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6 15:1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次北固山下
王湾
诗歌全文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次,停宿。
学习目标
●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默诗歌(重点);
● 了解律诗的文体知识,学习诗歌中的写作手法(重点);
● 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难点)。
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现河南洛阳)人。
作品特点:格调壮美,意境开阔。
写作背景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古时交通不发达,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故有此作。
文学常识
律诗发源于南朝,初唐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通常每首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按照每句的字数,主要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律诗押韵严格并讲究平仄。通常压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压可不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旅人前行的路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江山碧波荡漾,我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江水与两岸齐平,显得江面非常宽阔。和风的吹拂下,江中一叶小舟上船帆笔直高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残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书如何送到家园?拜托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吧。
诗歌鉴赏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人前行的路。
诗以对偶句发端,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诗歌鉴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画面描述:诗人停泊在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一幅“初春雪融,潮水上涨。江水与两岸齐平,显得江面非常宽阔。和风的吹拂下,江中一叶小舟上船帆笔直高挂,更突显江面之阔”的壮阔之景。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襟。
炼字:“阔”,开阔。是潮平的结果,既写出了春潮涌动,江面开阔之景,也从侧面写出了行船之稳。“悬”是笔直高挂的样子。以小景传大景。诗人视野开阔,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两岸阔”“一帆悬”精美的对仗,意境开阔,情绪饱满。
诗歌鉴赏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两句运用对偶的手法描绘出一幅“黎明时分,一轮红日好像从大海里升起来”的图景。“海日”和“江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用“生”和“入”使之拟人化,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同时诗句蕴含着一种“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自然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歌鉴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联运用“雁足传书”的典故,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苏武牧羊
主旨归纳
诗人通过描写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的壮丽景象,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襟,抒发出强烈的思乡之情。
1.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观景象表现出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交替,暗示时光飞逝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将取代新事物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抒发深切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FM问题归零
朝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5.对《次北固山下》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之景。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承接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四、FM问题归零
C
6.对《次北固山下》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寓情于景,“杨花”、“子规”渲染了伤感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左迁龙标的惆怅之情。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句直接抒情,点明愁的来由,也点明了本诗的写作缘由。
C.《次北固山下》中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残夜未消退而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既描写了暮冬初春时节江上景物的变化,又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D.《次北固山下》尾联托“鸿雁”传书,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愁。
四、FM问题归零
B
祝大家学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