面来描写;“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两句,从农人的矛盾心理入手写。
答案:正面 侧面②诗中那位贫妇人的言行反映了当时一个怎样的残酷现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繁重的赋税逼得一些农民失去田地,即使是有田的农民将来也有可能失去自己的田地。
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2)(2012·广州中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 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①“更深”“阑干”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更深”是夜深的意思。(“阑干”是横斜的样子。)②“虫声新透绿窗纱”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答:
答案:诗句描写了虫子涌动,春天来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喜悦(惊奇、喜爱)的心情。(3)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商 山 早 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①“枳花照驿墙”一句中的“照”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照”为“照亮”之义。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②尾联写梦中出现故乡春天的美景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照,衬托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大意对即可)(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醉 花 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①“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被前人称为“绝佳”,试赏析其语言特色。(答出一点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是环境气氛的渲染,与“人比黄花瘦”构成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顾影自怜的图画,是一个凄清的深秋怀人的境界。结句以黄花喻人瘦,精当无比。菊花以幽雅高洁为品,与作者的精神有相通之处,既见其形,又传其神,以其写相思之情,不露,不俗,含蓄蕴藉。答案:第一,造语含蓄,意蕴丰富。诗人借气氛的渲染、贴切的比喻构成西风瘦菊、佳节冷落、对花兴叹的艺术画面,离别之恨、相思之苦尽在其中。第二,比喻新奇传神。以黄色的菊花比相思的诗人,兼用菊花品节高洁之意,形神兼备,耐人寻味。②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词通过描述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5)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①“望”字中饱含心思,请说说作者此时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北方国土仍在敌手,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沉痛的。②“不尽长江滚滚流”与李白的“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者表现因景而思幽古之情的慨叹,后者借景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③下阕中的“曹刘”指哪两个人?这几句词满含着对英雄孙权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曹操和刘备。感情:敬慕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