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 课外古诗词背诵 导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年秋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 课外古诗词背诵 导学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0-04 17:2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0张PPT。附录
课外古诗词背诵1.《 长 歌 行 》
【古诗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
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的太阳散布着恩惠,
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
树叶儿黄落百草也衰败。【资料助读】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
什么时候能回头西归呢?
青少年时代不及时努力,
到老来只能是悲伤叹息。【全诗主旨】
本诗通过自然景物变化归结到人生变化,劝告人们珍惜青春,应当及时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否则年纪大了追悔莫及。【名句赏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为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反而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2.《野 望》
【古诗今译】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
猎马带着鸟兽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
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全诗主旨】
全诗描写了萧瑟恬静的山野秋景,诗人目睹放牧、打猎的人各自日暮而归的情景,想起《诗经》中的《采薇》篇,在闲逸的情调中,诗人思虑身处乱世自身前途的问题,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名句赏析】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落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薄暮中的秋野静景,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孤独抑郁之感。3.《早寒江上有怀》
【古诗今译】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
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襄阳城,茅庐就在襄水湾,
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全诗主旨】
本诗是诗人离开长安东游吴越留滞江上而作的思乡诗,诗真切描写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描写诗人船上思念家乡的愁苦心态,表现了诗人怀乡思归的无限怅惘之情和人生失意的郁闷。【名句赏析】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中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诗人迷路了,在这茫茫大江之上,不知道在哪才能找到渡口,想找个人问问,但在这江之尾,海之口的地方,又逢黄昏,潮汐上涨,江水与海平,周围是江水漫流,到哪儿去找人呢!——可谓是把“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彷徨的心情写尽了,但联系他的身世经历去想,似乎还有更深沉的意思:他到吴越是为了排解仕途失落之苦闷的,但现在看来,在这茫茫大江之中,这苦闷搅拌着乡愁,越搅越浓,这苦闷看来是没办法化解了。这两句,不就是他苦闷到极点时那种彷徨无助的心态的反映吗?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古诗今译】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
水天含混迷迷茫茫接连太空。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湖苦于找不到船与桨,
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
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全诗主旨】
本诗前四句描绘了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作者在诗中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积极出仕的愿望,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名句赏析】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这两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匐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5.《 黄 鹤 楼 》
【古诗今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晴天时汉阳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全诗主旨】
本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名句赏析】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这是写诗人所感,感叹人生,感叹乡愁。至此,诗人的真正意图才显现出来,吊古是为了伤今,抒发人生之失意,抒发思乡之情怀。6.《 送 友 人 》
【古诗今译】
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
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
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
你像蓬草飘泊万里远征。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
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
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全诗主旨】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送别的情景如历历在目,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感人肺腑。【名句赏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7.《 秋 词 》
【古诗今译】
自古逢秋都会感到悲凉而寂寥,
但是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中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青天上了。【全诗主旨】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的情绪和不屈的斗志。【名句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作者从自古诗家词人逢秋而悲落笔,道出了诗人们对秋天的悲凉心绪,倾诉悲凉寂寞之感。一个“悲”字写尽历代诗人逢秋之心境,为下文诗人写出与众不同之笔做铺垫。接着诗人直率坦言,“秋日胜春朝”,一个“春”字点出秋景富有朝气,充满生机,恰与前句的“寂寥”形成鲜明比照,一下子放射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不因秋景之衰而气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顺而自馁。8.《鲁山山行》
【古诗今译】
恰恰合于我的野趣,美景美如奇妙画图,
只见千山万岭高高低低,数也数不清楚。
好峰不断地变幻,伴着我的脚步,
独自走在一条幽径里,不觉已然迷路。
此时降下了迷漫的霜雾,熊儿爬上了树,
空静的森林里有几只在饮啜溪水的小鹿。
若问哪里有人家的笑语,远远地、远远地传来一声鸡鸣,
在那白云缥渺的深处。【全诗主旨】
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表现了诗人被大自然所陶醉的喜悦之情。【名句赏析】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霜落了下来,隐隐约约好像看见熊在上树,鹿在喝水,独特
的视觉感受,让读者如临其境。秋天,霜冻使得树叶都落光了,
使得山中的树木一棵棵都光秃秃的,好像空荡荡的。山林空荡,
所以能看到熊爬到光秃秃的树上;透过稀疏的树缝,还看到野鹿
在山溪旁饮水。这一联勾画出了一幅很动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图。
这画面是动的,熊在爬树,鹿在饮水,可是诗意却是静的,表现了
山中人迹罕至、非常幽静的境界,这也是所谓动中有静的写法。9.《 浣 溪 沙 》
【古词今译】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着奔向西!
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全词主旨】
这首词写了作者由眼前之景感悟到的人生哲理,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态度和乐观旷达的性格。【名句赏析】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作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古诗今译】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而不为自己哀伤,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全诗主旨】
这首诗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豪迈悲壮的风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名句赏析】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一个“思”字,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1.名句默写。
(1)阳春布德泽,       。
答案:万物生光辉
(2)       ,山山唯落晖。
答案:树树皆秋色
(3)迷津欲有问,       。
答案:平海夕漫漫
(4)       ,端居耻圣明。
答案:欲济无舟楫【达标检测】(5)晴川历历汉阳树,       。
答案:芳草萋萋鹦鹉洲
(6)       ,落日故人情。
答案:浮云游子意
(7)自古逢秋悲寂寥,       。
答案:我言秋日胜春朝
(8)       ,云外一声鸡。
答案:人家在何许
(9)山下兰芽短浸溪,       ,潇潇暮雨子规啼。
答案:松间沙路净无泥(10)       ,尚思为国戍轮台。
答案:僵卧孤村不自哀
(11)《长歌行》中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
答案: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12)王绩在《野望》中“       ,       ”
两句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的心情。
答案: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13)《早寒江上有怀》中情景交融,充分表达了诗人思乡念亲
之情的句子是:       ,       。
答案: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14)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
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        ,
        。
答案: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15)《黄鹤楼》一诗中“       ?       ”
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
答案: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16)李白在《送友人》中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的诗句是:       ,       。
答案: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17)刘禹锡在《秋词》中写出了秋天明艳美丽的景致且表达出
了高远爽朗的情境,毫无悲秋之意的句子是:       ,
       。
答案: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18)《鲁山山行》中“       ,       ”两
句采用互文见义的手法,写山行所见动景,表现出诗人内心非常
闲适。
答案:霜落熊升树 林空鹿饮溪(19)岳飞的《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说
明了年少时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苏轼的“        ?
       !       ”与这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20)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
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爱国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
     。
答案: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2.诗词赏析。
(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①②题。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①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刻画出一幅深秋萧瑟凄清的图景。②尾联情景交融,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抓住尾联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分析情景交融的写法。
答案: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思乡怀亲之情和前路茫茫欲归不得的愁绪,情景交融,感人至深。(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①诗中“清”的意思是       。
答案:天空②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解析】选D。A项“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水涨水满的景象。B项“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波涛汹涌的景象。C项后两联表达了作者积极出仕的愿望,希望有人能引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黄 鹤 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①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愁。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能力。抓住“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思考,从“景”和“情”的关系入手回答。
答案: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4)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①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情感和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悲寂寥”和“胜春朝”形成对比,诗人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答案: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②“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个“排”字,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①诗中前两句一“僵”一“孤”写出了诗人当时的    ,一个“思”字又集中表现了诗人的      。
答案:凄凉处境 爱国的思想情感②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___________
          。
答案: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岌岌可危
③从全诗看,侧重写出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出了诗人日夜渴望收复失地、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
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