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 (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5 20:34:0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一单元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学习目标 1.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思考课文批注中提出的问题。 2.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3.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作者语言细腻的特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学法指引 1.采用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并形成阅读习惯。 2.可采用“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本单元前面几篇课文相比较,从比较中体会本文的特点。
知识导航
一、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nǎi)莹,“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她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也曾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后发表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该小说追忆故乡小镇单调的美丽,写家乡人民的善良与愚昧,感情热烈真挚,文笔清新优美。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二、写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许多名篇佳作。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
三、知识积累
◇鲁迅名言: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完成第1~4题。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ké sòu(    )起来。
(2)鲁迅先生正在jiào duì(    )着瞿秋白的《海上述林》。
(3)青年人写信,写得太cǎo shuài(    ),鲁迅先生是shēn wù tòng jué (      )之的。
(4)不加以查看就mǒ shā (    )是不对的。
(5)若小细绳上有一个ɡē dɑ (    ),也要随手把它解开的。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      :光线充足,明亮;明白,清晰;光明磊落;乐观,开朗。
(2)      :指动作轻快敏捷。
(3)      :忧伤郁结,忧虑烦闷。
(4)      :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使人的所有情感体验都染上某种色彩的情绪状态。
(5)      :粗糙简略;轻率,不慎重;做事敷衍不认真。
(6)      :指时间和精力;做事所费的人力;经过训练学到的胜任工作的能力等。  
(7)      :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8)      :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3.完成《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自学结构图。
4.阅读课文,完成第(1)~(2)题。
(1)本文描写鲁迅的性格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说出两种并各举一例阐述其作用。
 
 
 
(2)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
 
 
课文精读
阅读下列选段,完成第1~3题。
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
“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也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大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
“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1.品析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2.从鲁迅先生陪客人一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3.作者为什么强调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 
 
 
 
类文阅读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第1~3题。(9分)
活在人类的心里
鲁 彦   在千万个悲伤的面孔和哀痛的心灵的围绕中,鲁迅先生安静地躺下了,正当黄昏朦胧地掩上大地,新月投着凄凄的光的时候。
我们听见了人类的有声或无声的唏嘘,看见了有形和无形的眼泪。没有谁的死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哀伤;而同时,也没有谁活的时候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欢笑。
只有鲁迅先生。
每次每次,当鲁迅先生仰着冷静的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连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教室里主宰着极大的喧闹。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下呼吸的声音。他站住在讲桌边,用着锐利的目光望了一下听众,就开始了《中国小说史》那一课题。
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常穿着一件黑色的、短短的旧长袍。不常修理的粗长的头发下露出方正的前额和长厚的耳朵,两条粗浓方长的眉毛躺在高出的眉棱骨上,眼窝是下陷着的,眼角微朝下垂着,浓密的上唇上的短须掩着他的阔的上唇,——这种种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既不威严,也似乎不慈和。说起话来,声音是严缓的,既不抑扬顿挫,也无慷慨激昂的音调。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从来没有表情的姿势,帮助着他的语言。
他叙述着极平常的中国小说史实,用极平常的语句,既不赞誉,也不贬毁。
然而,教室里却突然爆发笑声了。他的每句极平常的话几乎都须被迫地停顿下来,中断下来。每个听众的眼前赤裸裸地显示了美与丑,善与恶,真实与虚伪,光明与黑暗,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了全人类的灵魂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的甚至是人心的重重叠叠的外套都给他连根撕掉了。于是教室里的人全笑了起来。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惭与愤怒……于是大家的眼前浮露出来了一盏光耀的明灯,灯光下映出了一条宽阔无边的大道……大家抬起头来,见到鲁迅先生苍白冷静的脸上始终不曾流露出一丝的微笑。
他沉着地继续着他的工作,直至他不得不安静地休息的时候。
还没有见过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全人类,做着刺穿现实的黑暗和显示未来光明的伟大的工作,使那广大的群众欢笑,又使那广大的群众哀伤。
只有鲁迅先生。
他将永远活在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类的心灵里。
(文章源于网络,有删改)
1.指出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2分)
 
2.选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一句格言、警句或诗文表达出来。(2分)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和《活在人类的心里》两篇文章所表达的对鲁迅先生的情感是否相同?为什么?(5分)
 
 
 
拓展阅读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第1~4题。(16分)
错过季节的西瓜秧
孙道荣   ①盛夏,我在棉花地里锄草时,发现了一棵西瓜秧苗。
②这很不对头。这个季节,地里的西瓜,大多已经成熟了。没有人会在夏天栽种西瓜秧,不等它开花,未及结出西瓜,秋风就来了,寒霜接踵而至,它很快就会霜冻而死。但棉花地里这颗不知道从哪里跑来的西瓜子,还是发芽了。
③我的锄头,在它旁边停下。我犹疑着要不要将它像其他杂草一样,锄掉。对棉花地来说,除了棉花株,其他的都是杂草,都理应被锄掉,好腾出空间和营养,让棉花株成长。我承认,我犹疑了两三秒钟,最后,我手中的锄头,围着那棵西瓜秧苗,转了一圈,我将它周边的土松了松,这样,它可以更畅快地呼吸和成长。我还将我喝的水,拿来浇灌它,那是父亲早晨为我泡的茶水,对一棵西瓜苗来说,可能苦了点,但这块沙土地的周围,没有水塘,我找不到更清的水了。我在弯腰浇灌它时,请它谅解,它摇了摇它的两瓣嫩叶,这也许表明它听懂了我的话。
④我接着锄地。烈日当头,口渴难耐,我却将剩下来的水,都浇灌在一棵没什么希望的西瓜苗上了。但我一点也不后悔。一点口渴,我能够忍耐。黄昏,我锄完了棉花地,扛着锄头准备回家时,又跑回去找到那棵西瓜苗,蹲下来,看看它有没有什么变化,我欣喜地看到,它肯定比我第一眼看到它时,长高了有一厘米,或者更多一点。我告诉它,你慢慢长,我会常来看你的。
⑤我说到做到,一没事,就跑到离村有点路的那块棉花地,去看望那棵西瓜苗。那是我高考失败后的第一个夏天,别人都在等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我除了失落,无所事事。现在,除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外,我又多了一件事,就是去棉花地里,陪伴一棵西瓜苗的成长。我已经没有了希望,它在错误的季节里发芽,本也没啥希望,但我希望奇迹能在它身上出现,哪怕让它结出一颗这个世界上最小的西瓜。
⑥每次去看它,我都会带上一杯水,只为它浇灌。剩下来的最后一口水,我才自己喝。我总是和它讲太多的话,口干舌燥,最后那口水,让我觉得特别甘甜。我相信它是愿意把最后一口水留给我喝的。不管我与它讲什么,它都从不反驳,很认真地听,这使我第一次有了倾诉的欲望。那段时间,我差不多将我这辈子的话,都讲完了。从来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一个失败者的絮叨,哪怕是我的父母,但它是个例外。当然,我一点也不想将我的坏情绪传染给它,我讲出我的失败故事,是想勉励它,快点生长,赶在秋风来临之前,开花、结果。
⑦棉花地要反复锄。这本来是个很枯燥的活,但因为那棵西瓜苗,锄地成了我最乐意干的农活。而且,每次给那块棉花地锄草时,我都执意要锄那垄地,我是担心如果被我的父母发现了,他们一定会像锄掉任何一棵杂草一样,锄掉它。对农人来说,一棵毫无希望的秧苗,跟一棵杂草,并无区别。
⑧它成长得很快,藤子顺着棉花地四处跑,藤梢特别嫩绿,还长着一些胡须一样的东西,碰到什么,就在上面打个结,站稳了脚跟,然后,铆足了劲,往更远的地方伸展。我见过父亲种西瓜,知道在适当的时候,要给瓜藤打头,以使它停止跑藤,而专心地去开花、结出西瓜。我几次想掐断它,终于没下得了手。天渐渐凉了,既然时间根本来不及了,何不让它自由任性地疯长一回呢。
⑨在一个露水很重的早晨,我惊喜地看见,它竟然开花了,黄黄的小花,细碎,羞怯,仿佛一个误闯到这个世界的青涩少女一样。田地里从来不缺各色各样的花,但唯此一朵,让我泪流满面。秋风已起,寒露已重,我以为一切都来不及了,但它还是执着地开出了它的第一朵黄花。有很多花是在秋天盛开的,它本不属于这个季节,因而显得如此突兀,让整个秋天,也让整个田野,都措手不及。
⑩它却没能给我更多的惊喜。几天之后,我和父母一起去棉花地里摘棉花,我兴冲冲找到了它,却发现,那朵花已经凋谢了,它的根,已经无法从土壤里,汲取更多的养分,它的瓜藤和叶子,也因为无法从阳光和空气里,摄取更多的能量,而慢慢变黄,枯萎。我知道它已经尽力了。我有点遗憾,但不伤感。相比于那些从未发芽,从未开花的瓜子,它已经是个奇迹。
那以后,我重回校园。我不知道我这一生,能否结出硕果,但我至少应该像那颗西瓜子一样,发一次芽,开一次花。
(文章源于网络,有删改)
【整体把握】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西瓜秧的生命状态 “我”的心理(感受) “我”的行为
发芽 犹疑 “我”围着西瓜秧苗松土,浇灌
①             一点也不后悔,欣喜 将剩下的水浇灌
成长得很快,藤子顺着棉花地四处跑 ②  “我”几次想掐断它,终于没下得了手
开花 ③  泪流满面
凋谢 有点遗憾,但不伤感 ④ 
【语言品读】
2.仿照示例,参照以下语言品析的策略,从文中摘录描写西瓜秧的句子进行品读。(4分)
品析策略推荐:
策略一:推敲(推敲词语、推敲句式、推敲标点、推敲修辞、推敲节奏等)
策略二:连接(联系读者的生活体验、阅读经验)
示例:
原句:不管我与它讲什么,它都从不反驳,很认真地听,这使我第一次有了倾诉的欲望。
品读:该句描绘了西瓜秧的情态,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其人格化,“不反驳”“很认真”等词充分体现了“我”和西瓜秧之间的情感联系;“第一次”体现了“我”在西瓜秧上找到了心灵的寄托,愿意与其分享沟通。
原句: 
 
品读: 
 
【结构分析】
3.整篇文章写的是盛夏“我”在棉花地里锄草时,发现了一棵西瓜秧苗,并见证其发芽、长高、开花的过程,但第⑤段提到了“我”的相关经历,这段可否删去?为什么?(4分)
 
 
【情感体验】
4.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你对“我不知道我这一生,能否结出硕果,但我至少应该像那颗西瓜子一样,发一次芽,开一次花”这句话的理解。(4分)
 
 
新题链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2020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试题)
1.结合下面几则热点新闻材料,谈谈你对“青年人应该崇拜什么人”这一问题的看法,并说出理由。(4分)
为抗击疫情,84岁的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一边建议公众“不要去武汉”,一边第一时间坐上赴武汉的高铁,奔向防疫第一线。
“在我的心中,我的爸爸就是英雄,就是明星,就是我一生的榜样。”提起父亲,山东威海市城里中学的姜姝冰同学总是自豪满满,不仅因为父亲对自己的爱和教育,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父亲身披白色战袍逆流而上的举动。
疫情发生以来,国内许多明星纷纷携家带口出国避难,国外不少地方还出现了明星扎堆的“盛况”。他们用在国内赚的钱在国外惬意地吃着牛排,喝着卡布奇诺,不时还悠闲地发个微博“你们还好吗”。而当疫情被基本控制后,他们又纷纷跳了回来,准备继续捞金。
 
 
 
2.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
假如你是该班班长,听到了图中老奶奶的孙子小明所说的话,你想怎样劝说他?请写下你要说的话。(3分)
 
 
微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学校准备为高一新生设计校服。原定的一款参照国外校服设计的样式,男式帅气,女式俏丽,大家都很喜欢。但有家长提出,这样的校服穿上后容易使学生分心,甚至会助长男女同学之间的爱慕之心。校方对此很为难。请你给校长写一封信,说说自己的看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帮助。
要求:内容积极,表达得体,150字左右。(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