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摸底测试卷
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计50分。)
1.西周之士是贵族的最低等级,而战国之士是一个流动的社会阶层(见表1):
类别
阶层
学士
百家学者
策士
政治家、说客
术士
专门技能者
食客
形形色色的人才
表1
战国时期士阶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贵族的没落
B.平民地位的上升
C.学术文化的繁荣
D.富国强兵的需要
2.自从汉武帝建立察举制度以来,郡国向朝廷主要推举品行卓越和行政能力突出的人,而地节
三年,宣帝明确要求郡国向朝廷推荐尊孝道之人。以后地方推举人才,孝行成为必须考察的
指标。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儒学伦理影响加强
B.选才标准取决于皇帝
C.察举制度弊端渐显
D.选官的范围不断扩大
3.东汉政府规定武陵蛮族大口每年输布一匹,名为“賨布”;巴郡蛮君长每年缴纳二千零十六钱,
三年出“义赋”-一千八百钱,民户每年出“幏布”八丈二尺,鸡羽三十缑;板楯蛮输賨钱,
每口四十;哀牢夷岁输布贯头衣二领,盐一斛。这表明东汉时期()
A.民营手工业有了显著发展
B.赋税制度具有因地制宜的灵活性
C.西南地区自耕农经济繁荣
D.租调制覆盖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4.图1是唐代周防的传世名作《挥扇仕女图》(局部)。画中一位仕女闲坐在椅子上,服饰华丽,
旁边有一位仕女在为其挥扇,另有两位仕女手拿梳妆物品在其旁边服侍。作者运用不同的色
彩与人物相貌,使整个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给人以视觉冲击力。该作品()
图1
A.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旨趣
B.反映了文人画的特点
C.再现了唐代的贵族生活
D.说明了唐代生活富足
5.宋之后,忠臣、烈土增多,并对忠义者盛赞,对变节者睡弃。唐代忠臣颜直卿死于叛军之手
其书法在宋代开始受到推崇;五代“贰臣”冯道遭到欧阳修、司马光等人贬斥。这一现象()
A.说明了佛教的地位受到冲击
B.重建了儒家学说的信仰体系
C.反映出理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D.体现出先秦儒家的经世思想
历史第1页共6页
6.元代初,朝廷委派中书省官员分赴各地处理军政事务,行使中书省权力。行省管理地方事务,
无所不包,权力甚大。但部分特定的权力(如军队、钱粮)会由个别专责的官员提调,其他
人不可随意干预,调兵更需中央授权。这些规定旨在()
A.降低行省等级规格
B.加强对地方的管控
C.推动民族地区发展
D.保持行省的独立性
7.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四乡农家已精于机丝绫绸之业,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农家都以绫
绸为业。明末盛泽镇盛况空前,“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
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这一盛况主要反映(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B.长途贩运贸易较发达
C.江南工商业市镇兴盛
D.全国性市场网络形成
8.早在明代,江南小说曲本出版已颇盛。南京书坊即已大量印刷此类读物,著名书坊如唐氏富
春堂、世德堂、广庆堂、文林阁、陈氏继志斋等,都印行小说曲本,并延请建阳、徽州工匠,
为所印之书携刻插图。小说曲本的流行(
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求
B.得益于活字印刷的普及
C.折射出文人雅士的喜好
D.反映了官营书坊的兴盛
9.1840年6月,英军从广东水域出发,攻陷定海,兵临天津海口,仅花了35天;而清军呢,道
光帝在1841年1月虎门沙角、大角之战前后增兵广东,但在4个月后才有一次弱小的攻势。
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海军实力强大
B.中英综合国力的差距
C.清军调兵速度迟缓
D.中英的文化观念差异
10.19世纪八九十年代,梁启超主张对孔子进行宗教化塑造,认同孔子是“托古改制”的教主;
而1902年他在《新民》上发表的《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认为孔子是哲学家、教育家,而
非宗教家。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近代教育的进步
B.封建迷信思想逐步瓦解
C.对孔子评价标准转变
D.时代变迁影响历史解释
11.表2是抗战防御阶段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办报情况,这反映了(
报刊名称
创办时间
地点
备注(公众号拾穗者的杂货铺)
《群众》
1937年12月
汉口
宣传共产党抗战方针政策,报道战绩
《新华日报》
1938年1月
武汉
宣传我党抗日主张、报道两党抗战事迹
《战时青年》
1938年1月
武汉
报道国内外形势、救亡运动等
表2
A.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
B.中共主导抗日舆论阵地宣传
C.中共意在增强民众抗战意识
D.国共两党抗战路线趋于一致
12.解放战争初期,中共对民族工商业实行“保护和发展”的政策,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发展国民
经济;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共将这一政策调整为“限制和利用”,提出发挥工商业的积极性,
同时警惕它的消极性,将其逐步转化为国家经济。这一变化())
A.适应了革命形势发展需要
B.体现了中共经济政策的摇摆
C.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
13.1951年2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思
想。会议决定,自1953年起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要求立即开始编制五
年计划的准备工作。这反映了新中国()
历史第2页共6页2023届高三摸底测试卷
历史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9
10
11
12
13
答案
D
A
B
C
B
A
2
D
C
A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D
B
D
B
A
C
B
D
B
C
26.(13分)
【参考答案】
(1)特点:政府重视程度高:设立地方医疗机构:遣医送药,免费施治:救治对象广
泛:地方防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6分)
(2)意义:提升了医疗技术水平,为此后的疫病防治提供借鉴与参考:保障了人民的
生命安全与健康,提升了民众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疫区经济的恢复发展;促进了新中国的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反映了我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党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
越性。(7分)
【评分细则】
(1)一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2)可从疫病防治、人民健康、经济恢复、国家制度等层面,一个层面2分,2个层
面5分,3个层面7分)
27.(13分)
【参考答案】
(1)不同:主体不同,北美主要由英国移民推动,清朝由清政府推动;背景不同,北
美是移植英国村镇自治传统和议会制度,清朝受内忧外患的刺激:目的不同,北美是防止
专制,清朝则是维护专制统治;态度不同,北美主动,清政府被动;结果不同,北美地方自
治促进北美民主化进程,清朝有名无实,最后宣告失败。(8分)
(2)评价:一定程度反映了资产阶级利益和诉求,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顺应了
社会改革趋势,推动了政治的近代化,一定程度调整了政府与社会关系;客观上加速清的灭
亡;官办色彩浓厚,维护专制统治;效果有限。(5分)
【评分细则】
(1)主要从主体、背景、目的、态度和结果等层面作答,每个层面得2分,任意4个
层面得8分。
(2)评价分两个层次,积极层面主要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作用,对社会近代化的推动,
以及对加速清政府的灭亡等方面展开,局限性主要从维护专制的目的,效果有限展开。积
极层面答到2点得3分,局限性层面答到1点给2分,满分5分。
28.(12分)
【参考答案】
示例一:
兼容并包的文化心态推动文化多元发展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广泛吸收外来因素,呈现多元化发展特点。两汉之际,起源于古
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末年始与中国儒家伦理和道教相融合:北宋时期,儒学吸收佛、
道教义形成新理学体系。隋唐时期,中国画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创作出《步
辇图》《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
适时开放、兼容并蓄是罗马文明不断发展的动力。随着罗马对巴尔千地区的征服,罗
马人不断从希腊人那里吸取营养。罗马法的精神支柱是理性主义,而这种理性发端于古希
腊的哲学理念,罗马正是在希腊哲学的基础上创造出伟大的理性法:同时,希腊文明的文
学、艺术等也成为了罗马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对罗马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上,多元文化激荡交融,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还应防止文化孤立和文化霸权。
示例二:
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特性
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大河文明,以黄河、长江等河流为依托,平原广阔且土地肥沃。在
这种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下,中国农耕经济发达;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秦朝建立起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并长期延续;相对隔离和独立的自然环境以及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也造
就了中国人内敛、保守的思想特点。
古希腊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多山多岛、多优良港湾,少大河平原,且土地贫瘠。以此
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为条件,希腊半岛上形成了众多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以城邦为
载体,雅典孕育了直接民主政治:同时,特殊地理环境也使得古希腊工商业繁荣,海外贸
易发达,在商业活动中孕育了自由平等、开放冒险的人文精神。
综上,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造成了文明发展的区域性。但地理环境非文明区域性形成的
决定性因素,坚持唯物史观,摒弃地理环境决定论。
【评分细则】
论题符合题意得2分:正文论述充分合理得8分;总结升华得2分;满分12分。“示例”
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29.(12分)
【参考答案】
(1)背景:元代法制混乱:明初社会问题突出:封建经济的发展:前代法律的奠基:
巩固统治的需要:统治者的重视。(6分)
(2)变化:编排体例由以六部职掌为序:加大了经济法规的制定:诸法合体与相对独
立相结合:已具有现代诉讼法的雏形。(8分)
【评分细则】
(1)从元代弊病、经济基础、法律基础、政治统治等4个层面作答均可,任意一个层
面2分,共6分。
(2)从编订体例、内容重点、法律体系、历史影响等4个层面作答均可,任意一个层
面2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