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一现代文阅读复习卷(二)(试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知足须忍痒
曾读过“齐人攫金”的故事,说齐国有个财迷,整天想着要许多金子。一天,他来到集市上,看到一家金店,便直奔柜台,揣起金器就跑。几个路过的巡吏将他抓住。县官审问他:“当着那么多人,你竟敢去抢别人的金子!”那人这才清醒过来,答道:“我拿金子的时候,只看见了金子,除此之外,什么也没看到。”
明代的刘元卿曾撰写《王婆酿酒》的寓言,读来颇为有趣。王婆以酿酒为生,有个道士常到她家借宿,喝了几百壶酒也没给钱,王婆也不计较。一天,道士说,我喝了你那么多酒也没钱给你,就给你挖一口井吧。井挖好后,涌出的全是好酒,王婆自然发财了。以后道士又问王婆酒好不好,王婆说,酒倒是好,就是没有用来喂猪的酒糟。道士听后,笑着在墙上题了一首打油诗:“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井水做酒卖,还道无酒糟”写完之后,这口井再也不出酒了。
当一个人该知足而不知足时,就会目眩神迷于各种诱惑,不能自拔,成为贪欲的奴隶。
有位县官死后留下一只小木箱,后人打开一看,是满箱血迹斑斑的草纸,以及一封信。原来这位县官生前面对贿银,内心也曾一次次发痒。为戒贪拒贿,煞住心痒,他以锥刺股,以纸止血,久而久之,集满木箱。信末,他以苏轼名言告诫儿孙:“忍痛易,忍痒难!”
1.整体把握,概括分类。
(1)请结合文章的题目和全文内容,说一说文章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为了说明观点,选用了三个事例,请分别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例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采取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三个事例中,第_____个和第____个事例是作为反面事例的,第_____个事例是作为正面事例的。
2.“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井水做酒卖,还道无酒糟。”道士所作的这首打油诗揭露并讽刺了王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婆由“不计较道士白喝酒”到“有了酒井却还想要酒糟”正应了( )
A.贪多嚼不烂。 B.多行不义必自毙。
C.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D.人心不足蛇吞象。
4.当一个人该知足而不知足时,就会目眩神迷于各种诱惑,不能自拔,成为贪欲的奴隶。
(1)解释词语“不能自拔”。
(2)你认为“诱惑”包括什么?用“√”选出来。
A.追求金钱( ) B.追寻理想( ) C.追逐名利( ) D.追梦未来( )
E.努力取得成绩( ) F.仰慕奢侈的生活( ) G.收取他人的贿赂( )
5.“忍痛易,忍痒难!”联系短文可知,“痛”指的是______的痛,“痒”指的是______的痒。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经历吗?简单地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
向日葵
①早上出门时,气候微凉,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天色愈暗,气温愈低,傍晚时气温居然降至6℃。我和丈夫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寂寥的小公园,那种刺骨的寒风夺命似的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不见踪影,我们的手机偏偏又落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②晶莹剔透的寒气肆无忌惮,我冻成了冰湖底下一尾郁悒的鱼。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幽幽地长出一层青苔。“天气这么冷,她竟不为我们着想!”我口出怨言,“简直就是个工作狂!”
③七点四十分,女儿才气喘吁吁地赶到,连声道歉:“爸爸,妈妈,对不起,对不起!工作堆积如山,做不完呀!”我和丈夫对看一眼,果然不出所料!
④冻得犹如一片在树梢瑟缩颤抖的枯叶,我的声音比雪更冷:“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你过去守时的好习惯,去了哪里?”说着,径自往前走,不再看她一眼。
⑤到了餐馆,女儿轻车熟路地安排着各种美食。刺身、煎和牛、鳗鱼饭、酱渍豆腐、软蟹手卷、天妇罗……可口的美食一道接一道地上,然而,我觉得心叶冒出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
⑥女儿欢欢喜喜地说着办公室里的一些趣事,我没有搭腔,只一筷一筷闷闷地吃,一心只想快点回家盖上厚厚的被子蒙头大睡。
⑦第二天,日上三竿才醒来。薄薄扁扁的阳光从窗隙硬生生地挤了进来,看看钟,哟,九点多了!奇怪的是,厅里竟传来了女儿和她爸爸说话的声音。我翻身起床,走出厅外,还没开口,女儿便说了:“妈妈,我今天请假。”我讶异地问:“咦,你的工作不是堆积如山吗?”她笑嘻嘻地说:“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
⑧桌上,放了一大束精神抖擞的向日葵,黄艳艳,大蓬大蓬的热情源源不绝地释放。向日葵旁边,有个奶油蛋糕,还有一张卡片。
⑨卡片里,装着女儿圆润的字体:“亲爱的妈妈:记得吗?那一年,您到土耳其旅行,看到漫天漫地的向日葵,回来向我出示照片,满脸陶醉地说:‘那种美啊,简直惊心动魄呢!’您每回看到玫瑰花、荷花和桂花,都露出馋馋的目光,想吃它们;唯独向日葵,您打坎里爱着它、宠着它。妈妈,我和哥哥们,其实都是您的向日葵;而您,就是我们的阳光。”
⑩读毕,抬起头来时,女儿絮絮地说道:“妈妈,昨天下班后,我赶去办公室附近那家花店,不巧它因事休业;匆匆坐计程车去另一家,又碰上塞车,我真的急坏了呀!终于买到了您最喜欢的向日葵,然后赶回家把它藏好,这样一来一往,才会迟到的呀!”说着,又笑眯眯地自问自答:“您猜我把花偷藏在哪儿?贮藏室!可是我又担心它难以透气,半夜起来还浇水呢!”
这一天,是我的生日。可是,在这一刻,我的眼眶里,却都是泪。
6.文题《向日葵》的含义是( )
A.向日葵指文中女儿送给母亲的那束向日葵。
B.向日葵指在母爱阳光照耀下的母亲的儿女们。
C.向日葵既指文中女儿送给母亲的那束向日葵,也指在母爱阳光照耀下的母亲的儿女们。
D.土耳其的向日葵。
7.对“我”情感态度变化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 冷淡心痛 →( )→( )
A.生气抱怨 惊讶诧异 高兴感动 B.生气抱怨 惴惴不安 高兴感动
C.开心等待 惊讶诧异 高兴感动 D.生气抱怨 惊讶诧异 心绪不宁
8.被“我”责怪后,女儿依旧“欢欢喜喜”的原因是( )
A.女儿感情木讷。
B.女儿对母亲的态度变化视而不见。
C.女儿对母亲的孝心深重,不会因为母亲的生气责怪而改变。
D.女儿对母亲完全不放在心上。
9.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何生日这天,“我”的眼眶里却都是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又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还将至少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近400年中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0.决定“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因素有( )(多选)
A.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
B.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
C.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多少年正常生活,以及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
D.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正常生活。
11.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根据是( )
A.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不及太阳总量的1%
B.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达到太阳总量的1%
C.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超过太阳总量的1%
D.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
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 )
A.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B.人类不懂得保护水资源
C.人类的总人口数的不断上涨 D.对资源过度地消耗
13.“这一过程还将至少持续40亿年”中“这一过程”指( )
A.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
B.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
C.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
D.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
14.读本文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列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度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版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权。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5.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17.“泰山”比喻:___________;“鸿毛”用来比喻:___________
18.说张思德同志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是因为____________。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的死比泰山还重。
19.这段话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方法。
阅读下面“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完成练习。
“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
20.根据调查表,人们心中“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是____________。
21.根据调查表,请你对我国即将出国去旅游的人提两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好人
爱玛胡
①要过春节了,门诊的病人却一点不见减少,大多是想趁年前看病开点儿药,迷信的说法是过年上医院晦气。我屁股不挪窝地一直看到下班时间,眼看门口没有病人了,隔壁诊室传来锁门的声音。我站起身,伸伸腰和脖子,准备洗手下班。
②刚关了电脑,门口一个人影一闪,又晃了回来,是个60多岁的男子,貌不惊人,穿着旧棉服,手里还拎个大行李包,看去沉甸甸的。他拿着挂号单问我:“看病在这里吗?”我说:“下班了,去急诊吧。”看他脸色不好,我想:只当做个好事吧。接过挂号单,我把电脑重新开机,说:“算了,我给你看完病再走吧。”他有点儿局促地跟我道歉:“耽误您时间了。”他坐下,把包放在双腿间,夹得紧紧的。
③原来,他刚刚在开车时突然感到心慌,心跳得很快,当时人就快要晕过去,眼前也糊了,出了很多汗。亏他还晓得把车开到路边停下。他坐着歇了会儿,自觉好些了,抬头发现正巧在医院旁边,就挂了个号。我一听大概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于是检查了血压心跳,开检查单:“你应该是发心律失常了,去查血、做心电图。我估计你要住院。”
④他一听就急了,双手直挥:“医生,我不住院,你给我开点儿药吃就行。”怕住院的病人不止他一个,我说:“不管住不住院,检查你总要做,那样我才知道该开什么药给你呀。他觉得有理,接了单子,拎包要走。我说:“心脏不好还拎着重物满楼跑,出事我可负不起责任。包就搁这儿,没人拿你东西,我帮你看着。”看那包的四角都磨得起毛了,能装什么好东西!老人就是这样,啥都当宝。他犹豫了一下,把包放下,走了。
⑤我起身把他的包踢到桌子下面,别说,还挺沉。一时没事,就晃到候诊大厅看一眼电视——都关了,又上了个厕所,刚晃回来,他就进门了,手里拿着报告——果然是心律失常,还好没有缺血。我劝他最好留院观察,哪怕一两个晚上也好,否则万一在高速路上或者哪里发作了怎么办?但他还是坚持只开药不住院,说他有事,要宽限两天,已经打电话叫人来接他了,路上不会出事。
⑥我开好药方签好字,还问:“什么事比命金贵呢?我搞不懂你。”他说:“医生,你不晓得,我带了一二十号人做工程,年底好不容易才结清账,一百多万在包里,我要赶回去给大家发工钱好过年。”
⑦一百多万?一百多万什么?我傻了,指指桌下的包,他点点头。我脑海中闪现出各种拖欠工钱、跳楼索酬的黑心老板的报道新闻,脱口而出:“你真是个好人呀。”又说,“那你可千万注意,一忙完就要看病,好人要活长一些。”
⑧这时,接他的人也来了,弯腰从桌底把包拽出来。我说:“你心也真大,一百多万就交给不认识的人管。”他冲我笑:“我知道你是好人。”
⑨我想起我到处晃悠,把一百多万就孤零零地撂在那,真是汗哪。
22.文末“他”为什么说“我”是好人?请根据文章内容给出3条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中④⑤两段中为什么要反复写他要求只开药不住院这一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章最后一句似乎和内容无关,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25.有读者在朋友圈转发本文并附上自己的阅读感受:“冬日里的温暖。”请你也用一句简短的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并简要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
①人们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真正做到“( )”,但“( )”,精准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②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有个生动的比喻:“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这就是大家熟知的“( )”。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的结果( )。
③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这些,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④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⑤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这如同玩拼图:如果只有8个板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800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8000万块,甚至更多,那“神”也都无法拼出来了。
⑥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选,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升。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地区的天气预报。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届时,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500米的范围内。
26.文中括号中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A.有备无患 世事难料 青蛙效应 一模一样
B.未雨绸缪 天有不测风云 蝴蝶效应 大相径庭
C.呼风唤雨 人有旦夕祸福 牵一发而动全身 大同小异
D.风调雨顺 防微杜渐 羊群效应 截然不同
27.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各种复杂地形给大气运动带来的影响是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 )
2.空间范围越小、时间尺度越短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越高。( )
3.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进,天气预报准确率会越来越高。( )
4.大气运动的随机性导致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要担一定风险。( )
5.强对流天气一般指常见性的刮风,下雨天气。( )
28.第⑤段“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联系相关段落,说说多种因素指哪些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第⑥段“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精确”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第⑤段划“______”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他的名字叫彼得
[美]威廉·福克纳
他的名字是彼得。他只不过是一条狗,一条十五个月大的猎狗,还只能算是一条稚嫩的小狗,虽然他经历过一次狩猎的季节,学习过怎样在两三年之内(如果他能活那么久的话)当好一条狗。
可是他仅仅是一条狗。他没有过去也绝不会永生不死,对于他来到的这个世界他所要求的并不多:食物(他不在乎是什么,也不在乎给他多少,只要是慈爱地给予就行)、手的抚触、一个声音(他认得这声音,虽然不理解所讲的话也无法回答),还有就是可以奔跑的土地、可以呼吸的空气、四时八节的阳光雨露,以及他最爱吃的鹌鹑,这是他的天性。早在他熟悉大地、感觉到阳光之前他就具有这种天性,早在他自己嗅闻到之前,他的健壮、忠心的先辈就已经使他能辨别出这种禽鸟的气味。这就是他所需要的一切。可是要填满他自然生长的一生那八个、十个或者十二个年头,这些已经足够了,因为十二年并不算长,并不需要多少东西就能把它们填满。
然而十二年虽说短,在正常情况下他的寿命本应超过四辆那种杀死了他的小汽车——那种上坡速度快得竟然无法躲开一只老大不小的猎狗的汽车。可是彼得的寿命连四辆汽车里的第一辆都没能超过。他并没有去追赶汽车;在让他上公路之前他就学会了不去干这样的事儿。他当时是站在路上,在等他那位骑在马背上的小女主人赶上来,以便护送她安全回家。他不应该呆在路上。他没有交公路税,没有领司机执照,也没有投过票。也许他的问题出在他住的那个院子里的那辆汽车是有喇叭和车闸的,他还以为所有的汽车也都有呢。要说他没有看见那辆汽车,因为汽车处在他和黄昏的斜阳之间,这个理由是说不大过去的,因为这样会把视力的问题牵扯进来。显然,任何一个人,背向太阳却看不见一只站在笔直的、两个车道的公路上的老大不小的猎狗,都是绝对不敢让自己开车的,何况是一辆没有喇叭、没有车闸的汽车,因为下一回这个彼得没准是个小孩子,要知道用汽车撞死小孩是违反法律的。
不,那个开车的人有急事:这才是原因。也许他还有好几英里的路要赶,而他吃晚饭的时间已经晚了。正因为这一点,他才没有时间降低速度,刹住汽车或是绕过彼得。既然他当时没有时间这样做,自然,事后他也就不会有时间停下来了;何况彼得仅仅是被撞得骨折肉绽给扔在路旁沟里嚎叫的一条狗,再说反正那辆车已经超越彼得,太阳现在已经在彼得的背后,因此又怎能指望那个开车人听得见他的嚎叫呢?
不过彼得还是原谅了这个司机。在彼得一年零三个月的一生中他从人类那里得到的除了仁爱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他甘愿奉献出一生中剩下的六年、八年或是十年,以免有一个人赶不上自己的晚饭。
31.第一、二两段不少地方用了括号,对它的分析哪一项是合理的?( )
A.补充初稿缺少的信息。 B.强调彼得是一只好狗。
C.提示突出对狗的情感。 D.说明语言还不够简洁。
32.彼得被车撞死这件事,对作者的态度分析哪一项是正确的?( )
A.是彼得的错,它就不应该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站在路上。
B.是彼得的错,因为它以为所有的汽车都有喇叭和车闸。
C.是司机的错,他在黄昏的斜阳下开车看不清小狗位置。
D.是司机的错,他不以为然,没有把一只小狗放在眼里。
33.对文章结尾一段的理解,下面哪项最恰当?( )
A.对无情冷漠社会现实的批判反思。 B.体现人类对动物无私而博大的爱。
C.突出彼得对人类无限的感激之情。 D.以此表现动物的弱小可怜和无助。
34.文章为何多次提到“他只不过是一条狗”“他仅仅是一条狗”?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人要知足。 一个财迷旁若无人地揣起金店的金器就跑。 道士报恩给了王婆一口酒井,王婆却不满足导致酒井消失。 县官为了戒贪拒贿以锥刺股,以纸止血。 ① ② ③ 2.贪婪 3.D 4.(1)不能主动地从痛苦、错误或罪恶中解脱出来。文中指沉溺于各种诱惑中不能解脱出来。
(2)A√C√F√G√ 5. 身体上 内心里 看到同学买了新的钢笔就非常想要,有时候还想过趁他不在时据为己有,但最后控制住了自己的欲望,没有犯下错误。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的把握,联系标题和文章的事例,则很容易得出中心:人要知足。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概括事件时,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就行了。
3.本文通过三个事例来论证人要知足的中心,在概括出事件后,很容易发现,第一二个事例是正面事例,第三个事例是反面事例。
4.(1)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2)本题要求学生能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便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关键词的理解。结合标题及事例,便很容易知道,“痛”指的是身体上的痛,“痒”指的是心灵上的痒。谈生活中的经历时,能结合文中中心说清楚即可。
6.C 7.A 8.C 9.一是因为自己误解女儿而内疚;二是对女儿孝心的感动。
【解析】6.考查学生对短文题目的理解能力。文题《向日葵》既指文中女儿送给母亲的那束向日葵,也指在母爱阳光照耀下的母亲的儿女们。
7.考查学生对短文的理解分析能力。“我”情感态度变化生气抱怨——冷淡心痛——惊讶诧异——高兴感动。
8.考查学生对短文的理解分析能力。被“我”责怪后,女儿依旧“欢欢喜喜”的原因女儿对母亲的孝心深重,不会因为母亲的生气责怪而改变。
9.考查学生对短文的理解分析领悟能力。生日这天,“我”的眼眶里却都是泪的原因是因为自己误解女儿而内疚;被女儿孝心的感动。
10.AC 11.A 12.D 13.B 14.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巨大;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是来自人类自身。
【解析】10.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文章第二、五、自然段可以找到答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接着到选项中进行对照即可。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句子的能力。首先我们要到文章中找到原句,接着浏览前后文,后文说“因为”,那前文就是在说为什么。而前文的内容:“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正是我们探讨的问题,所以“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不及太阳总量的1%”就是答案。
12.本题考查对文章词语的理解能力。首先到文中中找到原句“来自人类自身”的位置,接着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后文说“近400年中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这就说明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很严重,对比即可找到答案。
1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首先我们找到代词“这”,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可以在原文中找到,找代词的前文即可,即:“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
14.本题是启示类题目,回答文章给我们的启示,首先要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就是我们应该得到的启示。作者通过写人类对地球的威胁,资源的过渡消耗,告诉我们人类要想长久的在地球生存,就要好好的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15. 本来 有的人 16.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7. 意义重大 毫无价值 18. 他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 雷锋 邱少云 19. 举例子 作比较 作引用
【解析】15.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字义。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它的意思是,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固”的意思是“本来”;“或”的意思是“有的人”。
16.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句义。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它的意思是,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17.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词义。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它的意思是,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泰山”比喻:意义重大;“鸿毛”比喻:毫无价值。
18.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文段。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意义重大。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人很多,比如雷锋、董存瑞、黄继光等。
19.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表达方法。
这段话中,作者引用了司马迁所说的话,将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同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而死的人作了比较,举例张思德同志的死,很好地诠释了“死”的意义。
20.乱丢垃圾 21.(1)做践行文明的中国人。不践踏绿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不在禁烟场所吸烟。
(2)做优雅谦和的中国人。衣着整洁得体,不在公共场所喧哗吵闹、高声交谈,不围观起哄。
【解析】20.考查学生对调查表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可知乱丢垃圾72%,不尊重风俗习惯31%,对景区规定不以为意13%,公共场合大声喧哗46%,插队8%,随地吐痰65%。根据调查表,人们心中“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是乱丢垃圾。
21.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22.①我已下班,但依然耐着性子为病人看病②虽对病人视若珍宝的包很好奇,但并未私自偷看以及对病人的细心、叮嘱……③在病患眼里,“我”是一位医德高尚,值得信赖托付的好人。 23.为后文写他急着回去给工人发工资作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这样的病人是有良心,有责任的好人。 24.不能。末段中一百多万代表的是这位病人的良心和责任,给读者以很深的心灵冲击,是对文章主旨的升华和延伸。 25.善良的本质就是体验生命的美丽。文章中的“我”和病人互说对方是好人,两人都用自己的言行告诉我们,只有拥有善良品质的人,才能给我们的生命创造无限的美。
【解析】22.考查文章情节的概括能力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这类题时一定要理清文章脉络,联系上下文回答。文中的“我”作为一名医生,下班后依然耐着性子为病人看病,尊重病人隐私,对病人细心嘱咐,所以在“他”眼里 “我”是一个好人。
23.考查中间段的作用。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有几点:呼应前文后文,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补充交代等。
24.考查结尾段的理解和赏析。结尾段在内容上,有抒发感情,表达思想,丰富文章的作用;在结构上,有篇末点题,照应开头,升华主旨,画龙点睛,让结构紧凑,脉络清晰的作用。
25.考查阅读文章的感受。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
26.B 27. × × √ √ × 28.大气运动自身的随机性,各种复杂的地形,不同的天气类型。 29.不能。精确是一个表程度的词,在一段话中出现“精确”这个词,表达的意思是极准确;非常正确;精密而准确。这样从表达上来说就更准确,而去掉就不能准确表达答出要说的意思,所以不能去掉。 30.(1)举例子。作用:具体、明晰、真实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2)列数字。作用:准确、严谨、具体作用: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解析】26.本题考查词语积累与运用。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与阅读中对词语进行分类的整理,并理解词语意思,才能准确填空。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情发生。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27.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A项错误,从第②段可知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B项错误,从第④段可知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从第⑥段第一句可知 C项正确。 D项正确,从第②段可知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E项错误,从第⑥段最后一句可知,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
28.本题考查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解答本题时要联系上下文。从第②③④段的第一句可知多种因素指大气运动自身的随机性,各种复杂的地形,不同的天气类型。
29.本题考查说明文中特殊词语的作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数据的使用、概念的限制、语序的安排和修辞的运用等方面。
30.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作用。划横线的句子通过以拼图做例子解释了为什么多种因素会影响预报难度。8,800,8000万是列数字,更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31.A 32.D 33.A 34.文章多次提到“他只不过是一条狗”“他仅仅是一条狗”旨在嘲讽那些由于自私忘却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的人,从而警示人们应当热爱动物,珍惜生命。
【解析】31.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理解能力。通过理解全文可知,从信息“(如果他能活那么久的话)”我们知道彼得已经死了。从“(他不在乎是什么,也不在乎给他多少,只要是慈爱地给予就行)”我们可知彼得对事物不挑剔。从“(他认得这声音,虽然不理解所讲的话也无法回答)”可知彼得对声音的要求不高。
32.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短文“不,那个开车的人有急事:这才是原因。也许他还有好几英里的路要赶,而他吃晚饭的时间已经晚了。” 反语。赶上自己的晚饭并不是什么急事,正表明了开车人的自私。
33.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这句话具有含蓄和嘲弄的意味,并运用反语,有力地讽刺了开车人为一己利而给他人带来伤害。
34.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一要结合具体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情感。根据语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语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语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语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语句的表面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