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堂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堂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5 23:1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堂作业
选择题
1.“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红军战略转移的原因是(  )
A.北上抗日的需要
B.传播革命火种
C.红军的一种战略战术
D.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有人将贵州省的主要旅游景点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一栋房子”成为人文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 (  )
A.召开了中共一大
B.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起点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红军长征中的“三大主力军,西北高原胜利会合了。欢呼三个方面军,百战百胜英雄弟兄。团结我们工农红军的全部力量……”材料中的“三大主力军”会合的地点是(  )
A.甘肃腊子口 B.陕西吴起镇 C.甘肃会宁 D.陕西延安
4.某学校组织了以“我的长征”为主题的活动,该校师生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  )
A.湘江 B.湘西 C.遵义 D.泸定桥
5.毛主席曾在1958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长 那都是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嘛,所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毛主席这番话所指的是(  )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红军长征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南昌起义
6.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下列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
B.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遵义——赤水河——湘江——吴起镇
C.中央革命根据地——湘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
D.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湘江——赤水河——吴起镇
7.《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B.台儿庄战役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8.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
A. 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B.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C. 建立井冈山根据地,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 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9. 美国作家哈里森说:“(长征)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材料表明长征 ( )
A. 翻开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B. 传播了民主革命的精神
C. 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D. 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影响
10.下列关于红军长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
B. 长征是被迫进行的,是一次大逃跑
C. 长征是红军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D. 长征始于1934年10月
11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蒋介石的魔爪”具体是指 (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北伐战争
C.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D.南昌起义
12.“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歌曲描述的史实发生在 (  )
A.北伐战争期间
B.红军长征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13.以下叙述符合下图情景的是 (  )
A.红军主力损失惨重 B.红军解放了贵州遵义
C.红军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D.红军声东击西,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14.“离开瑞金后,蒋介石派16个师共77个团实施‘追剿’……在冲破四道封锁线和湘江战役后,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指战员大部牺牲。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红8军团番号撤销。”这本回忆录的下一个章节最可能是 (  )
A.英明领袖来掌舵
B.人民军队迎创建
C.陕甘军民传喜讯
D.百万雄师过大江
15.下列图片反映的是红一方面军长征的历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②③④①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16.小华今年暑期准备参加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夏令营,请你为她选择一条最适合该主题的线路(  )
A.上海-武汉-西安-会宁
B.瑞金-武汉-西安-会宁
C.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D.瑞金-遵义-西安-吴起镇
17.长征,在不同时代被赋予不同的内涵。根据下列三则材料,概括长征的内涵分别是(  )
A.①战略转移   ②民族解放   ③民族复兴
B.①抗日救国   ②国家富强   ③民族解放
C.①战略转移   ②抗战胜利   ③团结奋进
D.①民族抗争   ②民族解放   ③民族崛起
18.下列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的总结中,正确的是(  )
A.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9.八年级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编写《红军长征》剧本,他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的台词,其中有误的是(  )
A.长征始于1928年的井冈山会师
B.渡过湘江,人员损失过半,只剩三万多人
C.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D.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
20.美国作家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贏得了中国。”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长征途中肯定了毛东的正确主张,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③长征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④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转危为安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读图,回答问题。
(1)请分别写出图片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点。
(2)在图中地点②处发生了什么事件 有何重要意义
(3)长征胜利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有哪些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二 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长征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3、下列材料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1)分析指出材料一中“失败”的原因。我们党从“失败”到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什么?这个“转折点”具有怎样的标志性意义?
材料二: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2)哪三大红军主力的会师,宣告了“长征胜利”?“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材料三: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3)“伟大长征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其内涵是多方面的。请根据你的理解,列举出两个方面。
答案
1-5DDCBB 6-10 CDDAB 11-15CBAAC 16-20CDCAB
21、(1)①瑞金 ②遵义 ③会宁
(2)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2、(1)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
(2)历时长;过程曲折;付出巨大牺牲;影响深远。
(3)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战士同甘共苦,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精神。
23、(1)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会宁会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