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抗美援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英雄的故事,培养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理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培养运用历史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观看相关视频,研读图片、文献等多种材料,了解获取历史信息的多种渠道,增强提取、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在分析材料、认识历史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土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理解他们不愧为“最可爱的人”,感悟抗美援朝精神;培养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英雄事迹、探究英雄心理,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学难点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感悟朝鲜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带有必然性。
教具 课本、PPT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用巍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导入 教师问:作者魏巍在朝鲜战场看到了最可爱的人,他们是谁? 引入课题:一起走进那段难忘的历史—勇者剑锋,捍卫尊严的抗美援朝战争。 学生齐读《谁是最可爱的人》片段,感受作者情感。学生回答:中国人民志愿军。 通过朗读,拉近与学生与朝鲜战场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历史的兴趣!
一、战之因:一次艰难而伟大的决策 1.半岛烽烟起 (1)抛出问题:朝鲜战争为什么会爆发?学生观察《美苏不同阵营世界地图》,地图直观形象的引导同学们分析,得出结论:当时的朝鲜处在美苏两大阵营对峙的国际格局中。 (2)引导学生观察《朝鲜一分为二》的地图思考:朝鲜的爆发有没有历史因素?历史:北纬 38 度线有关;国内:朝韩两个政权并立,内战爆发。教师总结:朝鲜战争的爆发,是冷战背景下的一次局部热战。展示美国入侵朝鲜半岛史实,引导学生思考朝鲜战争性质的变化。 2.美帝狼子心 (1)唇亡齿寒,呈现“美国武装干涉我国解放军解放台湾,和轰炸中国东北形势图”,引导学生分析中国抗美援朝的根本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2)展示:金日成的求援电报,引导学生分析中国抗美援朝的直接原因。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 9 页材料,思考抗美援朝的目的、战争性质。 (3)和中美两国实力对比展示,和中国国内的形势对比。让学生得出结论:中共领导人出兵的决策的艰难。引导学生总结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出兵是为了正义而战,为了和平而战。 (4)展示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纷纷请战,写下血书: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苦! 1.学生观察《世界地图》和材料分析作答:学生梳理出东西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2.观察《朝鲜一分为二》地图和史料分析朝鲜战争的爆发有其历史因素和国内因素。通过动态地图观察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参战之后朝鲜战场的变化。 3.学生阅读史料,思考后,逐层作答。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的逐层分析史料。 4.通过电报理解出战是应朝鲜人民的邀请。 5.学生朗读血书后回答:志愿军士兵有一种不怕牺牲顽强的战斗精神。 1.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2. 通过志愿军战士的请战血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战之过:一场血与火的鏖战 1.观看抗美援朝的视频:掌握抗美援朝的基本过程。 2.梳理抗美援朝战争的概况:起止时间、目的、司令员、作战部队名称、性质 3.展示最惨烈的战役: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相关图片、文字。 4.展示英雄人物相关史实、图片,呈现长津湖之战中冰雕连图片、牺牲的冉阿毛的绝笔信,“英雄和日月同辉,勇士阵地同在”,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永不退却的阵地意识,体会到战士们对祖国的热爱。5.展示《谁是最可爱的人》片段,启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6.展示抗美援朝的结果,呈现停战协定的签字仪式照片和联合国军克拉克将军、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的回忆录。 1.领悟到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党英明决策。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遇到苦难的乐观主义。 4.启发学生领悟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信念:对祖国和党的忠诚。 5.启迪学生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感悟中国志愿军战士用牺牲换来今天的和平。2.感悟中国志愿军战士的爱国情怀,启迪学生感悟抗美援朝战争的惨烈,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对祖国和党的忠诚。 3. 培养学生多角度发散思维能力。
三、战之果——打得一拳开,避免百拳来 1.呈现三则材料,通过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多角度分析抗美援朝的影响。 2.呈现两则材料、两张图片,通过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多角度分析抗美援朝的影响。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抗美援朝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分析史料和提取概括材料能力及多角度发散思维能力。
四、战之思——跨越时空,精神永续传承 1.教师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总结什么是抗美援朝精神? 2.通过播放视频:思考新时期的中国为什么要发扬抗美援朝精神? 3.展示两段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带来的启示,教师总结: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珍爱和平。”、“直面挑战,正面回击才能赢得真正的和平。” 1.学生通过前面所学总结什么是抗美援朝精神。 2.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材料,思考战争带来的启示。 培养学生的分析史料和提取概括材料能力及多角度发散思维能力。
历史线索 梳理本节课知识框架,引导学生说出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展示,梳理本课知识
课堂小结 通过视频展示,传承革命精神,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学生观看视频,感悟革命精神,增强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对祖国和党的忠诚。
评测练习当堂检测题:
1. 新中国诞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打着“联合国”旗号,前来干预东亚事务,前锋直抵鸭绿江畔,企图扼杀中国革命。为粉碎美国的阴谋,中国( )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D.组建了第二炮兵部队
2.如图为魏巍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封面影印件,1951 年 4 月 11 日《人民日报》开始刊登此文,它讴歌的是( )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3. 如图为红色文物“一面布满 381个弹孔的红旗”,曾高高飘扬在上甘岭阵地,上写: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它生动诠释了( )
A.革命英雄主义精神B.敢为人先首创精神
C.伟大国际主义精神D.执政为民奉献精神
4.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战歌激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与敌人浴血奋战。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而牺牲的志愿军战士是( )
A.刘胡兰 B.董存瑞 C.黄继光 D.邱少云
5.抗美援朝战争结東几十年后,美国学者罗伯特 奥内尔在他的书中还提到此次战争在当时造成的影响:“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这说明这场战争( )
A.使中国成为了世界强国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D.改变了中国的落后面貌
课后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对教材的教与学生的学有了一个更高的认识,教材是我们教学中的主要文本,我们要用好教材而不是教好教材;教材又不是唯一的教学文本,更要训练学生从不同材料提取信息和概括信息能力。在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我上了一堂较满意的示范课。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备课要充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时,教师要在上课前充分了解学情,预测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对所教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本课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如通过观看相关视频,研读图片、文献等多种材料,了解获取历史信息的多种渠道,有一定提取、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能力,使学生提取、处理、分析、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衔接自然,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环节及活动设计要合理,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我以“谁是最可爱的人”贯穿始终,以视频、图文史料衔接,让学生直观感受抗美援朝的惨烈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的抗美援朝精神。
三.教师要注意教态,时刻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本节课,我通过和学生的互动和转课,和学生们增进了感情。通过课堂对孩子及时的积极的评价,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整节课的气氛活跃、融洽,学生乐在其中,老师也乐在其中。教学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综合这次活动过程以及之后的评课活动。我做出以下反思:
1.关于探究抗美援朝的影响,时间完成得仓促,处理不能准确到位。这其中既有课堂时间限制的原因,又有自身知识的缺陷与不足。未能采用更简便、更有效的途径来引导学生感悟。
2. 课堂指令语还不够简练。
3.教学过程中仍有部分细节未能考虑周全。综合以上不足,归结为一点,就是关于抗美援朝的著作阅读不足,教师本身对于本课内容理解有限,尚不能做到高屋建瓴,驾驭自如,真正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在以后教学中,我要进一步的多读书、多交流、多思考,期待能有更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