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六年级上册语文1.《草原》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六年级上册语文1.《草原》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5 21:2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草原
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1966年),字舍予, 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
积累词语:
渲( xuàn)染 勾勒( lè)
迂(yū)回 低吟(yín)
解释词语:
渲染: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勾勒:用线条描画出轮廓。
疾驰:飞快地奔跑。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
整体感知:
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1.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默读思考
2.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
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内→告别草原。
深层探究:
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
①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景色美在哪里?请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别画出描写天空、天底下、小丘、羊群的句子。
②读一读:这些句子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想象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感悟交流“天空美”。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感悟交流“天底下”。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体会草原的碧绿和辽阔。
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边读边想象画面。
感悟交流“小丘美”。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
勾勒
感悟交流“小丘美”。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老舍为什么会用“渲染”这个词来描写草原?
“勾勒”指划出轮廓,用于描写草原的话说明草原很局限,而草原是无边无际的,辽阔的,所以用“渲染”这个词更恰当。
感悟交流“羊群美”。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句子中“绣”字用得巧妙,妙在哪里?你能想象出来吗?
一个“绣”字写出了羊群在草原上的流动之美,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比喻非常生动形象。
深层探究: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老舍先生第一次到草原的欣喜、愉悦之情。
深层探究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在语言表达上又有什么特点呢?
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课堂小结
这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这段课文思路清晰,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情景交融,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
第二课时
风儿阵阵,草浪滚滚,像绿色的海洋一望无际;洁白的蒙古包,星星点点,像海洋中的白帆,它们正乘风破浪,向着更美好的未来!
同学们,是谁写下了这诗意般的草原童话?是勤劳的草原人民写下的,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草原人民。
研读第二部分:
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
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研读第二部分:
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比喻来欢迎远客的蒙族男女老少?
因为他们突然出现在远处的山丘上,而且都穿着颜色鲜艳的衣裳,这样既恰切又形象地表现了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情。
研读第二部分: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草原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
热情好客
迎 客
相 见
款 待
联 欢
情 深
讨论交流
2.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
用在课文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总结课文:
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
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说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主题思想:
回顾全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社员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说一说: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古族人民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的独特的风光,形成了蒙古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
拓展延伸:
搜集有关于草原的诗句。
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曹邺《寄刘驾》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张轼《立春偶成》
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鲍溶《塞上行》
作业设计:
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