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人谈读书 第一课时(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5古人谈读书 第一课时(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5 18:1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
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读书明智
古人读书故事
东汉孙敬 悬梁刺股
东晋孙康 映雪读书
西汉匡衡 凿壁偷光
东晋车胤 囊萤夜读
东汉吕蒙 手不释卷
元代宋濂 勤奋苦读
古人谈读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它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chǐ
zhì
qǐn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chǐ
zhì
qǐn
读一读:读准字音,注意断句。
反复读文
学文小妙招
结合注释
联系上下文
借助工具书
在能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不懂的地方可做简单标注。
阅读提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chǐ
zhì
qǐn
品读课文:读出韵味,理解句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chǐ
zhì
qǐn
品读课文:读出韵味,理解句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zhì
多音字
zhì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zhì

1.认识。 例如:识字。
2.见识;知识。例如:有识之士、学识。
zhì
sh
1.记。 例如:博闻强识。
2.记号。例如:款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zhì
知道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
读书时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读书的时候要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勉地去求取知识的人。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
敏以求之者也。
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吃一点儿试试;辨别味道。
曾经。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地去想,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
通过学习,你在这节课上都有了哪些收获?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务实
虚心
勤奋
写一写:
谈一谈自己对读书的思考,结合自己读书学习的经历动笔写一写。
读书有感
冰心奶奶曾经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既然读书是一件好事,就要好好去读。现在的书籍太多了,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但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多选择一些好书去读。
读书有感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平时只有多读一些书,才能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这些好词好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心中所想。我认为读书的同时还要勤于动笔,学以致用。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尝试着动笔写写自己的读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