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一历史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精品示范课(实录+课件+教案+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高一历史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精品示范课(实录+课件+教案+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0-07 10:17:45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复习反馈
1、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型交通工具及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
3、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结构的变化是——生产关系的变化是——
4、垄断组织出现的根因
对比鸦片战争以前的中西方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男耕女织
机器生产
肩挑车载
火车轰鸣
第9课
的变动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
课程标准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基本知识目标 能复述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原因、表现,能说出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能归纳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条件、能辨认其代表企业
【合作学习】阅读课本内容,探究:
我们说自然经济“解体”,表现在哪儿?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注解:“解体”的含义——农业与手工业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一)表现:
二)主因:
三)影响:
1、农业与手工业( “织”与“耕” )分离
2、丝、茶等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
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族资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请结合课本第二个标题下的第一段内容,抢答:
·
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主张(指导思想)、代表人物、起止时间
【自主探究】
二.洋务运动
1.背景:
2.主张:
3.根本目的:
4.代表: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内忧外患
(19世纪60—90年代)
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中体西用”)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性质:
中央:奕訢、地方:曾、李、左、张
众说纷纭话“洋务”:
有人认为:
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运动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
洋务运动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请结合教材P41第一、二自然段论证以上三句话。
【合作探究】
(1)、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2)、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3)、19C70S,筹划海防
(4)、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代表企业
5.内容
B、代表企业
A、目的:解决军事工业……(辅助军事工业)
经济近代化
军事近代化
教育近代化
(1)从俾斯麦的介绍来看,当时中日两国学习西方的重点有何不同?
(2)俾斯麦预言“三十年后”的强弱之分在什么时候得到体现?说明什么问题?
思考:
6.结果:失败
(1)标志:
(2)失败根因:
7.评价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积极:①引进了……②培养了…… ③客观上刺激了…… ④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⑤瓦解着本国封建经济⑥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局限:只学技术而不改变制度,不能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产生的?何时产生?最早投资近代企业的是哪些人?有哪些有代表性的民族工业?在分布上有何特点?能简要说明这种分布特点的理由吗?
三、民族资义的产生
一)条件:
二)概况
1、产生时间:
2、投资人:
3、代表企业:
4、分布及原因:
(欧风美雨的产物)
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外商企业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19C60、70S
官僚、地主、商人
贻来牟机器磨坊
发昌机器厂
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分布:东南沿海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较早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早
小 结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有哪些变动?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洋务经济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外资经济
仍占主导地位
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
A 外国经济侵略 B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 洋务运动开展 D 农民手工业者的破产
2.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A 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 诱导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C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
D 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4、下列属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是
①发昌机器厂 ②福州船政局 ③继昌隆缫丝厂 ④湖北织布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中国的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 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快
C 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
D 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
作业布置
必做:《课时详解》1——11题
选作: 中国近代化进程探究
轮船招商局(共31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第9课
的变动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
人教版历史必修Ⅱ 第三单元第9课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反思
教材地位简析
2
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重点难点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
本节上承工业革命,下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并与必修一《鸦片战争》相关联。主要分析的是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侵华给中国经济带来的重大影响——经济近代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教材地位简析
2、教学目标定位
知识与能力
1)识记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洋务运动内容
2)理解自然经济解体带来的影响,学会辩证分析洋务运动,掌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概况。
情感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入侵既有消极影响,也有客观积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通过材料分析、分组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突破策略: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合作学习,探究、掌握该重点。
难点
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洋务运动。
突破策略:通过分组讨论、知识归纳,多媒体演示,将难点易化,使学生能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
二、说教法
1、问题探究法:
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实现由重“讲”到乐“学”的转变;遵循认知规律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合作讨论法:
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协作精神与能力。
3、讲述法、多媒体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音频视频材料、史料等多种教学模具,丰富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广阔视野中学习历史。
1、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大致了解了一些有关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新变化。
2、学法指导:
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让学生学会挖掘本课中有价值的历史信息。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提升能力。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设计
(一)上节回顾,复习检测;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展示课标,明了要点;
(四)启发点拨,讲授新课;
(五)归纳总结,结束新课;
(六)自主练习,巩固提高;
(七)课后探究,自主学习。
1、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型交通工具及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
3、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结构的变化是——生产关系的变化是——
4、垄断组织的出现的根因
(一)上节回顾,复习检测
对比鸦片战争以前的中西方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男耕女织
机器生产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肩挑车载
火车轰鸣
课程标准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基本知识目标 能复述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原因、表现,能说出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能归纳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条件、能辨认其代表企业
(三)展示课标,明了要点
【合作学习】阅读课本内容,探究:
我们说自然经济“解体”,表现在哪儿?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注解:“解体”的含义——农业与手工业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一)表现:
二)主因:
三)影响:
1、农业与手工业( “织”与“耕” )分离
2、丝、茶等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
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族资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四)启发点拨,讲授新课
请结合课本第二个标题下的第一段内容,抢答:
·
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主张(指导思想)、代表人物、起止时间
【自主探究】
二.洋务运动
1.背景:
2.主张:
3.根本目的:
4.代表: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内忧外患
(19世纪60—90年代)
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中体西用”)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性质:
中央:奕訢、地方:曾、李、左、张
众说纷纭话“洋务”:
有人认为:
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运动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
洋务运动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请结合教材P41第一、二自然段论证以上三句话。
【合作探究】
(1)、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2)、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3)、19C70S,筹划海防
(4)、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代表企业
5.内容
B、代表企业
A、目的:解决军事工业……(辅助军事工业)
经济近代化
军事近代化
教育近代化
(1)从俾斯麦的介绍来看,当时中日两国学习西方的重点有何不同?
(2)俾斯麦预言“三十年后”的强弱之分在什么时候得到体现?说明什么问题?
思考:
6.结果:失败
(1)标志:
(2)失败根因:
7.评价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积极:①引进了……②培养了…… ③客观上刺激了…… ④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⑤瓦解着本国封建经济⑥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局限:只学技术而不改变制度,不能改变中国落后局面,不能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产生的?何时产生?有哪些有代表性的民族工业?在分布上有何特点?能简要说明这种分布特点的理由吗?
三、民族资义的产生
一)条件:
二)概况
1、产生时间:
2、投资人:
3、代表企业:
4、分布及原因:
(欧风美雨的产物)
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外商企业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19C60、70S
官僚、地主、商人
贻来牟机器磨坊
发昌机器厂
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分布:东南沿海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较早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早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有哪些变动?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洋务经济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外资经济
仍占主导地位
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
(五)归纳总结,结束新课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
A 外国经济侵略 B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 洋务运动开展 D 农民手工业者的破产
2.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A 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 诱导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C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
D 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六)自主练习,巩固提高
4、下列属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是
①发昌机器厂 ②福州船政局 ③继昌隆缫丝厂 ④湖北织布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中国的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 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快
C 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
D 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
作业布置
必做:《课时详解》1——11题
选作: 中国近代化进程探究
轮船招商局
(七)课后探究,自主学习
在上完这一课后,我会及时作出反思,总结这一课所达到的效果及不足之处,以便下一次的完善。
五、说教学反思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观摩课”作品信息表
河南省郑州 市(省辖市)中牟县 项目: 观摩课
作品名称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学科 历史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学段 高中组 知识点 近代经济结构有哪些变动
年级 高一 册别 下册
作品内容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课本上有三种: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经济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除此之外,还有第四种——外资经济
著作人 主讲人姓名 马艳芳 在省资源网用户名
教学指导老师 陈耀辉 录制人员 李延峰
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型 新授课 备 注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标要求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大致了解了一些有关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新变化。 学情决定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探究其原因、表现及影响。2.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兴起、内容、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洋务运动客观作用,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实践的开端。3.通过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认识到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概况,了解其特点。 目标必须要有详细内容提纲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对应的知识点突破
教学资源   课本教材、多媒体课件,录播室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复习反馈图片导入教学 指挥学生分组坐好,上课铃响后说明分组情况。 根据课件复习反馈题进行课前复习,坐好准备上课。 知识检测录播室桌子摆放与教室不同,所以要讲清分组情况。 时间:3分钟。方式:抢答。 导入根据学情也可采取其它方式,如故事等。
教学目标1 对于自然经济的解体,可从原因、表现与影响方面进行提问,归纳总结。 阅读课本,积极思考,合作学习,按老师的要求积极回答问题。 加强对书本知识的挖掘,主要通过问题探究解决该问题 时间:12分钟。方式:以传统的讲解和提问为主。 以小组合作学习展开。
教学目标2 从背景、内容、失败原因与评价等方面来分析洋务运动,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完成抢答问题合作探究洋务运动内容,失败原因及评价。 通过讨论,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间:10分钟方式:师生交流为主。 鼓励学生发言,积极引导。
教学目标3 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认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概况。 快速阅读,归纳要点。 问题激发阅读兴趣,利用图片分析分布及特点加深印象。 时间:7分钟。
小结与课后练习,作业布置(结束部分) 小结所学知识,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可以提出不解的问题。 巩固所学知识,为下节课复习打好基础。 时间:5分钟。方式:师生交流。(还剩3分钟学生自主学习) 课后作业分选做与必做。
教学目标1
提问:我们说自然经济“解体”,表现在哪儿?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归纳:
一)表现:
1、农业与手工业( “织”与“耕” )分离
2、丝、茶等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
二)主因:
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三)影响::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族资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教学目标2
从背景、内容、失败原因与评价等方面来分析洋务运动,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1、请结合课本第二个标题下的第一段内容,抢答: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主张(指导思想)、代表人物、起止时间。
2、探究一:有人认为:
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洋务运动开近代教育的先河。请结合教材P41第一、二自然段论证以上三句话。
归纳:
(1)、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2)、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3)、19C70S,筹划海防
(4)、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探究二:梁启超《变法通议》记述:同治初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1)从俾斯麦的介绍来看,当时中日两国学习西方的重点有何不同?
学生归纳:日本学“官制”既所谓制度,中国只学技术
(2)俾斯麦预言“三十年后”的强弱之分在什么时候得到体现?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归纳:甲午中日战争时得到体现。说明只学技术而不改变制度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探究三: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积极:①引进了……②培养了…… ③客观上刺激了…… ④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⑤瓦解着本国封建经济⑥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局限:只学技术而不改变制度,不能改变中国落后局面,不能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教学目标3
快速阅读,回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产生的?何时产生?有哪些有代表性的民族工业?在分布上有何特点?能简要说明这种分布特点的理由吗?
讲分布时用多媒体显示分布图,分析其特点及原因。
承上启下:显示民族资产阶级身压两座大山的漫画图,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之后,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在夹缝中求生存,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我们间再下节课探讨这一问题。
小结本节: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有哪些变动?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经济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除此之外还有鸦片战争之后涌入中国的外资经济,共有四种变动,其中自然经济虽然逐渐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又最能代表中国的发展方向。
【课后练习】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
A 外国经济侵略 B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 洋务运动开展 D 农民手工业者的破产
2.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A 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 诱导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C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
D 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3.中国的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 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快
C 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
D 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
4、下列属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是
①发昌机器厂 ②福州船政局 ③继昌隆缫丝厂 ④湖北织布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作业布置】
必做:《课时详解》1——11题
选作: 中国近代化进程探究
附[板书设计]
表现
主要原因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影响
概况:背景、主张、根本目的、代表、性质
洋务运动 内容:(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2)、创办近代民用工业(3)、筹划海防(4)、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结果:失败:标志及败因
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概况:
【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一课后,我会及时作出反思,总结这一课所达到的效果及不足之处,以便下一次的完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