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升华和凝华
2011版课标
新版课标
升华和凝华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物理课程标准》中对这部分的要求是:“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
升华和凝华是本章最后学习的两种物态变化,与其它四个物态变化知识结构类似,但是过程难以观察,不是显而易见的事实,需要寻找证据的支持。同时,作为本章的最后一节,存在着完善物态变化知识体系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知识上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学习升华和凝华时,可以创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物理规律的环境,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知识迁移能力与创新意识。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学上应创设情境,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设计实验进行相应探究,认识升华和凝华以及其中的吸、放热现象。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目标
一、物理观念
1.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了解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以及这种吸、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1.通过对“干冰升华”实验观察,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大胆质疑与创新。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论证的能力。
2.经历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的过程,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了解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发展有针对性地观察能力、基于现象的分析能力、基于证据的总结能力。
三、科学态度与责任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密切联系实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保持良好的求知欲。
2.通过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并树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3.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难点
1.知道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直接转化,不需要经过液态阶段。
2.能理解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策略
升华和凝华现象是学生学习中容易忽略的两种物态变化,不易被学生注意,他们总认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应对其足够重视,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认识。本节课的设计与教学力求从生活实例和实验出发,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激发兴趣的同时,以问题为驱动,尝试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主动探究物理规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感知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并了解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
在水中放入一种神奇的物质,水就会立刻“沸腾”!
干冰
-78.5℃
(固态二氧化碳)
教学过程
1.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并推测其中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
2.回顾前面所学的物态变化(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
激发学习兴趣,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与创新
善于观察:
瓶中是否出现液体?
气球是否鼓起?
瓶子外壁是否有别的物质出现?
……
以上现象分别说明什么?
重要提示: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干冰,以防冻伤!
猜想:干冰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
实验现象
白霜
找一找:不同点
水蒸气凝华成固体(颗粒、蓬松、粗糙、白色)
水凝固成固体(整体、坚硬、光滑、透明)
冰块
白霜
凝华
凝固
学生初步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
碘颗粒(固态,黑色)
碘蒸气(气态,紫色)
实验:探究碘升华与凝华时的吸热与放热条件
猜想:碘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热水
冷水
热水
冷水
碘
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直接转化。升华需要吸热,而凝华需要放热。
学以致用:
观察新旧小灯泡的区别,尝试解释原因。
钨丝受热升华成钨蒸气,钨蒸气在玻璃泡内壁遇冷,放热凝华成钨颗粒。
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钨丝
钨丝熔点:3410℃
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固体清新剂
冰雕
雪雕
升 华
固态
气态
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冰箱冷冻室取出的物品,上面经常有一些“白霜”
凝 华
固态
气态
边防战士 -30℃ 界碑站岗
天寒地冻,
他们在为祖国坚守!
向他们致敬!
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凝 华
固态
气态
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应用价值。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升华吸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冷冻保鲜
舞台云雾效果
升华吸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体验一下……
实验:将干冰倒入热水杯中,观察水中产生的气泡及瓶口出现的白气,并尝试用物态变化解释成因。
重要提示: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干冰,以防冻伤!
成因: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同时从周围吸热,使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升华吸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工降雨
用高射炮或飞机在天空中撒下干冰
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
干冰
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
高空中水蒸气遇冷
小冰晶
液化
放热
熔化
吸热
小水滴
雨
遇到暖空气
升华吸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露
霜
雪
云
雾
冰
九寨沟
九寨沟
严重的水污染
因缺水而龟裂的稻田
今日作业:
1.阅读教材P65-66的文章“水循环”,结合物态变化知识,发挥想象力,描绘一张水的旅行图。
冰块与盐比例约为2:1
2.参考教材P66“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
尝试在家制作白霜。
引导学生小结本堂课所学知识,并去了解水的循环。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