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竹 节 人
二课时课件
时间:XX年X月X日
目录
情境导入 复习延伸
1
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2
小组合作 敢想敢说
3
质疑探究 课堂小结
4
在物质生活不富裕的年代,孩子们通过自己做玩具、玩玩具获得了心灵的满足和极大的乐趣,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玩具大部分都是买的,但其中的乐趣似乎不如文中的孩子们那样强烈,这会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情境导入
1 自由读课文,注意批注和圈画,体会玩竹节人的乐趣
2 自己抓住关键词句,全面总结。
3 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4 全班汇报,老师点评
本节阅读任务1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9
阅读要讲究方法
默读法,诵读法,浏览法、扫读法、跳读法、
寻读法、猜读法,分角色朗读法
老师提示:常用阅读方法
怎样才能感同身受,更好地理解文章。用心体会是关键。我们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想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时的感受,来加深读书的感悟。本课中读到我和同学在玩竹节人过程中体现的诸多快乐,我们可以想一想自己生活中游戏的相似或相同经历,从而理解文本,体会情感。
老师提示:如何读书感悟
圈画指导1
提取信息、作批注
大胆发言
圈画指导2
教室里的1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2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1 作者写破旧的课桌,一方面是说了玩耍竹节人的主要场地,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在那个年代里自制玩具给我们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快乐。
2 夸张的手法+想象的空间=无穷的乐趣
关键词句,师生讨论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想象让生活更美好,想象中我们顶盔掼甲,所向无敌,这都是竹节人带给我们的满足和快乐。
关键词句,师生讨论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一哄作鸟兽散”既写出了同学们对老师的怕,生动地描绘出同学一哄而散的场面,也侧面反映出了竹节人受欢迎的程度。同时他们心里也在找机会,“卷土重来未可知”啊?!
关键词句,师生讨论
1 想象大胆,英雄人物在竹节人身上再现。
2 热情的观众,激烈的情节满足了自己的英雄梦。
3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学韩信
4 玩具没收,屡败屡战似刘备
5 百折不挠乐无边
老师的总结要精彩
课文是写竹节人的,为什么要写围观的小伙伴们?
因为从围观的小伙伴们的动作可以看出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喜爱竹节人,这是衬托的生动效果。只有战场的氛围,参与的人才会如醉如痴啊!
核心问题,全班交流
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
老师没收竹节人的情节,既表现出老师威严。又与后文老师玩竹节人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老师松严有度,童心不泯。
童年的回忆,难忘的老师,难忘的竹节人,难忘的流金岁月。
核心问题,全班交流
本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失竹节人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时光的珍贵,那些童年游戏的乐趣,让我们魂牵梦绕,同时也写出了老师童心未泯的一面,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童年是人生的流金岁月。
归纳内容,总结中心
孩子天真烂漫,人格完整,是自由而不受限制的。
————丰子恺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鲁迅
本课结语与课外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