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5 09:1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与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学习目标:
1.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2.理解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3.初步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一、危机深,天梦起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英法美等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鸦片和棉纺织品输入大量增加,白银大量外流,平均每年外流白银3500万两,约合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银价持续上涨。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各州县连连下令催交捐税,急如星火,老百姓苦不堪言。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有人评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请根据材料一分析?
鸦片战争后——
①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
②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
③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阶级矛盾
背景:
①鸦片战争的失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②清政府加重对人民的剥削,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出身农家,苦读诗书
四次乡试,次次落榜
仇视孔子,创拜上帝会
洪秀全指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
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
《劝世良言》
主要内容:
唯上帝独尊,上帝有子耶稣,是救世神灵;强调人人平等;
抨击“儒教”,指斥科举。
③起义准备:洪秀全创拜上帝会,传教反清,形成六人领导核心。
特点:
材料一:普天之下皆兄弟,灵魂同是自天来;上帝视之皆赤子。
——《原道救世歌》
材料二: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原道醒世训》
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
洪秀全
禁止了鸦片,却采用宗教;不建设民国,却建设天国。——李大钊
缺少科学理论指导
二、撼天朝,天国兴
开始标志
发展
高潮
转折
防御
失败
1851年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①定都天京,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②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进行北伐、西征,军事达到全盛。
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洪仁玕写《资政新篇》
1864年天京陷落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建军“太平军”。
想一想:天王和东王在运用权力方面会出现什么问题?
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标志着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定都天京后,
洪秀全如何巩固政权?
1853年冬天的某日天京街头出现太平天国的一个告示:《天朝田亩制度》,3平民在讨论,你觉得他们在讨论什么?
甲:哎,你们不要高兴的太早,我听说天王只是给我们留点口粮,剩下的全部都要交给国库,再由他天王分配。
乙:咱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凭啥交上去?那还有谁会卖力干活?
丙:就是,咱也打不出太多粮食啊,哪还有余粮交国库?再说了,指不定哪天清军就杀回来了,还不得把地给收回去?
甲:听说天王要按人口给咱们平分土地?
乙:哦太好了!咱们终于有地可种了!再不用被地主欺负了!
丙:看来这天王真是不错,以后咱们还是跟着天王打仗,打倒地主,打倒狗皇帝!这样咱们就能分到更多地了!
内容
目的
评价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革命性: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空想性: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绝对平均主义),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落后性:追求小农经济,违背社会发展潮流。
1.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
未实施
2.军事征战: 北伐、西征
目的:
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北伐失败,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
结果:
意义:
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其势力发展到18个省,太平天国实际控制的区域发展到23个府州,总共面积150多万平方公里。
天王府模型
天王制造24只金碗,金筷子,筋长近尺浴盆亦以金。连净桶夜壶都以金造。
——潘旭澜《太平杂说》
你能得出什么历史信息?
天王宝座
3.1856年天京事变
原因:
太平天国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①逼



②杀
③责
④杀
⑤疑
⑥走
⑦灭
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影响:



4.重建领导集团
(1)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写成《资政新篇》。
材料:各省设立不受一般官吏节制的新闻官,发扬“公议”,听取社会舆论和群众意见。主张效法西方,实行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兴办邮政;鼓励民间开矿;主张设立银行,发行纸币;保护私有财产。
——《资政新篇》
思考:《资政新篇》颁布的目的是什么?它想通过什么方式达到这一目的?能否实现?如何评价?
目的:天京变乱后,为改变不利局面,振兴太平天国政权。
方式:效法西方,实行资本主义;
评价:
进步性:《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引起农民强烈反应,由于战争环境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资政新篇》:
相同点:都体现反封建; 都脱离实际,未能实施。
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有何异同?





(2)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将领。
安庆陷落,陈玉成被俘就义
李鸿章建淮军
美人华尔率洋枪队
1864年,湘军轰塌城墙,冲入城内,天京陷落。
5.天京陷落,运动失败
材料一:
缺少科学理论指导
痴迷宗教脱离实践
农民阶级的狂热性
革命纲领不切合实际
农民阶级的空想性
领导集团奢侈享乐
争权夺利,腐败,不团结
农民阶级的分散性
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三、论败因,评其绩
探究1:太平天国运动为何失败?
材料二:洋枪队是清政府勾结美、英、法侵略者为镇压太平天国组成的武装。1860年(咸丰十年)在上海组成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失败教训: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②客观原因:
探究2: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意义:
1.地位: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
2.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太平天国的出现使原本就已经行将就木的清王朝的统治力量进一步削弱,不得不起用汉族士大夫的力量来维持其最后几十年的国运。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鱼宏亮
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使西方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
——胡绳
能力提升: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中国的近代化不同于欧美国家,要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后,才能进行。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其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因此,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太平天国运动推动近代化的理由。
理由: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其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2.《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材料二:太平天国成为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灵感来源。12岁时就立志做洪秀全第二……甚至他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也是受太平天国理念的影响。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影响了后来的民主革命运动
课堂小结






兴起:1851,金田起义
1853,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全盛:1856,北伐与西征
由盛转衰:1856年的天京事变
重建领导集团
失败:1864年,天京失陷
前后14年
太平天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