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科学专题训练
体内物质的运输
进门检测
1.食物中的七大类营养素主要有 、 、 、 、 、 、 等。
2.消化系统的组成: 和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 作用下消化。
(1)消化道: 、 、 、 、 、 、 。
(2)消化腺: 、 、 、 、 。
消化腺 分泌消化液(含消化酶) 流入部位 消化物质
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3、七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①无需经过消化即可被消化道直接吸收: 、 、 。
②须经消化才能被吸收:蛋白质、糖类、脂肪。最终消化产物:淀粉—→ ;
蛋白质—→ ;
脂肪 —→ + 。
③不能被消化吸收:粗纤维
(
胰液、肠液
) (
唾液、胰液、肠液
)4、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消化部位吸收部位、消化步骤、有关消化液种类:
(
胃液、胰液、肠液
)淀粉(口腔、小肠)
(
胆汁、胰液、肠液
)蛋白质(胃、小肠)
脂肪(小肠) +
消化道消化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口腔
胃
小肠
5、 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6.酶:生物体所产生的,具有 的 蛋白质 。
特点: 、 、 。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 、 等。
7.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催化作用大大降低,原因是( )
A.酶发挥催化作用只有一次 B.胃蛋白酶被小肠稀释
C.小肠内的温度高于胃内的温度 D。小肠的酸碱度比胃内的酸碱度高
8. 酶是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都含有各种各样的催化酶。如图所示为人体内某种酶在不同pH条件下,其催化效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当pH从5升高到7,酶的催化效率逐渐升高
B。t1的温度大概在37℃
C.人体内各种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最高
D.在温度从0→t2的变化中,酶的催化效率逐渐降低
9.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A、B、C、D、E表示消化道部位,曲线X、Y、Z表示营养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蛋白质、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消化道D
B.在消化道C中,有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胆汁
C.在消化道D中,X、Y、Z分解为可以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
D.Y曲线代表脂肪消化的过程,Z曲线代表蛋白质消化的过程
10.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B.②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C.③是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D.④是胰腺,它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肠
知识梳理
体内物质的运输
(
血液循环系统
心脏
血管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1.体内物质的运输依靠循环系统来完成。
2.血液循环系统:
(1)血液的组成成分: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7%-8%。
血液包括 血浆(55%)和 血细胞 (45%)。
血浆:作用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① 白细胞 作用 吞噬、抗传染。② 红细胞 作用 运输 。③ 血小板 作用 止血凝血。
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输血:坚持输同型血原则
血红蛋白:红细胞里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特点: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红骨髓 担负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贫血: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炎症:白细胞过多
(
右心室:连肺动脉
(静脉血)
下面心室
(连动脉)
左心房:连肺静脉
(动脉血)
左心室:连主动脉
(动脉血)
相通瓣膜
房室瓣:心房与心室之间瓣膜,只能向心室开,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动脉瓣:心室与动脉之间瓣膜,只能向动脉开,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
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
(静脉血)
四个腔
上面心房
(连静脉)
心脏结构
)(2)心脏:由心肌构成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夹在肺之间,形状象桃子,大小与本人拳头差不多。
写出图中编号的结构名称:
① 主动脉 ,② 肺动脉 ,③ 肺静脉 ,
④ 上腔静脉 ,⑤ 下腔静脉 ,⑥ 瓣膜 ,⑦ 瓣膜 。
A 左心房 ,B左心室 ,C 右心房 ,D 右心室 ,
血液流向:只能从心房→心室→动脉→静脉,而不会倒流(瓣膜起作用)。
心率:指单位时间内心脏的跳动次数(成年人75次/分,正常60-100次/分)
脉博:心脏每次收缩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会沿动脉向前推动血液,使所有的动脉受到压力,形成脉搏。脉搏与 心率 是相同的。
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管壁所产生的压力。
收缩压: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
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最低数值。
(3)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里不停地循环流动。一次完整的血液循环流经心脏两次,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血液循环的途径(路线):
体循环:
左心室 →主动脉 → 毛细血管网 → 上、下腔静脉 → 右心房
②肺循环:
右心室 → 肺动脉 → 肺毛细血管 → 肺静脉 → 左心房
(4)血管及特点:
①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离)
②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回)
③毛细血管:连通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管壁特点 管壁厚、弹性大 管壁薄、弹性小 管壁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管腔 小 大 极细
血流速度 快 慢 最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功能 心脏(心室)→全身血管 全身血管→心脏(心房) 血液 组织
血流方向 离心方向流动 回心方向流动 从动脉→静脉端
动脉血与静脉血:
动脉血 静脉血
组成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 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特点 含氧丰富,颜色鲜红,含二氧化碳较少 含氧较少,颜色暗红,含二氧化碳较多
分布 肺循环中的肺静脉 体循环中的动脉 肺循环中的肺动脉 体循环中的静脉
“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这句话是错误的。(因肺动脉流静脉血,肺静脉流动脉血)
课堂练习
1. 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如图7 2,下列对血管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是静脉 B。②是毛细血管 C. ③是动脉 D. 全是毛细血管
(2019·宁波)3.如图所示为小科学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后整理的部分笔记,他的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标注① B.标注②
C.标注③ D标注④
4. 某人因急性肠胃炎,需在上臂静脉处滴注生理盐水和抗生素,那么抗生素在抵达肠胃的过程中,需通过心脏的( )
A.两个心房 B.两个心室 C.一心房和一心室 D 所有心房和心室
5. 在病人上臂抽血、滴注生理盐水,选用的血管依次是( )
A.动脉、动脉 B.动脉、静脉 C.静脉、动脉 D 静脉、静脉
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B. ①和②之间、③和④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C. 血管⑤比⑥的管壁厚,弹性大
D 组织细胞处产生的二氧化碳至少经过心脏2次,才能排出体外
7. 关于血液中各种成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红细胞可以运输氧气和养料
B.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
C.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D.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8. 如图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该曲线不能表示( )
A.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B。血液流经肺部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C.血液流经肌肉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D.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变化
9. 如图是人体心脏及所连血管的解剖图。据图回答:
(1)心脏壁最厚的腔是[ ] ,与它相连的血管是 。[4]是 ,管内流动的是 血。
(2)人有时需从臀部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跟踪检测,则在心脏的[ ] 最先发现这种药物。
(3)当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时,心脏的房室舒缩状态为 。
10. 右图为人体某一部位的血液循环示意图,C代表某器官处的毛细血管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C表示人体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请问B代表的血管是 ;流经C后,血液发生的变化是 。
(2)如果流经C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明显增加,这时C代表的器官是 。
(3)一位同学外出旅游时不慎被蛇咬伤,咬伤部位在手臂的C处,为防止蛇毒随血液经心脏扩散到全身,紧急处理时,应该用止血带扎住伤口的 (填“m”或“n”)端。
11. 请根据血液循环示意图回答:
(1)血液循环流动是在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进行的,图中②③④⑤组成的循环路线叫 。
(2)图中①的结构名称是 ,它与肺部毛细血管网之间发生的生理过程叫 。
(3)假若某人意外受伤,左手手指伤口感染,医生在其右手静脉注射青霉素,请问青霉素到达伤口处至少应该经过心脏 次。
请根据下面结构简图回答问题:
(1)若甲代表小肠绒毛处的毛细血管,人进食后,a端血液中的葡萄糖比b端 (填“多”或“少”)。
(2)若乙代表肺泡及肺泡上的毛细血管,则d端为 血管(填“动脉”或“静脉”),其中的血液为 血,氧气的扩散方向是肺泡 毛细血管(填“→”或“←”)。
(3)a、b、c、d四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a>b,c>d B.a<b,c<d C. a<b,c>d D. a>b,c<d
13.甲、乙、丙三人的血型各不相同,分别为ABO血型系统中的一种。甲的红细胞会与乙、两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丙的红细胞会与甲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已知丙的血型为B型。那么( )
A. 甲的红细胞上有B凝集原 B. 乙的红细胞上没有凝集原
C. 丙的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 D. 甲的血型是AB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