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备课先锋】第5课 秋天的怀念 第1课时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备课先锋】第5课 秋天的怀念 第1课时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5 12:06:45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秋天的怀念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一转眼,又到了的秋天。在史铁生的文字里,有着怎样秋景,又有怎样的怀念呢?
生病的经验就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明白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才明白端坐的日子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的时光。终于明白,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难前面都有可能加上一个“更”字。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
——《病隙碎笔》
懂得知足、乐观豁达
坦荡从容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识记“侍弄、憔悴、喜出望外”等重点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揣摩语气,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的变化,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
3.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秋天的怀念》,领悟文章内涵,获得生命的感悟和思想的启迪,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语言运用︰培养学生主动积累“侍弄、憔悴、喜出望外”等重点词语,丰富知识储备,了解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己的悔恨与愧疚,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
审美创造∶品读文章质朴深沉的语言,抓住文章细节,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和母亲的经历和感受,真正体悟到母爱的伟大,学会理解母亲,感恩母亲。
题文展示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当代著名作家。生于北京,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21岁的他因病双腿瘫痪回到北京。
1978年发表处女作《爱情的命运》。《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其中《我与地坛》被公认为是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鼓励了无数人。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属于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
写作背景
史铁生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随后,一直默默支撑他坚强活下去的母亲因肝病早逝了。后来,在他的许许多多的文字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因为他对母爱的理解是在母亲去世以后,这也成为作者心中永远的痛。在一种迫切的愿望中,他对母亲的理解升华为世界上最为动人的诗篇,《秋天的怀念》便是他怀念母亲的文章。文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文体知识
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其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怎么自由,都必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基础知识
1. 瘫痪( ):由于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的能力。
2. 暴怒( ):极端愤怒。
3. 沉寂( ):十分寂静。
4. 侍弄( ):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摆弄,修理。
tān huàn
字形易错。是一种病,用“疒”旁。
bào nù
chén jì
shì nòng
5. 捶打( ):用拳头或器物撞击物体;砸。
6. 憔悴(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7. 央求( ):恳求。
8. 絮叨( ):形容说话啰唆。
9. 诀别( ):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chuí dǎ
qiáo cuì
yāng qiú
xù dao
jué bié
字形易错
10. 淡雅( ):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11. 高洁( ):高尚纯洁。
12. 烂漫( ):颜色鲜明而美丽。
13. 翻来覆去( ):来回翻身。
14. 喜出望外(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dàn yǎ
gāo jié
làn màn
fān lái fù qù
xǐ chū wàng wài
注释中的生难字词
1. 北海( ):文中指北京的北海公园。
2. 仿膳( ):文中指北海公园内的一个饭庄,以制作宫廷菜而闻名。
běi hǎi
fǎng shàn
诀别 分别
相同点:都有“离别”的意思。
不同点:“诀别”通常强调不再相见。“分别”没有“不再相见”这层意思。
试一试 造句
多音字
( ) 悄然
( ) 悄悄

( )踩扁
( )扁舟
( )整宿( )风餐露宿( )星宿

biǎn
piān
宿
xiǔ

xiù
qiǎo
qiāo
[串句记忆法]:她坐在宿(sù)舍的窗前,整宿(xiǔ)整宿地寻找着天上的二十八星宿(xiù)。
[记少余多法]:现代汉语中,“扁”只在“扁舟”一词中读“piān”,其他情况都读“biǎn”。
( )侍弄
( )弄堂
nòng
lòng

( )叨念
( )叨咕
( )叨扰
dāo
dáo

tāo
弄: 语境记忆法。
弄(lòng)堂里,一位大妈正在精心侍弄(nòng)她的花草。
听范文
自读课文
1. 朗读时,要把握好本文深沉而忧伤的感情基调。
2. 第①、③段,要准确区别叙述语言和对话,朗读时,叙述语言语气凝重,第①段的对话语气激烈,第③段的对话语气略微轻松,重点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
3. 第②、④、⑤、⑥段,要读出抒情的语气,以及作者懊悔的心理;最后一段,要读得有情味,读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新课讲解
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方法指导:
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直至自己生命最后一刻,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真挚无私的爱。


结果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考点: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常见的考查形式:
(1)谈谈你对题目《XX》的理解。
(2)文章标题《XX》有什么深刻含义?
(3)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XX》。
1.理解标题的双关义。
2.分析文章的主旨、情感。
3.抓点题句。
[答题技法]
题目的表层意义:
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
深层意义:
“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到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2.默读课文,划分段落,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2)
母亲忍受病痛折磨抚慰“我”
01
第二部分(3-6)
“我”答应去看花,但母亲因病去世
02
第三部分(7)
“我”和妹妹去看了菊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03
第一部分(①②):写双腿瘫痪后的“我”暴怒无常,母亲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我”,而母亲病重“我”却不知道。
砸玻璃 摔东西
捶打腿
“我”
暴怒无常
悄悄地躲 偷偷地听
悄悄地进 扑过来抓
母亲
强忍悲伤
疼爱
第二部分(③—⑥):写“我”答应母亲到北海去看菊花,但悄悄出去的母亲却带着牵挂永远离开了“我们”兄妹。
第三部分(⑦):母亲离世后的又一年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我们”懂得了母亲让“我们”“好好儿活”的含义。
答应看花
“我”
母子情深
母亲
病情严重
临终挂念
母爱伟大
一课一得
恰到好处的景物描写可以传情达意,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无不渗透着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对生命的思考。
运用景物描写的描写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选取和自己心情和谐一致的景物;
②选取本身带有浓郁感彩的景物;
③借助感彩鲜明的词语;
④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宗璞《丁香结》)
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丁香花对作者心灵的鼓舞与慰籍。
作业布置
走进美丽的大自然,用心观察,你会发现许许多多你原来没有注意到的美丽景色。请拿起手中的笔,运用景物描写的描写方法,将这些景物描绘出来吧。要求表现对生命或生存的反思的主题。
板书设计
三次看花
秋天的怀念
母亲要带“我”去,
“我”不答应
母亲要带“我”去,
“我”答应了,母
亲却不能同去了
“我”和妹妹一起去
母爱的
无私、伟大
“我”对母亲
的思念之情
要好好儿活
谢谢观看
谢谢观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