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语文2013新版导学案第二单元(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上语文2013新版导学案第二单元(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0-05 09:4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语文讲学案 课题:<论语>十二章1 课型: 新授型
学生姓名: 年 级: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备课组:语文组备课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 一、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二、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自主探究 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记住知识要点。1、孔子:2、《论语》:二、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一)注音 说 愠 省 逾 罔 殆 箪 堪 肱 笃 论二)重点词语时习: 愠: 信: 传:立: 天命:耳顺: 罔:殆: 逾: 川: 乐(之者): 曲肱: 于我如:焉: 斯:笃:
互助研讨 一、读注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板书设计
即时检测 一、选择题。(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三”的意思是: ( ) A.数字,表示具体数量。 B.表示多数 C.表示少数(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必”的意思是 ( )A.必须 B.一定 C.必然(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孔子是在告诫人们要珍惜 ( )A.时间 B.逝者 C.河流(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中,“信”应取哪种解释? ( )A.书信 B.相信 C.信实,真诚(5)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课后任务:背诵、默写全文。
课后反思
七年级上语文讲学案 课题: 论语十二章2 课型: 新授型
学生姓名: 年 级: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备课组:语文组备课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 一、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二、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自主探究 一、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二、“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 三、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四、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怎样看待“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互助研讨 一、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 应怎样改进 把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板书设计
即时检测 一、填空:1《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共 篇。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2 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3.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 “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4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5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9.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11写出五个在论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二、根据“而”字的用法归类。
(1)学而时习之。 (2)择其善者而从之。 (3)人不知而不愠。
(4)温故而知新。(5)学而不思则罔。 表并列的有 表顺接的有 表转接的有 表修饰的有 三、用现代汉语准确的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四、古今异义字君子 古义 今义 可以古义 今义匹夫古义 今义 罔 古义 今义水 古义 今义 朋 古义 今义儿女古义 今义五、一词多义 可以为师 人不知而不 人不知而不为 而 温故而知 知 为人谋 博学而笃志 温故而知
课后反思
七年级上语文讲学案 课题: 《王几何》 课型: 新授型
学生姓名: 年 级: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备课组:语文组备课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 要内容。 2、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特点。(重点、难点) 3、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难点)
自主探究 资料链接马及时,四川都江堰人。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诗集《 》,诗集《泥土与爱情》和《小精灵拼音童话故事》丛书(4册),诗集《树杈上的月亮》《 》等、歌词《 》等。【字词过关】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须臾( )哄堂大笑 ( ) 绰号( ) 轮番( ) 屏息( )洗耳恭听 ( ) 弥勒佛( ) 铁杵( ) 铭记( )嘈杂( )2、解释下列词语。写笔记上 得意忘形 : 持之以恒 : 鸦雀无声: 洗耳恭听:【文本初印象】1.快速浏览全文,说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 2.王几何本来叫什么名字?“王几何”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 3.本文主要写了王几何的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简要回答。 4. 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5. 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
互助研讨 “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台上。”这句话主要采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句中的“挤”、“眨眼功夫”有何表达作用?2.“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这句话写的是学生的各种种表现,对刻画王老师有什么作用?“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位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这句话用的是什么描写?表现了王老师怎样的特点?6.文中除了写了王老师外,还多处写了“我们”的反应,有何作用?7.结合全文,说说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板书设计 小组完成板书
即时检测 片段练习,试运用一到几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刻画一位人物形象。写在周记上
课后反思
七年级上语文讲学案 课题:_我的老师1 课型: 新授型
学生姓名: 年 级: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备课组:语文组备课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识记本文的生字词。熟练诵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方法】诵读、理解。
自主探究 一、了解作者。本文作者: , 代作家,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 。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 、长篇小说 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二、通读课文,标出段序,圈出文中的生字词,查工具书,注音解释。1. 给加点字注音。榆钱( ) 黑痣( ) 模仿( ) 褪色( ) 卜问( ) 磕头( ) 纠纷( ) 当屋( ) 即使( ) 焚烧( )漫长( )  劝慰( ) 依恋( )  纯真( )2.解词。 象征: 劝慰: 依恋: 纯真:
互助研讨 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形象。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 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我”与蔡老师的7件往事。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谁+干什么) ③ ④ ⑤ ⑥ ⑦
板书设计
即时检测 用自己的话把七件小事完整生动的再复述一遍。(可借助记叙文的六要素)
课后反思
七年级上语文讲学案 课题:_我的老师2 课型: 新授型
学生姓名: 年 级: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备课组:语文组备课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 1. 深入研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2.揣摩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深厚感情。
【学习方法】诵读、归纳总结。
自主探究 一、朗读课文,思考讨论: 蔡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来谈一谈。
互助研讨 二、细读课文,揣摩精彩语句。1. 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直接抒发情感的语句,揣摩体味。2. 文章开头提到:“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请你默读课文,找出“使我难忘” 的一些细节描写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好在哪里。三、诵读积累1.请你熟读10—14段,然后两人一组进行详细复述,再次感悟人物的情感。2.请你有感情的朗读你所喜欢的段落,试着把它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即时检测 品味鉴赏:1. 他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2. 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③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课后反思
七年级上语文讲学案 课题:我的早年生活 课型: 新授型
学生姓名: 年 级: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备课组:语文组备课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充分了解丘吉尔,特别是了解他的求学经历和他的不凡成就。 2.通过阅读了解丘吉尔早年生活经历的失败与成功,体味本文语言的诙谐幽默。 3.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精神,善于认识自我,正确对待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 【学习重点】 1.了解丘吉尔早年生活经历的失败与成功。 2.体味本文语言的诙谐幽默。 3.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精神,正确对待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
自主探究 一、阅读(自主探究部分回家完成)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 ——丘吉尔 二.走近作家作品 温斯顿·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三、.题目解读 本文节选自《我的早年生活》。《我的早年生活》是丘吉尔依靠自己的记忆,根据一往的记录并仔细核对了事实真相,讲述了他从婴儿、学童、军校学员成长为一名少尉军官、战地记者和年轻政治家的经历,书中还再现了丘吉尔各年龄阶段相应的观点和看法。 3.知识建构 本文节选自丘吉尔(自传体)文章《我的早年生活》。(自传)是传记的一种,以记叙自己的生平事迹为主。一般用第一人称叙述法。 四、字词 (1)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音: 萤火虫 尴尬 一字不漏 威慑 聪慧 开拓 (2)解释并积累下列词语:写笔记上 毫无例外 蛛丝马迹 诸如此类宽宏大量 停滞不前 滚瓜烂熟独具慧眼 尴尬 出人意料 威慑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写笔记上7.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说说丘吉尔写了自己早年生活的几件事?
互助研讨 “每一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个萤火虫。”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句话单独成段,有什么作用? 2.你认为少年时代的丘吉尔优秀吗?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拉丁文这么差还能被哈罗公学的校长承认;凭借抽签也能取得第二天征兵考试的好成绩,表面看来,丘吉尔这个人真是幸运,可是他的成功真的是出于幸运吗?如果不是,那什么促成了他的成功呢 试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5.本文风趣幽默的语言中充满了睿智,发人深思。试着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并结合上下文,在书上写出你的批注。
板书设计 组内设计板书可以写背面
即时检测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能作出精细判。( ) 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 停止下来,不继续前进。( ) (4)指全部如此,没有例外。( ) 整理好行装,等待出发。 ( ) 【选做题】仿写句子:(1)每一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个萤火虫。每一个人都是___,但我确信,我是___。 (2)自信是帆,没有它,你的追求之舟会于浩淼的人生长河里搁浅. 自信是___,没有它,____________。积累有关自信和乐观的诗句、名言。(写背面)
七年级上语文讲学案 课题:《再塑生命的人》1 课型: 新授型
学生姓名: 年 级: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备课组:语文组备课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3、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学习重难点:1、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自主探究 海伦 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 莎莉文。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最终她考进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大学期间,在师长的鼓励下,她开始写作。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与老师安妮 莎莉文合作著作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搓捻( ) 繁衍( ) 迁徙( ) 觅食(  ) 惭愧( ) 譬如( ) 栖息(  ) 小憩(  ) 遨游( ) 花团锦簇( ) 冥思遐想( )2、解释下列词语。企盼: 繁衍:迁徙: 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 期期艾艾:小心翼翼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互助研讨 带着下列问题读课文,体会莎莉文这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及她高超的教育艺术。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2. 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事物的?可以看出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怎么样的老师?
板书设计
即时检测 海伦·凯勒的一生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课后反思
七年级上语文讲学案 课题:《再塑生命的人》2 课型: 新授型
学生姓名: 年 级: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备课组:语文组备课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3、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学习重难点:1、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自主探究 一.资料链接(1) 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2)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3)安妮·莎利文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毕业。精通盲文,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教育方法,20岁开始教海伦。她的教授方法是:将字母按入海伦掌心,教她物件的名称。二.本文主要写了老师的几事迹,请同学们作出概括:
三. 莎莉文走进海伦的生活后,她的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可根据下列例句,用一个比喻写出来。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厚重的大门,把我从黑暗中引向光明。
互助研讨 围绕下面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文题“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文中它的深刻含义诗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课文展示了儿时海伦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起步的足迹。海伦最终战胜了挫折,创造了奇迹,完成了生命的重塑历程,你觉得一个人要重塑生命需要具备哪些因素呢?
板书设计
即时检测 仿照下列句子,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爱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是漫漫长夜里的一豆灯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