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明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分别是( )
A.朱熹 1368年 B.朱元璋 1368年
C.朱棣 1421年 D.朱元璋 1421年
【答案】B
【知识点】明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即明太祖。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的建立,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2.我国古代封建官制中的“丞相”一职, 开始设置和最后废止的朝代分别是( )
A.秦朝 明朝 B.西汉 明朝 C.秦朝 唐朝 D.唐朝 明朝
【答案】A
【知识点】秦灭六国;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中的丞相制度标志着丞相得确立,明朝明太祖以胡惟庸案为借口废除丞相制度,标志着丞相制度的废除,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封建官制中的“丞相”。
3.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
A.四书五经 B.唐诗 C.元曲 D.宋词
【答案】A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明朝提倡尊孔崇儒。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的科举制度,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4.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美食。中国人开始吃上用自产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制成的美食最早应该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经济的发展,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5.下列有关朱元璋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领导了反元的农民起义 B.明朝的开国君主
C.把都城定在北京 D.划分五军都督府以掌控军权
【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明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领导了反元的农民起义,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明朝的开国君主,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把都城定在北京,表述错误,朱元璋把都城定在应天府(南京),符合题意;
D划分五军都督府以掌控军权,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6.(2017七·邢台月考)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政治制度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明太祖为巩固统治,借胡惟庸案废除宰相制度,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ABC不符合题意。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明朝的政治制度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
7.(2017七·邢台月考)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相关史实。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了丞相,把中央的行政权分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各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相互牵制,大权统归中央。军事上:明太祖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科举上:实行八股取士。特务统治上:明太祖设立“锦衣卫”,监视、侦查官名的不法行为。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司法部门的管辖。明中叶后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设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不符合“明朝加强专制统治”,可以排除④。①②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D。
【点评】此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相关史实。
8.明朝的东厂厂公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有名的东厂掌印太监魏忠贤甚至有“九千岁”之称。这表明( )
A.东厂厂公只对皇帝负责 B.东厂是明朝的司法机关
C.东厂常用刑具有18套 D.东厂厂公导致明朝灭亡
【答案】A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后来明成祖成立东厂,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因此:
A东厂厂公只对皇帝负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B东厂是明朝的司法机关,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东厂常用刑具有18套,材料中未体现,不符合题意;
D东厂厂公导致明朝灭亡,材料中未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的厂卫制度,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9.顾炎武曾批评明朝一种制度“败坏人才”超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其矛头指向了( )
A.锦衣卫 B.内阁 C.六部 D.八股文
【答案】D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问题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定,被称为“八股文”。八股文的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被录取后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因此:
ABC和选拔人才没有关系,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的科举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0.据考证,“南澳1号”古沉船是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船,船上发现了大量当时瓷窑烧制的瓷器,其中最容易找到的瓷器应该是( )
A.越窑的青瓷 B.邢窑的白瓷
C.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D.景德镇的青花瓷
【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的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而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哥窑的冰裂纹瓷器是宋朝时期的著名瓷器。因此:
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的瓷器的发展,难度不大,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二、非选择题
11.组合列举:根据提示信息及所学内容,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建立明朝,结束元朝对全国统治的是:
(2)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的是
(3)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的是:
(4)《四书集注》的作者是:
(5)设立三司和五军都督府的是
【答案】(1)朱元璋
(2)朱元璋
(3)明成祖
(4)朱熹
(5)朱元璋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明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即明太祖。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强化皇权。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后来明成祖成立东厂,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提倡尊孔崇儒。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5)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布政司 按察司 都指挥司);分封诸子为王;在军事上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故答案为:(1)朱元璋。
(2)朱元璋。
(3)明成祖。
(4)朱熹。
(5)朱元璋。
【点评】本体考查明朝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元璋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逐步发展壮大,最终统一全国。
材料二
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朱元璋《皇明祖训》
材料三
后世人嘲讽明朝以来考取功名的人说:“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 ……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材料四
明初社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建明二三十年间,经济已恢复到前代的水平,为中叶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请回答:
(1)朱元璋是在哪一年建立明朝的,他结束元朝对全国统治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朱元璋是如何加强皇权的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他是如何控制军权的
(3)材料三是对哪部分人的讽刺 出现文中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为什么说“他骗得高官”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列举明朝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表现。
(5)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明朝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
(2)废除丞相制度,事归六部,最终权力集中于皇帝。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3)埋头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文体被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4)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手工业: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盛产青花瓷器的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晋商和徽商等商帮。
(5)国家统一、强化君权一定程度上出现社会安定局面,促进了经济发展。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明朝的建立;科举考试的变化;明朝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明朝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即明太祖;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2)本题考查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依据材料可知,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有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3)本课考查明朝的科举制度。依据材料可知是对埋头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的讽刺。明朝提倡尊孔崇儒。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问题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定,被称为“八股文”。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许多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4)本题考查明朝经济的发展。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手工业:棉纺织业由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商业: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5)本题考查明朝经济发展的原因。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个国家经济要发展国家统一、稳定是前提,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为:(1)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
(2)废除丞相制度,事归六部,最终权力集中于皇帝。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3)埋头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文体被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4)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手工业: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盛产青花瓷器的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晋商和徽商等商帮。
(5)国家统一、强化君权一定程度上出现社会安定局面,促进了经济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的建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八股取士及经济的发展,难度较大,需要对教材知识有熟练的掌握,学会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即可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明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分别是( )
A.朱熹 1368年 B.朱元璋 1368年
C.朱棣 1421年 D.朱元璋 1421年
2.我国古代封建官制中的“丞相”一职, 开始设置和最后废止的朝代分别是( )
A.秦朝 明朝 B.西汉 明朝 C.秦朝 唐朝 D.唐朝 明朝
3.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
A.四书五经 B.唐诗 C.元曲 D.宋词
4.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美食。中国人开始吃上用自产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制成的美食最早应该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5.下列有关朱元璋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领导了反元的农民起义 B.明朝的开国君主
C.把都城定在北京 D.划分五军都督府以掌控军权
6.(2017七·邢台月考)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7.(2017七·邢台月考)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明朝的东厂厂公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有名的东厂掌印太监魏忠贤甚至有“九千岁”之称。这表明( )
A.东厂厂公只对皇帝负责 B.东厂是明朝的司法机关
C.东厂常用刑具有18套 D.东厂厂公导致明朝灭亡
9.顾炎武曾批评明朝一种制度“败坏人才”超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其矛头指向了( )
A.锦衣卫 B.内阁 C.六部 D.八股文
10.据考证,“南澳1号”古沉船是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船,船上发现了大量当时瓷窑烧制的瓷器,其中最容易找到的瓷器应该是( )
A.越窑的青瓷 B.邢窑的白瓷
C.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D.景德镇的青花瓷
二、非选择题
11.组合列举:根据提示信息及所学内容,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建立明朝,结束元朝对全国统治的是:
(2)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的是
(3)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的是:
(4)《四书集注》的作者是:
(5)设立三司和五军都督府的是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元璋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逐步发展壮大,最终统一全国。
材料二
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朱元璋《皇明祖训》
材料三
后世人嘲讽明朝以来考取功名的人说:“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 ……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材料四
明初社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建明二三十年间,经济已恢复到前代的水平,为中叶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请回答:
(1)朱元璋是在哪一年建立明朝的,他结束元朝对全国统治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朱元璋是如何加强皇权的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他是如何控制军权的
(3)材料三是对哪部分人的讽刺 出现文中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为什么说“他骗得高官”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列举明朝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表现。
(5)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明朝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明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即明太祖。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的建立,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2.【答案】A
【知识点】秦灭六国;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中的丞相制度标志着丞相得确立,明朝明太祖以胡惟庸案为借口废除丞相制度,标志着丞相制度的废除,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封建官制中的“丞相”。
3.【答案】A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明朝提倡尊孔崇儒。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的科举制度,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4.【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经济的发展,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5.【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明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领导了反元的农民起义,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明朝的开国君主,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把都城定在北京,表述错误,朱元璋把都城定在应天府(南京),符合题意;
D划分五军都督府以掌控军权,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6.【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政治制度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明太祖为巩固统治,借胡惟庸案废除宰相制度,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ABC不符合题意。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明朝的政治制度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
7.【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相关史实。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了丞相,把中央的行政权分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各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相互牵制,大权统归中央。军事上:明太祖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科举上:实行八股取士。特务统治上:明太祖设立“锦衣卫”,监视、侦查官名的不法行为。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司法部门的管辖。明中叶后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设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不符合“明朝加强专制统治”,可以排除④。①②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D。
【点评】此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相关史实。
8.【答案】A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后来明成祖成立东厂,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因此:
A东厂厂公只对皇帝负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B东厂是明朝的司法机关,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东厂常用刑具有18套,材料中未体现,不符合题意;
D东厂厂公导致明朝灭亡,材料中未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的厂卫制度,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9.【答案】D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问题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定,被称为“八股文”。八股文的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被录取后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因此:
ABC和选拔人才没有关系,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的科举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0.【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的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而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哥窑的冰裂纹瓷器是宋朝时期的著名瓷器。因此:
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的瓷器的发展,难度不大,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11.【答案】(1)朱元璋
(2)朱元璋
(3)明成祖
(4)朱熹
(5)朱元璋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明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即明太祖。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强化皇权。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后来明成祖成立东厂,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提倡尊孔崇儒。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5)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布政司 按察司 都指挥司);分封诸子为王;在军事上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故答案为:(1)朱元璋。
(2)朱元璋。
(3)明成祖。
(4)朱熹。
(5)朱元璋。
【点评】本体考查明朝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2.【答案】(1)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
(2)废除丞相制度,事归六部,最终权力集中于皇帝。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3)埋头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文体被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4)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手工业: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盛产青花瓷器的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晋商和徽商等商帮。
(5)国家统一、强化君权一定程度上出现社会安定局面,促进了经济发展。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明朝的建立;科举考试的变化;明朝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明朝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即明太祖;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2)本题考查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依据材料可知,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有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3)本课考查明朝的科举制度。依据材料可知是对埋头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的讽刺。明朝提倡尊孔崇儒。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问题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定,被称为“八股文”。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许多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4)本题考查明朝经济的发展。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手工业:棉纺织业由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商业: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5)本题考查明朝经济发展的原因。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个国家经济要发展国家统一、稳定是前提,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为:(1)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
(2)废除丞相制度,事归六部,最终权力集中于皇帝。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3)埋头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文体被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4)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手工业: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盛产青花瓷器的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晋商和徽商等商帮。
(5)国家统一、强化君权一定程度上出现社会安定局面,促进了经济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的建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八股取士及经济的发展,难度较大,需要对教材知识有熟练的掌握,学会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即可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