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二)(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山里的月亮
月,穿一身美丽的素装,款款地走来了……
在山里,他一走进我们的夜晚,大伙儿就格外高兴起来——
当一片片皎洁的光辉轻轻洒向远远近近的房屋、树林、山冈、田野时,你会觉得仿佛是一阵隐隐约约的歌声在山野里飘散开来,那景致美极啦。
他款款地走来,不声不响地为草丛里的蟋蟀、瓜蔓上的纺织娘、豆棚里的蝈蝈儿,为稻田中的青蛙,为欢乐的萤火虫,布置出一个银色、恬静的舞台,让它们尽兴地弹琴、歌唱、跳舞。
他款款地走来,来到河边芦苇丛的上空,静静地陪伴我们玩起了“藏猫猫”的游戏。大伙儿的笑声啊,被月儿用银粉涂得亮亮的,从河湾像芦花一样飞起……
望着月儿,我常常想:
他是一位慈爱的老爷爷,圆圆的脸庞那么柔和地微笑着。漫山遍野的月光多像他飘拂的白胡须啊!
有时候,他还摇着一只弯弯的船儿停在村头的树梢尖,是来接我们去跟天上的孩子——小星星们玩耍吧?
午夜,大伙都睡了,他还没有离去。他又给每个孩子的梦插上透明的翅膀,去遥远的天地飞翔……
在山里,月亮一走进我们的夜晚,大伙儿的梦就格外香甜。
1.根据解释写词语。
①朴素淡雅的装束。___________
②布满山冈原野,形容数量很多,到处都是。___________
2.望着月儿,“我”常常想到什么?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是一位慈爱的老爷爷,圆圈的脸庞带着微笑,月光像他飘拂的白胡须
B.他摇着一只弯弯的船儿,来接我们去跟小星星们玩耍
C.他给孩子的梦插上透明的翅膀,去遥远的天地飞翔
D.他一走进我们的夜晚,大伙儿就格外高兴起来
3.读一读,再从文中找出其他优美生动的句子,抄写下来。
①当一片片皎洁的光辉轻轻洒向远远近近的房屋、树林、山冈、田野时,你会觉得仿佛是一阵隐隐约约的歌声在山野里飘散开来,那景致美极啦。
②大伙儿的笑声呵,被月儿用银粉涂得亮亮的,从河湾像芦花一样飞起……他是一位慈爱的老爷爷,圆圆的脸庞那么柔和地微笑着。漫山遍野的月光多像他飘拂的白胡须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现代化的困境:拥挤、蜗行中的轿车》,完成小题。
现代化的困境:拥挤、蜗行中的轿车
王蒲生
(1)轿车作为现代交通中使用最广泛的交通工具,具有诸多优点,从而一开始就得到了用户的欢迎。 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中,轿车运输很快占据了交通中的主角地位。60年代,法国曾提出“要使每个职工拥有一辆小汽车”,“巴黎市的交通一定要适应小汽车的发展”。许多人都认为,轿车是家庭出行的最好工具,轿车交通是未来交通发展的基本方向。
(2)然而,轿车交通发展最早的城市,也是最早发生交通堵塞的地方。美国的洛杉矶是世界上最早以轿车交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当初规划街道、林 阴大道和公路时,念念不忘以轿车作为它的主要交 通工具。但是,早在1937年,洛杉矶就出现了交通堵塞现象,车速变得越来越慢,道路总是不够用,市民们怨声载道。曾有人评述道:他们因交通迟滞而焦躁懊恼,因为找不到停车的地方而破口大骂。
(3)到了70年代,随着轿车数量的増加,堵塞现象越来越频繁,并且在各大城市蔓延。在美国的一些大城市,如旧金山、波士顿、华盛顿和纽约等,车辆拥挤不堪。芝加哥高速路和主要通道上广轿车慢如蜗牛。轿车在市中心比100年前的马车快不了多少。欧洲的雅典、哥本珞根、巴黎、伦敦等大城市以及亚洲的东京等大城市也已堵塞成灾,车辆运行的速度每小时不及20公里。伦敦和巴黎的轿车平均 时速则只有16公里。
(4)进入90年代,交通堵塞的情况不但没有缓解, 反而更加严重。伦敦自1989年创造了堵塞车辆长 达53公里的记录以来,交通状况始终没有改善。从希斯罗通往伦敦市中心的M4/A4路几乎被车辆堵得水泄不通。欧盟交通运输委员会的人感慨地说:“我们还不如立个牌子,告诉人们,回家去吧,伦敦已经关闭了。"
(5)发展中国家模仿发达国家,追求所谓的轿车文明,结果也传染上了堵塞病。在韩国的汉城,每天交通拥挤的时间长达12小时,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堵塞时间竟达14小时。其他国家的城市如加尔各答、伊斯坦布尔、马尼拉等也都普遍出现交通堵塞。在曼谷,交通堵塞更是举世闻名。由于堵塞,轿车的行驶速度还不如自行车快,开车或乘车人常常要带上 小说以打发时间,有人甚至带上便壶以备急用。
(6)中国轿车化的进程相对较慢,但近十几年来,交通堵塞已经日趋频繁。在交通设施最好的北京,修建了二环、三环和四环等道路工程,交通拥挤依然不断。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交通问题也日益严重。
(7)轿车的普遍使用为何导致普遍的拥堵呢?这与轿车的运行效率有关。轿车虽然速度并不慢,但它在运行时要占据更多的道路面积。据研究,轿车运送每位乘客所需的交通面积是自行车的4倍,是有轨电车的20倍,是地铁的6~12倍,是步行的40倍。这就是说,轿车的运行速度虽比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快,但运送每人所需的道路面积也大。
(8)交通堵塞造成的社会代价是十分巨大的。堵塞使车辆运行速度下降,造成时间上的浪费。现在,美国所有上班族每年花在堵塞中的时间,累计可达80亿小时,平均每人每年要因堵塞而在方向盘后多花费400个小时。一个美国成年男子每年花在轿车里 的时间大约是1600小时,而陷入堵塞的时间就占到了总行车时间的1/4。以每周工作40小时算,堵塞相当于使每个人増加了十周工作时间。若将堵塞成本以货币方式表示,那么,美国每年因堵塞造成 的生产力损失达430亿美元(有的经济学家估计,这一损失高过1690亿美元)。芝加哥城市计划委员会披修,仅芝加哥每年就损失20亿。在欧洲,根据欧委会的研究,道路阻塞在欧盟国家造成的损失也非常可观,已达到了总GDP的2%。由此也看出,堵塞的经济学本质就是増加时间成本,降低服务质量。
(节选自[期刊] 百科知识2000年07期)
4.轿车交通发展最早的城市是( )
A.巴黎 B.洛杉矶 C.伦敦 D.东京
5.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A.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B.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
C.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 D.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
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自行车的交通效率是轿车的3.7倍。
B.在美国华盛顿,轿车在市中心比100年前的马车快不了多少。
C.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模仿发达国家,追求所谓的轿车文明,结果也传染上了堵塞病。
D.50年代,法国曾提出 “要使每个职工拥有一辆小汽车”,“巴黎市的交通一定要适应小汽车的发展”。
7.第15自然段中写道“一个美国成年男子每年花在轿车里 的时间大约是1600小时,而陷入堵塞的时间就占到了总行车时间的1/4。”这里面的“大约”一次可以去掉吗?请结合文本信息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8.福州的道路在上班高峰期也是异常拥堵,小明的爸爸在高新区上班,平时只要二十几分钟的车程,在上班高峰期要花近一小时。请你结合文本信息,说说怎样才能减轻交通拥堵?
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你做过问卷调查吗?下面是小明做的一项小调查,用数据说明了一些问题。请你认真看一看,帮小明做个简要的调查分析吧!
9.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该市小学四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平均每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每空不超过8个字)
10.根据以上调查,任选一项,谈谈此种现象的坏处。
______________
11.根据以上调查,你想给相关教育部门提出什么建议?
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秋的原野
①窗外飘进来一片梧桐的落叶,我对它凝视了一会儿,恍然领悟到:那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讯号,秋天已经来临。
②我匆匆地走到郊外,在原野中漫步游荡,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凉风,感到浑身说不出的舒畅。我贪婪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又不由自主地哼出一支轻快的小调。
③天空像 ,它已经给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明亮。村外的那个小塘,也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般美好的天色。那塘边开满白花的芦苇丛里,忽然钻出一对白鹅,慢吞吞地在水面浮游着,在水面荡起一圈圈的波纹;它俩显得天真烂漫,或许是嫌这儿稍微有点儿寂寞吧,于是伸长脖子有节奏地哦哦地叫着,为宁静的大自然平添了不少生气。
④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喝了过量的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它们无限的热情,不然,它们为什么红得像 似的呢?
⑤村前村后,等待收割的稻田,好似 ,一阵微风吹过,泛起一排金色的波浪。稻禾深处,也不时传来一阵阵农民的欢笑声。
⑥当七彩的晚霞在天边编成瑰丽的织锦时,村里屋顶烟囱上也升起了缕缕的炊烟,跨在牛背上回家的牧童们,唱着抒情的歌谣,歌声在晚风里飘得很远很远……
⑦半空中飞过一队“人”字形的雁群,村里的孩子们立刻眯起一只眼睛,高举双手,做成托枪瞄准的姿势,对着它们“砰!砰!砰!”地喝叫。雁儿们“咿咿呀呀”,好像在说:“明年见,孩子们!”然后继续向暮色苍茫的天边慢慢地飞去了。
12.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A.一片金黄色的大海 B.一团火焰 C.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
13.文中画“ ”句子中的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B.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C.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D.表示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
14.文中作者抓住了哪些明显特征来描写秋天?(写出四种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
15.秋天的原野像一幅幅图画,第③——⑥自然段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图画?连一连。再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幅,写出你的理由。
第③自然段 牧童晚归图
第④自然段 稻田欢歌图
第⑤自然段 枫林红叶图
第⑥自然段 池塘秋色图
课外阅读。
海蚀奇观
祖国的宝岛台湾四面环海,就像一扇芭蕉叶斜铺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
海水常年拍击海岸,土崩沙流,岩石裸露。岩石又经海水千百年的拍击侵蚀,便形成造型各异的嶙峋怪石。这便是海蚀奇观。
台湾的野柳海蚀奇景,更是地理学家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岩景观,令人赞叹不已。
这里有一片长2500米,宽200米的海崖。被海水浸蚀而风化的崖石千姿百态,有的像塔,有的像楼。假若看成动物造型,那真是说啥像啥,任你比方,由你命名。被海水浸蚀而成的崖洞和岩桥,更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吸引人们去探幽寻奇。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片排列有序的蘑菇石林。远远看去,180多座蘑菇崖,就像从西安地下发掘出来的兵马俑,有方有块排列在海边。然而,蘑菇石柱又比兵马俑高大,一般都在2.3米,最高的达到3.5米,头部直径达1.3米,真像是一个个魁梧的海防将士,在这里定位站岗,威武无比。一座叫“女王石”的奇特石柱,与众不同,是游客争先在此留影的景点。她头戴皇宫帽,鼻高眼大,抿嘴,圆脸,细长脖,筒裙直盖脚盘,人物造型各部分匀称,神情仪态栩栩如生。脖子上一圈粒粒可数的石珠,在阳光下熠熠闪光,看了都说是银色的项圈,为她增添了几分文雅与俏丽。它好像是位不愿被封闭在宫墙里的美丽的公主,偷偷出宫观看将士操练而且看得那么专注入神。
野柳海蚀奇观的形成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这里的一切是那样的神奇,那样的令人陶醉,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16.解释下面的词语。
海蚀:________
裸露:________
17.判断下面句子,哪个是比喻句( )
①祖国的宝岛台湾四面环海,就像一扇芭蕉叶斜铺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
②一片排列有序的蘑菇石林,就像从西安地下发掘而来的兵马俑。
③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片排列有序的蘑菇石林。
18.写出联想的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详写的是什么景?
____________________
20.海蚀奇观是怎样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明月初升
夕阳终于收起了最后一抹余晖,夜幕很快降临。四周静悄悄的,只有几颗星星闪着寒光,缀在深蓝的天空中,向我调皮地眨着眼睛,想吸引我的视线,可我却不看它们,只向天空默默地眺望着。
几分钟后,我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我惊讶于这画的色彩瑰丽,沉醉于大自然所创造的美的境界之中了。它像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让人无限陶醉。只见一片看不清形状的树梢顶端,罩着一层银光,好像有无数宝石放在那里,闪闪发光。附近几颗小星的微光,被这片银纱吞没了,而天空中几片看不见的白云,这会儿还罩上了银纱,闪烁着光亮,我料定月亮一定会从银光中升起来的。
果真,不一会儿,树之间露出一道孤形的金边,那就是初升的月亮,借着树的掩映,她尽力地向上升着,升着,终于悬挂在高高的天空中了。那是怎样的一种景色!明月离我们那么近,仿佛张开手臂就可以拥抱她。明月奇伟、瑰丽,大放异彩,使得那些嵌在天空中的星星顿时失去了光彩。明月纯洁无瑕,把自己皎洁的光无私地献给人类,为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快乐。
2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量词填在括号里。
一( )余晖 一( )乐曲 一( )银光
一( )星星 一( )金边 一( )景色
22.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明月离我们那么近,仿佛张开手臂就可以拥抱她。
B.它像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让人无限陶醉。
C.只见一片看不清形状的树梢顶端,罩着一层银光,好像有无数宝石放在那里,闪闪发光。
23.短文按照______________顺序描写了明月初升时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初升的明月的_____________之情。
24.明月初升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景色”?用“﹏﹏”在短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5.用短文中的话说说你喜欢初升的明月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理解
动物神奇的生物钟
大自然为每一种动物安排了一张“作息时间表”。
猪、牛、羊等家畜总是在白天活动,可是猫却喜欢在白天睡大觉。每当夜幕降临,家畜们开始入睡,猫才伸伸懒腰,活跃起来。
漫长的冬天开始后,成百头灰鲸告别北冰洋,横渡太平洋。在2月初到达墨西哥,旅程长达1万千米。它们从不“失约”,每年到达的时间,最多相差四五天。
有一种叫招潮蟹的动物,白天,它们藏在暗处,身体的颜色会变深;夜晚,它们四处活动,身体的颜色又会变浅。最奇妙的是招潮蟹体色最深的时间,每天会推迟50分钟。大海涨潮和落潮的时间,每天也恰好推迟50分钟。
动物的生物钟五花八门:有和昼夜相适应的日钟,有和潮汐(xī)相适应的潮汐钟,还有和季节变化相适应的年钟。正是这些生物钟,使动物能在大自然中正常地生活、觅(mì)食和活动。
26.阅读短文,完成下列表格。
名称 特点 代表动物
日钟 和昼夜相适应 家畜、猫
27.“失约”的“约”的意思是 _______ ,在文中灰鲸它们从不“失约”的具体表现是 ____________
2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可子后面写“√”,错误的句子后面写上“×”。
(1)灰鲸每年从北冰洋出发,到达墨西哥,每年到达的时间相差四五天以上。( )
(2)动物的“作息时间表”就是它的生物钟,可以帮助动物正常地生活、觅食和活动。( )
(3)招潮蟹喜欢在大海涨潮和落潮时出来活动,身体颜色就会变浅。( )
课外美文欣赏
巫峡赏雾(节选)
半山雾,又叫遮山雾。犹如一道天幕从空中垂下来,将山峰拦腰隔断。一座座农家小院,一片片田园果林,便严严实隔在了这道天幕后面。就那小路倔强得很,硬左拐右拐从雾中一头伸了出来。一时让人想起贺敬之先生写的那首诗:“半山的云彩,半山的雾。深山里的人家,云雾的路……”此情此景,真是活画出了。一阵铃铛声传来,雾中走出一头头黄牛。那是地道的巴山牛。盘着绳子叉角上,似乎还粘着许多雾絮。走在后面的放牛人连连吆喝,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轻纱雾,丝丝缕缕,看上去如同落地纱帘。如此珍品,非织女那一双巧手不能完成。微风轻拂,轻纱雾慢慢走动起来;于是,雾中的山峰也跟着走动,农舍也跟着走动,牛群羊群也跟着走动;神女峰上的“神女”也苏醒了,拖着长裙,一步一步……好心的“神女”哟,你是不是又要去盗父王的宝剑斩杀搅乱峡江水道的恶龙?
巫峡的雾,迷人的雾。每次赏雾前我一再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被那雾所迷惑。千万千万。却每次都不争气,一赏便痴迷在雾中。
29.半山雾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轻纱雾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0.用“ ”画出第二段中运用联想的句子。
31.下面与文末形成呼应的句子是( )
A.巫峡的雾,像巫峡一样俊秀迷人。
B.巫峡赏雾,如同欣赏一幅幅绘画珍品。
C.巫峡赏雾,人不知不觉便进入了那种如梦如幻的境界。
3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正面、侧面)描写,突出了__________。由画线句能联想到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素装 满山遍野 2.D 3.他是一位慈爱的老爷爷,圆圆的脸庞那么柔和地微笑着。漫山遍野的月光多像他飘拂的白胡须啊!
【分析】1.考查了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①素装:朴素淡雅的装束。②满山遍野:布满山冈原野,形容数量很多,到处都是。
2.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阅读可知,望着月儿,我常常想:老爷爷微笑的脸,白胡须;摇着一只弯弯的船儿接我们去跟小星星们玩耍;给孩子的梦插上翅膀,去遥远的天地飞翔。因此A、B、C正确。
D.有误,“他一走进我们的夜晚,大伙儿就格外高兴起来”不是我想的。
3.考查了学生对于对优美语句的积累。结合例句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即可。
示例:他又给每个孩子的梦插上透明的翅膀,去遥远的天地飞翔……
4.B 5.A 6.C 7.不能去掉。“大约”一词是指“一个美国成年男子每年花在轿车里的时间”只是接近“1600小时”,去掉就变成了“正好1600小时”,这与事实不符,改变了愿意。“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8.建议(1)提倡绿色出行,坐地铁、公交车或骑共享单车,少开轿车。
(2)国家多生产体积小的轿车。
(3)将道路拓宽。
【解析】4.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然而,轿车交通发展最早的城市,也是最早发生交通堵塞的地方。美国的洛杉矶是世界上最早以轿车交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当初规划街道、林 阴大道和公路时,念念不忘以轿车作为它的主要交 通工具。”可知,轿车交通发展最早的城市是洛杉矶。
5.本题主要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
“据研究,轿车运送每位乘客所需的交通面积是自行车的4倍,是有轨电车的20倍,是地铁的6~12倍,是步行的40倍。”从句子“自行车的4倍、20倍、6~12倍,是步行的40倍”可知,这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据研究”可知,这是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轿车运送每位乘客所需的交通面积是自行车的4倍,是有轨电车的20倍,是地铁的6~12倍,是步行的40倍。”可知,这是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6.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从“据研究,轿车运送每位乘客所需的交通面积是自行车的4倍”可知,自行车的交通效率是轿车的3.7倍。说法错误。
B.从“芝加哥高速路和主要通道上广轿车慢如蜗牛。轿车在市中心比100年前的马车快不了多少。”可知,在美国华盛顿,轿车在市中心比100年前的马车快不了多少。说法错误。
C.正确。
D.从“60年代,法国曾提出“要使每个职工拥有一辆小汽车”,“巴黎市的交通一定要适应小汽车的发展”。”可知,50年代,法国曾提出 “要使每个职工拥有一辆小汽车”,“巴黎市的交通一定要适应小汽车的发展”。说法错误。
7.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结合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出自己的观点及理由即可,如:“大约”表估计。指“一个美国成年男子每年花在轿车里的时间”只是接近“1600小时”,去掉就变成了“正好1600小时”,如果删去,语气过于肯定,不符合实际,所以不能去掉。这体现说明文的准确性。
8.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轿车虽然速度并不慢,但它在运行时要占据更多的道路面积。”可知,减轻交通拥堵可以将道路拓宽。
从“随着轿车数量的増加,堵塞现象越来越频繁,并且在各大城市蔓延。”可知,减轻交通拥堵可以坐地铁、公交车,少开轿车。
9. 家庭作业用时多 睡眠时间少 体育锻炼时间少 10.如果学生长期体育锻炼时间少,这不利于学生的体质的提高,个人体质会有所下降。 11.希望教育部门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
【分析】9.考查了读图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图意,要结合有关数字,关键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结合图表,家庭作业用时2小时以上,人数达到84人,睡眠时间8小时以下73人,体育锻炼时间1小时以下79 人,可见学生家庭作业用时多、睡眠时间少、体育锻炼时间少。
10.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结合问卷调查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即可。
示例一:如果学生长期睡眠时间少,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并且对学习也是不利的。
示例二:如果学生长期体育锻炼时间少,这不利于学生的体质的提高,个人体质会有所下降。
11.考查了写话能力,关键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注意结合家庭作业用时多、睡眠时间少、体育锻炼时间少的情况来分析,提醒教育部门,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
12.CBA 13.C 14.天空澄明;枫叶似火;稻禾金黄;大雁南飞 15.
【分析】12.本题主要考查对语段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第③自然段从第二句开始主要写池塘的景色,水的颜色一般是绿色和蓝色,综上所述,这里应该填“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
第④自然段主要写枫叶很红,综上所述,这里应该填“一团火焰”。
第⑤自然段主要写水稻多,像金色的波浪,综上所述,这里应该填“一片金黄色的大海”。
13.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
引号的作用:表示引用的部分;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表示否定和讽刺;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特殊疑问表示否定。这里表示“人”有特殊含义,需要强调。这里是说大雁的队形像“人”这个字。
1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首先要知道全文的大致内容,接着再进行具体分析。
本文第一自然段写秋天来了;第二自然段写我在郊外漫步;第三自然段写池塘秋色;第四自然段写枫林红叶;第五自然段写稻田欢歌;第六自然段写牧童晚归。秋天独有的是红似火的枫叶、南归的大雁、金色的稻田等等。
15.本题主要考查概括能力。
第三自然段从第二句开始写池塘的景色,这是本段的主要内容。
第四自然段写枫林红叶。
第五自然段写稻田收割,农民欢歌。
第六自然段晚霞瑰丽,牧童骑牛回家。
16. 海水对于海岸线陆地的侵蚀,所形成的一种作用。 暴露在外;没有东西遮盖。 17.①② 18.就像从西安地下发掘出来的兵马俑,真像是一个个魁梧的海防将士,在这里定位站岗,威武无比。它好像是位不愿被封闭在宫墙里的美丽的公主,偷偷出宫观看将士操练而且看得那么专注入神。 19.蘑菇石林。 20.海水常年拍击海岸,土崩沙流,岩石裸露。岩石又经海水千百年的拍击侵蚀,便形成造型各异的嶙峋怪石。这便是海蚀奇观。
【分析】16.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海蚀:海水对于海岸线陆地的侵蚀,所形成的一种作用。
裸露:暴露在外;没有东西遮盖。
17.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学生容易搞混比喻句和“像”字句,在这里教师要明确,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
①把“台湾四面环海”比作“一扇芭蕉叶斜铺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②把“蘑菇石林”比作“兵马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③没有比喻词和喻体,不是比喻句。
18.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我们要通读片段,勾画出与题目相关的语句,然后筛选出有效信息,总结作答即可。
由文中“就像从西安地下发掘出来的兵马俑,真像是一个个魁梧的海防将士,在这里定位站岗,威武无比。它好像是位不愿被封闭在宫墙里的美丽的公主,偷偷出宫观看将士操练而且看得那么专注入神。”可以看出作者的联想。
19.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阅读文章可知,第五自然段是详写,结合“远远看去,180多座蘑菇崖,就像从西安地下发掘出来的兵马俑,有方有块排列在海边。然而,蘑菇石柱又比兵马俑高大,一般都在2.3米,最高的达到3.5米,头部直径达1.3米,真像是一个个魁梧的海防将士,在这里站岗,威武无比。”和“她好像是位不愿被困在宫墙里的美丽的公主,偷偷出来观看将士操练,而且看得那么专注入神。”可知,详写的是蘑菇石林。
20.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学生在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注意找出文章的主要介绍对象和主要事件,准确把握和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从“岩石又经海水千百年的拍击侵蚀,便形成造型各异的嶙峋怪石。”中可以看出,可以围绕此展开作答。
21. 抹 支 层 颗 道 种 22.A 23. 时间 喜爱与赞美 24.明月离我们那么近,仿佛张开手臂就可以拥抱她。明月奇伟、瑰丽,大放异彩,使得那些嵌在天空中的星星顿时失去了光彩。 25.明月纯洁无瑕,把自己皎洁的光无私地献给人类,为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快乐。
【分析】2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
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填空时要从文中找到答案。
本题由“一抹余晖、几颗星星、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一层银光、一道孤形的金边、一种景色”可知答案。
22.本题考查比喻的辨析。
比喻句用跟甲事物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比喻一般包括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三个部分。
A项不是比喻句,没有喻体。
B项为比喻句,将大自然所创造的美比作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与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让人无限陶醉。
C项为比喻句,将银光比作宝石。
23.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与分析。
由“夜幕很快降临”“几分钟后”“果真,不一会儿”可知,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明月初升时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初升的明月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作者赞美明月纯洁无瑕,把自己皎洁的光无私地献给人类,为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快乐。
24.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
由“那是怎样的一种景色!明月离我们那么近,仿佛张开手臂就可以拥抱她。明月奇伟、瑰丽,大放异彩,使得那些嵌在天空中的星星顿时失去了光彩。”可知,这种美丽的景色指的是“明月离我们那么近,仿佛张开手臂就可以拥抱她。明月奇伟、瑰丽,大放异彩,使得那些嵌在天空中的星星顿时失去了光彩”。
2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文中“明月离我们那么近,仿佛张开手臂就可以拥抱她。明月奇伟、瑰丽,大放异彩,使得那些嵌在天空中的星星顿时失去了光彩”“明月纯洁无瑕,把自己皎洁的光无私地献给人类,为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快乐”都表明了作者对初升明月的喜爱之情。作者赞美明月纯洁无瑕,把自己皎洁的光无私地献给人类,为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快乐。
26. 潮汐钟 和潮汐相适应 招潮蟹 年钟 和季节变化相适应 灰鲸 27. 约定 约定每年到达的时间,最多相差四五天。 28. ×
√
×
【分析】2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文章最后一段写到“动物的生物钟五花八门,有和昼夜相适应的日钟,有和潮汐相适应的潮汐钟,还有和季节变化相适应的年钟”,这句话就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
题干中已经写出了和昼夜相适应的日钟,代表动物是家畜和猫。根据第四段,可知还有和潮汐相适应的潮汐钟,代表动物是招潮蟹;由第三段可知还有和季节变化相适应的年钟,代表动物是灰鲸。
27.本题考查对文章中词语的理解。
“失约”的“约”意思是约定,在文中具体表现为灰鲸每年从北冰洋横渡太平洋,到达墨西哥的时间最多相差四五天。
2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说法有误。“每年到达的时间相差四五天以上”错误,原文是“最多相差四五天”。
(2)说法正确。结合“正是这些生物钟,使动物能在大自然中正常地生活、觅食和活动”可知正确。
(3)说法有误。招潮蟹喜欢在大海涨潮和落潮时出来活动”错误,原文中招潮蟹是白天藏在暗处,夜晚出来活动。
29. 浓厚、遮挡 轻盈、飘逸 30.好心的“神女”哟,你是不是又要去盗父王的宝剑斩杀搅乱峡江水道的恶龙? 31.C 32. 侧面 雾很浓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分析】29.本题考查从文章提取关键信息,仔细读原文作答。
从第1段“半山雾,又叫遮山雾。犹如一道天幕从空中垂下来,将山峰拦腰隔断。一座座农家小院,一片片田园果林,便严严实隔在了这道天幕后面。”可知,半山雾的特点是浓厚、遮挡。
从第2段“轻纱雾,丝丝缕缕,看上去如同落地纱帘。如此珍品,非织女那一双巧手不能完成。微风轻拂,轻纱雾慢慢走动起来”可知,轻纱雾的特点是轻盈、飘逸。
30.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仔细读原文在文中找出答案。
第2段的“好心的“神女”哟,你是不是又要去盗父王的宝剑斩杀搅乱峡江水道的恶龙?”运用了联想,把“轻纱雾”景象想象成好心的“神女”。
3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注意联系上下文分析。
文章句末提到了“巫峡的雾,迷人的雾”让自己迷惑、痴迷。因此“巫峡赏雾,人不知不觉便进入了那种如梦如幻的境界。”与之相呼应,故选C。
相呼应指彼此声气相通,互相照应。
32.本题考查文章句子赏析,仔细读句子分析。
文章画线句子并没有直接写半山雾雾浓的特点,而是通过描写放牛人连连吆喝,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去体现半山雾的雾很浓以及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特点,这是运用了侧面描写。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