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亚热带的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4.2《亚热带的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05 08:0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4.2《亚热带的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总结归纳掌握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差异及其分布规律。
2、通过小组合作,判读、分析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对亚热带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进行简要的描述。
3、通过读图、对比、应用,培养学生运用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知识指导生活实践,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从而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之美。
教学重点:
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世界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但尚不够全面,对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联系理解还不够深刻,对于如何从地理图表、地理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还不够强,本期教学,将针对上述方面,尽可能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所选用的技术:PPT演示文稿的制作和使用,通过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建立人地和谐的地理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知道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地球上呈现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亚热带的气候类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领略到了处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有四种气候类型,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他们分别是什么?(引导学生抢答)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从热带出发,向两极前进,看看地球上分布在热带气候的南北两侧是什么气候类型。在这里,大家首先认识一个新的名词——亚热带,展示地图上亚热带的范围。解释:亚热带的定义。强调:亚热带是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带。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回答,亚热带分布着的两种气候类型。
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a、【分布】引导学生观察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图,师生共同总结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的大陆东岸地区。
b、【气候特征】活动:观察研究武汉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总结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的特征。杰克逊维尔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
【教师精讲点拨】
地理语言气温:
0-10°C,温和;20°C以上,高温或者炎热。降水:100㎜以上,多雨;100㎜以下,少雨或者干燥。总结: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c、【植被景观】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的植被景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问题:为什么是“常绿”阔叶林?
回答要点:引导学生从温度和降水两个方面回答.
2、地中海气候
a、【分布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已学方法观察地中海气候分布图,总结地中海气候的分布特点。师:地中海气候的分布特点:分布在南北纬 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周边地区最为典型。
b、【气候特征】活动:观察研究罗马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运用所学方法武汉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总结地中海气候的特征。罗马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
师生: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植被景观】地中海气候的植被景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问题:为什么树木的叶子变小了,表面形成了蜡质层
回答要点:叶片为适应夏季高温少雨的气候而发生了变化。地中海气候适宜葡萄的生长,西班牙的提子畅销世界(展示视频)
三、 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1、 总结知识填写表格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亚热带大陆东岸,包括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和南美洲东南沿海等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地中海气候 分布在南北纬 30 -40 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周边地区最为典型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亚热带大陆东岸,包括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和南美洲东南沿海等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30 -40 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周边地区最为典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比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异同。
武汉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 罗马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
【教师精讲点拨】
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思考
【探究结论】共同点:夏季高温,冬季温和。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不同点: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同,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是夏季多雨,地中海气候是冬季多雨。
【活动】展示文明旅游相关内容,倡导学生旅游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暑假里的一次旅行,分两个小组分别去中国江南水乡西塘和意大利威尼斯。展示两地地理位置,提出问题:旅行中的什么经历是和气候相关的?交流旅行经历,引发全体学生对气候影响生活的思考。四、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1、下列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地中海气候的是()
A.意大利的罗马B.中国的上海C.东南亚的新加坡D.印度孟买
2.下列属于描述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特点的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3、下图是 A、B两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和各月降水分配图,读图回答:
(1)两地都位于________(南、北)半球。
(2)两地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地。
(3)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
(4)B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
五、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收集亚热带气候影响生产生活的相关内容,办一期手抄报进行展览。
2.用思维导图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亚热带的气候类型》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以“加州火山为什么会持续燃烧”问题作为新课的引入,问题中关于气候的原因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学生联想到生活中的地理,发现地理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加强了学好地理的信念。学生通过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分布、特征、植被特点的学习,掌握了学习气候的方法和技巧,继而在学习地中海气候时,得心应手。在实践应用中,我设计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气候类型的异同,最后通过有趣的课堂活动反馈,加深巩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课上积极性没有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导致层次教学效果不明显。课上齐答内容过多,使得程度较差的学生表现的机会少,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关注力度不够。
2、PPT教学,学生操作性不足本节课上使用的是幻灯片播放教学,学生以观看为主,动手操作活动较少。学生被动接收教学成果的成面大,自主探索总结的成面小,导致课堂以教师的讲演为主,学生为主体的表现力不足。
3、课上练习未现出分层教学
课上练习的设计以学生回答为主,未能分层次设计练习内容,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应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内容,以体现学生主体的层次教学。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增强地理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形成课堂教与学的合力,我们要让学生感悟地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学反思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行动研究法,是教师合作与增强动力的有力的工具,教学反思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益,而且将发展教师与发展学生相统一。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相互关系来决定的。”这种关系就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和谐的合作关系,相互配合的一个双边心理劳动的过程,只有师生共振和谐,才有可能产生最大可能的教和学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