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气温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气温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9-06 14:45:01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气温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描述属于天气的是(  )
A.明天将出现大风、降温现象 B.黑龙江冬季漫长寒冷多冰雪
C.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D.武汉冬冷、夏热、春暖、秋凉
2.如图为某区域的1月份等温线图,气温数值a>b>c,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图为北半球等温线图 B.图中①地气温高于②地
C.①地为海洋,②地为陆地 D.无法判断
3.下列关于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越向中心气温越高
B.某地等温线越稀疏,气温差别越大
C.北半球某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处凸出,说明该地区比同纬度邻近地区气温高
D.等温线平直,说明影响气温的因素比较单一
4.图是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据此判断该地位于(  )
A.热 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寒 带
5.一年中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  )
A.气温日较差 B.气温月较差 C.气温年较差 D.气温季较差
6.一天中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时间分别是(  )
A.中午12点和夜里0点 B.中午12点和日出前后
C.午后2点和日出前后 D.午后2点和夜里0点
7.表格中的数据是小刘在室外测得的一日内气温值,则该地当日的日均温为(  )
时刻 2时 8时 14时 20时
气温(℃) 4 7 17 12
A.7℃ B.17℃ C.10℃ D.4℃
8.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  )
A.2次 B.1次 C.4次 D.3次
9.对气温的观测,通常是一天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图中能正确反映14时气温状况的是(  )
A. B.
C. D.
10.北半球大陆上一年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  )
A.7月和1月 B.7月和2月 C.8月和1月 D.8月和2月
11.读某气象站测得该市某日的气温数值图,该日气温的日较差约是(  )
A.15℃ B.10℃ C.20℃ D.37℃
12.北半球陆地上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分别是(  )
A.2月、8月 B.12月、6月 C.1月、7月 D.7月、1月
13.天气的突出特点是(  )
A.多变 B.稳定 C.冷热 D.风雨
14.“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形象地描述了那种天气(  )
A.梅雨 B.台风 C.寒潮 D.沙尘暴
15.下列叙述,表示气候的是(  )
A.天空湛蓝 B.大风呼啸
C.寒流过后,气温骤降 D.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16.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B.北半球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没有差异
C.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阔,气温受海陆地分布影响小,等温线大致与经线平行
D.气温的高低除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外,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17.四位同学根据下表中数据分别绘制了一幅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其中最准确的是(  )
时间(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6.4 25.3 24.1 22.0 19.4 16.2 13.2 15.0 18.1 19.8 23.4 25.2
A. B.
C. D.
二、填空题
18.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一天当中最低气温出现在   。
19.人们经常用   、   、   等来描述天气.天气是一个地区   里的大气状况,它是   变化的.
20.一般而言,同纬度陆地与海洋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    ;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    .
21.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除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外,还需要使用    平均气温,    平均气温和    平均气温.
三、综合题
22.(2015八上·浙江期中)读下面某北半球地区天气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在   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以   为特征。
(2)丁地附近活动的锋面是   锋,该锋面在丁地过境后,丁地的气温会   。
23.(2015八上·浙江期中)一气象站一天中测得以下几个时间段的气温,试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t 0 t 2 t 4 t 6 t 8 t 10 t 12 t 14 t 16 t 18 t 20 t 22 t
温度/℃ 12.2 10.4 9.4 11.1 12.0 17.6 18.5 21.4 20.5 18.1 14.4 13.9
(1)当地的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   。当天气温日较差为    ℃
(2)若上表中的最高温TA和最低温TB是同一时间在A、B两地测得的气温,那么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
24.(2017八上·余杭期末)教室里,同学们在讨论“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右图某年1月10日的天气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的风向为   。
(2)A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有(  )
A.台风 B.寒潮 C.泥石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牢记即可.
【解答】解:读题干可得:选项B、C、D描述的都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属于气候,选项A属于天气.
故选:A.
2.【答案】A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在同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要加深对等温线分布规律的理解,明白南北季节相反.
【解答】解:因为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减低,图中a>b>c,因此该区域为北半球;因为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1月图中同纬度的①地气温低于②地气温,因此①地为陆地,②地为海洋.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D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把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等温线稀疏,则各地气温相差不大,等温线密集,表示各地气温相差悬殊,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少;等温线弯曲,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很多.
【解答】解:A、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中心气温的高低要看在何种地形(盆地中心气温高或山峰中心气温低);原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某地等温线越稀疏,气温差别越小;原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北半球某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处凸出,说明该地区比同纬度邻近地区气温低;原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等温线平直,说明气温变化小,影响因素比较单一;原叙述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B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看气温资料,看最低月平均气温数值和最高月平均气温数值.一般地,最低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5℃以上为热带,特点为终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5℃为亚热带,特点为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最冷月平均气温小于0℃为温带,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最高月平均气温小于10℃为寒带.本题主要考查气温曲线图的判读.掌握气温曲线图的判读方法.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最冷月平均气温小于0℃为温带,并且最高月气温在7月,最低月在1月,此地位于北半球,因此该地位于北温带.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减去一年中最冷月平均气温.本题考查气温年较差的概念,理解解答即可.
【解答】解:一年中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故选:C.
6.【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或下午2时,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本题考查的是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记忆解答即可.
【解答】解:一天中陆地的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两点或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故选:C.
7.【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
【解答】解: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据表中的数字可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10℃.
故选:C.
8.【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本题考查气温的测量,牢记即可.
【解答】解: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
故选:C.
9.【答案】B
【知识点】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本题考查气温的日变化特点,读图解答即可.
【解答】解: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读图可得,B温度计的温度度数最高,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A
【知识点】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世界气温年变化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7月,海洋上出现在8月,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1月,海洋上出现在2月;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1月,海洋上出现在2月,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7月,海洋上出现在8月.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年变化规律,属于基础题.
【解答】解:世界气温年变化规律为: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7月,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1月.
故选:A.
11.【答案】B
【知识点】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在气温曲线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时间,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观察气温曲线就知道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本题主要考查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解答】解:从气温曲线图看出,该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气温约15℃,气温最低值出现在2时,气温约5℃,则该地的气温日较差为10℃.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12.【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产生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年有四季,北半球的四季是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北半球陆地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夏季;夏季为6﹣8月,最高气温应为中间的月份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冬季,冬季为12﹣2月,应选中间的月份1月.本题考查的是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月分,记忆回答即可.
【解答】解:北半球陆地的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故选:C.
13.【答案】A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我们经常这样描述:晴,雨,气温高,气温低,风力大,风力小等.天气的突出特点是多变.
【解答】解:天气的突出特点是多变,气候的特点是相对稳定.
故选:A.
14.【答案】A
【知识点】气候的概念
【解析】【分析】“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形象地描述了梅雨.该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解答】解:夏初,江淮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常阴雨连绵.因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正是梅雨季节.
故选:A.
15.【答案】D
【知识点】气候的概念
【解析】【分析】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比较记忆即可.
【解答】解:比较题干中的四个选项可得,选项ABC都是描述的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属于天气,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属于气候.
故选:D.
16.【答案】A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解答】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A选择正确;B选项不论哪个半球陆地和海洋气温都有差异;C选项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阔,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D选项气温的高低除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外,还受洋流、地形等因素影响。故选A。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世界平均气温图,总结其规律。
17.【答案】B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本题考查气温变化曲线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解答】解:据表中的数据可得,该地7月份其最低,1月份气温最高,位于南半球,B图和D图所示的是南半球气温分布.但D图中最高气温约是28℃左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答案】午后2点;日出前后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解答】本体考查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一天当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的日变化,除去常考的气温最高和最低出现的时间,有时还要考查气温的日较差。
19.【答案】阴晴;气温高低;风力大小;短时间;时刻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对天气状况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晴,雨,气温高,气温低,风力大,风力小…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多变.所以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解答】解:人们经常用阴晴、气温高低、风力大小等来描述天气.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的,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故答案为:阴晴;气温高低;风力大小;短时间;时刻.
20.【答案】高;低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
【解答】解:一般而言,同纬度陆地与海洋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高;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低.
故答案为:高;低.
21.【答案】日;月;年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气温是大气的温度,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年变化规律为: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是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上月平均气温最高值是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低值是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南半球大陆上月平均气温最低值是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
【解答】解: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除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外,还需要使用 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 年平均气温.
故答案为:日;月;年.
22.【答案】(1)低;阴雨
(2)暖;上升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甲地为气压中心,天气晴朗。
【解答】(1)从气压线的数值从外到内由高到低,可以判断是甲是在低气压的控制下,通常情况下,低气压控制的地区是阴冷多雨的天气,而高气压控制的地区是晴天少雨,可以判断甲地区天气阴雨为特征。(2)暖锋过境比较平缓,用半圆符号表示,因此,丁地区是暖锋过境,之后气温会上升。
23.【答案】(1)14时;12
(2)2000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气温是大气的温度,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一天中最低气温.
【解答】(1)读表可知,当地气温最高值是在14时,为21.4℃;最低值是在4时,为9.4℃;当天气温日较差为21.4℃-9.4℃=12℃;(2)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因此A处气温是21.4℃,B处气温是9.4℃,则A、B的相对高度是:(21.4℃-9.4℃)÷0.6℃×100米=2000米.
24.【答案】(1)西北风(西风)
(2)B
【知识点】风;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了常见的天气系统,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A处位于高压控制下,天气晴朗;风力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具体一点风向的判断应该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然后根据北半球向右偏转;暖锋过境时,暖气团徐徐爬升,遇冷凝结,一般形成连续性降水,而快行冷锋的降水强度大,因为其迫使暖气团迅速抬升,遇冷成云致雨,降水量大.结合图中等压线分布状况判断盛行风向和天气.
【解答】(1)甲地的风向为西北风(西风).风向的画法一般为:先过此点做切线;再做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切线,且高压指向低压);最后,确定风向,考虑地转偏向力;(2)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强盛,干冷气流不断向南推移,与当地的暖气团交汇形成冷锋,根据图中冷锋推移的位置判断,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是寒潮。
1 / 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气温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描述属于天气的是(  )
A.明天将出现大风、降温现象 B.黑龙江冬季漫长寒冷多冰雪
C.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D.武汉冬冷、夏热、春暖、秋凉
【答案】A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牢记即可.
【解答】解:读题干可得:选项B、C、D描述的都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属于气候,选项A属于天气.
故选:A.
2.如图为某区域的1月份等温线图,气温数值a>b>c,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图为北半球等温线图 B.图中①地气温高于②地
C.①地为海洋,②地为陆地 D.无法判断
【答案】A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在同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要加深对等温线分布规律的理解,明白南北季节相反.
【解答】解:因为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减低,图中a>b>c,因此该区域为北半球;因为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1月图中同纬度的①地气温低于②地气温,因此①地为陆地,②地为海洋.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列关于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越向中心气温越高
B.某地等温线越稀疏,气温差别越大
C.北半球某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处凸出,说明该地区比同纬度邻近地区气温高
D.等温线平直,说明影响气温的因素比较单一
【答案】D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把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等温线稀疏,则各地气温相差不大,等温线密集,表示各地气温相差悬殊,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少;等温线弯曲,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很多.
【解答】解:A、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中心气温的高低要看在何种地形(盆地中心气温高或山峰中心气温低);原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某地等温线越稀疏,气温差别越小;原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北半球某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处凸出,说明该地区比同纬度邻近地区气温低;原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等温线平直,说明气温变化小,影响因素比较单一;原叙述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4.图是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据此判断该地位于(  )
A.热 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寒 带
【答案】B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看气温资料,看最低月平均气温数值和最高月平均气温数值.一般地,最低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5℃以上为热带,特点为终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5℃为亚热带,特点为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最冷月平均气温小于0℃为温带,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最高月平均气温小于10℃为寒带.本题主要考查气温曲线图的判读.掌握气温曲线图的判读方法.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最冷月平均气温小于0℃为温带,并且最高月气温在7月,最低月在1月,此地位于北半球,因此该地位于北温带.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5.一年中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  )
A.气温日较差 B.气温月较差 C.气温年较差 D.气温季较差
【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减去一年中最冷月平均气温.本题考查气温年较差的概念,理解解答即可.
【解答】解:一年中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故选:C.
6.一天中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时间分别是(  )
A.中午12点和夜里0点 B.中午12点和日出前后
C.午后2点和日出前后 D.午后2点和夜里0点
【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或下午2时,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本题考查的是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记忆解答即可.
【解答】解:一天中陆地的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两点或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故选:C.
7.表格中的数据是小刘在室外测得的一日内气温值,则该地当日的日均温为(  )
时刻 2时 8时 14时 20时
气温(℃) 4 7 17 12
A.7℃ B.17℃ C.10℃ D.4℃
【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
【解答】解: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据表中的数字可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10℃.
故选:C.
8.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  )
A.2次 B.1次 C.4次 D.3次
【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本题考查气温的测量,牢记即可.
【解答】解: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
故选:C.
9.对气温的观测,通常是一天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图中能正确反映14时气温状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本题考查气温的日变化特点,读图解答即可.
【解答】解: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读图可得,B温度计的温度度数最高,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0.北半球大陆上一年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  )
A.7月和1月 B.7月和2月 C.8月和1月 D.8月和2月
【答案】A
【知识点】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世界气温年变化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7月,海洋上出现在8月,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1月,海洋上出现在2月;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1月,海洋上出现在2月,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7月,海洋上出现在8月.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年变化规律,属于基础题.
【解答】解:世界气温年变化规律为: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7月,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1月.
故选:A.
11.读某气象站测得该市某日的气温数值图,该日气温的日较差约是(  )
A.15℃ B.10℃ C.20℃ D.37℃
【答案】B
【知识点】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在气温曲线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时间,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观察气温曲线就知道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本题主要考查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解答】解:从气温曲线图看出,该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气温约15℃,气温最低值出现在2时,气温约5℃,则该地的气温日较差为10℃.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12.北半球陆地上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分别是(  )
A.2月、8月 B.12月、6月 C.1月、7月 D.7月、1月
【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产生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年有四季,北半球的四季是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北半球陆地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夏季;夏季为6﹣8月,最高气温应为中间的月份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冬季,冬季为12﹣2月,应选中间的月份1月.本题考查的是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月分,记忆回答即可.
【解答】解:北半球陆地的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故选:C.
13.天气的突出特点是(  )
A.多变 B.稳定 C.冷热 D.风雨
【答案】A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我们经常这样描述:晴,雨,气温高,气温低,风力大,风力小等.天气的突出特点是多变.
【解答】解:天气的突出特点是多变,气候的特点是相对稳定.
故选:A.
14.“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形象地描述了那种天气(  )
A.梅雨 B.台风 C.寒潮 D.沙尘暴
【答案】A
【知识点】气候的概念
【解析】【分析】“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形象地描述了梅雨.该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解答】解:夏初,江淮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常阴雨连绵.因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正是梅雨季节.
故选:A.
15.下列叙述,表示气候的是(  )
A.天空湛蓝 B.大风呼啸
C.寒流过后,气温骤降 D.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答案】D
【知识点】气候的概念
【解析】【分析】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比较记忆即可.
【解答】解:比较题干中的四个选项可得,选项ABC都是描述的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属于天气,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属于气候.
故选:D.
16.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B.北半球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没有差异
C.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阔,气温受海陆地分布影响小,等温线大致与经线平行
D.气温的高低除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外,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答案】A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解答】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A选择正确;B选项不论哪个半球陆地和海洋气温都有差异;C选项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阔,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D选项气温的高低除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外,还受洋流、地形等因素影响。故选A。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世界平均气温图,总结其规律。
17.四位同学根据下表中数据分别绘制了一幅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其中最准确的是(  )
时间(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6.4 25.3 24.1 22.0 19.4 16.2 13.2 15.0 18.1 19.8 23.4 25.2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本题考查气温变化曲线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解答】解:据表中的数据可得,该地7月份其最低,1月份气温最高,位于南半球,B图和D图所示的是南半球气温分布.但D图中最高气温约是28℃左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8.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一天当中最低气温出现在   。
【答案】午后2点;日出前后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解答】本体考查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一天当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的日变化,除去常考的气温最高和最低出现的时间,有时还要考查气温的日较差。
19.人们经常用   、   、   等来描述天气.天气是一个地区   里的大气状况,它是   变化的.
【答案】阴晴;气温高低;风力大小;短时间;时刻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对天气状况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晴,雨,气温高,气温低,风力大,风力小…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多变.所以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解答】解:人们经常用阴晴、气温高低、风力大小等来描述天气.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的,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故答案为:阴晴;气温高低;风力大小;短时间;时刻.
20.一般而言,同纬度陆地与海洋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    ;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    .
【答案】高;低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
【解答】解:一般而言,同纬度陆地与海洋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高;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低.
故答案为:高;低.
21.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除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外,还需要使用    平均气温,    平均气温和    平均气温.
【答案】日;月;年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气温是大气的温度,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年变化规律为: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是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上月平均气温最高值是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低值是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南半球大陆上月平均气温最低值是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
【解答】解: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除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外,还需要使用 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 年平均气温.
故答案为:日;月;年.
三、综合题
22.(2015八上·浙江期中)读下面某北半球地区天气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在   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以   为特征。
(2)丁地附近活动的锋面是   锋,该锋面在丁地过境后,丁地的气温会   。
【答案】(1)低;阴雨
(2)暖;上升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甲地为气压中心,天气晴朗。
【解答】(1)从气压线的数值从外到内由高到低,可以判断是甲是在低气压的控制下,通常情况下,低气压控制的地区是阴冷多雨的天气,而高气压控制的地区是晴天少雨,可以判断甲地区天气阴雨为特征。(2)暖锋过境比较平缓,用半圆符号表示,因此,丁地区是暖锋过境,之后气温会上升。
23.(2015八上·浙江期中)一气象站一天中测得以下几个时间段的气温,试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t 0 t 2 t 4 t 6 t 8 t 10 t 12 t 14 t 16 t 18 t 20 t 22 t
温度/℃ 12.2 10.4 9.4 11.1 12.0 17.6 18.5 21.4 20.5 18.1 14.4 13.9
(1)当地的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   。当天气温日较差为    ℃
(2)若上表中的最高温TA和最低温TB是同一时间在A、B两地测得的气温,那么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
【答案】(1)14时;12
(2)2000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气温是大气的温度,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一天中最低气温.
【解答】(1)读表可知,当地气温最高值是在14时,为21.4℃;最低值是在4时,为9.4℃;当天气温日较差为21.4℃-9.4℃=12℃;(2)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因此A处气温是21.4℃,B处气温是9.4℃,则A、B的相对高度是:(21.4℃-9.4℃)÷0.6℃×100米=2000米.
24.(2017八上·余杭期末)教室里,同学们在讨论“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右图某年1月10日的天气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的风向为   。
(2)A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有(  )
A.台风 B.寒潮 C.泥石流
【答案】(1)西北风(西风)
(2)B
【知识点】风;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了常见的天气系统,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A处位于高压控制下,天气晴朗;风力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具体一点风向的判断应该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然后根据北半球向右偏转;暖锋过境时,暖气团徐徐爬升,遇冷凝结,一般形成连续性降水,而快行冷锋的降水强度大,因为其迫使暖气团迅速抬升,遇冷成云致雨,降水量大.结合图中等压线分布状况判断盛行风向和天气.
【解答】(1)甲地的风向为西北风(西风).风向的画法一般为:先过此点做切线;再做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切线,且高压指向低压);最后,确定风向,考虑地转偏向力;(2)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强盛,干冷气流不断向南推移,与当地的暖气团交汇形成冷锋,根据图中冷锋推移的位置判断,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是寒潮。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