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
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古人谈读书
反复读文
学文小妙招
结合注释
联系上下文
借助工具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务实
虚心
勤奋
回顾内容
, ,是知也。
敏而好学, 。
默而识之, , 。
我非生而 ,好古, 。
学如不及, 。
吾尝终日 ,终夜 , , , 。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知之者
敏以求之者也
犹恐失之
不食
不寝
以思
无益
不如学也
反复读文
学文小妙招
结合注释
联系上下文
借助工具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yǐ
qǐ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yǐ
qǐ
读一读:读准字音,注意断句。
在能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不懂的地方可做简单标注。
阅读提示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yǐ
qǐ
品读课文:读出韵味,理解句意。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我
曾经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我
曾经
如果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也就不能专心一致,却只是随意地去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为重要。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到了,眼和口自然也就到了。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岂
心到、眼到、口到
专心致志
请大家结合自己读书学习的经历,谈一谈对“心到最急”的理解。
心到
专心
耐心
恒心
……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如果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也就不能专心一致,却只是随意地去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为重要。
心到了,眼和口自然也就到了。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根据意思背一背:
余尝谓 ,谓 、 、 。心不在此,则 ,心眼 ,却只 ,决不能记,记 。 之中, 最急。 既到矣, 岂不到乎?
背一背:
读书有三到
眼不看仔细
心到
眼到
口到
亦不能久也
既不专一
漫浪诵读
眼口
三到
心到
心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训学斋规》
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书本上的话好像都是从自己的嘴里说出的那样。接着,用深入的思考来理解,让书本上的意义好像都是从自己的头脑中产生的那样清楚,这样读书才会有收获。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学规类编》
读书的办法没有别的途径,只有坚定意志、虚心学习,反复的钻研,才能收到成效。
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朱子语类》
读书就像吃东西一样,细细的吃,了解的东西就多;如果狼吞虎咽,永远都不会知道里面讲的是什么。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朱子语类》
阅读过程中不明白的地方就要思考,思考过程中有想不通的地方就去阅读。阅读和思考一定要相互结合、相互渗透。
作业:
1.背诵第二则文言文。
2.正确、工整的书写本课的生字。
3.搜集整理古今名人谈读书的小古文、小故事或者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