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2.2《红烛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2.2《红烛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4 22:4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红 烛
闻一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把握诗歌节奏,品味诗歌语言。
2.了解本诗的抒情脉络,掌握托物言志的手法,理解“红烛”的象征意义。
3.体悟作者奉献自我、献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知人论世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huá 骅骝,骏马
gāng xī
知人论世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22年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美国人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5年3月在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5月启程回国。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仆先生的追悼会上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当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闻一多提出了“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
音乐美(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
绘画美(画面感)以及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文学常识
新月派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
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地点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针对新诗形式过 分散体化,提倡新格律诗。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因此 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juān 镌刻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红烛
闻一多
意象
何谓“意象”
意象的特点:同一意象被不同的情感或哲理包裹,会变成不同的意象
举例:花、鸟
:象,物象;
意,情感或者哲理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红烛
解构
意象解构
文艺评论中总能看到一个术语,叫“意象解构”,它指的是诗人经常将一个完整的意象分解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来表情达意。
请大家找出“蜡炬”这个意象在李商隐的诗中主要被分解成了哪几个部分,“红烛”在闻一多诗中又被解 构成了哪几个部分,并结合诗句尝试比较它们的象 征意义是否相同。
解构
“蜡炬”被分解为“灰”和“泪”两个部分;
“红烛”被分解为“色”“灰”“泪”“光”四个部分。
蜡炬成灰泪始干
红烛
闻一多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明确地将“红烛”与“心”类比。
诗人的心的红:
赤诚、热烈、忠诚。
红烛的红也代表着赤诚、热烈、忠诚。
情感?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蜡——躯体
光——灵魂
——照亮别人
燃烧自己
宁可燃烧自己,也要照亮他人。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光象征着红烛牺牲自我,拯救世人的理想信念。




解构
红烛
“色”“光”“灰”“泪”
红 烛
闻一多
(第二课时)
解构
红烛
“色”“光”“灰”“泪”
思考“蜡炬”与“红烛”的“灰”和“泪”的象征意义的不同。
“蜡炬”与“红烛”的“灰”的象征意义的不同。
思考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蜡炬的“灰”象征着因不能承受相思之苦而逐渐残损、衰亡的躯体
红烛的“灰”象征着为了拯救世人而主动自我牺牲后还能培育花果的脂膏。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蜡炬”与“红烛”的“泪”的象征意义的不同。
思考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蜡炬的“泪”象征着相思的悲伤之情。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的“泪”象征着因理想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着急焦虑之情。
光象征着红烛牺牲自我,拯救世人的理想信念。
残风象征着理想的阻碍者。
“蜡炬”象征着因不能承受相思之苦而陷入悲伤无法自拔的忠贞;
“红烛”象征着为了拯救世人而主动牺牲自我的理想人格的化身。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闻一多笔下的“红烛”意象的象征意义和所寄情感是比较固定的,但诗人每次面对“红烛”的情绪却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每节诗歌的开头,诗人咏叹“红烛啊!”这背后的情绪都不尽相同,请你分别用一个词概括诗人在每节诗歌中咏叹红烛的不同情绪。
思考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红烛
闻一多
赞颂
困惑
了悟
激励
感伤
彻悟
慰藉
认同
肯定与期望
艺术特色
1.抒情的脉络
全诗九节,每一节开头都是一声“红烛啊”,诗人对烛呼告,倾诉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诗人将红烛比拟为人,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红烛变成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形象了,这样红烛的形象就为一种精神品质的化身,诗人抒情的依托。
2.高尚的情操
红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的自我栖牲:红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残的痛苦,红烛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宗旨,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这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的心声,他赤诚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3.以小见大
从身边常见的事物入手,从颜色到灰烬、从蜡泪到光芒,从多个角度去感悟咏叹。
当堂检测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闻一多的《红烛》并不匀称的节和句,无法体现他“三美”的诗学理念,但其情感结构体现出了“建筑美”,直线发展线索中不乏跌宕起伏,情感变化有着和谐对称的特点。
B.“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在此句中表达了彼此的忠贞不渝、海誓山盟,此句成为坚贞爱情的写照。
C.时间一点儿一点儿地过去,来来往往的游人孜孜不倦地惊叹于牡丹的华贵、兰草的高洁,始终没有人将目光认认真真地投向平凡不起眼的昙花。直到有一天,一位艺术家出现了。
D.学校里有位潘老师,他常常参加我们的文学活动,很少发言,但喜欢给每个同学赋诗,而且每次赋诗,他总是一挥而就。
C
当堂检测
解析::C项,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不知道累,和“惊叹”不搭配,可改为“赞不绝口”。
当堂检测
D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制造”繁荣说明了我们的进步,但“中国制造”的不足却值得深思: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我们不仅将受制于人,而且还会沦为“打工者”。
B.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火场通过了“三进三出”,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
C.特朗普及其内阁成员频频强硬表态,中美贸易战剑拔弩张。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令人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
D.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的《死水》,以想象的奇诡、色彩的浓郁、节律的和谐、格式的整饬以及思想的积极而著称。
当堂检测
解析:A项,分句递进关系颠倒,将“沦为‘打工者’”与“受制于人”互换位置。B项,词语赘余,删掉“通过了”,C项,句式杂糅,应改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令人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或“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堂检测
3.阅读下面这段材料,概括主要信息。(不超过50个字)
诗歌是什么 它是散文的语言无法转述的部分。那么,试图解释它,肯定是一种主动寻求困境的行为!何况我们要鉴赏的这些“探索诗”又大都是不易读懂的具有现代倾向的诗呢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鉴赏”是专业评论家和富有智慧的一般读者一道完成的。大家的意见相同相近或相悖,都具有同样的意义。“每一个读者就是另首诗”(帕斯语),每一种全新的进入都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这种永无止境的多元姿势,这种对诗歌审美空间的不断“发现”,本身就是“探索诗”所最为需要的阅读态度。
当堂检测
答案:“探索诗”的鉴赏很困难,需要各方读者共同参与,永无止境地“发现”它多元的审美空间。
解析:这段文字共有8句话,根据语意可以分为三层:1~4句是第层,写“探索诗”的鉴赏是困难的;5~7句是第二层,写“鉴赏”是专业评论家和富有智慧的一般读者一道完成的;第8句是第三层;写要不断“发现”“探索诗”多元的审美空间。整合这三层意思就是这段材料的主要信息。
当堂检测
4.《红烛》运用了呼告的修辞手法,每一小节的开头均以“红烛啊”统领,增强了表达效果,将诗人对红烛浓厚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请运用呼告的修辞手法,对圆明园抒发自己的心声,250字左右。
当堂检测
参考答案:
圆明园,我把我的心声献给你。
圆明园,这是第一次见到你。
圆明园,你得原谅我才来看你,我只知道你遭到洗劫和长达3天炼狱般的焚烧,只知道你曾是“万园之园”。
圆明园,这就是你吗?雪,白茫茫地覆盖了一切,可却无法盖住你的荒凉。你的瑰丽在哪里?你的辉煌又在哪里呢?
圆明园,你虽然早已永久地沉默了,但是,你蕴蓄着火,你是被火毁灭的,而今你却要点燃热血青年的心头的火,为的是让我们心里永远燃着耻辱之火、悲愤之火、崛起之火!
圆明园,我懂了:总会有一天,那一簇簇用心燃烧的火苗,将连成一片,而在这里,一定会腾飞起一只金色的凤凰——那辉煌灿烂的希望!
当堂检测
解析:巧用呼告文添色。
写呼告类的小片段,难就难在感情要有所依托,而且是要含蓄地依托。浓郁的情感最容易如火山一样空泛而热烈地喷涌而出,让人看到了情感直白的宣泄,却缺乏震撼的力量。最深沉的情感是隐忍不发,含蓄蕴藉,千回百转。这就需要写作者有一种“拿捏”的功夫,有控制感情的分寸的能力。
当堂检测
呼告式的直白称呼的方式本身就有浓郁的情感在里面,因为我们把写作对象当成了“人”,或者把人物直呼成了“你”,这就拉近了写作对象和我们的距离,但是,光有呼告式,就可能把抒情文写得很煽情而缺乏美感。弥补这缺陷的方法就是进行细致的场景描写,把自己的生活场景或活动场景写细致,从而和呼告式抒情结合起来。
写呼告式片段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写事物,找到一两个和写作主题相关的事物,呼告这个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最后将事物和自己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
作业
日常作业:成语积累、名言积累、原创句子
字帖
继续诵读《红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