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课文导入:
灯光,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
悉不过的事物了,生活中随处可见。
可作家王愿坚笔下的《灯光》却给
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8.灯光
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1991),中国电影编剧、作家,山东诸城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闪闪的红星》电影编剧之一。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积累字词:
(1)注音
豫皖(wǎn)苏 围歼(jiān)
憧憬(chōnɡ jǐnɡ) 璀璨(cuǐ càn)
(2)解释词语
①围歼:包围起来消灭。
②憧憬:向往。
③璀璨:形容光彩鲜明的样子。
④千钧一发: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事态极其危险。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2):由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引出了“我”对郝副营长
的回忆。
第二部分(3——11):写年轻的郝副营长战斗前对灯光充满了憧憬,
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用火光引导部队找到了攻击的突破口,而自己却
壮烈牺牲。
第三部分(12):作者回到现实——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下。
研读第一部分:
读课文第1至2自然段,想想: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回忆?思这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多好啊!
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看灯的人们,看到广场上千万盏华灯,由衷地发出赞叹:“多好啊!”
研读第二部分:
思考:默读第4~7自然段,想一想,郝副营长的两句话让作者在事隔多年之后仍然心中感慨。你从郝副营长的话里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研读第二部分: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多好啊!”,郝副营长是因为什么有感而发?
研读第二部分:
“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
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
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
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
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
默默地深思着。”
读这段话,说说自己感受到的郝副营长。
研读第二部分:
郝副营长在默默地深思着什么?
将来自己的孩子也能在电灯下读书;孩子们都能读书,有文化;有
电灯的生活是多么美好的生活……
研读第二部分: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
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
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对比前后两句郝副营长说的话,你又有什么体会?
让孩子在灯光底下学习,成了郝副营长心中挥之不去的
愿望,是他奋勇战斗的强劲动力,是自己为之实践的理想。
拓展延伸:
最后的告别: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战友们脱下帽子,泪眼婆娑。他们即将奔赴下一个战场,心中涌动着无数的心里话想对亲爱的郝副营长说。你听见了吗?
研读第二部分:
默读课文8~11自然段,请你为大家描述一幅久久不能忘的画面。
品味写法:
1.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说说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
前后照应
品味写法:
2.其实,作者写这篇文章,构思是很巧妙的,譬如,安排回忆的时间和地点都有它的深意,你能看出来吗?
地点:天安门广场,伟大、庄严;时间: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寄托无尽的哀思。
课文小结: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珍惜、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语言文字,同时感受文中主人公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一心为他人、甘于奉献的美好精神,使学生受到教育和熏陶。
布置作业: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无数“灯光”式的人物。正是他们默默地燃烧自己,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推荐影片:《长征》《太行山上》……
推荐书籍:《红岩》《英雄人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