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巴东三峡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巴东三峡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0-05 14:4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巴东三峡刘大杰教学目标1、感知游记的一般特点
2、扫除字词障碍,掌握生字词。
3、掌握作者的游览行踪,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关于三峡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三峡地跨两省。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相信会让你震撼的,
从卫星上拍摄的长江三峡图片 第一课时
袅 袅 浣 妆 秭 归  群 山 万 壑
` ` ` `
夔 门 滟 滪 古 刹  转 弯 抹 角
` ` ` ` `
唱 和 调 和 泪 沾 裳
` ` `
横 暴 峰 巅 崆 岭 峡
` ` ` ` kuí yàn yù chà mò hè hé cháng
hèng diān kōnglǐngniǎo huàn zǐ hè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大体可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1):写船尚未行时的所感、所想
第二部分(2—9):根据船的路线分景描写三峡的山山水水。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1、“三峡”指的是哪三峡? 3、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你能圈出作者沿途所经过的地方吗?4、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2、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游三峡”的经过?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概括本文的主题
二、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景物,有什么作用?
采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引用了一些诗、谚语、典故,并把它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 ,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浓厚氛围。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突出了祖国山河壮丽。 作者在描写三峡的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语、典故,并把它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并分析一下这些诗、谚语、典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算鬼门关”
(3)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4)文中写香溪,引用昭君浣妆;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 讨论作者写自己的心理对描写三峡景色有什么作用?由开始的“赞叹”,“恐怖”,到后来的惊惧紧张与轻松舒畅并存,到最后的“脱去危险”的愉快,反衬出三峡的险恶。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进行比较,想想游记与一般记叙文有什么区别? 从三峡全长七百里中看,两岸山都是相连的,没有中断的地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把太阳光和天空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晚上,绝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洪水暴涨满上山冈的时候,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都被阻绝了.有时皇帝的诏书急需传达,那么,从白帝到江凌,虽有一千二百里之多,早上出发,晚上便到,即使乘飞奔的马,驾者烈风也没这样快。 每当春冬的时候,白色的急流和碧绿的深谭,回旋着清波,倒影着两岸的景色.高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怪的柏树,悬崖上流下的瀑布,飞花四溅,在山峰和树林之间飞溅,水清、树荣、高山、草盛(茂盛),确有许多趣味. 到秋天初晴下霜的早晨,树林萧瑟冷静,山涧寂静,猿猴啼啼的长叫,持续有很久,凄惨的声音异常,在山谷久久回荡,所以打渔的人说:“巴东三峡巫峡最长,听见猿声后,眼泪沾湿了衣服。课后练习

学习本文的写作顺序,写一篇小游记,介绍自己所在的社区或者村庄。要抓住特点,让人读了愿意到你所在的地方去看一看。教学后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中优美的景色,拓宽文本外延,收集有关三峡大坝的资料,展示合作成果,分享成功喜悦,探讨合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