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2.1课(两课时)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01.知人论世
02.初读感悟
03.深度探究
04.思考延伸
课堂环节
01
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当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
3.了解新诗
比较感悟: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陶渊明(约365—427年)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1964—1989年)
有什么变化?
古诗
新诗
新诗
【定义】新诗也叫现代诗、白话诗,是相对于旧体诗而言的,一般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包括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它的特点是冲破了旧体诗格律的限制,采用与口语相接近的白话和现代音韵,押韵自由,生动活泼,便于表现复杂的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易为群众所接受。从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直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
【代表诗人】徐志摩、北岛、顾城、海子
中国第一首白话文诗歌
蝴蝶 胡适
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只忽飞回。
剩下另一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4.了解浪漫主义
【含义】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内容】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
【手法】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用词也倾向于华丽,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02
初读感悟
任务活动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任务说明:朗诵是一门有声语言艺术。这种有声语言艺术属于二度创作,朗诵者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把文字作品转化为带有音韵美的再创作的有声语言形式。在朗诵时,可以深刻体会作者的生活环境、心理特征、思想感情等,陶冶了朗诵者的情操,同时也给聆听者美的享受,引起共鸣。
朗读任务
任务1:聆听配乐诗朗诵,感悟情感。
任务2:标划节拍和重音,并练习朗读。
聆听配乐朗读
朗读任务
任务1:聆听配乐诗朗诵,感悟情感。
这首诗给你的第一感受和印象是什么?
宏伟 强力 壮丽 炽热
你觉得诗歌着力赞美了什么?
力
那诗人都赞美了哪些力呢?
白云的怒涌之力、
太平洋的推倒之力、
洪涛的毁坏之力。
朗读任务
任务2:标划节拍和重音,并跟随朗读。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聆听配乐朗读
朗读任务
任务2:标划节拍和重音,并练习朗读。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03
深度探究
任务活动一 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任务说明: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思考:这首诗可以分为几部分?
任务活动二 抓住意象,品画面美
任务说明:“画面美”可以理解为由生动典型的意象,引发读者的创造性想象,进而营造出意境特点鲜明、景物彼此和谐、情感意蕴充沛的完整的画面,并从之得到的审美体验。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它理解为意象带来的整体意境美。“味魔洁之诗,诗中有画”说的就是文学作品的“画面美”。把握住意象,体会“画面美”,能够让读者在联想中走近作品深处。
全诗涉及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意象 特点
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我、力
宏大、阔远、壮丽、雄奇、气势磅礴
任务活动三 品鉴修辞,感悟化境
任务说明:“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可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在品鉴文学作品的时候,准确地把握住了修辞手法,也就把握住了抓住文章中心与情感的一把钥匙。
思考1:分析诗歌开头三句运用的修辞?
运用拟人手法,借助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通过“怒”“推倒”等词语,描绘出一幅海涛汹涌、海天之上白云怒涌的宏伟而壮丽的图画。
思考2:“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诗人运用排比手法为“毁坏”呐喊,为“创造”呼号,为“努力”着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引吭高歌!
思考3:诗歌结尾“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 哟!”是如何赞美“力”的?
诗歌结尾从不同角度设喻,讴歌赞美“力”。
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
任务活动四 披文入情,沿波讨源
任务说明: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往往将情感注入字里行间。或直抒胸臆,用文字畅快的抒发内心的情感;或即事抒怀,在叙述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或咏史抒怀,在古今对比中,寄寓深沉的情感;或托物言志,以物作喻,阐明高洁的志向;亦或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将情感寄寓于环境之中,物我合一,天人化境。
思考1:太平洋为何要推倒地球,“滚滚洪涛”又指什么?
太平洋推倒地球:推翻旧世界
滚滚的洪涛:为创造新世界而孕育的新生力量
思考2:如何理解诗歌中的 “力”字 为什么这个“力”要不断地“毁坏”又要不断地“创造”?这不矛盾么?
①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这种力量直接震动了年轻气盛的诗人。
②大工业生产之力,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也可以看作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
毁坏的目的就在于创造,在于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是“力”的辩证法,毁坏旧的,创造新的。
思考3:这首诗歌的主体形象是谁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巨人的形象,其实就是诗人自我的形象。诗歌表达了诗人渴望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决心,也是对劳动和工农大众的赞扬。
诗歌以无与伦比、气吞山河的气概,想象一个巨人立在地球边上看到宏伟壮丽的景象,由此心生对力的赞美、歌颂,以至于对力的倾倒。体现出诗人充实的内心和如沸的激情,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豪迈气概。
总结
任务活动五 分析特色,学以致用
任务说明:写作特色是指文章在某些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显著的写作技巧、写作特点和效果。写作特色因人而异,写作特色运用得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力,使得文章引人入胜。写作特色内涵丰富,例如结构、修辞、语言、叙事特点、表达方式、风格、句式、情感等等。准确分析并概括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有助于提升阅读者的感悟力,也为表达提供了方法借鉴。
思考:本诗只有七行,诗人是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中创造巨大力量的?
①想象奇特。诗人把自己想象成站立在地球边上的一个巨人,北冰洋、太平洋的景色也就尽收眼底了,由此诗人才可以自由地调用这些本来宏大的意象。
②强烈的抒彩。全诗直抒胸臆,运用了四组“啊啊”、六个“哟”及大量的感叹号,宣泄诗人热烈奔放、雄壮豪迈的情感。此外还善用短句与排比,短句的力度加上排比的气势使得情感如火山爆发般奔涌而出。
③语言形象生动。诗人将描写对象人格化,写白云在“怒涌”,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滚滚的洪涛在“毁坏”“创造”“努力”,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04
思考延伸
任务活动 思考延伸
放号háo/hào
放号háo
号háo:呼号、号叫。
我立在地球边上热情地呼唤。
见到北冰洋晴空中怒涌的白云和浩瀚的太平洋,心潮澎湃。客观的自然景观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使其忍不住将心中沸腾的激情喷涌出来。
任务活动 思考延伸
放号háo/hào
放号hào
我立在地球边上吹响时代的号角。
吹号者吹号的位置往往选在高处。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宇宙,向着地球发出激情呼唤的巨人。
放号hào=吹号?
“吹号”只是一个客观的动作行为,“放号”另有一种豪迈的气势,蕴含着号声朝向四面八方飘扬而去的穿透力。“放号”的意蕴更为丰富。
任务活动六 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任务说明:同样一个题材,不同作者会选择不同的形式加以表现,不用的语言加以呈现;同一体裁,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情感寄寓和志趣表达。文学的“和而不同”的美学观念,从未过时。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可以拓宽品读作者的情感体验,加深对作者的认识,鉴赏不同的艺术手法。
比较鉴赏
炉中煤
郭沫若
一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二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四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炉中煤》艺术特色
强烈的感彩、新颖的构思、奇特的艺术形象、富于象征性的语言、
炉中煤
郭沫若
一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二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四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1.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的主体形象是炉中煤,表达了诗人眷念祖国、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感情。
B.诗的第二节从煤的外形与内心的比较,进一步诉说自己的衷情,表白自己虽然卤莽直率,但胸中却有“火一样的心肠”。
C.诗的第三节交代煤的出身,隐喻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D.诗的第四节进一步说出自己的心愿。“自从重见天光”,隐喻革命将起的中国;“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诗人渴望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炉中煤
郭沫若
一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二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四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2.“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将“燃”字换成“爱”或“思念”,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燃”字紧扣题目“炉中煤”,又表达了对祖国的炽热之情,用“爱”或者“思念”既不能和题目照应,表达的情感也不如“燃”字强烈。
炉中煤
郭沫若
一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二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四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3.诗人为什么要用“炉中煤”自喻?请结合诗歌意象加以赏析。
“炉中煤”的意象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
第一,“炉中煤”熊熊燃烧的热烈象征着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
第二,“炉中煤”黑色的外表下火一样的心肠象征着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和伟大的人格,它既指“小我”也指“大我”——诗人所言的劳动人民;
第三,“炉中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活埋在地底多年”后来终于“重见天光”,象征着诗人不愿庸碌一生而渴望有所作为,也象征劳苦大众中潜藏的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将要释放出来。
作业
预习《红烛》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