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月光曲》
国学名句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李白《长相思》
学习目标 1.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会分辨实物和联想。 3.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学习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习难点 分辨课文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贝多芬丰富的心理和情感。
自主突破 1.给加点字注音。 莱茵河( ) 纯熟( ) 琴键( ) 霎时间 ( ) 陶醉( ) 谱写( ) 2.解释词语 ①纯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陶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断断续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水天相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微波粼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常识: 本文讲述了 国著名音乐家 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 》的传奇故事。 答案: 1. lái yīn chún jiàn shà táo pǔ 2.①指功夫深,技能熟练。 ②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③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不连贯。 ④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⑤水清澈的样子。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 3.德国 贝多芬 《月光曲》
合作探究 1.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事,主要内容是什么? 2.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3.研读第一部分,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4.研读第二部分: (1)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散步?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 (2)从兄妹俩的谈话中,你能看出什么?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会怎样想?怎样做? (3)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什么?一曲弹完了,为什么又弹一曲? 答案: 1.课文写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小镇上为皮鞋匠兄妹弹琴的事。主要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2.第一部分(第1节):讲贝多芬曾经谱写过《月光曲》。 第二部分(第2-7节):讲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吸引贝多芬走近茅屋,在听到皮鞋匠兄妹的对话后,他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奏了第一首曲子。 第三部分(第8-10节):讲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 3.知道了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了解到作家生活的年代,引出《月光曲》的传说。 4.(1)贝多芬是在秋夜,莱茵河畔一个小镇的幽静的小路上。时断时续的琴声吸引了他的注意。(2)从兄妹俩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兄妹俩亲密友爱,互相关心、体谅,手足情深。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很感动,他想我一定要为姑娘弹琴,于是轻轻地推开门进屋。(3)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盲姑娘弹不好的那首曲子。一曲弹完了,贝多芬听到盲姑娘激动的赞美,想到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琴声就能分辨出弹奏的人是我,想不到在这儿遇到了知音,因此贝多芬也很激动,决定再为盲姑娘弹奏一曲。
当堂测试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他沿着弯弯曲曲(qū qǔ)的小路向前走, 忽然从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 弹得正是他写的曲(qù qǔ)子 ②盲姑娘从琴声中知道,给她弹曲子的(de dí)人的(de dí)确是贝多芬。 ③盲姑娘从美妙的乐(yuè lè)声中感受到了快乐( yuè lè) 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 A、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C、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读读下面人物的语言 , 想想应分别读出怎样的语气 。(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充满同情、爱意、遗憾、内疚 B、迫切 C、诚恳、热情 D、体谅、安慰 ①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 ②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 ③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 ④贝多芬说:“不 ,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 ) 阅读《月光曲》选段,完成以下问题。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_____,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_______的月光,按起琴键来。(甲)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_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的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乙)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他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________的大海。(丙) ( 丁)。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得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4.下面一句话是从文中抽出的,根据文意,它应当在文中的( )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幽静 清幽 波涛汹涌 波光粼粼 (B)清静 幽静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 (C)幽静 清幽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 (D)清幽 清幽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6.下面是对贝多芬《月光曲》的4种理解,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 A.用舒缓—悠扬—激越的音乐变化,表现了大海的变化。 B.用沉郁—突变—高昂的音乐变化,表现了大海的变化。 C.用舒缓—悠扬—激越的音乐变化,表现了月光的变化。 D.用沉郁—突变—高昂的音乐变化,表现了月光的变化。 7.选出下列描写中不属于联想的一项 ( ) A.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B.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C.被月光照的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D.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8.下面的诗句哪一项与节选的课文的意境最吻合?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海上明月共潮生。 C、新月似钩涛声动。 D、唯见江心秋月白。 9.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 ,时而 ,时而 ,时而 。 答案:1.①qū qǔ ②de dí ③yuè lè 2.C 3.①B ②A ③D ④C 4.D 5. D 6. A 7. D 8. B 9.时而【舒缓】,时而【激烈】,时而【温柔】,时而【振奋 】
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会分辨实物和联想。 2.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自主突破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莱yīn( )河 là( )烛 mò( )生 琴键( ) 霎时( ) 波光lín lín( )( ) 答案:茵 蜡 陌 jiàn shà 粼粼
合作探究 研读第三部分: 贝多芬看到了什么? 2.贝多芬按起琴键来弹的是什么?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请用“——”画出文中实在事物。请用“﹏”画出穷兄妹的联想。 3.读一读联想的部分,请用“/”把联想部分按景物分层次,并用简练的词语概括画面内容并思考如何朗读。 4.说说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感情的变化过程。 5.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案:1.贝多芬看到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还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 贝多芬按起琴键来弹的是《月光曲》。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写实)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着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联想)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概括为:月亮升起,微波粼粼(轻柔舒缓);月亮升高,穿过微云(轻快明朗);海面刮风,风卷巨浪(高昂激越)。 4.贝多芬同情穷兄妹俩,贝多芬被盲姑娘所感动,即兴弹奏《月光曲》,抒发自己遇到知音而激动的思想感情。 5.(1)本文着重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这其中反映了他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这种情感的发展与盲姑娘对音乐的喜爱之情是交织在一起的。 (2)作者由实在的事物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增添了文章的内涵。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根据看到的、听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产生的联想。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内容更具体、更丰富,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文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
拓展延伸 用一段话写一个实实在在的事物并展开联想。 浓重的大雾弥漫在天地之间。我坐在汽车上,雾钻进车厢。路边的树木只能看出个黑影子,分辨不出是什么树。我的脑海里忽然展现一个奇特的想法:瞧,这云雾弥漫的情景不正像王母娘娘的蟠桃园吗?我们在这山雾中穿行,不正是在腾云驾雾吗?要是去寻访九天仙女,不知能否找到?再瞧瞧我们乘坐的汽车,多像一艘航行在茫茫大海中的轮船,正劈风斩浪,奋勇向前。
当堂测试 有月光,我们就不慌 李丹崖 ①看过一个句子,叫“月光洗尘”。 ②月色如水,掬一捧月光,洗去连日征程中的疲惫,洗去心坎上庸俗的负累,洗去争逐,洗去怨愤。【A】辽阔的星天里,淡淡的一丸月,透射下来的却是如此渊博的目光,我们就在这样明朗的蓝色母体里思索、寻找、顿悟。 ③有月光的晚上,我常常想起童年时分,我和父亲、母亲、妹妹一家人坐在竹床上喝一锅红薯片儿粥的情景,爸爸一边喝粥,一边在给我们讲故事,院子的前面是一条穿村子而过的小溪,夏虫鸣唱,青蛙一声接着一声,在这纯美的月光里,谁在指挥一场蓝色的交响。 ④那是一段幸福的时光,也是我家经济情况非常不佳的日子,不然,也不会在大夏天还在吃去年秋天的红薯片儿。我想,那时候,还没有“反季节”食品这样一个时髦的词,即使是有,我家也不是时髦,而是“被时髦”了。 ⑤在一个有月光的晚上,妹妹睡了,我也眯缝上了眼睛,妈妈小声地对爸爸说,孩子的学费该交了,老师都催了两次,爸爸沉默良久,说,诊所里的生意不好,都是乡里乡亲的,赊账的多,我们怎能看着别人的病痛不用药呢?妈妈长叹一声说,让好日子快点来吧!爸爸接茬说,是啊,好在我们还有月光,有月光,我们就不慌。 ⑥当时的我还小,不懂得爸爸这句话里的深意,有月光,我们为什么就不慌呢?我理解不了,但是,我相信爸爸自然有他的办法,于是带着懵懂慢慢地睡着了。 ⑦接下来的一个星期,爸爸安顿好了几个常去诊所的病人,然后和堂叔两个到南乡去收购小辣椒去了,那段日子,小辣椒的行情出奇的好,爸爸和堂叔忙活了一个星期,不光我和妹妹的学费补上了,家里还新添置了一辆永久牌的自行车。然而,就在“生意”最红火的时候,爸爸却退了出来,说,诊所里那些病号需要他。和钱财相比,还是生命重要。于是,我又能听到爸爸安慰那些病人的话,别急,病总会好的,结核不算病,感冒不算病,磕磕碰碰又算什么,只能算是小病去你家串门子,我们喂它些汤汤水水,它就知趣地走了…… ⑧我听着爸爸对他的病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和对妈妈说“有月光,我们就不慌”的时候是一样的表情和语气,那声音里,充满了安全感。 ⑨月色如水,总能消解和冲淡一切岁月里的一些症结;月色如水,总能填平一些时光深处的沟沟坎坎;月色如水,很淡很淡,像一盏清茶,啜饮一口,满腔的清明。月光透过树枝的投影慢慢地游走,多年以后,我逐渐明白了当年爸爸那句话的意义 ⑩有月光,一是说明时间尚早,我们大可不必惊慌,二是生活多么美好,我们干嘛要慌张呢?【B】月光生于暗淡,却消逝于明媚出现的前夕,它是最会“暗度陈仓”的,所有的苦痛和不堪呀,都在月光的柔媚下,醉意绵绵地弯下腰身…… 1. 文章第③段 “院子的前面是一条穿村子而过的小溪,夏虫鸣唱,青蛙一声接着一声,在这纯美的月光里,谁在指挥一场蓝色的交响。”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 阅读文章第④段的划线句回答,既然那时我家的经济情况不佳,为什么还说“那是一段幸福的时光”? 3.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意蕴。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等角度,从文中画横线的A、B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我选 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选自《写给天空的情书》,李丹崖祈求自己的文字也能如一团小火苗,能够稍稍烧温你的心,或者如一块薄凉的冰,帮你略微浮躁的心多一些冷却和展平。你聆听到她的祈求了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文中获得了哪些感悟? 答案:1. 宁静优美的意境 愉悦、对那段时光的留恋。 虽然家境贫穷,夏天还在吃去年秋天的红薯片儿,但那时一家人其乐融融,父亲对生活表现出 来的淡定、乐观让我充满安全感,对病人表现出来的善良无私,使我幼小的心灵激荡着美 好,所有这一切使人感到幸福。 3.【A】丸:小且圆,可爱等。渊博:月光是丰厚的,能引起人的思索、寻找、顿悟。 【B】.暗渡陈仓:形象地写出月光能让人坦然面对挫折、困难。或从拟人修辞角度。(意思对即可) 4.言之成理即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