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现代文阅读特训卷(五)(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特训卷(五)(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5 22:4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特训卷(五)(试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小彩旗:在旋转中静静修行
小彩旗本名魏彩绮,是杨丽萍妹妹杨丽梅的女儿。
魏彩绮两三岁的时候,便可以有模有样地模仿妈跳舞,还可以长时间进行高难度的旋转。杨丽萍忍不住夸赞地:“这孩子比我当年还厉害,你看地转起来,就像一面迎风飘的小彩旗……”因为这向话,魏彩绮获得了“小彩旗”这个名字,并一直沿用至今。
看到小彩旗既有天赋,又对跳舞感兴趣,杨丽萍便把地留在了身边,正式教她舞路。
小彩旗最喜欢看杨丽萍跳孔舞,地对着影碟一遍遍模仿。可是不管小彩旗怎么跳,都比不上杨丽萍所跳的原版舞,这让地温丧极了。
了解到小彩旗的心事后,杨丽萍温和地开解她:“你不用总是模仿姨妈,你应该舞出自己的特色。其实,姨妈不一定是最好的老师。境妈会给你介绍一位更好的老师。”
还有谁比姨妈更有资格担任舞蹈教师呢?小彩旗非常纳闷。不久后,杨丽萍就带小彩旗回到了大理,告诉地:“你用心去看,蝴蝶怎样展翅、如何点水,还有真正的孔雀是怎样开屏的,只有跟你要模仿的事物融为一体,才有可能交出最好的作品!”
听了姨妈的话,小旗著有所悟。从此之后,地一有空就去郊外用追,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再练习舞时,她便试着丢掉所谓技巧,让灵魂起舞,舞出从自然界学来的精髓。
小彩旗有个“特异功能”,那就是持续转圈。有一次,丽在排舞时安排小彩旗在舞剧刷(孔)中饰演时间,用转圈来代表时光的流逝。
“可是,我不喜欢这个角色。”小彩旗嘟着嘴说,“我喜欢骄傲而美丽的孔雀。”
“那么,如果每个演员都这么想,我们的表演还能不能继续?其实角色本没有美丑之分,只要投入进去,每一个角色都是美的,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妈的话让小彩旗不禁为自己的任性感到羞愧。小彩旗努力用内心的丰盈去填补动作上的单调,将坚持和重复当作一种修炼,成了《孔崔)中一道最别致的风景。
2014年除夕夜,小彩旗应冯小刚之约,再次登上春晚舞台化身“时间使者”。春晚过后,小彩旗火速走红。但年轻的她却表现得极为平静,直言“我不想太在意这些,我还是先修炼好自己再说”。专注于自身的修炼,不忧不惧地做最好的自己,舞台上的小彩旗飘扬得更生动了。
1.与”还有谁比姨妈更有资格担任舞蹈教师呢?”这句话意思一样的是( )
A.有人比姨妈更有资格担任舞蹈教师。
B.难道没有谁比姨妈更有资格担任舞蹈教师吗?
C.没有谁比姨妈更有资格担任舞蹈教师。
D.一定有人比姨妈更具有担任舞蹈教师的资格
2.小彩旗的“特异功能”是_______________。
3.“姨妈会给你介绍一位更好的老师”中更好的老师指( )
A.杨丽 B.美丽的孔雀 C.大自然中的一切 D.大自然中的风
4.姨妈的话为什么会让小彩旗感到羞愧呢?( )
A.小彩旗认为角色有美丑之分。 B.小彩旗顶撞了姨妈。
C.小彩旗欺骗了姨妈,感到不安。 D.小彩旗舞蹈成绩退步了。
5.结尾“专注于自身的修炼,不忧不惧地做最好的自己,舞台上的小彩旗飘扬得更生动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呢?请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 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除夕前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6.解释词语。
万象更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意思的递进 D.表示插说
8.选文中的一个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人们也紧张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10.孩子们准备过年要做的事都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中课文检测。阅读《那个星期天》完成下面的练习。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那个礼拜日,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的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礼拜日,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1)永不罢休,永不停止。( )
(2)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 )
12.“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这是一个_____句,把______比作______,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心情。
13.母亲发现“我”无声哭泣的表现是__________,写出了母亲_______心情。
14.“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这些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是怎样评价作者的母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北平年景(节选)
梁实秋
祭灶过后,年关在迩。家家忙着把锡香炉,锡蜡签,锡果盘,锡茶托,从蛛网尘封的箱子里取出来,作一年一度的大擦洗。宫灯,纱灯,牛角灯,一齐出笼。年货也是要及早备办的,这包括厨房里用的干货,拜神祭祖用的苹果干果等等,屋里供养的牡丹水仙,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蜜供是早就在白云观订制好了的,到时候用纸糊的大筐篓一碗一碗的装着送上门来。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主妇当然更有额外负担,要给大家制备新衣新鞋新袜,尽管是布鞋布袜布大衫,总要上下一新。
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年菜是标准化了的,家家一律。人口旺的人家要进全猪,连下水带猪头,分别处理下咽。一锅炖肉,加上蘑菇是一碗,加上粉丝又是一碗,加上山药又是一碗,大盆的芥末墩儿,鱼冻儿,肉皮辣酱,成缸的大腌白菜,芥菜疙瘩——管够,初一不动刀,初五以前不开市,年菜非囤集不可,结果是年菜等于剩菜,吃倒了胃口而后已。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是乡下人说的话,北平人称饺子为“煮饽饽”。城里人也把煮饽饽当作好东西,除了除夕宵夜不可少的一顿之外,从初一至少到初三,顿顿煮饽饽,直把人吃得头昏脑涨。这种疲劳填充的方法颇有道理,可以使你长期的不敢再对煮饽饽妄动食指,直等到你淡忘之后明年再说。除夕宵夜的那一顿,还有考究,其中一只要放进一块银币,谁吃到那一只主交好运。家里有老祖母的,年年是她老人家幸运的一口咬到。谁都知道其中作了手脚,谁都心里有数。
孩子们须要循规蹈矩,否则便成了野孩子,唯有到了过年时节可以沐恩解禁,任意的作孩子状。除夕之夜,院里洒满了芝麻秸儿,孩子们践踏得咯吱咯吱响,是为“踩岁”。闹得精疲力竭,睡前给大人请安,是为“辞岁”。大人摸出点什么作为赏赍,是为“压岁”。
16.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 )
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 )
17.短文是按照___________顺序来回忆年味的。
18.句子“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的意思是( )
A.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就跟疯了似的。
B.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闹个不停。
C.家中的大人小孩东西拿进来,拿出去忙个不停。
19.作者在文中回忆了过年的哪些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出现了一句北方的俗语,你还知道哪些俗语呢?写几个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朋友,你们那儿过年有什么样的年味呢?给我们说说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段话,完成练习。
为了让生活环境更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树木花草。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确切的。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叶子表面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22.这段话作者表明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3.“城市之肺”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4.城市的“绿色卫士”有什么作用呢?请概括为两点。
第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泪水中收获力量
金黄的麦田,刚刚收割的油菜……若不是从直升机上清晰地俯瞰巴蜀大地,我们几乎已经忘记了,这本应该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当哀悼逝者的警报声响彻中国,当泪水模糊了灾区和所有心系灾区人们的双眼,悲伤让我们痛彻心扉;悲伤,也让我们的心灵收获了从废墟中站起来、向前走的力量。
我们收获的,是永不放弃的希望。
在绵竹汉旺采访时,一位刚从山上走下来的妇女,向我摊开了一张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
山里长大、山里结婚生子的黄惠兰,在这场地震中失去了她在大山里拥有的一切。没有食物,没有水,要走到最近的聚居点——清平乡政府,还有5公里的路。
地震发生后第2天下午,寂静的山谷里响起了轰鸣声。黄惠兰和几个幸存的同伴们挥动着他们从废墟中捡来的一根红纱巾,朝着空中的直升机大声呼喊。挥了又挥,喊了又喊,直升机又走了。
此前,一直鼓励别人要坚强的黄惠兰,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黄惠兰开始了走出大山的漫漫征途。红纱巾是她唯一的行李,因为她相信,直升机总会再来的。在山中跋涉了整整一夜后,她又听到了直升机的声响——这一次,她和同伴们捡到了空投的物资。
或许,一根小小的红纱巾,根本不足以成为直升机的参照物。但黄惠兰说,她会把纱巾珍藏一生,用来提醒自己,生活永远充满希望。
被埋100小时后获救的邓中群、150小时的虞锦华、164小时的李宁翠……几天来,生命奇迹的纪录不断被刷新,几乎所有神志清醒的获救者都说,他们在废墟下面从来没有放弃过生的希望。同样不言放弃的,还有在北川县城里一遍遍寻找生命的救援人员,还有奔波在寻亲路上的人们……
我们收获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地震后的清平乡,所有商店免费开放,清平小学的孩子们,正是靠着商店里的牛奶和面包,安然度过了被困的两天。清平的山下停满了从德阳、成都甚至更远的地方赶来的车辆,接送素不相识的受灾群众。在我随救援部队奔赴重灾区的路上,总有群众端着矿泉水要部队停下来歇一歇……
所有进入灾区采访的记者都会发现,志愿者,已经成为了抗震救灾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前几天从汉旺到成都的夜路上,一支由20多辆“标致206”组成的车队引起了我的注意。一问,是车友会发起的义务接受灾群众的活动。他们的车牌,清一色地遮住了两位数,这让我想起了这些天来我所接触的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有工人、农民、退伍老兵,还有与学校签了“免责协议”的中学生,几乎没有人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
即使日常的喧嚣让我们彼此疏远,即使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让我们相互戒备,在灾难袭来的时刻,我们都以最善良、纯真的一面坦诚相对。这,才是这个世界本来的面目。
我们收获的,是承诺与责任的重量。
在绵阳采访时,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总装驻四川某基地医护人员正在为一名产妇作剖宫产缝合手术。当剧烈的震动袭来,医生李春梅立即俯身护住产妇,大声招呼助理医师和护士固定手术台。麻醉师韦满的第一反应是抱住摇摇欲倒的空调,以免它砸倒在手术台上,而已经走出手术室的助产士钟婕又返回室内,一把扶住左摇右晃的手术灯……所有人都在用身体保护产妇,没有谁选择逃生。
从太多太多真实的故事里,从士兵们伤痕累累的肩膀上,从救援人员倒在废墟上睡着的倦容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读懂了那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责任。
离开汶川时,30岁的羌族妇女郭秀莲往我的背囊里塞了一袋红樱桃。
今年的樱桃又大又甜。郭秀莲曾经算过,自家的两亩樱桃能卖到两万元。然而,樱桃还没来得及摘,地震就发生了……
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思忖至今:“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
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那红彤彤的一片,是山上最鲜艳的色彩……
25.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俯瞰( ) 思忖( )
26.品读全文,指出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选文第一段使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此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思忖至今:‘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一句中的“思忖”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划线句中的“纱巾”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一张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有什么值得珍藏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读了选文你有何感想?请拿起笔写出你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嗒嗒嗒……嗒嗒嗒……”无名高地敌军暗堡里的机枪不停地舔着猩红的火舌,就像个张着血口的魔鬼。一个将要登上高地的身影踉跄了一下,旋转着扑倒了。
看得真切的尖刀排排长朱铁痛苦地垂下头,眼光又落在手腕上。再过20分钟,部队就要发起总攻,可这颗钉子硬是拔不掉,刚才上去的战友又牺牲了。他扭头望望从各连队抽来的优秀骨干组成的尖刀排——眼下只剩自己和班长孟梁、苏亮三人了。
他红着眼,抓起一捆手榴弹。“排长,你腿上有伤……我上!”苏亮死死地拽住朱铁,“只求你告诉一下俺爹妈……”爹妈?孟梁心里悸动一下,聊天的时候,他得知苏亮家里就他一个宝贝“疙瘩”,爹妈疼得不得了……
孟梁心里涌起一股热浪,不,不能让苏亮上,可是……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但瞬间便又打消了。他夺过手榴弹:“排长,还是我上,我的动作不比苏亮差……再说苏亮是独生子。”
“孟梁也是……”
朱铁沉重地点了点头。
孟梁抓住还想争执的苏亮,依恋地望着远处青山叠起的峰峦,深情地说:“苏亮,好好儿战斗,好好儿活着!”说完,转身,消失在依稀的曙光中。
不一会儿,一声震耳的巨响震破了黎明的天空。
31.选文开头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句中的“舔、猩红、魔鬼”三个词语可以感受到敌军火力的_______、_______。
32.这样的开头有什么好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33.“可是……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中“什么”指的是( )
A.苏亮动作干净利落,如果我上去炸不掉敌人的暗堡怎么办?
B.自己也是家里的独子,如果在战斗中牺牲,爹妈怎么办?
34.“瞬间便又打消了”表现了( )
A.孟梁的动作不比苏亮差。
B.孟梁在战场上的英勇和舍我精神以及真挚深厚的战友情。
35.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有三个:______、孟梁、______,其中勇敢地炸掉敌人的碉堡的是______。文章的标题是“别”,“别”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
课内阅读。
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
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越来越少,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他每天要么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要么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鲁滨逊从船上搬来书的东西里还有一些麦子,由于被老鼠啃过了,他就随意把它们丢撒在地止,没想到不久竟长出了嫩芽,后来又结出了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36.选文第一自然段围绕着“帐篷”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鲁滨逊在孤岛上为什么会拥有成群的山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从选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来看,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持续转圈 3.C 4.A 5.不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相信自己,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才会有更大的成功。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原句内容,从主旨和思想两个方面分析得出意思相同的选项即可。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即可得出答案,小彩旗的“特异功能”是持续转圈。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即可得出答案,“姨妈会给你介绍一位更好的老师”中更好的老师指大自然的一切。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即可得出答案,姨妈的话会让小彩旗感到羞愧是因为小彩旗认为角色有美丑之分。
5.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句子自身的含义以及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分析可以得出,这句话的含义是不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相信自己,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才会有更大的成功。
6.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7.B 8.孩子们忙乱,大人也紧张。 9.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 10.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分析】6.此题考查词语理解能力。解题时,我们可以借助上下文进行理解。
万象更新: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7.此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
①破折号是对前文的说明或注释。
②“美好的东西——鲜花”中是对美好东西的注释,用破折号引入。
③还表示声音的延长,往往出现在拟声词之后,“哗——哗——”中表示海水声音的延续。
④表示声音的中断或停顿,表示话没有说完或者后面的不是接着前面的话继续说的,是停顿之间补充的。
⑤表示意思的转折,即破折号引入的内容与前文发生了转换。
8.此题是对过渡句的考查。过渡句是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过渡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式,一般在作文里出现,在两个内容的接驳处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过渡句的位置:
过渡句就是联接上下文,由一个问题过渡到另一个问题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往往出现在段落末尾或段落开头,有时也独立成一段,内容上这个句子和上下两端都有联系,所以判断时可以根据位置,也可以根据内容。
常见的过渡方式有下面几种:
①用小标题过渡
②用一个句子过渡,承上启下
③用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落
④用关联词过渡(通常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为多)
⑤用提示句过渡
⑥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
⑦过渡词,增强文章逻辑性
9.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结合“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可知大人们紧张是要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
10.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从“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 空竹、口琴等”可知答案。
11. 永无休止 一声不吭 12. 比喻 声音 时光的脚步 焦急无奈 13. 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进她的怀里,一边亲吻我一边道歉 愧疚 14.表现了作者的内心越来越惆怅,看到希望一点点破灭,作者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 15.母亲是爱孩子的,但又因为生活的琐事而忽略了孩子。
【解析】11.此题考查词语理解能力。解题时,联系上下文理解。
永无休止:永不罢休,永不停止。
一声不吭: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
12.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把声音比作时光的脚步。
13.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母亲发现“我”无声哭泣的表现是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进她的怀里,一边亲吻我一边道歉,写出了母亲愧疚心情。
14.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些句子表现了作者的内心越来越惆怅,看到希望一点点破灭,作者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
15.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在解答时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分析人物形象,注意表达清楚,正确分析人物形象。母亲是爱孩子的,但又因为生活的琐事而忽略了孩子。
16. 循规蹈矩 精疲力竭 17.时间 18.C 19.(1)祭灶后擦洗物品、采购年货、置备新衣;(2)烧年菜;(3)孩子们踩岁、辞岁、压岁 20.过年过在嘴上 过了腊八就是年 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 21.山西平遥。年味很浓,从腊月十六开始,大街小巷张灯接彩,今年还是山西台春晚唯一分会场。活动有灯展,社火表演,县大爷拜年等。习俗有过小年,在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家家户户开始打扫,做油糕,黄煎,合碗则,除夕夜守岁,正月初一吃团圆饭,正月十五闹元宵。古城里活动更多,外地人比本地人还多。欢迎四方朋友来平遥过中国年,体味年文化。
【解析】16.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然后在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
循规蹈矩: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
精疲力竭: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
17.此题考查写作顺序的掌握。本文是按照年前的准备、过年时的情景、年后的习俗来写的。
18.此题考查语句的理解能力。根据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在讲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闹个不停。
19.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联系全文,我们可归纳为(1)祭灶后擦洗物品、采购年货、置备新衣;(2)烧年菜;(3)孩子们踩岁、辞岁、压岁。
20.此题考查俗语的积累。平时学习时,要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多积累写名人名言、诗词名句等。
21.此题为思路拓展题,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体会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解答本题时,只要将自己印象中的过年景象叙说即可。
22.花草树木让城市的生活环境更舒适 23.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 24. 吸收空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碳 调节城市空气能降低灰尘污染
【解析】22.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本段文字重点介绍花草树木让城市的生活环境更舒适。
23.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结合上文“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确切的。”“它们”指的便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
24.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这段文字主要从吸收空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能降低灰尘污染两个方面介绍“绿色卫士”的作用。
25. kàn cǔn 26.记叙了灾区人民,救援人员,志愿者抗击灾难的动人事迹,讴歌了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顽强斗争精神。或:我们在抗震救灾中收获了重新站起的力量,希望、温情和责任。 27.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总领全文,与结尾遥相呼应;与巨大的自然灾害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表达了战胜灾难的强烈愿望。 28.思量,考虑;强调只要生命还在,只要不放弃,灾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29.强调其不寻常的意义。红纱巾既是希望的象征,“沾满泥土和血迹”则是经历灾难与命运抗争的见证,因此它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30.在困难面前不放弃希望,在工作和学习中勤奋努力,生命才更有价值,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解析】25.本题考查的是汉字的注音,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题的分析,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是记叙了灾区人民,救援人员,志愿者抗击灾难的动人事迹,讴歌了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顽强斗争精神。或:我们在抗震救灾中收获了重新站起的力量,希望、温情和责任。
2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描写方式的分析以及对文章作用的分析,结合相应的文章内容可以分析得出,对文段的描写方式主要是环境描写,或者景物描写。作用是总领全文,与结尾遥相呼应;与巨大的自然灾害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表达了战胜灾难的强烈愿望。
28.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文句的内容即可分析得出答案,“思忖”的意思是思量,考虑;这句话写出了强调只要生命还在,只要不放弃,灾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2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仔细阅读文段的内容即可得出答案,“纱巾”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强调其不寻常的意义。“一张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值得珍藏是因为红纱巾既是希望的象征,“沾满泥土和血迹”则是经历灾难与命运抗争的见证,因此它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30.本题考查的是文段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感悟,结合文段的主要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即可。
31. 拟人 比喻 疯狂 猛烈 32. 渲染气氛,说明战况激烈 暗示打赢这场战斗任务的艰巨 33.B 34.B 35. 朱铁 苏亮 孟梁 不要去——苏亮别去,我去 永别——向爹妈告别,向战友告别
【解析】31.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判断,结合文章中的划线句子,可以判断出修辞手法是拟人和比喻,把机枪声当成人来写,还有把战争的激烈场面比喻成魔鬼。从句中的“舔、猩红、魔鬼”三个词语可以感受到敌军火力的疯狂和猛烈。
32.本题考查的是文段开头的好处和作用,从文段中可以分析得出,这样的开头渲染了激烈的气氛,看出战况非常激烈。同时暗示打赢这场战斗任务的艰巨。
3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段的主要内容可以分析得出答案,什么”指的是自己也是家里的独子,如果在战斗中牺牲,爹妈怎么办?
3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段的主要内容可以分析得出答案,“瞬间便又打消了”表现了孟梁在战场上的英勇和舍我精神以及真挚深厚的战友情。
3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段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答案,填入相应的内容即可。
36.选址、材料(用木头和船帆搭起)、样子(简陋) 37.他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 38.是一个拥有乐观心态、具有生存技能的人。
【解析】3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围绕着“帐篷”写了选址、材料(用木头和船帆搭起)、样子(简陋)。
3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文段的主要内容可以分析得出,鲁滨逊在孤岛上拥有成群的山羊是因为他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
38.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可以得出答案,鲁滨逊是个拥有乐观心态、具有生存技能的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