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案
【课题】七上第二章 地球基本要素(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比例尺的计算,能在平面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并学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重点)
2.学会用地图说明比例尺大小不同,地图表示范围大小及内容详略的差异。并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地图。(难点)。
3.了解图例和注记的含义,能在地图上认识常用图例。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草稿纸、画有常用图例的卡片、学生上节课绘制的客厅平面图、量取的客厅的实际长度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请同学们拿出上节课绘制的客厅平面图,用尺子量取图上客厅的长度是多少cm,用这个数除以客厅的实际长度,得到一个数值,这个数值是什么?——比例尺
学生观察、量取、计算、领悟比例尺的含义。
让学生通过分析自己的作品,通过计算,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学
案
导
学
一、教师要求学生以《地理助学》上“学习过程”栏目为依据,先自学本课知识,并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1)在书上标注知识点;
(2)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
(3)标记疑难问题。
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自学教材,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做到:
(1)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在课本上标出;
(2)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栏目;
(3)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做标记,以待解决。
本节内容总体来说难度较低,且比例尺有关知识小学已经学过。通过自学,基本能掌握本课内容。
重
难
点
突
破
二、比例尺
1、定义
2、公式
提问:比例尺有没有单位?
讲述:有关比例尺的计算,都是围绕比例尺的计算公式进行。
例如:①在地图上,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2cm,两地实距40km,则该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②在比例尺为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北京到济南的距离为1.3cm,求两地的实地距离。
③在课本29页“北京城区周边”图上,量算丰台至通州的直线距离;在“京津唐地区”图上,量算北京至唐山的直线距离。
点拨:在计算中,注意单位的换算:
km cm 加5个“0”
cm km 去5个“0”
3、表示方法
三种表示方法可以相互转化。出示表格: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回答:
1、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
学生对比例尺的概念进行澄清,无单位。
活动1:专项训练
学生套用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在草稿纸上进行计算。
同时,找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列式计算。
①40km=4000000cm
=
该图的比例尺为
②1.3÷=39000000cm
39000000cm=390km
两地的实地距离是390km。
③在“北京城区周边”图上,量出丰台至通州的图上距离是4,cm,计算出两地的实地距离是30 km;在“京津唐地区”图上,量出北京至唐山的图上距离距离为2cm,计算出两地的实地距离是300 km。
三种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活动2:填表,完成比例尺的转换。然后相互批阅,修正答案。
回忆已有知识,学生对比例尺的定义、公式、表示方法等知识可以轻松应对。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通过练习,熟练掌握有关比例尺的计算。
通过量算,培养学生在地图上量算两地实地距离的能力。
学生合作,互纠互查。
数字式
线段式
文字式
1∶500000
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500km
4、比例尺的大小比较
出示例题:
1、比较、、三个比例尺的大小。
2、以下三个比例尺中,最大的和最小的分别是哪个?
①
②1∶30000000
③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150km。
指导学生进行比较。
点拨:比例尺的大小就是分式的大小。
议一议:在进行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时,应注意什么?
看课本29页“北京动物园”与“北京中心城区”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展示表格(如下):
学生比较后回答:
>>
学生先自己思考,先在草稿纸上进行转换,然后比较大小。小组间同学进行比对,对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最后找同学回答:
①比例尺转化为
③比例尺转化为
找最大的比例尺,即找出分母最小的,所以最大的比例尺是①;
找最小的比例尺,即找出分母最大的,所以最小的是②
学生讨论后,汇总答案:
①先将不同形式的比例尺转换成分子为1的分式形式;
②比较分母的大小;
③分母大的比例尺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大。
活动3:读图、析图
学生观察后,谈自己的发现:
生1:“北京动物园”是“北京中心城区”图的一部分。
生2:“北京动物园”图表示动物的分布,“北京中心城区”图表示北京人文景观的分布。
生3:两幅图比例尺大小不同。
……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位之间合作、整合答案,最后,选取代表展示表格。
练习设置由简到难,让大多数学生掌握比例尺大小比较。
通过以上练习,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比较比例尺大小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活动3的设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从地图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
项目
北京动物园
北京中心城区
比例尺的大小
实地范围的大小
内容的详略
小结:比例尺大 实地范围小 内容详细
比例尺小 实地范围大 内容简略
练习:读“京津唐地区”图和“北京城区周边”图思考:哪幅地图比例尺最大?:哪幅地图表示的内容简略?
学生思考后,进行回答。
“北京城区周边”图比例尺大,“京津唐地区”图表示的内容简略。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
过渡
还是观察这两幅图,找出北京是用什么符号表示的?这种符号叫什么?——图例。
讲述: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做图例;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数字叫注记。
三、图例和注记
读图2—1—7
点拨:用联想法和比较法记忆常用图例。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抢答。
练习:看课本29页“北京城区周边”图,找出图中的常用图例。
学生通过听老师讲解,理解地理概念。
学生了解图例的设计来源于生活实际。
活动4:记常用图例
学生摸索记忆常用图例的方法,并相互交流;
学生抢答时,可小组内进行,或组与组进行。
学生观察图,然后回答。
理解概念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利于学生用联想法记忆常用图例。
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并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
我为学校出点力
我们学校作为一座新建学校,至今没有一幅校园平面图,请同学们利用地理课上学习的知识,用16k纸,把我们学校的平面图设计出来。这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知
识
建
构
通过构建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体系。
【当堂达标】
1.地图上的比例尺,是指 比 缩小的程度。
2.图幅大小相等的两幅地图,比例尺大的地图标示的实地范围 ,内容 。
3.关于比例尺的正确概念是: ( )
A.表示实地距离比图上距离放大的程度 B.表示图上面积比实地面积缩小的程度
C.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D.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放大的程度
4.比例尺 表示成数字式是 ( )
A.1∶1000 B. 1∶10000 C.1∶1000000 D. 1∶10000000
5.如果在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图上比例尺是1:10000000,算得两地间实地距离大约是( )
A.300千米 B.3000千米 C.30千米 D.3千米
6.下列四幅图的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A.1:5000 B.
C.一千万分之一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是20千米
7.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际范围就:( )
A.越大 B.越小 C.不能确定 D. 一样
8.绘制一张学校平面图,采用下列哪一种比例尺最适合:( )
A.1∶1000 B.1/3000000
C.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
【教学反思】
考虑到本节课总体难度不大,再加上小学时已经学习过比例尺的有关知识。所以,在学生提前预习的基础上,整堂课基本上是老师先抛出问题,学生自主解决,最后教师对方法和技能加以点拨。由于牵扯到地理计算,所以教学中注重讲练结合,整堂课还是比较流畅的,大部分同学能在课堂上达成学习目标。
需改进的地方:
1、注重让学生将知识从“会说”到“会写”的训练(即将知识落实在纸上);
2、深刻领悟并执行新课标理念,注重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也是互帮互学,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3、注意在课堂上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总之,今后的地理课堂要更加务实,真正打造出高效的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