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秋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第二单元课时达标(5课时+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秋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第二单元课时达标(5课时+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0-04 08:27:03

文档简介

训练·达标检测 第二单元 第6课
一、双基积累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1)A.调解  B.音调  C.调整  D.风调雨顺(  )
(2)A.假期 B.假使 C.假想 D.狐假虎威(  )
(3)A.模仿 B.模范 C.模拟 D.装模作样(  )
(4)A.察觉 B.睡觉 C.觉醒 D.不知不觉(  )
2.下面各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1)时辰  榆钱  欧打     改为    
(2)纯真  恣势  磕头     改为    
(3)婪烧  军阀  跳舞     改为    
(4)褪色  劝熨  香炉     改为    
3.比较括号中的词语,选择最恰当的填空。
(1)我们见了她     就围上去。(A.不自觉 B.不由得 C.恨不得 D.不觉得)
(2)我跟母亲非常     他,不知道他的死活。(A.想念 B.纪念 C.怀念 D.牵挂)
(3)这时候蔡老师     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A.帮助 B.援助 C.救助 D.支持)
4.综合性学习。
  学习完《我的老师》一文,班上准备开展“师恩难忘”的感恩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1)拟写标语。
  为了渲染活动会场的气氛,请你设计一则标语。(10字左右)
答: 
(2)巧联妙对。
  在活动中有一副残缺的对联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请你来补充完整。
上联:三尺讲台
下联:一支粉笔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从“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到“多么伟大的人啊”,回答问题。
5.概括这段文字记叙的一件小事。(不得超过15个字)
答:


6.“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一句中,“占据”一词在这里怎么理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7.蔡老师是如何援助“我”的
答: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完成8~12题。
忆 先 生
①按现在的规矩,应该称呼“老师”,我也的确这样叫他;但我心里却总以“先生”称呼他。
②他就是我上高一时的语文老师——张子清。
③先生是在后排几个“混混生”的哄笑中出场的。——并不是他扣错了扣子或是忘了打领带,而是因为衣着的笔挺整洁,使那几个“不修边幅”的同学感到不适应。——他轻轻带上门,把几本泛黄的书摆上讲桌,给我们上高中语文起始课。他如数家珍,几千年的文史经哲侃侃而谈,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画卷,使我们如沐春风,引领我们进入语文的殿堂。我日后的迷恋文学,这节语文课便是一个发端。
④我默默地注视着先生,猜想那灰白色的中山装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⑤先生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正是黄叶纷飞、秋雨连绵的日子。我们沉浸在作品优美的意境中。有一个同学突然提出问题:“老师,什么叫孤独 ”他说:“深秋,静夜,冷雨轻轻拍打落叶,灯泡幽暗朦胧,独自倚窗沉思,那感觉就是孤独。”鸦雀无声,我们欣赏着完美的诠释。
⑥有一段时间,我作文专喜欢以玄吓人,许多半懂不懂的诗文,被生吞活剥地搬到自己的文章中,以至于满篇的前后引号此呼彼应。我交了一篇《走近余秋雨》。发还后,我看到的评语是:“拟给九十分:起笔新颖,给两分,收束照应开头,给三分,抄写给五分;其余的分,都给余秋雨。”一向自负的我不禁哑然失笑,欣然接受了这别致的批评。
⑦那天晚自习,评析《为了忘却的记念》的练习。我对文中一段话的理解,与“教参”明显不同。先生用反常的眼神看了我一眼,宣布“以教参为准”。我霍地站起来,用一种挑衅的口气问:“老师,在鲁迅先生的文章前,我和他们(“教参”编写者)地位平等,凭什么用他们来否定我!”他一愣,随即赞赏地点头微笑,那神情足以让我感到自豪。课后,他对我说,类似的问题,许多年来,他提了无数次;我这样的反问,他等了好多年。
⑧此后,我成了先生家的常客。他过得近乎清贫。有人说先生孤身一人,家里冷冷清清。我进他家,却总觉得是入芝兰之室,满庭芬芳。“孤芳一品自清高”的条幅,字体潇洒飘逸,很熨帖地挂在写字台前的墙上。旁置一盆兰花,清秀淡雅,脉脉的清香沁人心脾。先生任我翻动他的东西,就是不许触摸那兰花。后来我才听说,病逝的师母,是他大学同窗,和他同为高才生,单名一个“兰”字。
⑨高考填报志愿,从不干涉我们自由的先生,执意动员我报考上海的名牌大学,说那里浓厚的文化氛围,会促使我更快地成长。我敷衍了他,志愿表上出现的净是省内的大学——因为我缺乏自信。
⑩报到前,我去看望先生,得到的是鼓励。但也看得出,他笑得很勉强。道别出来,脸上湿湿的,是泪。
几天前,我怀着惊喜,捧读先生的来信,看着那熟悉的飘逸的字迹,铭刻在记忆里的影像又鲜活起来。虽然我令他失望,他却一直记挂着我的成长。我该如何报答先生呢
8.第③段描写先生既用了外貌描写,又用了     ;既有正面描写,又有     ,表现出这位先生的特点是          。
9.先生对“孤独”的解释,表现了他的什么教学特点
答:
10.谈谈你对先生所写作文评语的理解。
答:

11.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先生是怎样看待“教参”和学生的
答:

1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回忆了张子清先生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四、写作练笔
13.【写法借鉴】本文善于通过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如“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小小”与“莫大”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小中见大,突现蔡老师关爱学生、公平处事的高尚人格。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对比手法写作一个语段,表现“我的妈妈(幽默、严厉、唠叨、关爱、善良、善解人意等某个方面)”的形象。(1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1)选B。B项“调”读diào,其他都读tiáo;
(2)选A。A项“假”读jià,其他都读jiǎ;
(3)选D。D项“模”读mú,其他都读mó;
(4)选B。B项“觉”读jiào,其他都读jué。
2.答案:(1)欧 殴 (2)恣 姿 (3)婪 焚 (4)熨 慰
3.答案:(1)B (2)D (3)B
4.(1)答案(示例):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深海。
(2)答案(示例):奉献 耕耘(或:育桃李 写春秋)
5.【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出主要人物做了何事即可。
答案:老师排除我们的小纠纷。
6.【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能力。结合语境和作者当时的感触理解。
答案:“占据”原意是用强力取得或保持,这里表明这件事在孩子心中占有的分量很重。这样用词,表达了作者当时心里充满了对蔡老师的感激之情,也意味着至今仍铭记在心。
7.答案:蔡老师从两方面援助“我”:既批评了那些同学,又写信劝慰“我”。
8.答案:动作描写 侧面描写 仪容整洁(或“注重仪表”)、学识渊博
9.【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特点的把握能力。根据先生能形象地回答学生的提问,概括其在教学方面的特点。
答案:善于启发引导(或“善于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
10.【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语句的理解能力。阅读第⑥段,根据“我”写作文大量引用余秋雨的语句理解先生给“我”作文评语的意思。
答案:①对优点稍加肯定,主要指出过多引用余秋雨文章句子的问题;②委婉而诙谐。
11.【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能力。“他提了无数次”说明先生也不迷信“教参”;“他等了好多年”说明先生鼓励独立思考。
答案:①不迷信“教参”,只是把它当作参考资料;②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1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阅读全文,先概括出写先生的几件事情,从大的方面说包括学识、教学工作、对待学生几个方面,体会作者对先生的情感。
答案:学识、教学工作、对待学生。抒发了作者对先生的尊敬、感激、怀念之情。
13.答案(示例):我有一个爱我疼我的好妈妈!妈妈温柔娴静,善解人意。人家都觉得我好幸福!可是我也有说不出的苦恼!这不,刚准备上学,妈妈又唠叨开了:“宝贝,多吃一点早饭,饿了怎么办 到了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训练·达标检测 第二单元 第10课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有朋自远方来 (    )
(2)吾日三省吾身  (    )
(3)学而不思则罔  (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
(5)四十而不惑  (    )
(6)择其善者而从之  (    )
(7)人不堪其忧  (    )
(8)传不习乎  (    )
(9)博学而笃志  (    )
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学而时习之 D.曲肱而枕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3)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译文:

4.用原文填空。
(1)亚奥理事会2011年10月13日宣布,南京市获得2013年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举办权。届时喜迎各国嘉宾,可以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这种喜悦:        ,        
(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3)孔子感叹时光易逝,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
二、课内阅读
(2012·山西中考)阅读《论语》第一、四、五、七章,完成5~8题。
5.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学而不思则罔(   )
(2)思而不学则殆(   )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
(2)温故而知新(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8.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
答:

三、美文品析
(2010·吉林中考)阅读文言文,完成9~15题。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 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①识: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④及:赶上,追上。⑤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9.《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
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
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答:

1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答: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答:

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
答:

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答:

答案解析
1.答案:(1)志同道合的人 (2)自我检查,反省 (3)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4)真诚,诚实,诚信 (5)迷惑,疑惑 (6)跟从,学习 (7)忍受 
(8)老师传授的知识 (9)忠实,坚守
2.【解析】选A。B、C、D三项中的“而”都表承接,A项的“而”表转折。
3.答案:(1)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2)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3)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4.答案:(1)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2)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3)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5.答案:(1)wǎnɡ (2)dài
6.答案:(1)通“悦”,愉快 (2)学过的知识
7.答案: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8.答案(示例):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
9.答案:儒
10.【解析】选D。前一个读音是zhì,“智慧”的意思;后一个读音是zhī,“学到”的意思。
11.【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能力。“吾日三省吾身”的内容指这句话后面的几件事情。
答案: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12.【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回答。
答案: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13.【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能力。围绕“选择他人长处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
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选择他人长处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14.【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感悟能力。选取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一点,谈出受到的思想教育。
答案: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
15.【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感悟能力。选取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一则,谈出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
答案(提示):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回答即可。
附第四、五、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则【译文】
孔子说:“子路,(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
孔子说:“见到贤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而我做到了哪些 ”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只不过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探求它罢了。”
孔子说:“我做学问的急迫感,就像追赶什么东西唯恐赶不上那样,而赶上了又怕失掉。”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 我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向我提了个问题,我原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从他那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加以盘问,就对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子夏说:“每天都能学到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不忘掉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训练·达标检测 第二单元 第7课
一、双基积累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下午的阳光穿过阳台的金银花,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  )捻着花叶,抚(  )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  )开的花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几个星期的愤怒、苦nǎo(  ),已经pí(  )倦不堪了。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启示 缝制 模仿 浑为一谈
B.驾驶 缓慢 脾气 花团锦簇
C.探测 赠送 涨红 由然而生
D.走廊 芬芳 浸满 悔恨寞及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道题在老师指导后,我忽然恍然大悟。
B.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C.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儿,不要惊醒他。
D.我们要坚持“学以致用”,反对“不求甚解”,着力解决“不学习”的问题。
4.文学常识填空。
《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      ,   国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主要著作有        《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5.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本文,班级开展了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快来参与吧。
(1)【励志故事会】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像海伦·凯勒一样具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还有很多,请列举出一个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事迹。
答:

(2)【修改读后感】下面是小明同学写的《再塑生命的人》的读后感,但一句有语病,一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请找出来并修改。
  a在我读完《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后,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 b我看不到海伦丝毫的恐惧、凄凉和悲哀,看到的却是她那光明的内心世界、坚强的意志和她那对生活充满着的爱。c我不禁感慨:只要你的心是坚强的,那么,哪怕你永远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你也能感到满世界灿烂的阳光
①有语病的是第   句。修改:

②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是第___句,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3)【拟写结束语】请你帮主持人设计一段活动结束语。
答: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10~13段,回答下列问题。
6.这几段主要写了什么事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
答:
7.课文第10段中说“突然间,我恍然大悟”,作者悟到了什么
答:

8.课文第11段写道:“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答:


9.第12段中说道:“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这句话里的“浸”字用得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答: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回答10~13题。
学 会 说 话
海伦·凯勒
最初,我夜以继日地苦练,才使我最亲近的朋友能听懂我的意思。随后,在莎莉文小姐的帮助下,我反反复复练习发准每一个字音,练习各种音的自由结合。一直到现在,她还是每天不断地纠正我不正确的发音。
只有那些曾经教导过聋哑孩童说话的人才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也只有他们才能体会到我所必须克服的是什么样的困难。我完全是靠手指来感觉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的:我用触觉来把握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迫使自己反复练习那些发不好音的词和句子,有时一练就是几小时,直到我感觉到发出的音准了为止。
我的任务是练习、练习、再练习。失败和疲劳常常将我绊倒,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儿就能把音发准,就能让我所爱的人看到我的进步,我就有了勇气。我急切想看到他们为我的成功而露出笑容。
“妹妹就要能听懂我的话了。”这成了鼓舞我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信念。我常常欣喜若狂地反复念叨:“我现在不是哑巴了。”一想到我将能够自由自在地同母亲谈话,能够理解她用嘴唇做出的反应,我就充满了信心。当我发现,用嘴说话要比用手指说话容易得多时,真是惊讶不已。为此,我不再用手语字母同人谈话了。但莎莉文小姐和一些朋友依然用这种方式同我交谈,因为同唇读法相比,手语字母更方便些,我理解得更快些。
在这里,也许我应该说明一下盲聋人所使用的手语字母。那些不了解我们的人似乎对手语有些困惑不解。人们给我读书或同我谈话时,采用聋人所使用的一般方法,用一只手在我手上拼写出单词和句子。我把手轻轻地放在说话者的手上,一方面不妨碍其手指的运动,另一方面又能很容易地感觉到他手指的运动。我的感觉和人们看书一样,感觉到的是一个个字,而不是单个的字母。同我谈话的人由于手指经常运动,因而手指运用得灵活自如,有些人字母拼写得非常快,就像熟练的打字员在打字机上打字一样。当然,熟练的拼写同写字一样,也成了我一种不知不觉的动作。
能用嘴说话以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想赶回家。这一重要的时刻终于来到了,我踏上了归途。一路上,我和莎莉文小姐不停地用嘴说话,我不是为了说话而说话,而是为了抓紧一切时机尽量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不知不觉火车已经进站了,只见家里人都站在站台上迎接我们。一下火车,母亲一下把我搂在怀里,全身颤抖着,兴奋得说不出一句话,默默无声地倾听我发出的每一字音。小妹妹米珠丽抓住我的手,又亲又吻,高兴得一个劲儿地蹦跳。父亲站在旁边一言不发,但慈祥的脸上却露出极其愉悦的神色。直到现在,我一想到此情此景,就不禁热泪盈眶,真好像是以赛亚的预言在我身上得到了应验:“山岭齐声歌唱,树木拍手欢呼!”
(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删减)
10.是什么激励着海伦“学会说话”的
答:

11.海伦学会说话必须克服的困难是什么
答:

1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何作用
答:

13.首尾两段由“直到现在”领起的两个句子,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

四、写作练笔
14.【写法借鉴】文中有很多细腻的心理描写,其中有精彩的内心独白,反映了作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如“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这段内心独白表现了作者学习的艰辛,真实地再现了其当时急躁、乖戾的性格弱点。
【片段仿写】请你也运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写一段话表现自己的某种心理(高兴、恐惧、紧张等)。
答案解析
1.答案:cuō fǔ zhàn 恼 疲
2.【解析】选B。A项“浑”应为“混”;C项“由”应为“油”;D项“寞”应为“莫”。
3.【解析】选A。“恍然大悟”指忽然间明白过来。与“忽然”有重复。
4.答案:海伦·凯勒 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5. (1)答案(示例):司马迁身受宫刑,完成名垂史册的《史记》;张海迪自学成才,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民间艺人阿炳奏响《二泉映月》;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了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贝多芬谱写出《命运交响曲》。
(2)①答案:a 在读完《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后,我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
②答案:c   。
(3)答案(示例):生命是珍贵而又短暂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要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同学们,让我们扬起奋发向上的风帆,在生命长河中勇敢地藐视困难、直面人生。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6.【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能力。阅读选段,概括出主要人物做了何事即可。
答案:主要记叙了“我”在井房认识“水”的经历。
7.【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海伦通过“水”领悟到语言文字的奥秘。
答案:领悟到语言文字的奥秘,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明白了宇宙万物都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人们的新思想。
8.【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含意的理解能力。结合内容理解“水”激发了海伦的求知欲,使她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答案:“水”使“我”有了自己的思想,激起了“我”强烈的求知欲,不再是仅仅限于模仿学习,而是能够敞开自己的心灵,感受到人间的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也因为有了求知欲,就更能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9.【解析】此题考查重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结合海伦此时的心理即可解答此题。
答案:“浸”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满眼都是泪水的样子,深刻真实地写出了“我”内心的自责和愧疚。
10.【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海伦“学会说话”的愿望是和亲人交流,回报亲人,这种信念激励她走向成功。
答案:是海伦回报亲人、和亲人交流的渴望,这使她对成功充满了信心,从而拥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信念,最终学会了说话。
11.【解析】本题考查对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从文章第2段中选取相关语句作答。
答案:靠手指来感觉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触觉来把握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
12.【解析】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及作用的把握。根据常用描写方法的特点判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方法,结合语句内容体会表达作用。
答案: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一家人对“我”的归来高兴、激动、兴奋的心情。
13.【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结合语境,联系语句内容体会两句话的情感。
答案:首段一句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对海伦持之以恒、不厌其烦的教育和帮助,以及海伦的感激之情;末段一句突出了海伦当时的兴奋程度,表现了学会说话对海伦的重大意义。
14.答案(示例):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MP3,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训练·达标检测 第二单元 第8课
一、双基积累
1.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各题。
我进入哈罗公学的入学考试是极其严格的。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文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我干瞪眼没办法,在这种惨(  )境中整整熬(  )了两个小时,最后仁兹的监考老师总算收去了我的考卷。正是从这些表明我的学识水平的蛛丝马迹中,威尔登博士断定我有姿格进哈罗公学上学。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惨(  )境      熬(  )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   改为   。
2.选词填空。
(1)我本来愿意    (显扬、显露、显示)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
(2)我会首先让他们都学英语,然后再让聪明些的孩子们学习拉丁语作为一种
    (荣誉、荣光、荣耀),学习希腊语作为一种享受。
(3)父亲    (敏锐、敏捷、灵敏)的目光具有强大的威慑力。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样一来,只能出现一种结果:场场考试,场场失败。
B.他们全都继续学习拉丁语、希腊语以及诸如此类的辉煌的学科,我则被看作是个只会学英语的笨学生。
C.不料,第二天考试中的第一道题就是:“绘出新西兰地图”。
D.一天,父亲亲自对“部队”进行了正式的视察。所有的“部队”都整装待发。
4.观察下面的漫画,说说漫画的含义。
含义:

5.(2012·天津中考)综合性学习。
某班开展了“青春随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臂钢琴师刘伟,凭借顽强的毅力,苦练琴艺,最终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
材料二 北京大学的保安甘相伟,来自湖北农村,他通过艰苦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并出版了个人专著《站着上北大》。
材料三 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青年女教师张丽莉,在客车失控冲向学生的瞬间,奋不顾身去救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轮下。
材料四 “飞人”刘翔走出北京奥运会因伤退赛的低谷,不断创造佳绩。在2012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的比赛中,以12秒87的成绩强势夺冠,再回巅峰。
材料五 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学生孟佩杰,七八岁时就担当起照料养母的重任,后来又带着养母去上学,这个“久病床前有孝女”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1)上面是某同学为“用青春谱写爱的赞歌”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三则材料是    、     、     。
(2)下面是一段青春励志宣言,请你仿照加点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青春的岁月不会一帆风顺。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许青春的天空时有阴霾,但我们有足够的勇气追求自己的一片蓝天;或许青春的                ,但我们               。
二、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不一样的成年礼
杨利伟
1983年初春,我正在绥中县第二中学读高二。我十八岁生日那天,学校教导主任突然告诉大家一个消息:空军来招飞行员了,条件具备的可以试试。听到消息后,我莫名地高兴又感动,想都没想就把名报了。因为正在学校上课,也没和父母商量。
我很怕赶不上,一路小跑来到招飞人员所在的教室,门都没来得及敲就扑了进去。其中一个领导样的人看到我就说了一句:“这个体重和身高都够了!”我当时心里就有了底气。
果然,我通过了初选,我不得不把参加招飞的事告诉母亲。母亲有些犹豫,但看我高兴,就说:“那你就去吧,选不选得上,检查检查身体也挺好的。”我后来理解了母亲的做法,她既不想直接拒绝我,也不想让我因为选不上而有太多失望。
复选的全部过程都相当顺利,结束后,六十个人只剩下二十人,我是其中之一。最后一项是检查眼睛,需要散瞳,那时候药水没现在这么先进,为了保护眼睛,散瞳后得戴一星期的墨镜,所以每人发了一个。
我戴着墨镜飘回家告诉母亲,体检通过了,入选了。母亲有点惊奇地打量了我一下,这份惊奇让我心里相当得意。当时父亲正在外出差,母亲说:“也不知道你爸让不让你去。”这让我开始有些隐隐地担心。母亲多少会担心当飞行员的安全问题,她知道这是个危险的职业。
等到三选之后,连同我在内,绥中县只剩下六个人。母亲专门发电报把在外出差的父亲叫回了家,一起商量怎么办。我知道母亲发电报了,心中便开始了度日如年的等待,直到父亲归来的那一天。
父亲问我:“利伟,你真的想好了要当飞行员吗 ”我心意已定,斩钉截铁地说:“我愿意去做飞行员。”父亲沉吟片刻,决定尊重我的意愿,对母亲说:“他就喜欢这个,你不让他报,以后后悔怎么办,让他去吧!”
得到父母的许可,我继续参加招飞的所有测试。最后,我终于被录取成为飞行员了。我们绥中县有五个人同时被录取,这成了当年全县的大新闻,报纸和广播都对此进行了报道,我们也在一夜之间成了家乡的名人。
对于这一切,我仿佛沉浸在梦游的感觉中,突然实现了童年的梦——可以去开飞机了,我将成为飞行员了,真不可思议!
可飞行学院究竟是什么样,我又难以想象。我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跟着大家登上了离家的火车,潦草地挥别了自己的少年时代,从此去向辽阔的远方,去向高远的天空。
(摘自《初中生》2012年第13期)
6.题目中的“成年礼”指什么 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
答:

7.“我”被录取为飞行员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请按顺序用两字词语分别表述。
答:

8.选文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答:

9.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心中便开始了度日如年的等待”一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答:

三、写作练笔
10.【写法借鉴】本文语言诙谐幽默,充满轻松的调侃和自嘲。如“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作者通过对照,显得滑稽可笑。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介绍一个人物。(1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1)答案:cǎn áo
(2)答案:兹 慈 姿 资
2.答案:(1)显露 (2)荣耀 (3)敏锐
3.【解析】选C。句末的句号应在引号内。
4.答案(示例):有辛苦的付出才会有甜蜜的收获。
5.答案:(1)[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四]
(2)示例:航船历经风浪 有足够的力量驶向自己的理想彼岸
6.【解析】本题考查对标题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中“我”在十八岁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理解“成年礼”的意思。题目的作用一般是概括全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等。
答案:“成年礼”指“我”在十八岁生日之际实现了去开飞机的梦想。作用:一方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题目新颖,吸引读者。
7.【解析】本题考查对事件经过的概括能力。阅读全文,按时间筛选出有关词语即可。
答案:报名、初选、复选、三选、测试。
8.答案: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我”报名时的急切心情。
9.【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理解杨利伟当时的心情。
答案:形容杨利伟等待父亲回家的迫切心情。
10.答案(示例):大家一定听说过白马王子、青蛙王子,可哪里来的“搞怪王子” “搞怪王子”是我们班鼎鼎大名的人物——宋磊。因为平时爱搞怪,于是大家习惯上称他为“搞怪王子”。这不,刚一下课,他又开始搞怪:“卖白菜啦,卖白菜,超给力的大白菜,跳楼价,买一赠一……”训练·达标检测 第二单元 第9课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屏息(pínɡ) 须臾(yú)    绰号(chuò)
B.离谱(pǔ) 铭记(mínɡ) 嘈杂(záo)
C.叛逆(nì) 眉梢(shāo) 优雅(yá)
D.徒手(tú) 斜翘(qiào) 丑陋(lòu)
2.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王老师却豪不理会满教室的笑声,继续用他那金属般的声音说:“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
B.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
C.但少年时代总是充满了叛逆精神,越离谱的事大家越喜欢,于是全班同学兴趣高涨。
D.如此喜剧的事大家岂肯放过 转眼间,只见男女同学轮番走上讲台。
3.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师节前夕,班级举行“园丁颂”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对联赞颂】第一小组同学开展了“对对联,颂老师”活动,某同学拟出了歌颂老师培才育人功德的上联,请你帮他对出下联。
上联:育人才献身忘我如蜡烛
下联:          
(2)【文艺演出】第二小组同学组织“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文艺演出,大家推选你当主持人。请你把下面两个节目之间的串词写出来。(80字左右)
节目一:小品《讲台的美丽》
节目二: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答:

(3)【短信祝福】第三小组同学打算用发短信的形式表达对昔日老师的感恩之情,请你代为拟写一段话。(70字左右,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

二、美文品析
(2012·牡丹江中考)阅读下文,完成4~8题。
栀子花笑了
青 春
①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噪音在微风里滑过一个圈子之后消失在遥远的天际。夕阳带着对大地的一丝留念披着一条红色的披风在天际中翩翩起舞。(A)一阵风吹过来,树叶摇了摇身子,落叶在树枝与地面间飞舞着,用生命最后的余光照亮了秋日的寂静。不甘寂寞的栀子花也出来助兴,将整个校园弥漫上一层浓浓的香气。
②这一衣带水的校园通道上的这一头一男一女的景象跟整个气氛很巧妙地融和在一起,而另一头缓缓走来的校长却像鸟儿一样点破了这和谐的安宁。走过来了,尽管栀子花依旧很香,可这中间还是夹着一些火药味儿。
③男孩坐在自行车上,侧着身跟女孩说话,女孩站在男孩的右手旁,手里拿着一个大的讲义夹和一封粉红色的信,校长站在女孩的对面。三个人站着像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总是很不稳定的,就像三个小孩总比两个小孩来得容易吵架一样,这跟数学并没有矛盾。
④“这么晚还不回家啊 ”校长首先打破了寂静,并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盯着这两个学生。现在的中学生真的不像话了,还小小年纪,唉,想当年我们这个年纪男女连互看一眼都不敢……校长浮光掠影了他当时年轻的时候,顿时来了精神。“是的,校长,因为有点事儿。”女孩安静而从容地回答。身边的男孩羞涩地低下了头。
⑤(B)风似乎有些大了,树叶开始沙沙作响着,栀子花的花香像是被稀释了一样,香味顿时减少了很多。
⑥“哪个年级的 ”校长问。“高三,校长。”女孩回答道。都高三了还有这心思,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不懂事。唉,校长在心里叹了一口气……突然看到了女孩手上的信。
⑦“这封信是给他的 ”校长指着男孩问着女孩。“是的,校长。”仍旧是女孩从容的回答。“信,嗯,让我看一下。”校长有点不自然地说道。女孩刚伸出手,像是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于是手就停在半空中了。“校长,就我所知,即便是警察,也不能随便看别人的东西。”女孩笑了笑说。“这……”校长突然有点尴尬了。
⑧(C)好像真的要下雨了,夕阳承受不住黑暗的诱惑消失在天际了,栀子花也是没有精神了。将暮未暮的天空里,穿越云层的阳光几乎是一种奢侈,然而在黑暗到来之前它依然顽强地存在——这一切看了都使人感动……
⑨男孩的脸色似乎有些苍白,他拉了拉女孩的衣角说:“给校长看吧!”校长看了看男孩,眼神之中掠过一些的感激,但随即笑了,更加确信自己的猜测了。女孩把信给了校长。
⑩配合得多好啊。校长来不及多想,忙打开信:放心,好好治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学习不用怕落下,全班同学都会帮你的。大家都在等着你回来呢!这些笔记是同学们帮你做的,相信自己会好起来的,因为不只是你一个人,你还有大家呢!接下来,是同学一大串的祝语。校长的表情突然僵硬了,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校长信看完了吗 我们到时间晚自习了。校长,其实这世上除了爱情之外,还有一种更深更真更值得让人珍藏的感情,那就是友谊,您说是吗,校长 ”女孩仍旧笑着说。
是啊!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自己竟忽视了这种真挚的感情,还差点扼杀掉了它。这一切都是真的,不是童话!是啊!不是童话。校长突然笑了。
这笑像一个屏风把风和将要下的雨都隔绝了。(D)天空仍像先前一样静谧、和谐,树叶被风温柔地拥抱得安静而羞涩了,空气中溢满了香气,栀子花笑得有点“花枝招展”了。
(有改动)
4.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思想内容。
答:

5.本文对“栀子花”的形态、香气进行了多次的描写,请从文中画线的(A)(B)(C)(D)四句中任选一句,试分析其作用。
答:

6.文中第⑨和 两段都写了校长的“笑”,请你说说校长这两次“笑”所表达的意思。
答:

7.请你试着说说“栀子花笑了”的含义和它在文中的作用。
答:

8.异性间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异性友谊是男女之间的纯真友情。你觉得应如何正确对待异性之间的友情 面对父母、师长的误会时,你会如何处理
答:

三、写作练笔
9.【写法借鉴】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对人物简单勾勒几笔,就甚为传神。如:“须臾,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台上。胖人能走这么快 ”作者通过白描,刻画出一个虽胖但很灵敏的几何教师形象。
【片段仿写】请你仔细观察你熟悉的一个人,也试着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一下吧!(2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A项中的“屏”应读bǐnɡ;B项中“嘈”应读cáo;C项中“雅”应读yǎ。
2.【解析】选A。该项中的“豪”应为“毫”。
3.(1)答案(示例):传知识披肝沥胆似春蚕
(2)答案(示例):讲台是个神圣的地方,我们辛勤的园丁用奉献铸造了讲台的美丽。浸润着这份美丽,我们明确了人生目标,知道了自己长大后做个什么样的人,下面请欣赏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3)答案(示例):亲爱的老师,走近您,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谁知您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谁知您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您的恩情,我永远记在心间。
4.【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概括能力。从内容和主题两个方面回答。内容扣“误会”即可,主题要体现“异性友情”字样。
答案:本文讲述了一位校长从开始误会学生早恋到后来误会消除的故事,表达了异性之间是存在纯真的友情的这一主题。
5.【解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从渲染氛围、烘托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及与主旨的关系等几个方面思考。
答案(示例):(A)句是环境描写,渲染了秋日校园温馨美好的氛围,为后文表现美好的情感做铺垫。
(B)句是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句是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侧面烘托了人物的性格与情感。
(D)句是环境描写,借助栀子花的香气和拟人化的“花枝招展”,含蓄地表达了主旨:异性之间存在着像栀子花一样芬芳美好的友谊。
6.【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揣摩能力。从校长自以为抓住学生早恋把柄和误会消除时,揣摩他的心情。
答案(示例):第⑨段的“笑”字,体现了校长自以为抓住学生早恋把柄时自信、得意的心理。
第 段的“笑”字,体现了误会消除后,校长对纯真友情的认知失而复得时欣慰、愉悦的情感。
7.【解析】此题考查题目的含义和作用。联系全文、题目中的“笑”字体会含义,从首尾呼应、突显主旨等方面分析其作用。
答案(示例):“栀子花笑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异性友谊经历误解后变得更纯洁、更美好的寓意,表达了作者对异性间纯真友谊得到理解的喜悦之情。以其为题,并在行文中反复体现,最后在结尾处又再次提及,形成首尾的呼应,都能更好地突显主题。
8.【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前一问思想健康,回答合理即可,后一问方法合理有效,不激进,语言表述通顺准确即可。
答案(示例):①应正确区分异性爱情和异性友情,把握好尺度。及早树立理想抱负,并努力为之奋斗。用真诚、体谅、良性的竞争等方法浇灌友谊之花。②如果师长、父母有误解,我会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自己的想法消除误解,并用实际行动和学习成绩证明自己。
9.答案(示例):张淑琳,一听就知道是一个女孩儿的名字。让我们来看看她的“尊容”:原本一头蓬松的黑发削得短短的,太短,简直是标准的男孩儿发型。她皮肤是健康的微黑色,一双狭长的眼睛不大,却炯炯有神,眉宇间透出男孩儿的那种阳刚之气。她走路,像脚下踩了弹簧似的,弹性极大。她音域较宽,嗓门再压低些,可以说完全是男孩的声音。再加上她极少穿裙子、长袜,爱穿T恤、短裤、短袜,更显出一股男儿气。唯一的女儿味,就是她嘴边有一对圆圆的浅浅的可爱的酒窝。她的力气很大,敢和男孩较劲,便自称是“假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