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评估测试卷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5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3分)
A.汲取(jī ) 肇始(zhào ) 藻饰(zǎo) 矫正(jiǎo)
B.诘难(nán ) 狡黠(xiá ) 咀嚼(jué) 滞碍(zhì)
C.瑕疵(cì) 省悟(xǐng ) 脊梁(jí ) 抹杀(mǒ)
D.诓骗(kuāng) 脂粉(zhī ) 涉猎(liè ) 抽噎(yē)
2.选出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3分)
A.根深底固 锲而不舍 窄汁机 不言而谕
B.不知所措 提炼精华 蒸馏水 辩证看待
C.精典影片 滥加粗暴 劝 诫 不求甚解
D.地大物搏 骄傲自负 慨 叹 前仆后继
3.下列加点的文字用括号内的词语替代后,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3分)
A.上海世博会以其雄伟的场馆,多元的文化,高新的科技及全球最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努力打造着无与伦比的梦幻世博。(无可比拟)
B.实力超群的中国女子羽毛球队不可思议地输给韩国队后,主教练李永波坦言:“年轻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不可想象)
C.名著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阅读名著对提升修养、陶冶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不可怀疑)
D.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不动声色)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个句子。( ) (3分)
A.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而且能丰富人的感情。
B.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C.实验中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D.江南药业集团采取积极有效的节水措施,用水量由去年同期的四十吨下降为现在的十吨,下降了三倍。
5.下面语段的内容,偏离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3分)
①“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②只要勤勉不懈,就能弥补个人天赋的不足,到达理想的彼岸。③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写出了《红楼梦》。④司马迁忍辱负重十五年,笔耕不辍,完成了《史记》。⑤古希腊德摩梯尼小时口吃,发音不准,每天坚持含着石子练习朗读,五十年如一日,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⑥由此可见,一个天资有缺陷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就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A.① ③ B.② ④ C.③ ④ D.⑤ ⑥
二、根据要求填空。(10分)
6. 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 、 两篇,和 、
编在一起,称为“四书”,是儒家主要经典。(4分)
7.指出“格物致知”的出处,并解释其含义。(2分)
出处: 含义:
8.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
(1)该宣传画由两部分组成。上面画的是: ?
下面有两行字:和谐社会、美好家园。(2分)
(2)该宣传画的含义是____ 。(2分)
三、探究性学习。(11分)
9.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在城市的花园里、在农舍的庭院中、在学校的读书亭边,常可见竹影摇曳。为了感悟竹文化的魅力,假设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写一份《竹韵》小报……
请你把“编者按”拟写完整。(3分)
编者按: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
___________;人们爱竹,爱它那 __________________。
(2)《竹韵》小报的“咏竹诗联”栏目里,有一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只需填序号)(2分)
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 _____________。
A.野泉声入砚池中 B.清香移在菊花枝
C.梅梢月斜人影孤 D.空谷幽兰绝美人
(3)《竹韵》小报需要一幅插图,陈谨同学建议以吴均《山中杂诗》中的“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为题画一幅画。请你展开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将这幅画描绘出来。(4分)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两岸交流的加深,《竹韵》小报准备增设一个新栏目,以下这则材料也将编入此栏目。请你为该栏目取一个合适的名称。(2分)栏目名称: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前不久,《海峡周刊》刊登了台湾人杨先生在厦门创办“竹友园”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营“谈竹庄”的厦门青年刘先生还特地拜访了杨先生。他们在竹友园里赏竹、谈竹,缔结了一段竹友缘。“千载竹文化,两岸本同源”,两岸竹友倾心竹文化的情感在这里找到了共鸣。
四、现代文阅读(3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一)(18分)
“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有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实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10.请归纳一下: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罗兰?布歇内尔为例,是为了说明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十分重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文第二段画线句子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创新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成功 (18分)
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
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
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我在这里只谈
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
到了下面这个公式: + + = 成功
“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
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这个公式实在是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含义
是清楚的。搞得太烦琐,反而不容易说清楚。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
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肆批判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
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
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韩愈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
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
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
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
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愈。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
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
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
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
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15、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的公式填写完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成功
16、作者认为成功的关键是:
。(2分)
17、本文开头通过 ,自然地引出论题;
结尾提醒人们 ,
强化文章的中心。(本题用自己的语言概括)(5分)
18、请为本文补写两个有关勤奋的名人事例。(4分)
19、文中说“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就“天资”或“机遇”任选一点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五、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的语言材料,按要求作文。
希望,是人生奋斗的远大目标,是平凡生活中的小小期待。希望是生命之舟的原动力,是补充能源的加油站。希望可以将人引向辉煌,也可以将人诱入歧途。希望创造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故事;希望,蕴蓄着振聋发聩的哲理睿思。
请以“谈希望”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在写正文之前,写100字左右的提纲。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评估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D 2. B 3.D 4.A 5.C
二、根据要求填空。(10分)
6.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7.出处:出自《礼记》中的《大学》。 含义:从探索事物中得到知识。
8. (1)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手,围着一幅中国版图,图上有一间房屋,屋旁有几棵树。
(2)让我们携起手来(1分),共同为建设我们的和谐社会,美好家园而贡献一份力
三、探究性学习。(13分)
9.探究性学习
(1)答题要求:内容上突出“竹”的品质特点,语言上体现例句的基本句式。内容2分,语言1分。示例:脱俗的神韵 坚忍的品性 正直的品格 高尚的气节 挺拔的气势 高雅的气质 ……
(2) D (3)(2分)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诗句的主要意象(竹、日、山……),描绘出画面;语言优美流畅。
例一:一片竹林,落日余晖下,竹叶婆娑。远处,在山与天相接的天边,飘来袅袅云雾,从竹叶缝隙中看去,夕阳把整个天际照得金光灿灿。
例二:独自漫步在竹林里,满耳是鸟雀回家的喜悦。抬头远望,群山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中,夕阳依山,云海迷茫。
(4)答题要求:内容扣住“两岸竹友”,用语规范。酌情给分。
示例:两岸竹缘 闽台竹友 闽台竹缘 闽台竹心 海峡竹缘 ……
四、现代文阅读(34分)
(一)10.有渊博的学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新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
持之以恒的毅力。
11.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12.因为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才会不放弃探求,才会有发明创造。
13.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14.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同样,一个民族,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是一个有活力的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够长盛不衰,兴旺发达。
(二)15、天资+勤奋+机遇
16.关键是、勤奋(自身努力)
17.通过、借助词典,解释“成功”(设问)
提醒人们必须以勤奋的精神去做学问干事业(要获得成功必须勤奋)
18.答、示例:①苏秦以锥刺股,勤奋学习,终于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 ②闻一多为了著书立说,足不下楼,目不窥园; ③爱迪生为了发明创造,勤奋工作,每晚只睡三四个小时
19.答、示例:①天资方面:同意的理由是,人不可能决定自己的天赋。不同意的理由是,经过后天的努力,人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自己的素质。②机遇方面:同意的理由是,人不可能随意地创造机遇。不同意的理由是,机遇虽然总是“不期而遇”,但有了机遇还有一个能否“抓住”、“把握”的问题,这就要靠主观努力。
五、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