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三单元诗歌鉴赏《峨眉山月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三单元诗歌鉴赏《峨眉山月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6 14:2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峨眉山月歌》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0·四川真题)下面对《峨眉山月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A.一二句写船行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峨眉山头,映在江中,一路伴随诗人远行。
B.三四句写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渝州向三峡进发,江行见月,如见蜀地故人。
C.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地名连用的空间转换,表达了诗人多种情感。
D.本诗为离别而作,寓情于景,通过景物渲染,抒发了离愁别绪和孤独寂寞之情。
二、(2020·福建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B.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三峡──清溪──渝州。
C.这首诗巧用地名,借以表达豪情壮志及其对友人的思念。
D.该诗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
3.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三、(2020·山东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说说“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5.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2021·四川真题)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首句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诗人李白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B.诗中连续使用了五个地名,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到行船之快。
C.诗人将离开放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对未来的不安自然地流露在诗中。
D.这首诗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意境明朗优美,音韵流畅。
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五、(2020·山东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8.说一说“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9.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六、(2020·江西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月歌①
峨眉山月半轮秋②,影入平羌江水流③。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 ①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两山峰相对,望之如蛾眉,故名。②半轮秋:谓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③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在今四川中部峨眉山东北。源出宝兴县北,东南流经雅安、洪雅、夹江等地,到乐山汇大渡河,入岷江。
10.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B.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C.前两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D.后两句是说,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诗人准备直接下渝州去见你。
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B.“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
C.诗中的“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实写;“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虚用。
D.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
参考答案
1.D 2.B
3.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4.“入”“流”两个动词描写了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动的景象,化静为动,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还暗写了秋夜行船的事。
5.表达了作者依依惜别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6.C
7.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8.“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绝妙。
9.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10.D
1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