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岗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暑期学业监测试卷
历史试题
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那么下列关于古埃及文明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古埃及科学和文化成就较高,突出成就之一是太阳历
②金字塔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③古埃及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④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是因为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其中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是( )
通过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 B.制定了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C.修建了呈角锥体壮的法老陵墓 D.确定了贵贱分明的四等级制度
印度河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使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下列不属于古印度文明成就的是( )
类别 成就 类别 成就
A.历法 太阳历 B.数学 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C.城市 修建了华氏城 D.宗教 创立了佛教
如图是亚非两大文明古国,在其古文明发展史上有诸多相似点,关于它们相似点的论述,正确的是( )
发源于世界著名的大河流域
产生了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宗教
公元前36世纪时出现了国家
打败了外族入侵,延续了文明
古代希腊文明的地理特点是( )
发源于内陆地区 B.发源于大河流域 C.以高山为中心 D.以海洋为中心
6.关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一位舵手、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 )
A.认为抽签选举危害性很小 B.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C.高度评价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D.说明没有人愿意通过抽签参与政治
7.《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对自己承认或长官判决的债务,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这些条款( )
A.保留了习惯法的条文 B.维护了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
C.否认了高利贷的存在 D.体现了对平民利益一定的保护
8.下列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图一 罗马大竞技场遗址外景 图二 帕特农神庙遗址
古代罗马的标志性建筑 B.古代希腊的标志性建筑
C.古代西方的建筑艺术 D.古代神庙的建筑艺术
9.马克思曾说:“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下列史实能证明或反映这条规律的是( )
A.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建立种姓制度 B.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
C.亚历山大东征建立希腊式城市 D.查士丁尼组织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10.《诗经》中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西欧流传着一句名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臣子只需向上一等级分封者纳贡 B.中国天子只能派遣下一等级随从作战
C.西欧国王只能管辖下一等级的受封者 D.西欧所有封臣都要向国王纳贡服兵役
11.中世纪的西欧,两个相距仅几十英里的地方,一个地方有大量的粮食,另一个地方却正在遭受饥饿,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庄园经济封闭和自给自足 B.国王严格限制粮食贸易
C.西欧出现了封君封臣制度 D.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商路
12.“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领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
A.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D.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13.13世纪后期,在英格兰的阿尔鲁斯,法庭全体人员要求领主应召前来答复他的一个佃农,是否依据国王的令状对该佃户提起诉讼,在下一次法庭上,领主因未出席法庭而被扣押财物。这表明庄园法庭( )
依据习惯法进行裁决 B.适当限制领主的特权
C.始终维护佃农的权益 D.旨在维护领主的利益
14.《查士丁尼法典》承袭万民法,承认奴隶处于主人的权利之下,主人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但其中又规定,主人是非依法不得“毫无理由的杀害自己的奴隶”,并且要求主人“善待”自己的奴隶。材料说明《查士丁尼法典》( )
A.废除了奴隶制 B.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维护皇帝的专制权力 D.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4题10分,第25题12分,第26题10分,共32分。
15.【文明的多样性】(10分)
材料一
图一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图二 伯里克利
材料二 在历史上用野蛮的办法冲击了先进文明而被先进文明同化了的例子是不少的。罗马打到希腊,把希腊变成自己的一个省,但是希腊的文明影响了罗马的文明,是被征服者影响了征服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幅图片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哪一阶段。请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对比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6分)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4分)
16.【西欧庄园和西欧城市的兴起】(12分)
材料一 为领主提供劳役是佃户的基本义务。劳役量的多少主要依据佃户份地的大小来确定,而且是按照惯例相对固定的,领主不得随意增加。佃户为领主进行的劳动和为自己进行的劳动是分开的。佃户可以独立耕作份地,维持生活。佃户使用领主的磨坊、酿酒机、面包炉等,都必须缴纳使用费。
材料二 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很多人进入城市以前还是农奴,一旦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受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们重新变成农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归纳材料一中,西欧庄园里的佃户有哪些权利和义务。(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你说说,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和影响。(8分)
17.【开放与保守】(10分)
宁宁在“历史知识进校园”活动中承担“开放推动社会进步,保守导致落后”展板的设计任务,通过搜集整理,摘抄出如下资料:
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者,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15世纪初的明代,一位中国著名的航海家从刘家港出发......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船坚炮利,而是宝船和友谊。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限制对外贸易。
拜占庭人显然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和做法持续了若干个世纪。在以后的岁月里,它不仅在同宗的基督教兄弟--代表着一种新文明扩张势力的西欧十字军进攻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而且在新崛起的伊斯兰扩张势力的打击之下也是束手无策。
游牧民族的征战使古老的农耕文明受到巨大冲击,甚至遭到毁灭,如日耳曼人和蒙古人。阿拉伯人则不同,他们在吸收融合被征服地区文明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精神文明,并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处于黑暗之中的西方重新找回失落的文明,点燃文艺复兴的熊熊烈焰,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
请为宁宁同学提供设计展板的建议,需提炼主题,选取材料,并论证所选材料与主题之间的联系。
邹岗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暑期学业监测试卷
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C B A A D B D C B C A D B D
二、非选择题(第24题10分,第25题12分,第26题10分,共32分)
15.(1)阶段:奴隶社会。(1分)历史信息:图一反映的是大河文明的奴隶制专制政治,图二反映的是海洋文明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两幅图片反映的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上,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5分)
(2)材料一:多元性、差异性或地域性。(任写一点即可得2分)材料二:文明的交融或包容性。(任写一点即可得2分)
16.(1)权利:①佃户可以独立耕作份地,维持生活;②佃户可以使用领主的磨坊、酿酒机、面包炉等。义务:①为领主提供劳役;②佃户使用领主的磨坊、酿酒机、面包炉等,都必须缴纳使用费。(无论权利或义务,只要答对1点即得2分,答对2点即得4分。不用材料中的内容,而用课本内容答题,建议不给分,我们要培养学生看题答题的习惯)
(2)原因: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影响:①市民享有自由,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②市民阶层逐渐形成;③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17.主题:开放则兴,坚持对外开放。(2分)
论述: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西汉与西域各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郑和七下西洋,从刘家港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七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宣扬了中国的国威,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在全球化趋势加强的今天,我国与其它国家的联系日益密切,我们也要坚持对外开放,不断进步,不断增强综合国力。(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