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课文导入:
15.在柏林
作者简介:
奥莱尔(1873——1939),美国女作家,记者。微型小说《在柏林》堪称奥莱尔名篇中的精品,很值得大家欣赏与体会。它以二战为背景,以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的小插曲为故事材料,却以极小的篇幅来深刻地反映战争这个人类永恒而又沉重的话题。它那平静不动声色的叙述后面包含了一股强大的悲愤,但始终没有爆发出来,反而更有感染力。
积累字词:
(1)注音
后备役(yì ) 嗤chī)笑
(2)解释词语
①嗤笑:讥讽地笑。
②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③不假思索:假:假借,依靠。 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主要内容:
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三个儿子的老兵,在重返战场之前,
将他神智不清的妻子送往精神病院。在车厢里,老妇人奇怪
的举动引起了姑娘的嘲笑。老兵道出原因后,车厢里一片寂
静。
快速默读课文,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研读第一自然段: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
一个健壮的男子。
说说车厢里“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这说明了什么?
研读第一自然段: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
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
“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卡嚓切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
时重复数起来。
你从哪里看出她的反常?车厢里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
研读第二、三自然段:
当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一次重复数数时,两个小姑娘又再次傻笑
起来,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小姑娘缺乏关怀之心和同情之心,幼稚粗浅。
研读第二、三自然段: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夫人就是我的妻
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
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
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请同学们用心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你知道了哪些信
息?
研读第二、三自然段:
老兵所说的“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
啊”,“他们的母亲”改成“她”好不好?
从这两个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不好,“他们的母亲”揭示了老妇人和阵亡儿子之间的关系,用
“他们的母亲”的称法更直指人心,失去三个孩子的母亲所承受的痛
苦,更给人以强烈的冲击。
想一想:车厢里为什么一片寂静?
研读第四自然段:
知道真相的人们震惊了,老兵的话让人们不禁陷入对战争的反思,
人们似乎已经对老夫妻的痛苦遭遇感同身受了,除了沉默,他们不知道该
怎样做。
课堂小结:
本文短小精悍,在人物对话上,文中唯一的对话是谜底,它一语中
的地道破了事实的真相。这句话就象一块从陡峭的山崖上突然降落的巨
石,在惊叹之余将人们拉入到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之中,表达了作者对战
争的憎恶,对普通民众的深切同情。
拓展延伸:
搜集有关于战争的故事。
董存瑞
旱河上,巨大的桥型暗堡中向外喷吐着罪恶的火舌;桥型暗堡下,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巍然挺立,单手托举着炸药包,导火索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战士高声呼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成了千万人的呼喊;这喊声,至今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作业设计:
以反映战争为主题,根据你已读过的诗词或看过的电影,写一篇小小的读(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