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1 声音是什么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是利用回声的是( )
A.探测海洋深度
B.探测鱼群
C.超检查胎儿
D.声音使蜡烛摇动
【答案】D
【知识点】回声及其产生
【解析】【解答】应用回声定位、探测鱼群和探测海底的深度,AB不符合题意;B图中超检查胎儿都是利用声音遇到障碍物后产生回声来传递信息的,C不符合题意;声音使烛焰摇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D。
【分析】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的现象.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2.李玉刚原创作品《莲花》,在2015年中歌榜中夺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李玉刚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李玉刚的假女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C.李玉刚靠改变声带的振动幅度来改变音调
D.《莲花》的声音在会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解:A、一切声音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正确;
B、李玉刚发出的声音是由他的声带振动产生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李玉刚通过改变声带的振动频率改变音调,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歌声在会场是靠空气传播的,速度是340m/s,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分析】(1)声音在空气中15℃时传播的速度是340m/s;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会越大
B.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海底深度
C.主要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消除噪声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答案】B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大,音调高,频率小,音调低;而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振幅大,响度大,振幅小,响度小;所以响度与频率无关,A不符合题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蝙蝠飞翔时就是根据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来辨别前方的情况的,这种方法叫回声定位,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声呐,可以探测海底深度、鱼群的情况等,所以B对;交通道路上的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显示噪声的强弱,但不能消除噪声,C不符合题意;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只有B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B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生使用的听诊器能增大振幅,使响度增大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飞船里王亚平的声音是靠超声波传回地球的
C.人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D.女教师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听诊器是采用减小声音的分散来增大响度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B错误;
C、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故C正确;
D、女教师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4)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5.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解:人大声说话的声音通过空气、水传递到鱼的耳朵里.鱼听到后,就会被吓走.说明声音可以通过不同介质进行传播,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速度稍慢,气体中最慢.不同介质在传播声音时,不会改变声音的音调.故选B.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与传播介质无关.
6.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说明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振动产生声音.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7.经研究表明,一般人耳能分辨出回声的时间是0.1s.某人站在一高墙前想听到回声,则他距墙的距离至少为( )
A.34m B.68m C.17m D.136m
【答案】C
【知识点】回声及其产生
【解析】【解答】解:声音从发出到墙的时间:t= =0.05s
离墙的距离至少是s=vt=340m/s×0.05s=17m;
故选C.
【分析】声传出以后,经过 到墙,根据公式s=vt可求最小距离.
8.(2015八·上饶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
D.以上说法都正确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物体振动能够发声,若没有满足声音传播的介质,人耳是听不到声音的,故A错误;
B、只要能听到声音,说明有声音产生,所以物体一定在振动,故B正确;
C、人听不到声音,也许是没有满足声音传播的介质,故C错误;
D、结合上升三个选项,可知D错误;
故选B.
【分析】人耳若能听到声音,需满足:物体振动发声→在介质中传播→人耳接收,三个过程缺一不可.
9.(2018八上·柳州期末)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
A.手指 B.琴弦 C.弦柱 D.空气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解:手拨琴弦,琴弦由于振动而产生声音,所以声源是琴弦.
故选B
【分析】解答本题要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二、填空题
10.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
【答案】300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1)科学工作者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海底后被反射回来,超声波来回的距离 ,
所以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 ;(2)由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300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分析】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11.“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答案】产生;传播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解:(1)铃声是由于铃的振动产生,“掩耳盗铃”不能阻止声音的产生;(2)地球表面有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掩耳盗铃”不能阻止声音的传播;
故答案为:产生;传播.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2.暑假期间,小林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 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 m;若突然下起了雷雨,小林在看到闪电后约5s听到雷声,则小林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 声速均按 计算 .
【答案】272;1700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解答】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 ,由 可得他们距山崖的距离: ;由 可得小林距雷电的距离: .
故答案为:272;1700.
【分析】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再利用s=vt求得小林距雷电.
13.(2016八上·双柏期中)小明在一根足够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了一下水管,小红在管子的另一端先后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由 传播而来,第二次听到的声音由 传播而来,第三次听到的声音由 传播而来的.
【答案】水管;水;空气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解:根据对声速规律的理解,声音在铁、水、空气三种介质的传播速度依次减小,根据速度计算的导出式t= ,发声处与听者距离一定,声速越大,传播时间越短,所以听到三次声音依次是水管、水、空气传来的.
故答案为:水管;水;空气.
【分析】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
1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还与介质的 有关.查表可知: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 m/s,而在2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 m/s;声音在金属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 ,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 .
【答案】温度;340;346;快;快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解:据课本知识可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而在2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346m/s;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故声音在金属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快,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故答案为:温度;340;346;快;快.
【分析】(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2)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而在2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346m/s;(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
15.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 .
(2)小华同学,用手敲鼓,他知道声音是由鼓面的 发出的,但是他看到鼓面几乎没有什么异样.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他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目的是 .
(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 .
b.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 .
c.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 ,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了.
d. 结论: .
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 是正确的.
【答案】(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显示鼓面的振动
(3)减弱;增强;越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①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1)讲话是声带的振动,音叉发声使水振动,都能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用手敲鼓,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发出的.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目的是显示鼓面的振动,这是放大法(转换法)的运用;(3)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减弱.
b.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增强.
c.进一步推理: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了.
d.得出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2)振动;显示鼓面的振动;(3)减弱;增强;越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①.
【分析】(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看不见,用转换法来显示物体的振动;
(3)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三、简答题
16.站在空教室里讲话,声音为什么特别响?教室内坐满同学时这种感觉减弱,为什么?
【答案】解:教室的长与宽约8m左右,在空教室讲话时,声音经墙壁反射回仅需0.04s左右,当回声比原声到达耳内的时间差低于0.1s时,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这就是空教室内讲话声特别响的原因;教室内坐满同学时,声音传播过程中会被松软的衣服等物质吸收,使声音能量大大减少,这样一来即使有回声,也因能量变小而使声音变弱.
【知识点】回声及其产生
【解析】【解答】答:教室的长与宽约8m左右,在空教室讲话时,声音经墙壁反射回仅需0.04s左右,当回声比原声到达耳内的时间差低于0.1s时,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这就是空教室内讲话声特别响的原因;教室内坐满同学时,声音传播过程中会被松软的衣服等物质吸收,使声音能量大大减少,这样一来即使有回声,也因能量变小而使声音变弱。
【分析】回声是声音的反射形成的,当回声比原声到达耳内的时间差低于0.1s时,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
四、实验题
17.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小明同学设计了探究声音的传播和介质状态的关系实验.材料:三个可以密封的塑料袋,沙子,水,硬币.
实验:在三个袋子中分别装满沙子、水和空气,密封后平放在桌面上.把耳朵分别贴在袋上、
袋上和空气袋上(另一只耳朵塞上塞子),用硬币轻轻敲打桌面(距袋较近),比较三次听到的响声有什么不同,并由此回答:
(1)声音的传播和物态是否有关?
(2)传声效果如何?
【答案】(1)解:实验中选用沙子、水和空气作为传声的介质,用耳朵听硬币敲击桌面声音传来的快慢,听到声音的快慢不同,说明声音传播与介质状态有关
(2)解:耳朵贴在装有沙子的袋子上时听到的声音响度最大,贴在装有空气的袋子上时,听到的声音响度最小,说明固体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实验中选用沙子、水和空气作为传声的介质,用耳朵听硬币敲击桌面声音传来的快慢,听到声音的快慢不同,说明声音传播与介质状态有关;(2)耳朵贴在装有沙子的袋子上时听到的声音响度最大,贴在装有空气的袋子上时,听到的声音响度最小,说明固体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
【分析】此题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五、综合题
18.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秒后接到回波信号,已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请回答:
(1)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2)运用声波的反射,能否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答案】(1)解:已知: ,v=1500m/s,
由 可得,海洋的深度是s=vt=1500m/s×3s=4500m
答:海洋的深度是4500m;
(2)解: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波不能传到月球,更不能用声波来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答: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波不能传到月球,更不能用声波来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1)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1 / 1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1 声音是什么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是利用回声的是( )
A.探测海洋深度
B.探测鱼群
C.超检查胎儿
D.声音使蜡烛摇动
2.李玉刚原创作品《莲花》,在2015年中歌榜中夺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李玉刚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李玉刚的假女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C.李玉刚靠改变声带的振动幅度来改变音调
D.《莲花》的声音在会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会越大
B.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海底深度
C.主要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消除噪声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生使用的听诊器能增大振幅,使响度增大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飞船里王亚平的声音是靠超声波传回地球的
C.人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D.女教师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5.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6.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经研究表明,一般人耳能分辨出回声的时间是0.1s.某人站在一高墙前想听到回声,则他距墙的距离至少为( )
A.34m B.68m C.17m D.136m
8.(2015八·上饶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
D.以上说法都正确
9.(2018八上·柳州期末)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
A.手指 B.琴弦 C.弦柱 D.空气
二、填空题
10.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
11.“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12.暑假期间,小林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 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 m;若突然下起了雷雨,小林在看到闪电后约5s听到雷声,则小林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 声速均按 计算 .
13.(2016八上·双柏期中)小明在一根足够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了一下水管,小红在管子的另一端先后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由 传播而来,第二次听到的声音由 传播而来,第三次听到的声音由 传播而来的.
1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还与介质的 有关.查表可知: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 m/s,而在2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 m/s;声音在金属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 ,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 .
15.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 .
(2)小华同学,用手敲鼓,他知道声音是由鼓面的 发出的,但是他看到鼓面几乎没有什么异样.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他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目的是 .
(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 .
b.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 .
c.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 ,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了.
d. 结论: .
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 是正确的.
三、简答题
16.站在空教室里讲话,声音为什么特别响?教室内坐满同学时这种感觉减弱,为什么?
四、实验题
17.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小明同学设计了探究声音的传播和介质状态的关系实验.材料:三个可以密封的塑料袋,沙子,水,硬币.
实验:在三个袋子中分别装满沙子、水和空气,密封后平放在桌面上.把耳朵分别贴在袋上、
袋上和空气袋上(另一只耳朵塞上塞子),用硬币轻轻敲打桌面(距袋较近),比较三次听到的响声有什么不同,并由此回答:
(1)声音的传播和物态是否有关?
(2)传声效果如何?
五、综合题
18.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秒后接到回波信号,已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请回答:
(1)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2)运用声波的反射,能否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回声及其产生
【解析】【解答】应用回声定位、探测鱼群和探测海底的深度,AB不符合题意;B图中超检查胎儿都是利用声音遇到障碍物后产生回声来传递信息的,C不符合题意;声音使烛焰摇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D。
【分析】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的现象.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2.【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解:A、一切声音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正确;
B、李玉刚发出的声音是由他的声带振动产生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李玉刚通过改变声带的振动频率改变音调,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歌声在会场是靠空气传播的,速度是340m/s,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分析】(1)声音在空气中15℃时传播的速度是340m/s;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答案】B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大,音调高,频率小,音调低;而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振幅大,响度大,振幅小,响度小;所以响度与频率无关,A不符合题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蝙蝠飞翔时就是根据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来辨别前方的情况的,这种方法叫回声定位,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声呐,可以探测海底深度、鱼群的情况等,所以B对;交通道路上的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显示噪声的强弱,但不能消除噪声,C不符合题意;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只有B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B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听诊器是采用减小声音的分散来增大响度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B错误;
C、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故C正确;
D、女教师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4)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5.【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解:人大声说话的声音通过空气、水传递到鱼的耳朵里.鱼听到后,就会被吓走.说明声音可以通过不同介质进行传播,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速度稍慢,气体中最慢.不同介质在传播声音时,不会改变声音的音调.故选B.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与传播介质无关.
6.【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说明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振动产生声音.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7.【答案】C
【知识点】回声及其产生
【解析】【解答】解:声音从发出到墙的时间:t= =0.05s
离墙的距离至少是s=vt=340m/s×0.05s=17m;
故选C.
【分析】声传出以后,经过 到墙,根据公式s=vt可求最小距离.
8.【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物体振动能够发声,若没有满足声音传播的介质,人耳是听不到声音的,故A错误;
B、只要能听到声音,说明有声音产生,所以物体一定在振动,故B正确;
C、人听不到声音,也许是没有满足声音传播的介质,故C错误;
D、结合上升三个选项,可知D错误;
故选B.
【分析】人耳若能听到声音,需满足:物体振动发声→在介质中传播→人耳接收,三个过程缺一不可.
9.【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解:手拨琴弦,琴弦由于振动而产生声音,所以声源是琴弦.
故选B
【分析】解答本题要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10.【答案】300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1)科学工作者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海底后被反射回来,超声波来回的距离 ,
所以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 ;(2)由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300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分析】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11.【答案】产生;传播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解:(1)铃声是由于铃的振动产生,“掩耳盗铃”不能阻止声音的产生;(2)地球表面有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掩耳盗铃”不能阻止声音的传播;
故答案为:产生;传播.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2.【答案】272;1700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解答】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 ,由 可得他们距山崖的距离: ;由 可得小林距雷电的距离: .
故答案为:272;1700.
【分析】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再利用s=vt求得小林距雷电.
13.【答案】水管;水;空气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解:根据对声速规律的理解,声音在铁、水、空气三种介质的传播速度依次减小,根据速度计算的导出式t= ,发声处与听者距离一定,声速越大,传播时间越短,所以听到三次声音依次是水管、水、空气传来的.
故答案为:水管;水;空气.
【分析】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
14.【答案】温度;340;346;快;快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解:据课本知识可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而在2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346m/s;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故声音在金属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快,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故答案为:温度;340;346;快;快.
【分析】(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2)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而在2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346m/s;(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
15.【答案】(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显示鼓面的振动
(3)减弱;增强;越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①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1)讲话是声带的振动,音叉发声使水振动,都能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用手敲鼓,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发出的.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目的是显示鼓面的振动,这是放大法(转换法)的运用;(3)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减弱.
b.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增强.
c.进一步推理: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了.
d.得出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2)振动;显示鼓面的振动;(3)减弱;增强;越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①.
【分析】(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看不见,用转换法来显示物体的振动;
(3)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16.【答案】解:教室的长与宽约8m左右,在空教室讲话时,声音经墙壁反射回仅需0.04s左右,当回声比原声到达耳内的时间差低于0.1s时,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这就是空教室内讲话声特别响的原因;教室内坐满同学时,声音传播过程中会被松软的衣服等物质吸收,使声音能量大大减少,这样一来即使有回声,也因能量变小而使声音变弱.
【知识点】回声及其产生
【解析】【解答】答:教室的长与宽约8m左右,在空教室讲话时,声音经墙壁反射回仅需0.04s左右,当回声比原声到达耳内的时间差低于0.1s时,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这就是空教室内讲话声特别响的原因;教室内坐满同学时,声音传播过程中会被松软的衣服等物质吸收,使声音能量大大减少,这样一来即使有回声,也因能量变小而使声音变弱。
【分析】回声是声音的反射形成的,当回声比原声到达耳内的时间差低于0.1s时,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
17.【答案】(1)解:实验中选用沙子、水和空气作为传声的介质,用耳朵听硬币敲击桌面声音传来的快慢,听到声音的快慢不同,说明声音传播与介质状态有关
(2)解:耳朵贴在装有沙子的袋子上时听到的声音响度最大,贴在装有空气的袋子上时,听到的声音响度最小,说明固体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实验中选用沙子、水和空气作为传声的介质,用耳朵听硬币敲击桌面声音传来的快慢,听到声音的快慢不同,说明声音传播与介质状态有关;(2)耳朵贴在装有沙子的袋子上时听到的声音响度最大,贴在装有空气的袋子上时,听到的声音响度最小,说明固体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
【分析】此题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18.【答案】(1)解:已知: ,v=1500m/s,
由 可得,海洋的深度是s=vt=1500m/s×3s=4500m
答:海洋的深度是4500m;
(2)解: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波不能传到月球,更不能用声波来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答: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波不能传到月球,更不能用声波来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1)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