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达标检测 第四单元 第17课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耸立(sǒnɡ) 攀爬(pān) 颤抖(zhàn)
B.峭壁(qiào) 凸出(tū) 闷热(mèn)
C.嶙峋(lén) 屡次(lǚ) 悬崖(xuán)
D.迂回(yū) 训诫(jiè) 安慰(wèi)
2.找出下面词段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往涯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徒,更险。我听见有人辍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应改为 ,
应改为 ,
应改为 。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遇到困难、挫折就灰心丧气,从来都不是我们的最好选择。
B.尽管我们举手投足都那么小心翼翼,但还是惊动了正在弹琴的蟋蟀。
C.演唱会太精彩了,变化的背景,华美的服饰令人头晕目眩。
D.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小山道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下面那块岩石吗 ”( )
(2)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
(3)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
5.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课文,班级开展以“微笑面对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发表看法】有同学认为,父亲用梯子、绳索帮助“我”走下悬崖会更安全,冒险是没必要的,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答:
(2)【劝慰同学】你的一位同学在多次考试中,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但成绩还是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通过本次活动,你打算怎样劝说他
答:
(3)【提出建议】生活中我们该怎样面对困难呢 请提一条建议。
答: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从“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至结尾,回答6~8题。
6.选文开头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答:
7.当“我”最后爬下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后,为什么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答:
8.作者说“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为什么忘不了
答:
三、美文品析
(2012·莱芜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胡子宏
①15岁那年,我在全县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后,被推荐到县城最好的实验初中读书。为此,父亲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争一口气以后考上大学中专什么的。学校实行走读制,每天我都要骑着家里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去上学,风雨无阻。
②条件的艰苦我不怕,可是,那所学校的同学几乎都是县城的孩子,尤其是在我那个班,有好几个县长、局长的孩子。当我穿着农家孩子的粗衣布鞋迈进教室时,顿时传来一阵哄笑声。随后就有孩子为我起了“土老帽”“趿拉鞋”的外号。在花花绿绿、性格活泼的同学中,我特别敏感、孤独,对新环境充满了恐惧。许多次我推着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学校,就看到县长、局长家的孩子们从吉普车里下来,趾高气扬地斜视我一眼,我顿时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忍受的歧视。
③好在我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学生,基础又扎实,在学习上毫不吃力。半年以后,期末考试,我在班上乃至全年级都是第一名。班主任说:明天就要放寒假了,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每个学生要有一位家长参加大会,届时要对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和奖金。我兴奋不已,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并不比别人差。这时,我听到邻座的几位局长的孩子在嘀咕:那个“趿拉鞋”,也会考第一,“土老帽”……我悄悄地离开学校。考了第一,仅给了我片刻的兴奋,随即自卑又涌上心头。
④回到家里,我把成绩通知单递给父亲,父亲乐得合不拢嘴。当我告诉父亲明天要开全体师生家长大会时,父亲立刻张罗开来,叮嘱母亲翻箱倒柜找出春节时他才舍得穿的那件皮大衣。可是我说:“爹,你别去了,人家的父亲都是城里的干部……”(A)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我转过身,鼻子不禁又酸了起来,心想:父亲,你为什么不也是干部,你怎么偏偏当一辈子农民……
⑤第二天天未亮,窗外刮起了呼呼的北风,窗户的塑料纸被吹得啪啪作响,外面是一片片的雪白。我摸索着穿上衣服收拾书包。父亲说:“我送你去吧,下雪了……”我说:“你就别去了,不就开个会吗 再说,别人的家长是干部,你又不会发言……”打开屋门,一股风雪涌进屋来,好大的雪,(B)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凉凉的天,凉凉的心:父亲,对不起您了,我是真心想让您分享我的光荣的,可是,班上就我一个乡下孩子,那么多家长,就你一个人是种地的……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学校响起预备铃时,我迈进学校的大门。雪仍纷纷扬扬地下着,几辆吉普车和轿车很显眼地停在操场上。
⑥铃声响过后,校长登台讲话,校长的讲话不时激起同学们和家长们的一阵阵掌声和笑声,而此时的我身上冷得厉害,肚子饿得厉害,心里孤单得厉害。我无心听校长的讲话,随意把目光投向窗外的风雪,就这么一刹那,我惊呆了……
⑦父亲,父亲来了!他正透过一扇玻璃向里望,仔细聆听着校长的讲话。我扬扬手臂,父亲看着我,向我使劲摆摆手。风正吹,雪正舞,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⑧一阵掌声响起来,有同学使劲扯扯我的衣服,校长正叫我的名字,同时手里展开一张鲜红的奖状:我下意识地走向讲台,校长很慈祥地凝视着我。一刹那,我的泪水涌出眼帘,我手指窗外……礼堂里所有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窗外,投向我的父亲。校长一个箭步下了讲台,打开门。风雪呼啸着涌入礼堂,父亲跨进来,抖落身上的一层雪花。
⑨我说:这是我的——父亲!热烈的掌声响起……
⑩放学时,我和父亲步出礼堂,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勤奋,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9.通读全文,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孤独恐惧—— ——自卑矛盾——
10.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A)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
答:
(B)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
答:
11.小说多次描写风雪,其作用是什么
答:
1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答:
13.这篇小说意蕴丰富,引人深思,请结合作品,谈谈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答:
四、写作练笔
14.【写法借鉴】作者在文中多处运用了景物描写,恰当地烘托人物的心情。如“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里的景物描写烘托了“我”无助、恐惧的心理。
【片段仿写】请你也写一段景物描写的文字,烘托人物心理。(1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A项中“颤”应读chàn;B项中“闷”应读mēn;C项中“嶙”应读lín。
2.答案:涯 崖 徒 陡 辍 啜
3.【解析】选C。不符合语境,“头晕目眩”指头脑发昏,眼睛发花。这里和精彩的演唱会的情景不符。
4.答案:(1)语言描写 (2)动作描写 (3)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5.(1)答案(示例):我认为父亲这种冒险是有价值的,因为如果他用梯子或绳索帮孩子救下来的话,不能促进孩子能力的增长。父亲的帮助和引导是科学合理的,足以保证孩子的安全,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历磨炼,增长了勇气和经验。
(2)答案(示例):别灰心,俗话说:“谁笑到最后,谁才是胜利者。”请相信自己,你一定会从失败中站起来。
(3)答案(示例):在人的一生中,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我们要有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困难,这样就会把困难、失败变成前进路上的垫脚石。
6.【解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及作用。开头两句是写环境的,从中摘录出所描写的景物即可。回答其作用要联系当时的危险处境和“我”的恐惧心理。
答案:暮色、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
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了“我”害怕的心理,既交代了“我”在悬崖上的时间之长,也突出了“我”的恐惧和绝望,衬托出后文“我”战胜恐惧的不容易。
7.【解析】解答此题要着眼全文,理清“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后就能得出结论。
答案:先“啜泣了一会儿”是写“我”被自己的行动感动了,对自己敢下悬崖,感到有点儿害怕,又感到十分高兴。最后,为自己的巨大的成就而感动。
8.【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含意的理解,解题思路如下:
答案:因为从这次经历中,“我”获得了终生受益的生活经验:凡事都要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一小步一小步地积累,就会走向成功。
9.【解析】本题考查对心理变化的把握。通读全文,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我”的心理变化。刚到县城最好的实验初中读书时,感到孤独恐惧;期末考试,我在班上乃至全年级都是第一名时,兴奋不已;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我”因父亲是农民而自卑,不愿让父亲参加大会,感到自卑矛盾;“我”上台领奖时父亲冒雪赶到学校,“我”感到惊喜激动。
答案:兴奋不已 惊喜激动
10.【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表达效果的分析。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语句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答案:(A)运用了神态描写,逼真地写出了父亲笑容一下子停滞的神情,表现了父亲的心情由兴奋到难过失落无奈的急剧变化过程。(B)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我急于离家的情形,从而表现出“我”决定不让父亲参加家长会的痛苦、愧疚、矛盾的心理。
11.【解析】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把握。自然环境描写往往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答案: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②衬托“我”自卑而苦涩的心情。③烘托人物形象。④渲染苍凉凝重的氛围。
12.【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根据父亲冒雪参加家长会及父亲对“我”的言行概括其性格。
答案:通过写父亲不顾儿子阻拦,冒雪参加家长会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憨厚朴实、疼爱理解孩子、贫穷却不自卑的父亲形象。
13.【解析】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可以围绕“不要自卑”“付出就有回报”“人人平等”等角度思考。
答案:①其实我们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只要勤奋,别人有的,我们自己也会有。②无论是乡下人还是城里人,奋斗的权利都是相同的,任何的成功都需要付出汗水。③富贵者不必瞧不起人,贫穷者也不必妄自菲薄,人格面前,没有富贵贫穷之分。
14.答案(示例):拿着沾着污迹的卷子,我无奈地走出了校门。夕阳无力地沉了下去,黑暗在第一时间漫布了天空。一阵狂风刮过,路旁的树枝“啪啪”作响,继而被暴风卷走。枯黄的落叶,在树枝上做着最后的挣扎,尽管那样猛烈,但是被树枝无情地抛掉,砸落在地上,月亮好不容易从阴暗的云里冲出来,但却又立刻被云缠住。训练·达标检测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一、双基积累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只是伫( )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huǎn huǎn( )( )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蕉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jìn( )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晖中,别的一切暂( )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伫( )立 暂( )时
(2)根据拼音写汉字。
huǎn huǎn( )( )流过 沉jìn( )
(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 改为
2.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B.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潘长江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C.秋天到了,公园里蜂围蝶阵,原来是桂花开了。
D.经历了在沙漠里整整四天的苦苦挣扎之后,他终于发现了一片水源,这对于他来说,真可以说是仙露琼浆啊。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 )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
4.仿写句子。
例句:(紫藤萝瀑布)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仿句:(一望无际将要成熟的麦浪)只是 ,仿佛在 ,在 ,在 。
5.人们常常赋予一些植物以特殊的象征意义,请写出“仙人掌”或“牵牛花”的自身特点,以及你赋予它的象征意义。
我选 ,自身特点:
象征意义: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8~11段,回答6~9题。
6.课文为什么插入“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这一事
答:
7.课文中有一句集中体现了“我”观看紫藤萝花的感悟,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答:
8.作者为什么“不觉加快了脚步”
答:
9.怎样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
答:
三、美文品析
(2012·凉山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 命 之 芯
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形成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掉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脚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
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
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 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
静静坐在葡萄架下,仰望着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颗青青的葡萄,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
10.文章标题“生命之芯”具体指的是什么 有何寓意
答:
11.文章从葡萄叶旺盛生长写到葡萄叶子过早落尽,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答: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掉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脚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
答:
四、写作练笔
13.【写法借鉴】课文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如“‘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运用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把生的快乐和欣喜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一种植物。(15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1)答案:zhù zàn
(2)答案:缓缓 浸
(3)答案:蕉 焦 晖 辉
2.【解析】选B。句意重复,“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和句中的“笑起来”重复。
3.答案:(1)拟人 (2)比喻
4.答案(示例):大片大片的黄 奔跑 舞蹈 不停地招摇
5.答案(示例):仙人掌 虽然生活在贫瘠干旱的环境中,但依然能开出鲜艳美丽的花。 我们可能生于贫困的普通人家,没有多少可以依靠的资本,但只要树立正确的理想,坚持不懈,一样能取得成功。
牵牛花 牵牛花大都朝开午谢,但它是一种很勤劳的花,每当公鸡刚啼过头遍,牵牛花就已经开放。 生命短暂,即使是一株不起眼又不名贵的牵牛花,只要你愿意,也能装点美好的人间,让世界更加美丽。
6.【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十多年前的紫藤萝和现在的紫藤萝形成对比,从而与后文写人的不幸形成类比,为主题做铺垫。
答案: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的繁盛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气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7.【解析】本题考查对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课文主要通过观看眼前的紫藤萝抒发人生的感悟,找出主旨句即可。
答案: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8.【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作者通过赏花感悟到生命的活力与永恒,促使她振奋精神,阔步向前。
答案:因为作者从紫藤萝身上感受到生命永恒的价值,鼓舞着她振奋精神,快乐生活。
9.【解析】此题考查对重点语句含意的理解。结合紫藤萝花的经历和象征意义回答。
答案: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新的生活中。
10.【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阅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抓住“芯”字,从表层意思入手,联系重点句“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回答。
答案:具体指作物的果实。寓意:作物的梦想、纯粹的使命、灵魂。
11.【解析】此题考查作者的情感变化。先找到“从葡萄叶旺盛生长写到葡萄叶子过早落尽”部分,抓住表示作者心情的句子或词语“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扬的葡萄叶子的”“却早早地凋落”“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总结作答。
答案:由十分喜爱到痛惜不已,到充满敬意。
12.【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的品析。分析句子,找出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回答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要从生动形象性和作者的情感方面回答。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葡萄落叶比作不能飞的蝴蝶,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葡萄落叶的形态,表达了作者对葡萄落叶失去生命的惋惜之情。
13.答案(示例):紫荆树的叶子非常有趣,仿佛羊蹄一样,每片叶子都毫无例外,是由腰子形的对称的两面合成的,末端凹了进去,把它折拢起来,简直像是一只绿色的蝴蝶,又像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为了献出色彩缤纷的鲜花,它们进行着接力赛跑哩!你看,从隆冬到暮春,紫荆树陆续开花,紫色、红色、粉红色,次第开放,要足足闹腾好几个月呢!训练·达标检测 第四单元 第20课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虽有嘉(佳)肴 ( )
(2)虽有至道 ( )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
(4)然后能自强也 (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虽有嘉(佳)肴 (虽然)
B.不知其善也 (代指“道理”)
C.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
D.然后能自强也 (句末语气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译文: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B.教然后/知困
C.然后/能自强也
D.不知/其善也
二、课内阅读
阅读《虽有嘉(佳)肴》,完成5~7题。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 ( )
(2)然后能自反也 ( )
(3)教然后知困 ( )
(4)虽有至道 ( )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
(2)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7.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答: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乙】《虽有嘉(佳)肴》(正文略)
【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人不学,不知道 ( )
(2)弗食,不知其旨也 (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2)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译文:
10.【甲】【乙】【丙】论述的重点各有侧重,请概括各段论述的重点。
【甲】
【乙】
【丙】
11.举例说明选文运用的两种论证方法。
(1)
(2)
答案解析
1.答案:(1)美味的菜 (2)最好的道理 (3)所以 (4)自我勉励
2.【解析】选A。“虽”是“即使”的意思。
3.答案:(1)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2)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省自己。
4.【解析】选B。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教/然后/知困。
5.答案:(1)甘美 (2)反省自己 (3)不通,理解不了 (4)达到极点
6.(1)答案:知道了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2)答案: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
7.答案: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8.答案:(1)明白道理 (2)甘美
9.(1)答案: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2)答案:善于学习的人,(教他的)老师通常比较安闲,而且取得的效果是双倍的,(而这些成果)又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他的老师)勤奋却没什么效果,而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
10.答案:【甲】教学为先 【乙】教学相长 【丙】进学之道
11.答案:(1)比喻论证: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2)对比论证: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附【译文】
【甲】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
【丙】善于学习的人,(教他的)老师通常比较安闲,而且取得的效果是双倍的,(而这些成果)又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他的老师)勤奋却没什么效果,而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老师(提问时)就像要伐下坚硬的树木,先从容易的开始,然后再伐它的坚硬的枝节,等到一定的时候,(树木)就会迎刃而解。不善于提问的老师与此相反。(老师)善于回答提问的人就好像撞钟一样,(你)用小力气叩击钟,那么就给你小的鸣响;(你)用大的力气叩击钟,那么就会有大的鸣响;从容地叩击钟,它也会给你从容的鸣响之声。不善于回答(提问的人)与此相反。这些都是进学的方法。训练·达标检测 第四单元 第18课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收敛(liǎn) 颤动(zhàn) 砂粒(shā)
B.蝉鸣(chán) 卑微(bēi) 把玩(bà)
C.聒聒(ɡuō) 宽恕(shù) 痕迹(hén)
D.不苟(ɡōu) 淘洗(táo) 响彻(chè)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生活厉程 知知不休 精致漂亮 花纹回漩
短暂细小 检起贝壳 令人惊叹 仔细观查
错别字
改 正
3.选词填空。
(1)杜鹃花还没 (散落 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
(2)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 (精巧 精致)。
(3)它为了生命 (延续 继续),必须好好活着。
4.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小思的《蝉》后,同学们都被小小的蝉的经历惊呆了,决定在班中开展以“金蝉颂”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诗歌颂蝉】请你写出一句有关“蝉”的古诗词。
答:
(2)【仿写赞蝉】根据语境仿写。
生命就要像雨滴一样,即使渺小,也要润物无声;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生命就要像金蝉一样, 。
二、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孤独的舞者
蒋智润
①秋天,草地上一片寂静,萧瑟冷清。大地上积满了落叶,枯败的叶子蜷缩着,如一张张满是皱纹的脸疲倦地向上张望着。阳光下,小草儿如漂洗过的白银一般,浅黄浅黄的,迎着秋风簌簌作响。四下里静悄悄的,一切都显得无精打采的,凛冽干燥的寒风暗示着这个季节并不属于脆弱的生命。
②然而,在绝望的阴影里似乎总是潜伏着那么一丝愉悦的惊喜。瞧去!不远处一只小小的蝴蝶,一身洁白,半透明的翅膀正不紧不慢地拍打着,宛若一朵飞舞着的雪花,细小的身子忽上忽下回旋跳跃着。一忽儿,轻轻地落在草叶尖上,吻一吻,旋即又飞走了。我想,它的内心该是被某种热切的渴望敦促着吧,孜孜以求,永不懈怠。
③枯黄的草地在我眼里忽然变成一方广阔的舞台,舞台上,这只小小的蝴蝶正孤独地旋着舞演一场独角戏。没有灯光,没有音乐,没有观众,没有掌声,孤独的舞者只是默默地奉献着它最美丽的舞姿,舞姿里有忧伤的美丽,舞姿里有优雅的欢乐。舞啊……舞啊……所有的绝望,所有的欢乐,所有的痛楚都融进这绰约的舞姿里。整个世界停顿下来,默默地注视着,万籁俱寂,周遭的大自然也莞尔笑了。
④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这样征服了整个世界。夏日里,会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蝴蝶,小小的,白白的,舞动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成群结队地飞过这个季节,不留下一丝痕迹。当花儿慢慢零落,生机勃勃的绿色也渐渐褪去,只留下孤零零的大地,光秃秃地裸露着,生命俱凋亡,仿佛干涸的生命之滩。夏日,兴旺茂盛的夏日,一天天远去了。这时,从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孤独的舞者悄然而至,开始享受它那姗姗来迟的短暂的生命。尽管,留给这个“不可理喻”的小生命的,并没有多少舒适与安慰,在这静默的季节里,它仍是这广漠舞台上唯一的主角。不知这小东西是否明白“美好东西的获得往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代价的确是巨大的,秋天来临,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一天天加剧,这一天天加剧的寒冷会无情地吞噬蝴蝶的生命。然而,重要的并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其价值。
⑤不要怕在人生的舞台上做一个孤独的舞者!有多少人,在各自的生活中始终扮演着平庸卑微的角色,却从来没有拥有过自己的人生舞台 又有多少人,随波逐流,将自己独特的个性淹没在茫茫人海 舞步回旋,陌陌前路,何处蔷薇 而在世间的某个角落,一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正默默地等待着属于她的那只蝴蝶。有一天,他们相遇,娇嫩的花骨朵儿便张开她的怀抱热情地迎接那久久等待的客人旋着舞步缓缓而来。
(选自《读者》)
5.从全文看,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
6.仔细阅读②③段,从外形、心态、行动三个方面说说这只蝴蝶的特点。
答:
7.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用“忧伤”修饰“美丽”是否恰当 为什么
答:
8.结合文中“孤独的舞者”的特点,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答:
三、写作练笔
9.【写法借鉴】《蝉》一文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对蝉鸣的“烦”,正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对蝉鸣的不“烦”。当了解蝉的生命历程后,作者对蝉的感情陡然发生变化。在变化中表达感情,在对比中渲染感情,使感情更加浓烈,使文章更加感人。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一种小动物。(8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A项中“颤”应读chàn;B项中“把”应读bǎ;D项中“苟”应读ɡǒu。
2.答案:
错别字 厉 漩 检 查
改 正 历 旋 捡 察
3.答案:(1)零落 (2)精致 (3)延续
4.(1)答案(示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铃》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唐·戴叔伦《画蝉》
(2)答案:即使短暂,也要放声歌唱
5.【解析】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作用的理解。本文的景物描写分别在第①③④段中,第①段的景物描写渲染一种寂静,萧瑟冷清的气氛,为蝴蝶的出场做铺垫。第③段中“枯黄的草地”,第④段描写夏日里的景物,都渲染一种冷清的氛围,衬托蝴蝶的坚强等品格。
答案:①渲染寂静、冷清的气氛。②衬托出蝴蝶舞姿的优雅、绰约和“孤独的舞者”的坚强。
6.【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信息的提取。阅读②③段,紧扣题干要求,寻找描写这只蝴蝶外形、心态、行动三个方面的语句总结作答。
答案:①洁白、美丽、可爱等(外形);②内心有热切的渴望,孜孜以求,永不懈怠(心态);③孤独地舞动着(行动)。
7.【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赏析。分析画线句子“舞姿里有忧伤的美丽”,联系上下文来看,“孤独的舞者”的舞姿是最美丽的。“忧伤”是因为“没有灯光,没有音乐,没有观众,没有掌声”。所以,用“忧伤”修饰“美丽”是恰当的。
答案:恰当。因为“美丽”指“孤独的舞者”轻盈、优雅的舞姿;“忧伤”指“孤独的舞者”旋舞过程中的孤独,无人欣赏与喝彩。(或:恰当。因为文中说“所有的绝望,所有的欢乐,所有的痛楚都融进这绰约的舞姿里”。)
8.【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联系“孤独的舞者”内心有热切的渴望,孜孜以求,永不懈怠的特点,从作者对“孤独的舞者”的赞美和激励人们学习这种精神的角度回答。
答案:通过对“孤独的舞者”的赞美,提醒、启迪、鼓舞、激励人们只要孜孜以求、永不懈怠就能实现人生美好的理想。
9.答案(示例):小时候我被蜜蜂蜇过几次,因此对它非常讨厌,甚至认为蜜蜂是一种邪恶的小动物。后来看到蜜蜂在春天勤劳地采蜜,尝到了蜂蜜时,我又感到蜜蜂是多么勤劳、无私啊!训练·达标检测 第四单元 第19课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诱惑(huò) 痴想(zhī) 漫湿(màn)
B.枯干(kū) 隐秘(bì) 瞬间(shùn)
C.攀登(pān) 喧腾(xuān) 幻想(huàn)
D.扎根(zā) 依然(yī) 凝成(nínɡ)
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
B.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C.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暄腾。
D.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3.选词填空。
(1)一颗从小 (飞、飘、投)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 (长、生、扎)下了深根。
(2)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 (浸润、漫湿、滋润)了我枯干的心灵……
4.指出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
(2)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
5.结合加点的词语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品析:
(2)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品析:
6.综合性学习。
为了帮助同学们认识理想的意义,尽快树立属于自己的理想,班里开展了以“追寻理想”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引用一句简洁的名言作为本活动的主题语。
答:
(2)为本次班会设计三个操作性强的活动项目。
答:
(3)辩论会上,反方同学认为“对七年级学生来说,理想太过遥远,现在谈‘树立理想’为时尚早”,作为正方,你会怎样反驳他们
答:
二、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山里的孩子
夕阳斜照
叮当作响的石间
几个孩子
竭力想爬上山顶……
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山
山抱山,山拦山,山衔山,山啊山
没有商量余地
梦里我们不约而同都看见了
一个背山人一个挑山人一个赶山人
灰着脸默默地在走
走在尖尖的山顶上
山高,云淡,路长
醒了,我们都很疲倦
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醒了,我们便小树一般长大
父亲父亲的父亲们未走完的路
我们还得继续走
流汗流泪流血我们不怕
只要能走出去走出去,去看看
(摘自江山文学网,2013年2月4日)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答:
8.画线诗句有什么含意
答:
9.本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0.试比较这首小诗与《在山的那边》在思想内容上的相同点。
答:
三、写作练笔
11.【写法借鉴】诗歌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能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增强诗歌的感情底蕴。如“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传神地表达了大山在孩童眼里的威严与无情以及“我”沮丧的心情。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高兴或悲伤的心情。(15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A项“痴”应读chī;B项“秘”应读mì;D项“扎”应读zhā。
2.【解析】选C。“暄”应为“喧”。
3.答案:(1)飘 扎 (2)漫湿
4.答案:(1)拟人 (2)设问
5.(1)答案:“铁青”指青黑色。多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这里用来形容山,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既和山的青色相符,又传神地表达了大山在孩童眼里的威严与无情以及我的沮丧的心情。
(2)答案:“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
6. (1)答案(示例):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动力。
(2)答案(示例):“放飞理想”演讲比赛;“青春与理想”诗歌朗诵会;“多彩理想”手抄报比赛。
(3)答案(示例):理想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遥远的,它从来不会近在咫尺。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充满青春的活力,完全有能力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不息。北宋的范仲淹少年立志,发奋读书,最终实现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
7.【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概括能力。通读全诗,理清各小节的内容,筛选关键词句进行概括。
答案:几个山里的孩子默默地攀爬大山,去走完父亲父亲的父亲们未走完的路,盼望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8.【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意的理解。结合全诗内容理解山的意义。
答案: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是重重叠叠的无数座山,突出表现了阻碍孩子们走出大山实现理想的重重困难。
9.【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理解山里的孩子的渴望与梦想。
答案:表达了山里的孩子对山外世界的梦想和渴望,表现了为了实现几代人的理想,孩子们不知疲倦,不怕流汗流泪流血的思想感情。
10.【解析】此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可以从主旨和所选的意象上进行比较。
答案:两首诗都以重重大山为背景,都表现了山里孩子对山外的渴望,都表达了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愿望。
11.答案(示例):阴沉的天空扯来一片乌云掩住了我忧伤的脸。鲜红如血的分数,像把图钉撒在我的心上,再一个个被用力地踩进去。“你没有及格!你没有及格!你没有及格!……”刺耳的五个字幽灵般在我脑际纠缠不散,失望的泪水不能自已地滑过我的脸颊,肆意地滴在我紧紧握住的那张单薄的试卷上。乌云变成了打翻的黑墨汁,浸染了整片天空,狂风抓乱了我的长发,雨飘零而至。悲伤就像秋千荡了出去又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