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一、FM定点导入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默诗歌(重点);
掌握作者及元曲的简单文体知识(重点);
学习并赏析诗歌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重点);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难点)。
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
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
有“曲状元”之称。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本文被元人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
这首小令选自《全元散曲》。马致远少年时热衷功名,但因元统治者执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一生几乎都过着漂泊无定、困窘潦倒的羁旅生活。这首小令正是他一生真实而生动的写照。
创作背景
小令体制短小,只有一只曲子,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首短词。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曲牌名
秋 思:题目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户人家。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夕阳已然向西方落下,思念家乡的漂泊之人还远在天涯。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画面描写
作者描绘了一幅“秋日里夕阳西下,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乌鸦已经回巢,不时啼叫几声。不远处,小桥流水旁的几户人家里,已然炊烟缕缕。一位游子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的萧瑟凄凉的深秋晚景图。游子的羁旅之思跃然纸上。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白 描 手 法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
白描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表现手法。
白 描
渲染
2.这首小令前三句用白描手法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景,可谓“惜墨如金”,凝练而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突出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自成一幅萧瑟凄凉的深秋晚景图。
意象叠加法是指把几组意象串联起来,运用联想和想象,组成一幅充满意味的画面,以此表现作者的情感的方法。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抒怀》)
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3.这首小令前三句把“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九种意象叠加在一起,没有动词、关联词,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自成一幅萧瑟凄凉的深秋晚景图。
4.“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温馨恬静的画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更能反衬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夕阳西下”点明了时间,也照应了前文的“昏”字,“断肠”为全曲之眼,形象地突出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因思念亲人而肝肠寸断的情感。本句为全篇的主旨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孤寂愁苦的思乡情
写景
抒情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思路导图
主旨归纳
这首小令通过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萧瑟凄凉的深秋晚景图,表达出作者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祝大家学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