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空气
第1课时
九年级上册 RJ
初中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1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4.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会分析实验现象。
一物到处有,
用棒赶不走;
眼睛看不见,
手摸也没有;
咀嚼无滋味,
没它活不久。
空气
知识点1 空气的成分
你有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吗?
窗帘飘动
风吹动树叶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制得了氧气,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发现了氧气。
舍勒
普利斯特里
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认识到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
拉瓦锡
雷利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雷利发现了稀有气体氩气,之后其他稀有气体陆续被发现。
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测定
汞 + 氧气
实验现象: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容器里空气的体积约减少了1/5。
加热
氧化汞
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氧化汞 汞 + 氧气
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又变成了银白色物质,得到的气体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体积。
加强热
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测定
你能仿照拉瓦锡的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吗?
实验装置: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消耗氧气的体积。
五氧化二磷
点燃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红磷 + 氧气
实验原理: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内,水面上升,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约占瓶内原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
1.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2.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不易溶于水。
实验现象:
1.装置气密性要好,不能漏气;
2.红磷需过量,保证完全消耗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
3.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立即塞紧塞子;
4.待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想一想,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1.点燃红磷前打开弹簧夹,水不会倒流,为什么?
2.反应完、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说明了什么?
因为反应未发生,没有产生压强差。
说明产生了压强差,进而说明集气瓶中的气体减少。
合作交流显身手
3.是什么导致了集气瓶中的气体减少?减少的气体是什么?
4.烧杯中水的作用是什么?
一是为了吸收红磷燃烧产生的白色固体;二是为了吸收热量,有助于装置冷却。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了集气瓶中的气体减少,所以减少的气体是氧气。
1.装置漏气;
2.红磷的量不足;
3.导管中没有事先注满水;
4.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小于1/5
实验中进入水的体积小于空气总体积的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大于1/5
实验中进入水的体积大于空气总体积的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1.实验前未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气体沿导管逸出;
2.燃烧匙伸入过慢或未立即塞上胶塞,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1.测量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或容器内水的体积变化
实验原理:
红磷、白磷燃烧产物相同,文字表达式均为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其他方法
实验原理: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2.利用刻度测量密闭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量
实验原理:
铜+氧气 氧化铜
加热
2.利用刻度测量密闭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量
氮气
(78%)
氧气(21%)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二氧化碳(0.03%)
稀有气体(0.94%)
空气的组成
典例1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其中体积含量最大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A
典例2 下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B.做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D.若红磷不足,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
A
知识点2 纯净物和混合物
从组成物质的种类上看,空气和氧气有什么不同?
混合物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空气
如海水、河水、矿泉水、食盐水等
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氧气
纯净物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如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可分别表示为N2、O2、CO2
纯净物 混合物
组成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性质 固定 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保持各自的性质
表示方法 有化学符号 无固定符号
举例 氧气(O2) 五氧化二磷 (P2O5) 空气、海水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
A.氧气
B.汽水
C.无色食盐水
D.稀有气体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含有氦、氖、氩、氪、氙等多种气体
典例3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典例4 有下列几种物质:
①海水 ②液氧 ③食醋 ④铁 ⑤加碘食盐 ⑥冰和水 ⑦苹果汁饮料。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
②④⑥
①③⑤⑦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
混合物和纯净物
原理、装置、现象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化学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C
A.空气 B.牛奶 C.蒸馏水 D.粗盐
只含有一种物质(水)
2.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
C.该实验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D.红磷过量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C
烟
燃烧生成气体
3.如图是空气成分体积分数柱状示意图。其中“a”代表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A(共27张PPT)
九年级上册 RJ
初中化学
空气
第2课时
第二单元 课题1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了解有关空气质量日报的知识。
过去人们把氧气称为“养气”,由此可见氧气的重要,氧气都有什么用途呢?
森林里富含氧气
知识点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氧气的用途之一:供给呼吸
潜水
医疗急救
动植物呼吸
太空作业
氧气的用途之二:支持燃烧
炼钢
气焊
结合生活经验总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支持燃烧
供给呼吸
性质
用途
无色无味气体,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小;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稳定
性质
用途
化工原料(制氮肥),作保护气,作制冷剂
结合生活经验总结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氦 He 氖 Ne 氩 Ar 氪 Kr 氙 Xe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氦 He 氖 Ne 氩 Ar 氪 Kr 氙 Xe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性质
用途
电光源、闪光灯、霓虹灯等;作保护气;制冷以及医疗等
典例1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B.空气中的氧气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物质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使灯泡经久耐用
B
无可燃性,不可作燃料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要保护空气。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污染愈发严重。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是空气污染的一大原因。
空气污染
你们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吗?
有害气体
烟尘:可吸入颗粒物等
污染物
二氧化硫(SO2)
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O2)
臭氧(O3)等
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空气污染引发的三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空洞。
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工厂要注意消烟除尘、处理废气
控制汽车数量、改进发动机
冬天集中供暖代替家庭炉灶
大量植树造林
空气质量日报
主要内容包括“空气质量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 等。
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称PM10 )、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PM2.5)和臭氧等。
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
让我们一起把天空变蓝!
空气中的气体 用途
氧气 用作保护气
氮气 供给动植物呼吸
稀有气体 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氧化碳 作电光源
典例2 将空气中的气体与其对应的用途用线连接起来。
氧气的性质、用途
氮气的性质、用途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稀有气体的性质、用途
保护空气
影响
污染物
防治措施
1. 下列物质中未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是 (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臭氧
D.细颗粒物(PM2.5)
B
D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B.氧气支持燃烧,可以作燃料
C.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体积分数
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反应
2. 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不可
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
A.直接焚烧秸秆
B.增加绿化面积
C.禁放烟花爆竹
D.利用风力发电
A
会产生烟尘、有害气体等大量空气污染物
4. 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某城市春、夏、秋、冬四季空气监测平均数据如下:
级别 指数 季节 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 空气质量级别
春季 92 42 45 二级
夏季 77 34 38 二级
秋季 93 47 56 二级
冬季 98 69 60 二级
(1)空气质量最差的季节是_____,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写一条)。
(2)防治空气污染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季
冬季需要燃烧化石燃料取暖,使空气中的可吸入
颗粒物增多
增设园林广场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更多地使用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