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1我们身边的地理【2022秋湘教版七上地理精优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1.1我们身边的地理【2022秋湘教版七上地理精优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05 10:0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1.1我们身边的地理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区域认知: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
2.综合思维: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从而认识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重要意义。
3.人地协调观: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奥秘,能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逐步养成学习地理、探索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对今后的地理产生“期盼心理”。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浩渺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她披着蓝色的面纱,承载着无数生灵,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这就是地球。他在太空中怎样遨游?她怎样形成了今天的面貌?生命为什么能在地球上生存、繁衍?人类是怎样认识和改变着她?她的变化将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作为地球的儿女,你一定期待着了解和探索她的奥秘吧!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地理!
二、新课讲授:
(一)解开地理之“迷”
教师:同学们觉得什么是地理呢?
学生七嘴八舌,教师总结:地球地图是地理、满天繁星是地理、历史变迁是地理、绿水青山是地理、沃野千里是地理、辽阔草原是地理、山高谷深是地理、风云变幻是地理、风花雪月是地理、人口分布是地理、城市发展是地理、工农生产是地理、交通发展是地理、持续发展是地理。
1.地理含义
地:大地;理:道理、规律;地理:研究地球上一切事物的科学。
2.阅读:地理一词的来源
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3.教师:在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地理奥秘,比如说……
(1)为什么有的地方一年里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2)为什么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碧波荡漾、西岸沙海茫茫?
(3)为什么昔日的海洋如今变成了高耸的山峰?
(4)为什么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
煤是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而转变成的沉积有机矿产,是多种高分子化合物和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5)为什么有的地方城镇密集,有的地方却人迹罕至?
关于地理的问题有很多,我们学好地理这门课程,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4.世界未解之谜
(1)“魔鬼三角区”
“魔鬼三角区”由百慕大群岛、美国的迈阿密和波多黎各的圣胡安三点连线形成的一个东大西洋三角地带。数百年来,这里发生了很多船舶和飞机神秘失踪的事件。极为奇怪的是,海事发生后,这里竟然找不到任何残片,连水面上点滴油星也找不到。现有太空黑洞说、漩涡凹面镜说等种种判断,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2)会变色的石头
在澳大利亚中部,有一块能“报时”的怪石——艾尔斯巨石。在不同的季节与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乌鲁鲁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甚至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乌鲁鲁也随时跟着光线而变化。地质学家们认为艾尔斯巨石主要由红色砾石组成,其含铁量相当高,岩石表层的氧化物就像一面镜子,能够反射太阳光线,因此随着阳光不同角度的照射,它会不断地变化其颜色。艾尔斯巨石的多变色,现仍未不解之谜。
(3)死亡谷
世界上有五大死亡谷,它们分别存在于美国、俄罗斯、中国、意大利和印尼。中国的“死亡之谷”之一黑竹沟,它是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山地的过渡地带,境内重峦叠蟑,溪涧幽深,迷雾缭绕,给人一种阴沉沉的感觉。这里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复杂,生态原始,加之彝族古老的传说和彝族同胞对这块神奇土地的崇拜,并曾出现过数次人、畜进沟神秘失踪现象,于是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之感,也产生了众多的令人费解之谜,让人目瞪口呆。
过渡:学习地理,我们不仅能解开以上谜题,还能:辨别方向、知道天气变化、了解世界各地基本情况等等。
5.为什么要学地理?
学习地理,使我们懂得欣赏和尊重人类生活的世界;学习地理,使我们具备全球观念和环境意识;学习地理,使我们会用综合和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学习地理,使我们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多种技能。
国语、历史、地理和自然常识,这些文化课学好了,到处有用。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1926年,毛泽东主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亲自讲授地理课程。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我们的生活与地理知识息息相关
1.服饰与地理
(1)思考:阿拉伯人的服装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亚和北非,那里气候炎热少雨,以沙漠为主。头巾和长袍可以挡住风沙对身体的袭击;宽松的白色长袍透气且能反射阳光。
(2)冬季南北方在穿衣方面的差异:南单北棉
2.饮食与地理
(1)中国传统八大菜系
(2)南北方在饮食方面的差异:南米北面
3.民居与地理:
(1)思考:这些民居有什么特色?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2)南北方在民居等方面的差异
南尖北平:南方屋顶陡,排水;北方节约建筑材料,晾晒。
4.出行与地理
(1)思考:“南船北马”反映了当地怎样的地理环境特征?
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雨水较少,适合用马车作为交通工具;南方地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且降水量大,河流多,因而适合用船作为交通工具。
(2)学好地理,再也不用担心迷失方向
(3)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5.活动:下面两图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体育活动?这两种体育活动分别适合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开展?
滑雪——寒冷的山地 如:欧洲的阿尔卑斯山
冲浪——温暖的海边 如:我国的海南省三亚
学历史使人明智,学地理使人广博。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1.发展农业需要因地制宜
旱地:小麦、玉米等;水田:水稻等;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如自然状态下的干旱地区是难以种植水稻的,即使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也要解决灌溉问题。
阅读:以色列农业
土壤贫瘠、沙漠广布,水源奇缺。以色列却依靠科技创新,不仅满足本国对粮食和蔬果的需求,还大量出口欧洲等地,被誉为“欧洲果篮”。
2.兴建工业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原料、能源、水源、市场和运输等条件,如乳品加工厂可靠近奶牛场,服装厂可靠近城镇。
3.荷兰的风车
荷兰濒临北海,地势低洼,沼泽湖泊众多,是一个“低地之国”,有1/4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因此常常受到海潮的侵袭。于是,人们筑坝围堤,与海争地,发明了抽水风车,并逐渐得到普及。有人说,如果没有这些高高耸立的抽水风车,荷兰人就无法从大海中争得大面积的土地,也就没有当地奶酪的盛名和郁金香的芬芳……
荷兰人将风车视为帮助他们发展的“功臣”,确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风车日”。这一天,全国的风车竞相转动,举国欢庆。
4.活动:
(1)列举地理对其他生产建设的影响
建设项目的确定,交通线路的选择,商业网点的开发,地区发展规划的编制,都离不开地理学的原理和技术。 
(2)说出地理学在全球治理的哪些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
地理学在解决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防灾减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仿照海洋与生产建设密切联系的实例,分别写出土地、森林与生产建设的主要联系。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1.不同的种族、多样的语言和服饰
2.56个民族
3.各具特色的体育、娱乐
南美足球比赛、非洲传统舞蹈
4.各具特色的艺术、宗教
5.各具特色的建筑
因纽特人生活在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冰雪常年不化,就地取材建造冰屋居住。
傣族人生活在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区,屋顶人字脊,便于排水,二层高架,防潮、防虫,取竹建造竹楼。
6.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地理可以使我们懂得欣赏、尊重、合理、和谐地做大自然的朋友
7.生活充满了地理
地理不仅能使人们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了解一些经济文化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教会人们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看待身边的一些事情,更科学地选择、安排生活和生产。
8.地理课学什么?
自然地理——地形、气候、河流、景观等。
人文地理——人口、人种和民族、经济(农业、工业、 畜牧业、渔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发展与合作等。
初中地理学习内容:七年级——地球和地图(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世界地理
八年级——中国地理
9.地理课堂要求
(1)听:听老师讲解、听同学回答
(2)说:积极讨论、敢于回答
(3)想:认真思考老师的问题及同学的解答,提出见解或质疑
(4)写:记好笔记,结合课堂内容做好整理与延伸
教师:地理是交叉学科,要想学好地理还要学习这些学科
语文:诗词歌赋 数学:经纬网、比例尺、时差 英语:国际化
物理:天文航天 化学:溶洞、矿石、空气成分 生物:植被、景观
历史:地理大发现与黑奴贸易等等 政治:国家、领土 哲学、美学等等
三、课堂练习:
1. “天冷穿棉袄,天热扇扇子”主要反映的是( )
A.生产建设 B.日常生活 C.风土人情 D.交通旅游
2.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主要反映的是( )
A.地形变化 B.气候变化 C.饮食文化 D.服装差异
3. 下列生产活动与海洋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晒盐 B.航运 C.植树 D.捕鱼
4.南方人在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这说明了地理与哪方面的关系( )
A.日常生活 B.生产建设 C.风土人情 D.科学研究
5.“南稻北麦”反映的是地理与( )的关系?
A.日常生活 B.风土人情 C.农业生产 D.工业生产
6.“风车之国”是( )
A.英国 B.荷兰 C.法国 D.德国
答案:1、B 2、B 3、C 4、C 5、C 6、B
四、板书设计:
五、作业布置:
助学读本,作业本总结本课知识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