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堂训练
选择题
1.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
A. 吴起镇会师 B.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
C. 红二、四方面军会师 D. 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2. “远征红军智勇全,遵义选帅毛委员。冲破教条与分裂,拨开迷雾见青天。”此诗中“遵义选帅毛委员”指的是( )
A.选举毛泽东为工农红军第四军党代表
B.选举毛泽东作为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
C.肯定了毛泽东进攻贵州的正确主张
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3.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其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 )
A. 四渡赤水 B. 过雪山草地 C. 渡过金沙江 D. 井冈山会师
4. 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5.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地考察。其中,贵州遵义考察团考察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A.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B.长征会师 伟大胜利
C.革命圣地 战略后方
D.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6.“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这段歌词反映的史实是( )
A.四渡赤水河 B.召开遵义会议 C.飞夺泸定桥 D.甘肃会宁会师
7.蒋介石在1935年5月11日曾写道:“他们全部渡过金沙江,而我军各部迟滞呆笨,被其玩弄欺诈,殊为用兵一生莫大之耻辱。”此时蒋介石口中的“他们”( )
A.正准备从瑞金出发
B.正在召开遵义会议
C.尚未到达吴起镇
D.顺利完成会宁会师
8.长征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断进取。下列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会宁
B.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遵义—赤水河—湘江—吴起镇—会宁
C.中央革命根据地—湘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会宁
D.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湘江—赤水河—吴起镇—会宁
9.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台词或剧情可入选的有( )
①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②红军巧渡金沙江后,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
③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
④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通过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这表明长征( )
A.使中国共产党面临双重压力
B.标志着中国革命实现道路转移
C.是中国共产党的既定抗日行动
D.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1.据《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记载: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并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八大
12.1935 年 6 月,红四战士们高喊着“征服夹金山,创造行军奇迹”的口号艰难前行。战士们正在进行( )
A.井冈山会师 B.南昌起义 C.万里长征 D.武昌起义
13.有人将贵州省的旅游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一栋房子”成为人文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 )
A.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一大”
B.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起点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
14.某回忆录记载:“离开瑞金后,……在冲破四道封锁线和湘江战役后,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指战员大部牺牲。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红8军团番号撤销。”这本回忆录的下一个章节最可能是( )
A.生死攸关的转折 B.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C.陕甘军民传喜讯 D.百万雄师过大江
15.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长征途中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是( )
A.血战湘江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16.毛泽东《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对诗中“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难”理解正确的有( )
①自然环境恶劣 ②国民党围追堵截 ③党内出现“左”倾错误 ④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是( )
A.冲破四道封锁线 B.会宁会师 C.吴起镇会师 D.渡过湘江
18.如果我们要探寻红军长征的足迹,下列地点中我们可以选择的是( )
①遵义 ②瑞金 ③会宁 ④南昌。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某学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根据所学知识,他们选择的正确路线应该是( )
A.瑞金--遵义--吴起镇--安顺场--甘肃会宁
B.瑞金--安顺场--遵义--吴起镇--甘肃会宁
C.瑞金--遵义--安顺场--吴起镇--甘肃会宁
D.瑞金--吴起镇--安顺场--遵义--甘肃会宁
20.毛泽东的诗《七律 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下列各项长征途中发生的,没在诗词里表达出来的是( )
A.爬雪山,过草地 B.巧渡金沙江
C.召开遵义会议 D.甘肃会宁会师
21.关于遵义会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C.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2.毛泽东的诗《七律 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下列各项长征途中发生的,没在诗词里表达出来的是( )
A.爬雪山,过草地 B.巧渡金沙江 C.召开遵义会议 D.甘肃会宁会师
23.《决议》指出:“在苏区内同敌人拼命抗战、大量消耗红军的有生力量。……退出苏区变成了一种恐慌失措的逃 跑与搬家式的行动。在干部中群众中关于这种战略转变亦没有解释,组织庞大的后方机关致行军作战受到困 难,使所有的部队变成掩护队。”下列对该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与该《决议》有关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B.“左”的错误指挥是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因素
C.《决议》成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基础
D.为扭转红军军事、组织错误羹定了基础
24.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a--b(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c (跳出敌人包围圈)--d,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 )
A.a四渡赤水河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夺取遵义
B.a夺取遵义 b四渡赤水河 c巧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
C.a强渡大渡河 b夺取遵义 c四渡赤水河 d巧渡金沙江
D.a巧渡金沙江 b强渡大渡河 c夺取遵义 d四渡赤水河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实事求是是遵义会议的鲜明标签,也是今天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根本原则。独立自主是遵义会议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民主集中制是遵义会议能够胜利召开的重要保证,也是当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大局观念也是遵义会议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还有对信念的坚定,对真理的追求,对团结的维护,对责任的担当……都是遵义会议彰显的精神、传承的财富。它们如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星辰,是我们事业前行的指引。
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概括出遵义会议精神的要点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1)图(a)是长征途中红军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
(2)材料二中的哪一句诗描写出了图(b)中惊心动魄的作战场面
(3)想想看,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处境之难】
材料一:下面是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国民党军队和中央红军力量对比表。
次序 开始时间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比例
第一次 1930年11月 10万多 4万多 约2.5:1
第二次 1931年5月 20万多 3万多 约7:1
第三次 1931年9月 30万 3万多 约10:1
第四次 1933年2月 30万多 7万多 约4:1
第五次 1933年10月 50万多 8万多 约6:1
——该表数据引自《中国共产党历史》【抉择之难】
材料二;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 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七律 历史转折》
【远征之难】
材料三: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话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央苏区敌我军事力量对比的特点是什么?中央红军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怎样?
(2)材料二中“ ”填哪个地方?“舵手一易齐桨橹”指的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阐述你对红军长征的感受。
答案
1-5DDDCA 6-10BCCCD 11-15CCDAC 16-20ABACC 21-24DCCB
25.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集中制、大局观念等。
26、(1)遵义会议。
(2)大渡桥横铁索寒。
(3)敌人的围追堵截;党内“左”的错误;恶劣的自然环境;缺少给养;等等。
27、(1)特点:都是敌强我弱的军事形势。结果是红军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遵义。“舵手一易齐桨橹”指的是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3)红军长征,是在“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困难情况下被迫开始的。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精华。我们要永远发扬红军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