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补考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补考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5 15:17:17

文档简介

永昌县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补考卷)
高一语文(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25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家”不仅承载看中国人生命实践的美好愿景,而且还体现着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追求。家文化是理解中国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基因密码,是见证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标示,同时,它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逻辑进路。
(2)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构起系统而完备的家族宗法制度,并通过嫡子之制、分封之制等延伸至国家政治制度之中,最终形成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上的高度共通性,这种“家国同构”的基本格局导致了忠孝相通、忠孝同义,使家庭道德成为社会和国家存续的精神纽带。我国商朝的王位继承方式是兄终弟及制,周代王室则采取嫡长子继承制。秦汉以后,尽管中国社会时常遭遇周期性动荡,但因深受“三纲五常”思想的熏陶,由血缘纽带联系起来的家庭文化自始至终非常稳固。到魏晋南北朝,特别是隋唐时代,豪门大族层出不穷,家谱族谱的编写蔚然成风。宋代的二程和朱熹将宗子立法视作尊族重本和收拾人心的重要手段,民间建造宗祠之风兴起。元明清三代在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影响下,以家庭道德为核心的礼仪教化活动进一步得到加强。直到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之后,在外来冲击和内部激荡双重因素作用下,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开始走向缓慢而艰难的现代性蜕变历程。
(3)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在氤氲化润华夏文明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架构。《尚书·尧典》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里展现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其间,“仁”是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德性,它为历代统治阶级和普通百姓所普遍认可。仁德的核心是爱人,爱人的根本是孝悌,孝悌之德的根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由此生发出中国最重要的五种人伦关系,即《孟子·滕文公上》中提出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正是这种个人伦理—家庭伦理—宗族伦理—社会伦理—国家伦理的一以贯之,建立起中华民族悠远丰厚、恢宏庞大的家庭美德传统。
(4)与欧美国家的家庭道德相比,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具有三种典型特质。一是义务至上主义。在中国传统家庭道德中被反复阐明的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其根本要旨是强调道德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这同西方家庭道德中追求个人自由与权利的契约主义倾向存在本质区别。二是道德理想主义。中国传统家庭道德高度重视家庭成员的修身养性,家庭生活的实质在于如何克己修身。判断家庭中任何事情的对错,先要反求诸己;在个体欲望与家庭秩序、社会要求发生冲突时,宁可克制自己的欲望和减损个人的正当利益,也要维护家族与社会的公共利益。三是伦理中心主义。在中国的家庭人伦设计中,人只有在以血缘为本位的各种关系中才能确定自己的家庭地位,如果抽掉了个人的人伦身份角色,个体人格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5)古人云:“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我们揭示中国传统家庭道德的历史渊源、理论逻辑及其本质特征,就是要通过抵达历史深处、倾听历史回响,来明晰新时代中国家庭美德建设的具体内容。其间,我们必须采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科学方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家庭道德,在取其精华和弃其糟粕基础上,对之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推动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摘编自靳凤林《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文化已渗透到中国人的血脉中,它对于中国的文明历史、社会变迁以及未来发展的道路,都有重要的影响。
B. 中国古代的家庭道德之所以能成为社会和国家存续的精神纽带,源于家族宗法制度延伸至了国家政治制度中。
C. 中国的家庭道德与西方家庭道德的本质区别在于强调道德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认为自由与权利在义务之下。
D. 为维护家庭秩序、满足社会要求,个体有时需要牺牲自我利益,这便是中国传统家庭道德理想主义的体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段列举了我国列朝列代的做法,表明了家庭文化在政治、礼仪教化等方面的作用。
B. 第三段引用古籍的相关内容,诠释了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在文明发展中形成的理论架构。
C. 文章将中国家庭道德在历史传统和新时代建设两个方面进行了关联性阐释,说理清晰。
D. 文章整体采用并列结构,从历史渊源、理论架构及典型特质等方面诠释了中国的家文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家庭道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只有在外来冲击的作用下才有可能走向蜕变。
B. 孝悌之德生发出五伦,因此父子相亲是五伦的基础,也是建立起家庭美德传统的前提。
C. 中华传统家庭道德也有不合理的内容,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D. 依据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的方向,国家印发了相关文件,指出了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弹幕通常是观众对屏幕之中的剧情发表的即时评论,表述形式短小精悍,往往限于一两句话,甚至一个词。即时评论的内容五花八门,从崇拜、感叹、喜悦、剧透,到不解、调侃、吐槽,其中包含了许多弹幕文化的暗语行话,例如“前方高声色反应”“大猪蹄子”“劝你善良”,如此等等。
尽管弹幕被纳入评论范畴,但是,弹幕文化与传统的文艺批评存在巨大的鸿沟。传统的文艺批评来自阅读之后的深思熟虑。对作品的整体观照与解读、分析、阐释构成了传统文艺批评基本的工作方式。尽管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等人擅长的评点式文学批评与弹幕存在某种相似的形式,但是,对文本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操作程序。
相对地说,弹幕的首要特征是“即时”。弹幕的评论对象往往是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譬如一个角色的相貌,出场那一刻的步态,他或者她的服饰、表情、语调,一句台词,一个镜头,道具是否逼真,如此等等。弹幕评论带有明显的即兴意味,令人瞩目的是现场、此刻与交互性的狂欢气氛,而不是严肃的反思与真知灼见。
“弹幕”这个词形象地表明了碎片化的状态:电光石火,只言片语,率真,机智,反讽,偶尔一两句奇思异想,还有相当一部分表态式的感叹。碎片化状态缺乏对作品的整体理解。严格地说,对作品的整体理解并非弹幕的即时评论愿意考虑的问题。
(摘编自南帆《弹幕:一个奇特的屏幕现象》)
材料二:
弹幕评论的出现,为观众提供了无门槛、无限制的文化场域,观众可以在这个公共表达空间里畅所欲言。范式标准和用词考究的评论样式,在碎片化、无深度的互联网文化中似乎失去了话语魅力,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更适合现代社会的表现特质。口语化的评论在颜色各异、字体不一甚至夹杂表情符号的弹幕评论中显得个性十足,不再拘泥于传统评论的连贯成篇和一气呵成,而是具有个体表达特征的公共话语体系,是视觉的延伸,也是思想和情感的延伸。
弹幕在“虚拟社区”中让观众有群体存在和共同观看的错觉,个体观看行为与群体线上评论在虚拟共时中相融,能激起观众的收视欲望,也容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既有“我与你同在”的陪伴感,也有“英雄所见略同”的认同感。观众的个人化观看行为和私密化情感体验,在互联网时代有了安全保障。观众可以随心所欲地抒发情感,而不必担心身份被识破后的尴尬。只言片语丰富了画面稍纵即逝的隐蔽含意和个人感悟。
弹幕评论是瞬间灵感的迸发,是当下情感的传达,也是审美观感的表达。观众在观看视频内容时有“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感同身受,也有“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的青春喟叹。
材料三:
“弹幕族”在参与创作时能获得快感和满足感,他们在放肆宣泄和尽情表达中能不断得到狂欢性体验,凡此种种让他们很难理性地思考相关的法律问题。弹幕的出现还可能分散参与者的注意力,使受众的关注点流于浅层和表面,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不利于受众完整的审美体验质量的提高。这种观察世界的模式会使许多整体性现象变成碎片,碎片化的内容会让受众无法把握现象真正该有的内涵。脱离原本的语境,部分依赖原文本的信息便无法获得。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匿名性会降低个人责任感,于是许多参与者便会无压力地进行宣泄,甚至参与网络暴力,即时性的评论互动经常引发不同观点的交锋,在网民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就可能形成骂战,抑或产生地域黑、群体黑、职业黑等现象。此外,弹幕语言的低俗化以及逆反化倾向不利于维护网络言论安全和构建网络和谐环境。
(摘编自张敏《“弹幕”流行的文化原因探析》)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角色出场那一刻的步态,他或者她的服饰、表情、语调,一句台词,一个镜头,都是弹幕的评论对象,而不是传统文艺批评的对象。
B. 自己的快乐或者嫌恶,以及瞬间的感觉,都可以被置换为一句话投射到屏幕之上,显而易见,弹幕评论中没有严肃的反思与真知灼见。
C. 弹幕评论者在放肆宣泄和尽情表达中能获得快感和满足感,而他们的互动经常引发观点的交锋,甚至会产生地域黑、群体黑、职业黑等现象。
D. “弹幕”这个词形象地表明了碎片化的状态,而碎片化状态缺乏通过多维的分析与衡量的对作品的整体理解,因此弹幕不是真正的评论。
5.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弹幕长不过一两句话,短可以是一个词;就内容而言,从崇拜、感叹、喜悦、剧透,到不解、调侃、吐槽,可谓五花八门。
B. 对作品的整体观照与解读、分析、阐释,对作品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一直都是传统的文艺批评所离不开的技法。
C. 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等人的评点式文学批评,就是古代的弹幕,且是高水平的弹幕。因为这都是金圣叹等人深思熟虑的结果。
D. 弹幕评论或“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或抒发青春喟叹,都是匿名发表的,所以观众可随心所欲地抒发情感,而不必担心身份被识破后的尴尬。
二、古代诗文阅读(50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颖字公实,衢州西安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调溧阳主簿。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师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颖白浚言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浚喜即奏阁免由是知之签判潭州。王佐为帅,负其能,盛气以临僚吏,颖约以中道,多屈而改为。提举浙西常平茶盐,还淀山湖,以泄吴松江,二水禁民侵筑,毋使逼塞大流,民田赖之。就迁提刑,以洗冤泽物为任,间诣狱,察不应系者纵遣之。御史以介僻劾罢。除江西运判。江州德化县田逃徙大半,守乞蠲税,不报。颖以见种之税均于荒莱,民愿耕者第减之,上供自若,而逃田尽复。除淮东转运副使。初,水败楚州城,修补未竟,刘超欲移筑,颖入对言:“国家何苦捐百万缗为军帅幸赏地邪?”光宗从之。除户部郎中、淮东总领。务场以额钞抵赏,阴耗饷计,二十年无知此弊者,颖究核得之,以所卖数论赏而总饷增羡。迁司农少卿、淮西总领。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内府宣限既迫,每移供军钱以应岁输。颖搜吏弊,汰冗员,分月纲解,自是不复挪移。嘉定改元,召赴行在。请老,以宝谟阁直学士致仕。卒于家,年七十八。宁宗时,学禁初起,党论日兴。颖奏:“愿陛下御之以道,容之以德,不然,元祐、崇、观之事可鉴也。”其在从班日,韩侂胄旧与周旋无间,方居中用事,而颖谢绝之。常言:“士以不辱身为重。”其为少宗正,而丞相赵汝愚适归,相遇于废寺,赵汝愚曰:“寄谢余参政,某虽去而人才犹在朝廷,幸善待之。”颖曰:“相公人才即参政人才也,使果贤,参政之责,非宰相之忧也。”余继相,卒于善类多所全佑,颖之助云。
(选自《宋史·刘颖传》,有删改)
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师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颖白浚言/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浚喜/即奏阁免/由是知之/
B. 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师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颖白浚言/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浚喜/即奏阁免/由是知之/
C. 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师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颖白浚言/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浚喜/即奏阁免/由是知之/
D. 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师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颖白浚言/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浚喜/即奏阁免/由是知之/
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入对,古代臣下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被质问,也可以向皇帝建议。
B. 户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财政、土木工程等事务。
C. 改元,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也有一君在位改用新年年号的。
D. 丞相,最高国务长官。辅佐国君管理军政要务。历代设置、职权有所不同。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刘颖为官刚强,处事严厉。刘颖的上司王佐盛气凌人,他予以约束,使王佐改变;有官员设立酿酒作坊获利,亏损后又有不当的行为,被刘颖罢免。
B. 刘颖关注民生,体恤百姓。他治理淀山湖,设法保护堤坝,使百姓的农田获得依靠;他在江西任职,采取措施,缓解德化县的田租和荒地问题。
C. 刘颖为政务实,力除弊端。他建议朝廷重赏将领,获得采纳;他发现官府存在二十年的弊端,设法予以革除;他革除挪用军费充当税款的弊端。
D. 刘颖为人正直,善待贤人。刘颖认为士人要看重尊严,不可受辱;赵汝愚被贬返乡,与刘颖相遇,赵汝愚请刘颖善待官场的贤人,刘颖表示同意。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以洗冤泽物为任,间诣狱,察不应系者纵遣之。
(2)韩侂胄旧与周旋无间,方居中用事,而颖谢绝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①幕
杜甫
青帘白舫益州来,巫峡秋涛天地回。
石出倒听枫叶下,橹摇背指菊花开。
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
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②。
【注】①杜相公,指杜鸿渐,时以平章事兼山、剑副元帅,辟李秘书入府为僚。此诗是杜甫在夔州送李秘书时所作。②五云,指京师瑞气,古人认为,太平之时,云则五色而为庆。三台,星宿名,这里是以星宿比喻杜相公。
10.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 首联,意境宏阔,以深秋的巫峡、浩瀚江水为背景,为李秘书乘着官船的到来蓄势。
B. 颔联,“倒听”“背指”构建出上下两层、前后两际的立体空间,行舟画面如在眼前。
C. 颈联的“趋”字,写出李秘书上任的急切,“恐”字则表达对误了约期会受罚的担心。
D. 尾联,诗人以星宿作比,形象地表达出了李秘书进京为官,获得重用,仕途的光明。
11.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9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10分)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斥责秦的统治者对百姓毫无限度地搜刮,自己却挥霍无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谏逐客书》中,作者以事实为依据,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善于接纳外来人才的君主为例,并用假设的语气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世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1600多年前,陶渊明写下了《桃花源记》,留下了一个令世人 的“世外桃源”。从此,桃花源一直藏在古书里,藏在每个人心里。
,陶渊明笔下的神韵在酉阳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忙碌的一年已过了三分之二,我终于在难得的假日里( )。到达酉阳时,天色渐暗,酉州古城的 渐渐弥漫开来,让人感受到土家族“清明上河图”的宏伟壮观与沧桑的历史情怀。在这次的旅行之中,我不仅仅欣赏到了宛如仙境般的世外桃源胜景,还见识到了许多令人惊叹无比的景色与历史遗迹,在太古洞,看世界奇观,探地下神秘景象,让我体会到了造物主的 。
桃花源,一处坐落在人间的神仙秘境,让我如此着述,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雏形,更为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而迷恋。
1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心驰神往 时过境迁 古色古香 神妙莫测
B. 神摇意夺 白云苍狗 原汁原味 神妙莫测
C. 神摇意夺 时过境迁 原汁原味 鬼斧神工
D. 心驰神往 白云苍狗 古色古香 鬼斧神工
14.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满身轻松地放下手中的琐事,抛却尘世的杂念,去追寻心中的那片净士
B. 放下手中的琐事,满身轻松地去追寻心中的那片净土,抛却尘世的杂念
C. 放下手中的琐事,抛却尘世的杂念,满身轻松地去追寻心中的那片净土
D. 满身轻松地去追寻心中的那片净土,放下手中的琐事,抛却尘世的杂念
1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原型,更为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而迷恋。
B. 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原型,更是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
C. 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锥型,更为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而着迷。
D. 让我着迷的不仅它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雏型,更是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
四、写作(60分)
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回顾2021年,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内卷、倦怠、躺平的现象。有学者认为:“我们是一个‘追赶超’型的国家。中国人都是很勤奋的,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也是勤奋工作的结果。我们完全赞成和鼓励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同时,我们反对常态化的过度劳累。”
逃离倦怠,远离喧嚣,保持身心健康,追求个体生活的质量,需要关注四个关键词:适度、降噪、停顿和滋养。外在的世界即便再嘈杂,我们还是应该把自己的人生安排得清爽明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以上述关键词中任意两个为基础,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1. C 2. D 3. C 4. C 5. C 6. A 7. B 8. C 10 .C 13. A 14.C 15.B
9. (1)把平反冤案施惠于人作为自己的职责,时常到狱中,审查到不应该被关押的人就释放他们。
(2)韩佗胄以前和刘颖交往没有隔阂,韩侘胄正掌握了大权,刘颖却谢绝和他往来。
11. ①对朋友远道而来,又匆匆离别的伤感之情;
②对朋友赴京为官的欣喜、羡慕之情;
③对自己无法重得起用,又暮年体弱的酸楚之情。
12.(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2)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5)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C.“中国的家庭道德与西方家庭道德的本质区别”错误。原文信息是“与欧美国家的家庭道德相比,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具有三种典型特质。在中国传统家庭道德中被反复阐明的十义……这同西方家庭道德中追求个人自由与权利的契约主义倾向存在本质区别”,可见选项扩展范围,具有本质区别的应该是“十义”和“追求个人自由与权利的契约主义倾向”。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D.“文章整体采用并列结构”错误。文章整体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A.“只有在外来冲击的作用下才有可能走向蜕变”错误。由第二段“在外来冲击和内部激荡双重因素作用下,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开始走向缓慢而艰难的现代性蜕变历程”可知蜕变也有内部激荡的推动。
B.“父子相亲是五伦的基础”错误。孝悌之德包含“父慈子孝”和“兄友弟恭”,“父子相亲”只是一方面。
D.“依据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的方向,国家印发了相关文件,指出了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错误。结尾段信息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可见正确的逻辑关系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相关论述,为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指明了方向。选项颠倒了条件与结果。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而不是传统文艺批评的对象”错。文中只是说“弹幕的评论对象往往是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譬如一个角色的相貌,出场那一刻的步态,他或者她的服饰、表情、语调,一句台词,一个镜头,道具是否逼真,如此等等”,而没有提到这些不是传统文艺批评的对象。
B.“弹幕评论中没有严肃的反思与真知灼见”错。原文的表达是“弹幕评论带有明显的即兴意味,令人瞩目的是现场、此刻与交互性的狂欢气氛,而不是严肃的反思与真知灼见”,意思是弹幕注重的是现场交互性的狂欢气氛,不能由此认为弹幕评论中没有严肃的反思与真知灼见。
D.“弹幕不是真正的评论”错,原文是“尽管弹幕被纳入评论范畴,但是,弹幕文化与传统的文艺批评存在巨大的鸿沟”,可见它属于评论,只是不同于传统文艺批评。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等人的评点式文学批评,就是古代的弹幕”错。原文是“尽管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等人擅长的评点式文学批评与弹幕存在某种相似的形式”,可见他们的评点只是与弹幕有某种相似,但不能被称之为古代的弹幕。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时张浚留在建康守卫,金国军队刚刚退走,官府索取百姓没有交纳租税,刘颖对张浚说:“战争之后,应该先行安抚,应当把拖欠的租税全部免除。”张浚很高兴,就向内阁奏报免租,从此了解刘颖。
“颖”指刘颖,作句子的主语,“颖白浚言”即刘颖对张浚说,句意完整,应在“颖”前断句。排除CD。
“师旅之后”的意思是“战争之后”,句意完整,不可断开,排除B。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B.“户部……掌管……土木工程等事务”说法错误。土木工程是工部掌管的事务。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他建议朝廷重赏将领”说法错误,从文中“国家何苦捐百万缗为军帅幸赏地邪?”可知,应是“他反对朝廷重赏将领”。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任”,职责;“诣”,到……去;“系”,关押。
(2)“周旋”,交往;“无间”,没有隔阂;“用事”,掌握大权,执政。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C.“‘恐’字则表达对误了约期会受罚的担心”错误,根据“后命催”可见,“恐”字,表达了唯恐耽误了赴期而被催促的担心。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诗歌大意:小船来自益州,李八秘书要乘船穿过巫峡,此时,枫叶飘落,菊花盛开。为了早到相府,早晨就要出发,唯恐误期被人催促。西北方向五色云多的地方,就是要去的三台杜相府。
前两联写朋友从益州穿过巫峡,得以与自己相会,流露出重逢旧友的喜悦之情。
颈联写朋友为不误佳期而早早出发,才刚相逢又要离别,此处表达出作者对于匆匆别离的伤感。
尾联写朋友这一去是到京师为官,有祝福、羡慕朋友能得人赏识、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情感。
结合诗人自己的处境遭遇,此时他在夔州,正是年迈落魄之极,与朋友相较,不免有自己无法重得起用,暮年体弱的酸楚之情。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神摇意夺:神情为某件事物所吸引,不能自持。再根据语境“留下了一个令世人……的‘世外桃源’”。因此应填“心驰神往”。第二处,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了变化;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本处有时间推移境况变化之意,故应该用“时过境迁”。第三处,古色古香: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原汁原味:食物原有的汤汁和味道,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特性等。根据语境“酉州古城的……渐渐弥漫开来,让人感受到土家族‘清明上河图’的宏伟壮观与沧桑的历史情怀。”,此处是说酉州古城的特点,故应选“古色古香”。第四处,神妙莫测:形容奇妙到极点;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艺术技巧高超,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根据“在太古洞,看世界奇观,探地下神秘景象,让我体会到了造物主的……”的语境,应选“神秘莫测”。故选A。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顺序、逻辑顺序,做到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一般用排除法。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要对选项的句子进行分析,答题时注意逻辑顺序。根据括号前“忙碌的一年已过了三分之二,我终于在难得的假日里……”可知此处应写我的行为,与到酉阳旅行有关,再根据括号后的内容“到达酉阳时,天色渐暗,酉州古城的……的宏伟壮观与沧桑的历史情怀。”,可推断此处应是写“我的实际行动”,最后依据“我这次旅行的所见所感”结合表达的合理,可判断此处应是“放下手中的琐事,抛却尘世的杂念,满身轻松地去追寻心中的那片净土”。故选C。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是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语病分析,辨析时要关注前后语境,先找到这个句子即“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雏形,更为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而迷恋。”,经辨析知这个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雏形”搭配不当,应改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原形”;二是“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雏形,更为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而迷恋。”句式杂糅,“让我着迷的(不仅)是……”“为……而迷恋”,应该是“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原型,更是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这样就排除了ACD三项。故选B。
【16题详解】
立意:
1.劳逸结合,提升自我。
2.在坚定前行的路上也应时刻反思自我。
3.注意停下来反思自己,提升自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