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叙事散文
莫怀戚
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代表作是小说《透支时代》、《陪都就事 》《 散 步 》《花样年月》,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系列小说《东方福尔摩斯探案集》。作品集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作者介绍: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 味浓浓的亲情。
3、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程
序
阅
读
七
步
骤
标题、作者、出处及出版时间
主要内容、重大事件(矛盾分歧)、
写作特点、新思想及启示
听录音朗读课文
1、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注意感情基调、语速、停顿、重音、语调等。
重点字词
1、给黑体字注音:
散步 熬 咕咕 分歧
霎时 粼粼 蹒跚
2、解释下列词语:
信服 各得其所 委屈 委曲
3、累
劳累
果实累累
罪行累累
1、散步人有哪些?
2、在什么季节散步?
3、散步的地点是哪儿?
4、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
5、结果如何?
重点字词
1、给黑体字注音:
散步 熬 咕咕 分歧
霎时 粼粼 蹒跚
2、解释下列词语:
信服 各得其所 委屈 委曲
3、累
劳累
果实累累
罪行累累
散步(sàn) 熬 (áo)
咕咕(gū) 分歧(qí)
霎时(shà) 粼粼(línlín)蹒跚(pánshān)
信服:相信并佩服。
各得其所: ①指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东西; ②指
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
难过。
委曲:①(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
曲的;曲折。②〈书〉事情的底细
和原委。
lèi
léi
lěi
累
劳累
果实累累
罪行累累
1.散步的时间是 。
初春
田野
我、母亲、妻子和儿子
分歧
2.散步的地点是 。
3.散步的人有 。
4.散步过程中发生了 。
5. 谁与谁之间的分歧?什么分歧?
分歧
问题1 为什么我决定 要委屈儿子?
问题2 为什么“一霎时
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母亲想走大路 儿子要走小路
自主合作探究参考
“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这一切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又一波
母亲决定改走小路。
问题 为什么“母亲摸
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
主意”?
1 矛盾的分歧是怎样得以解决的
尊老爱幼
思 考
结局 一家人田野温馨散步。
问题 为什么“好像
我背上的和她背
上的加起是整个
世界”?
文中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的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传下去。
中年人
爱护幼小的生命
善待衰老的生命
人生的责任感、
使命感。
这四个人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表现在那些句子中?
母亲:善解人意 爱护小辈
妻子:温柔贤惠 尊老爱幼
儿子:聪明乖巧
“我”: 孝顺 爱妻子 爱儿子
设想一下:
如果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
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换位思考
小结: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
就会产生家庭矛盾。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
一样东西——生命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暗示“生命”的活力。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小路远景写出了春天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 在召唤,生活是多么值得我们去热爱呀!
语言学习及运用
找出下面句子的共同点,你还能从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吗?
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都是对称的句子)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探究质疑:
1 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 景物描写的意境美
3 平实质朴的语言美
你觉得这篇散文美在哪里
羊跪乳,鸦反哺;
人之情,孝父母。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敬承。
1、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小结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
让我们珍视亲情,珍爱亲情!
妈妈喜欢吃鱼头
在我依稀记事的时候,家中很穷,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鱼肉。每次吃鱼,妈妈先把鱼头夹在自己碗里,将鱼肚子上的肉夹下,极仔细地捡去很少的几根大刺,放在我碗里,其余的便是父亲的了。当我也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说:
“妈妈喜欢吃鱼头。”
我想,鱼头一定很好吃的。有一次父亲不在家,我趁妈妈盛饭之际,夹了一个,吃来吃去,觉得没鱼肚子上的肉好吃。
那年外婆从江北到我家,妈妈买了家乡很金贵的鲑鱼。吃饭时,妈妈把本属于我的那块鱼肚子上的肉,夹进了外婆的碗里。外婆说:
“你忘啦?妈妈最喜欢吃鱼头。”
外婆眯缝着眼,慢慢地挑去那几根大刺,放进我的碗里,并说:“孙儿,你吃。”
接着,外婆就夹起鱼头,用没牙的嘴,津津有味地嗍着,不时吐出一根根小刺。我一边吃着没刺的鱼肉,一边想:“怎么妈妈的妈妈也喜欢吃鱼头?”
29岁上,我成了家,另立门户。生活好了,我俩经常买些鱼肉之类的好菜。每次吃鱼,最后剩下的,总是几个无人问津的鱼头。
而立之年,喜得千金。转眼女儿也能自己吃饭了。有一次午餐,妻子夹了一块鱼肚子上的肉,极麻利地捡去大刺,放在女儿的碗里。自己却夹起了鱼头。女儿见状也吵着要吃鱼头。妻说:
“乖孩子,妈妈喜欢吃鱼头。”
谁知女儿说什么也不答应,非要吃不可。妻无奈,好不容易从鱼腮边挑出点没刺的肉来,可女儿吃了马上吐出,连说不好吃,从此再不要吃鱼头了。
打那以后,每逢吃鱼,妻便将鱼肚子上的肉夹给女儿,女儿总是很难地用汤匙切下鱼头,放进妈妈的碗里,很孝顺地说:
“妈妈,您吃鱼头。”
打那以后,我悟出了一个道理:
女人作了母亲,便喜欢吃鱼头了。
学习了这篇文章,此时的你一定感慨万千。请拿起手中的笔,抒写你的万千感慨!
作业:
要求 : 1.写一篇作文,500字以上。
2.参考题目: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3.文章要表达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