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3.1 植物激素(第2课时)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3.1 植物激素(第2课时)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0-31 11:17:55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3.1 植物激素(第2课时) 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植物生长表现出向光性是由于(  )
A.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B.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C.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D.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2.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物质是(  )
A.蛋白质 B.生长素 C.无机物 D.植物激素
3.能够促进叶片衰老的植物激素是(  )
A.生长素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4.根据所学知识,对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
A.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B.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b,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C.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D.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c,则e点对应a点的浓度
5.如图,在A、B、C三个花盆中,各有三株相同的植物胚芽,A、C盆中正常,B盆切去尖端,将A、B盆放在匀速缓慢旋转的圆盘上,C盆不旋转,几天后,A盆胚芽   生长,B盆胚芽将   ,C盆胚芽将   。
6.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定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具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   和   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   。
(2)预测实验结果:   。
(3)上述实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
二、中档题
7.如图为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照下向光弯曲生长示意图,该图能表达的含义及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背光侧细胞发生弯曲
B.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能起到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
C.向光侧细胞较小是因为强光下生长素失去作用
D.向光侧细胞分裂太快导致向光侧细胞体积较小
8.达尔文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图说明植物有向单侧光弯曲生长的特性
B.对照B,C图,说明在芽尖处可能存在某种刺激生长的物质
C.对照C,D图,说明在单侧光照射下,芽尖处存在的这种刺激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
D.由此达尔文证明了植物生长素的存在
9.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植物的根不仅具有向地下垂直生长的感应性现象,并且还有向较潮湿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现象,即植物具有向水性。我们一起来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水性”。
(1)首先做出假设:   。
(2)设置对照组:取两盆   的蚕豆苗,分别标上A和B,在A盆植株的四周均匀施水,在B盆植株的   施水。放置一周后,轻轻去掉泥土,观察两盆植株的根的分布情况。请回答:
①其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盆蚕豆苗;
②用文字表示A、B盆中植株根的分布情况:   。
(3)实验结论:   。
三、拓展题
11.人们很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鞘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
(1)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   有关。
(2)拜尔的实验D中,推出几天后胚芽鞘将   (填“向左弯曲”“向右弯曲”或“直立”)生长。
(3)在拜尔实验的基础上,温特实验的猜想是:   。
(4)温特的实验还不够严密,他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具体操作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从向光一侧运输到了背光一侧,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所以植物表现出了向光性.因此植物的生长表现出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的不均匀.
【解答】解: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从向光一侧运输到了背光一侧,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所以植物表现出了向光性.可见D正确.
故选:D
2.【答案】D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常见的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植物激素对种子的萌发,叶、花、茎的形成,叶片的脱落及果实的发育与成熟等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植物能够对重力等刺激做出反应也是因为植物体内某些激素的作用。
【解答】A、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者;
B、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
C、维护正常生理功能多需要的物质;
D、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故答案为:D
3.【答案】D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常见的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植物激素对种子的萌发,叶、花、茎的形成,叶片的脱落及果实的发育与成熟等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解答】A、生长素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
B、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C、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
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故答案为:D
4.【答案】C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考查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的特点。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 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的一侧弯曲,即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解答】第二图所示在左侧单侧光照射时,向光侧d处的生长素向背光侧e处转移,使e处生长素浓度大于d处生长素浓度,e处的生长速率大于d处的生长速率,从而使茎弯向光源生长。
A、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的应该是b点的浓度
B、d点不能对应最高浓度为b,因为e处生长素浓度大于d处生长素浓度;
D、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c,则e点对应的应该是b点的浓度。
故答案为:C
5.【答案】直立;既不生长也不弯曲;弯向光源生长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考查植物激素。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 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的一侧弯曲,即植物向光性的原因。生长素是由植物的尖端产生的,从上往下运输,具有背光运输的特性;茎弯曲的部分位于尖端以下。若没有尖端植物则表现出不生长也不弯曲。
【解答】在A中,由于盆放在匀速缓慢旋转的圆盘上,相当于各个方向都有光照,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向下运输时分布均匀,所以植物会直立生长;在B中,由于切去尖端,因为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故B无生长素产生,所以植物不会生长也不会弯曲;在C中,由于植株放于右侧的单侧光照射下,由于生长素具有背光运输的特性,所以植物会弯向光源生长。
故答案为:直立;既不生长也不弯曲;弯向光源生长。
6.【答案】(1)蒸馏水;等量赤霉素溶液;高度
(2)A组(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组(实验组)植株平均高度
(3)有影响。因为每组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或样本数量过少),代表性差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该题目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在设计实验时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过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对照,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的一般步骤为分组编号、对照处理、记录结果。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当植株用赤霉素处理后,可以使植株的高度明显增高。
【解答】(1)、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属于实验步骤中的分组编号;②用喷壶分别喷洒不同的溶液在A、B两组幼苗上,属于实验步骤中的对照处理。对照处理分为实验组(做处理)和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喷洒赤霉素溶液,对照组喷洒等量的蒸馏水;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结果,属于实验步骤中的记录结果。由于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当植株用赤霉素处理后,可以使植株的高度明显增高,故应该测定两组植株的株高;
(2)预测的实验结果,由于由于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当植株用赤霉素处理后,可以使植株的高度明显增高,所以喷洒蒸馏水植株(对照组)的平均高度喷洒赤霉素溶液(实验组)植株平均高度;
(3)上述实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由于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会使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进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故答案为:(1)1、蒸馏水;2、 等量赤霉素溶液;3、株高;(2)A组(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组(实验组)植株平均高度;(3)有影响。因为每组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或样本数量过少),代表性差。
7.【答案】B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考查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的特点。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 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的一侧弯曲,即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解答】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背光一侧比受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使背光侧细胞比受光侧细胞分裂速度快,从而使茎体现出向光弯曲的特点;
B、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受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素浓度越高,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就越大;
C、向光侧细胞较小是因为受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比背光侧少,相比背光侧的细胞,受光侧的细胞生长的就慢一些;
D、由于单侧光的照射,引起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背光侧的细胞生长快,向光侧生长慢。
故答案为:B
8.【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时,植物产生的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会分布不均匀,从而产生向光性生长.
【解答】解:A、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细胞生长快,从而产生向光性生长,A正确;
B、比较B、C两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促使胚芽生长的物质是由胚芽的顶端产生的.植物中只要有分生能力的地方均会产生生长素,比如芽尖(上天),根尖(入地),B正确;
C、对照C、D图,说明在单侧光照射下,芽尖处存在的这种刺激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C正确;
D、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还没有证明引起植物弯曲生长的刺激是什么,D错误.
故选:D
9.【答案】D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生长素产生的部位:嫩叶、顶芽、未成熟的种子、根尖等;生长素的作用除了可以加快细胞生长速率,还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此外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还能够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蒸腾作用是植物的三大类作用之一,蒸腾作用的意义:① 有效降低叶片温度,使植物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致受伤害。② 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也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解答】芽和幼叶能够产生生长素,加快细胞的生长速率,生长素能够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植物在扦插繁殖时,由于没有形成根,对水分的吸收能力较差,如果枝条上叶片太多会造成植物体内水分的过多散失,影响成活率,因此需要去除成熟叶片,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故答案为:D
10.【答案】(1)植物的根具有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现象
(2)生长情况相同;一个方向(一侧);A;A盆中,植株的根均匀分布,B盆中,植株的根向施水处较多
(3)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该题目探究“植物的向水性”,在设计实验时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过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对照,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的一般步骤为分组编号、对照处理、记录结果。向水性属于植物的感应性,是指植物的根向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也就是说,当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 匀时,根就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向水性能 使植物在比较干旱的土壤中寻找并获得水分,以维持其生存。
【解答】(1)向水性属于植物的感应性,是指植物的根向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也就是说,当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根就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向水性能 使植物在比较干旱的土壤中寻找并获得水分,以维持其生存。所以做出的假设:植物的根具有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现象。
(2)在设计实验时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过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谓单一变量也就是说此实验中水分是变量,其余的量都是一样的,在分组编号时应取两盆大小生长状态都相同的蚕豆苗,分别标上A和B;设置对照实验时,对照处理分为实验组(做处理)和对照组(不做处理),在A盆(对照组)植株的四周均匀施水,在B盆(实验组)植株的的一侧洒水;记录结果为观察两盆植株的根的分布情况。因为根的向水性,实验看到的结果应为A盆中,植株的根均匀分布,B盆中,植株的根向施水处较多;
(3)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故答案为:(1)、植物的根具有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现象;(2)1、生长情况相同;2、一个方向(一侧);3A;、4A盆中,植株的根均匀分布,B盆中,植株的根向施水处较多;(3)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11.【答案】(1)胚芽鞘尖端(或尖端)
(2)向左弯曲
(3)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或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与胚芽的生长有关)
(4)取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空白琼脂块),放在同样的已切去尖端胚芽鞘的一侧进行实验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在设计实验时通常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过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对照,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的一般步骤为分组编号、对照处理、记录结果,对照处理分为实验组(做处理)和对照组(不做处理)。在达尔文的实验中,对照组是有胚芽鞘,实验组是切去胚芽鞘尖端,该变量是胚芽鞘尖端,通过实验结果:对照组向光弯曲,实验组不生长也不弯曲,得出结论:植物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胚芽的尖端有关;拜耳的实验是把胚芽鞘尖端分别放于被切去尖端且处于暗箱中的胚芽鞘上,观察其生长方向,根据如图所示的结果推测,把胚芽鞘尖端放于被切去尖端且处于暗箱中的胚芽鞘的右侧上,几天后胚芽鞘将向左弯曲;温特的实验是用经胚芽鞘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可作为物质的载体)块放在被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观察其生长方向,实验结果是胚芽鞘向右弯曲,那么温特实验的猜想是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解答】(1)在达尔文的实验中,对照组是有胚芽鞘,实验组是切去胚芽鞘尖端,该变量是胚芽鞘尖端,通过实验结果:对照组向光弯曲,实验组不生长也不弯曲,得出结论:植物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胚芽的尖端有关;(2)拜耳的实验是把胚芽鞘尖端分别放于被切去尖端且处于暗箱中的胚芽鞘切面上,观察其生长方向,把胚芽鞘尖端放于被切去尖端且处于暗箱中的胚芽鞘切面的左侧上,几天后胚芽鞘将向右弯曲,推测把胚芽鞘尖端放于被切去尖端且处于暗箱中的胚芽鞘切面的右侧上,几天后胚芽鞘将向左弯曲;(3)温特的实验是用经胚芽鞘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可作为物质的载体)块放在被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上,观察其生长方向,实验结果是胚芽鞘向右弯曲,那么温特实验的猜想是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4)温特的实验还不够严密的原因无空白对照不能得出实验结果,该实验的变量是是否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所有对照组:将未经处理过的相同大小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左侧,观察生长现象。
故答案为:(1)胚芽鞘尖端(或尖端);(2)向左弯曲;(3)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或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与胚芽的生长有关);(4)取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空白琼脂块),放在同样的已切去尖端胚芽鞘的一侧进行实验
1 / 1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3.1 植物激素(第2课时) 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植物生长表现出向光性是由于(  )
A.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B.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C.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D.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从向光一侧运输到了背光一侧,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所以植物表现出了向光性.因此植物的生长表现出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的不均匀.
【解答】解: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从向光一侧运输到了背光一侧,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所以植物表现出了向光性.可见D正确.
故选:D
2.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物质是(  )
A.蛋白质 B.生长素 C.无机物 D.植物激素
【答案】D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常见的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植物激素对种子的萌发,叶、花、茎的形成,叶片的脱落及果实的发育与成熟等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植物能够对重力等刺激做出反应也是因为植物体内某些激素的作用。
【解答】A、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者;
B、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
C、维护正常生理功能多需要的物质;
D、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故答案为:D
3.能够促进叶片衰老的植物激素是(  )
A.生长素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答案】D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常见的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植物激素对种子的萌发,叶、花、茎的形成,叶片的脱落及果实的发育与成熟等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解答】A、生长素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
B、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C、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
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故答案为:D
4.根据所学知识,对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
A.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B.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b,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C.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D.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c,则e点对应a点的浓度
【答案】C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考查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的特点。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 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的一侧弯曲,即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解答】第二图所示在左侧单侧光照射时,向光侧d处的生长素向背光侧e处转移,使e处生长素浓度大于d处生长素浓度,e处的生长速率大于d处的生长速率,从而使茎弯向光源生长。
A、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的应该是b点的浓度
B、d点不能对应最高浓度为b,因为e处生长素浓度大于d处生长素浓度;
D、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c,则e点对应的应该是b点的浓度。
故答案为:C
5.如图,在A、B、C三个花盆中,各有三株相同的植物胚芽,A、C盆中正常,B盆切去尖端,将A、B盆放在匀速缓慢旋转的圆盘上,C盆不旋转,几天后,A盆胚芽   生长,B盆胚芽将   ,C盆胚芽将   。
【答案】直立;既不生长也不弯曲;弯向光源生长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考查植物激素。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 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的一侧弯曲,即植物向光性的原因。生长素是由植物的尖端产生的,从上往下运输,具有背光运输的特性;茎弯曲的部分位于尖端以下。若没有尖端植物则表现出不生长也不弯曲。
【解答】在A中,由于盆放在匀速缓慢旋转的圆盘上,相当于各个方向都有光照,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向下运输时分布均匀,所以植物会直立生长;在B中,由于切去尖端,因为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故B无生长素产生,所以植物不会生长也不会弯曲;在C中,由于植株放于右侧的单侧光照射下,由于生长素具有背光运输的特性,所以植物会弯向光源生长。
故答案为:直立;既不生长也不弯曲;弯向光源生长。
6.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定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具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   和   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   。
(2)预测实验结果:   。
(3)上述实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
【答案】(1)蒸馏水;等量赤霉素溶液;高度
(2)A组(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组(实验组)植株平均高度
(3)有影响。因为每组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或样本数量过少),代表性差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该题目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在设计实验时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过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对照,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的一般步骤为分组编号、对照处理、记录结果。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当植株用赤霉素处理后,可以使植株的高度明显增高。
【解答】(1)、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属于实验步骤中的分组编号;②用喷壶分别喷洒不同的溶液在A、B两组幼苗上,属于实验步骤中的对照处理。对照处理分为实验组(做处理)和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喷洒赤霉素溶液,对照组喷洒等量的蒸馏水;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结果,属于实验步骤中的记录结果。由于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当植株用赤霉素处理后,可以使植株的高度明显增高,故应该测定两组植株的株高;
(2)预测的实验结果,由于由于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当植株用赤霉素处理后,可以使植株的高度明显增高,所以喷洒蒸馏水植株(对照组)的平均高度喷洒赤霉素溶液(实验组)植株平均高度;
(3)上述实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由于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会使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进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故答案为:(1)1、蒸馏水;2、 等量赤霉素溶液;3、株高;(2)A组(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组(实验组)植株平均高度;(3)有影响。因为每组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或样本数量过少),代表性差。
二、中档题
7.如图为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照下向光弯曲生长示意图,该图能表达的含义及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背光侧细胞发生弯曲
B.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能起到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
C.向光侧细胞较小是因为强光下生长素失去作用
D.向光侧细胞分裂太快导致向光侧细胞体积较小
【答案】B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考查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的特点。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 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的一侧弯曲,即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解答】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背光一侧比受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使背光侧细胞比受光侧细胞分裂速度快,从而使茎体现出向光弯曲的特点;
B、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受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素浓度越高,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就越大;
C、向光侧细胞较小是因为受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比背光侧少,相比背光侧的细胞,受光侧的细胞生长的就慢一些;
D、由于单侧光的照射,引起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背光侧的细胞生长快,向光侧生长慢。
故答案为:B
8.达尔文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图说明植物有向单侧光弯曲生长的特性
B.对照B,C图,说明在芽尖处可能存在某种刺激生长的物质
C.对照C,D图,说明在单侧光照射下,芽尖处存在的这种刺激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
D.由此达尔文证明了植物生长素的存在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时,植物产生的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会分布不均匀,从而产生向光性生长.
【解答】解:A、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细胞生长快,从而产生向光性生长,A正确;
B、比较B、C两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促使胚芽生长的物质是由胚芽的顶端产生的.植物中只要有分生能力的地方均会产生生长素,比如芽尖(上天),根尖(入地),B正确;
C、对照C、D图,说明在单侧光照射下,芽尖处存在的这种刺激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C正确;
D、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还没有证明引起植物弯曲生长的刺激是什么,D错误.
故选:D
9.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生长素产生的部位:嫩叶、顶芽、未成熟的种子、根尖等;生长素的作用除了可以加快细胞生长速率,还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此外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还能够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蒸腾作用是植物的三大类作用之一,蒸腾作用的意义:① 有效降低叶片温度,使植物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致受伤害。② 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也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解答】芽和幼叶能够产生生长素,加快细胞的生长速率,生长素能够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植物在扦插繁殖时,由于没有形成根,对水分的吸收能力较差,如果枝条上叶片太多会造成植物体内水分的过多散失,影响成活率,因此需要去除成熟叶片,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故答案为:D
10.植物的根不仅具有向地下垂直生长的感应性现象,并且还有向较潮湿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现象,即植物具有向水性。我们一起来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水性”。
(1)首先做出假设:   。
(2)设置对照组:取两盆   的蚕豆苗,分别标上A和B,在A盆植株的四周均匀施水,在B盆植株的   施水。放置一周后,轻轻去掉泥土,观察两盆植株的根的分布情况。请回答:
①其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盆蚕豆苗;
②用文字表示A、B盆中植株根的分布情况:   。
(3)实验结论:   。
【答案】(1)植物的根具有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现象
(2)生长情况相同;一个方向(一侧);A;A盆中,植株的根均匀分布,B盆中,植株的根向施水处较多
(3)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该题目探究“植物的向水性”,在设计实验时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过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对照,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的一般步骤为分组编号、对照处理、记录结果。向水性属于植物的感应性,是指植物的根向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也就是说,当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 匀时,根就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向水性能 使植物在比较干旱的土壤中寻找并获得水分,以维持其生存。
【解答】(1)向水性属于植物的感应性,是指植物的根向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也就是说,当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根就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向水性能 使植物在比较干旱的土壤中寻找并获得水分,以维持其生存。所以做出的假设:植物的根具有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现象。
(2)在设计实验时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过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谓单一变量也就是说此实验中水分是变量,其余的量都是一样的,在分组编号时应取两盆大小生长状态都相同的蚕豆苗,分别标上A和B;设置对照实验时,对照处理分为实验组(做处理)和对照组(不做处理),在A盆(对照组)植株的四周均匀施水,在B盆(实验组)植株的的一侧洒水;记录结果为观察两盆植株的根的分布情况。因为根的向水性,实验看到的结果应为A盆中,植株的根均匀分布,B盆中,植株的根向施水处较多;
(3)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故答案为:(1)、植物的根具有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现象;(2)1、生长情况相同;2、一个方向(一侧);3A;、4A盆中,植株的根均匀分布,B盆中,植株的根向施水处较多;(3)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三、拓展题
11.人们很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鞘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
(1)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   有关。
(2)拜尔的实验D中,推出几天后胚芽鞘将   (填“向左弯曲”“向右弯曲”或“直立”)生长。
(3)在拜尔实验的基础上,温特实验的猜想是:   。
(4)温特的实验还不够严密,他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具体操作是:   。
【答案】(1)胚芽鞘尖端(或尖端)
(2)向左弯曲
(3)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或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与胚芽的生长有关)
(4)取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空白琼脂块),放在同样的已切去尖端胚芽鞘的一侧进行实验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在设计实验时通常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过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对照,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的一般步骤为分组编号、对照处理、记录结果,对照处理分为实验组(做处理)和对照组(不做处理)。在达尔文的实验中,对照组是有胚芽鞘,实验组是切去胚芽鞘尖端,该变量是胚芽鞘尖端,通过实验结果:对照组向光弯曲,实验组不生长也不弯曲,得出结论:植物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胚芽的尖端有关;拜耳的实验是把胚芽鞘尖端分别放于被切去尖端且处于暗箱中的胚芽鞘上,观察其生长方向,根据如图所示的结果推测,把胚芽鞘尖端放于被切去尖端且处于暗箱中的胚芽鞘的右侧上,几天后胚芽鞘将向左弯曲;温特的实验是用经胚芽鞘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可作为物质的载体)块放在被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观察其生长方向,实验结果是胚芽鞘向右弯曲,那么温特实验的猜想是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解答】(1)在达尔文的实验中,对照组是有胚芽鞘,实验组是切去胚芽鞘尖端,该变量是胚芽鞘尖端,通过实验结果:对照组向光弯曲,实验组不生长也不弯曲,得出结论:植物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胚芽的尖端有关;(2)拜耳的实验是把胚芽鞘尖端分别放于被切去尖端且处于暗箱中的胚芽鞘切面上,观察其生长方向,把胚芽鞘尖端放于被切去尖端且处于暗箱中的胚芽鞘切面的左侧上,几天后胚芽鞘将向右弯曲,推测把胚芽鞘尖端放于被切去尖端且处于暗箱中的胚芽鞘切面的右侧上,几天后胚芽鞘将向左弯曲;(3)温特的实验是用经胚芽鞘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可作为物质的载体)块放在被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上,观察其生长方向,实验结果是胚芽鞘向右弯曲,那么温特实验的猜想是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4)温特的实验还不够严密的原因无空白对照不能得出实验结果,该实验的变量是是否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所有对照组:将未经处理过的相同大小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左侧,观察生长现象。
故答案为:(1)胚芽鞘尖端(或尖端);(2)向左弯曲;(3)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或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与胚芽的生长有关);(4)取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空白琼脂块),放在同样的已切去尖端胚芽鞘的一侧进行实验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